数码摄影技巧之烘托冰雪的氛围
光与影
冰雪世界虽然寒冷,但景色却宛如童话。为了让这大自然中的纯洁世界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快门中,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在寒冷的的冬季里拍摄冰雪的技巧。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的颜色跟冰雪做一个对比。这里所说的自然的颜色包括北方的一些树木、山脉、岩石,还有湛蓝色的天空,冬季的时候,空气的通透程度好于其他季节,在阳光的映衬下,树木的叶子偏黄、偏红甚至是绿色,本来冰雪是白色的,加上这样一些元素之后,画面的色彩就丰富了。
拍摄冰雪的时间
拍摄冰雪,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这两个时间,白天拍冰雪由于光线太充足,不容易拍到好的作品。冰雪在正常的色温下,也就是说,在大白天它就是白色,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早一晚的色温,让雪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光照射到的地方是金色的,而阴影部分,是蓝色的,这种冷暖色调的对比,可以立刻让画面生动起来。
让雪的颜色更白更纯粹
如果要表现冰雪的白色,在拍摄时就要特别注意。有些影友在拍摄冰雪的时候拍出来的雪不是白的,而是发灰发暗,给人的感觉这雪不是那么新鲜艳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知道,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会把18%的灰度认为是白色,如果用相机自动测光系统去对雪测光的话,这样拍到的雪就不是白的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增加一点曝光,或者利用相机的括弧曝光来拍摄,从多张照片中挑选出一张曝光合适的。
控制影调拍雪景
每当纷纷扬扬的瑞雪铺降之时,皖江地区的山乡尤如北国一样,一派大好风光。雪霁天晴,站立山岗,极目遥望,山峦被冰雪覆罩,山林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分外妖娆。与北方地表积雪的厚度相比,江南的雪虽少一份大气,却多了一份婉约。拍摄雪景,特别讲求雪表的层次和质感,这是一幅作品最终成败的关键。
场景:
广阔、宏大的场景总是能显现出应有的气势。然而,中近取景则更注重构图。将目光从远处收回,稍微定一下神,自己置身于粗细不均、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竹木环抱的世界。每一棵松杉绿竹的枝丫、叶片、冠顶,无不堆垒着积雪。离中景距离,取三两棵甚至单独一棵为拍摄对象,能充满画幅细致地刻划出主体形态甚至局部影像。为了衬托白雪的突出醒目,可选择较深的景物作背景;为增强空间纵深度,可利用雪枝、建筑物覆雪为前景。横画幅有利于表现开阔、宽广的场景;竖画幅则适合表现高大、伟岸的空间,为上下部分留有想像的余地。
快门速度:
山路两侧,不时有溪瀑潺鸣传入耳畔。理想的溪瀑取景区域往往在山涧中。下至涧底,镶嵌于溪水流泉中的岩石上,覆着白雪,与涓涓溪流相映。漫射光下,洁白的雪与深暗的水既有反差又不失层次,好一幅木刻版画。拍摄雪天的飞瀑流泉,实现画面上影像的虚实共存,应使用慢门速度配合三脚架,缩小光圈才能延长曝光时间、获得较大景深,必要时加上中性减灰镜,才能把快门速度降得更低。
层次和质感:
皑皑白雪质地细腻松软,只要未被踏压,总是洁净如初,直至逐渐消融。这期间,能看到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雪姿雪影。强烈的阳光照在如波似谷的雪表上,光影相伴,富有层次。舍弃杂乱纷繁的场景,取之少许视觉构成元素,放置于画面适当的位置,能营造出简洁、干练的视觉效果,尤如惜墨如金、视空白为灵魂的中国画。不同的光位下,雪的质感不同。相对而言,顺光无益于雪的表现,有时甚至不及阴天的散射光,侧光、逆光或侧逆光都能较好表现冰雪的层次和洁白晶莹的质感。拍摄雪景测光和曝光要适度,测光的原理是以18%灰度为标准,因此确认测光主体,能防止雪色灰暗——若雪占据取景框中的大部分面积,测光后应增加0.5~1.5级曝光量;若以树木、人物为测光主体,应适当减少曝光量;若冰雪与树木、人物同时共存兼顾,可选择折中的测光值。
生机的表现:人迹所至,即刻给寂静的雪野增添几分情趣和色彩。身着鲜艳耀眼冬服人物的加入,雪显得更加洁白、纯净。遥望小小村落,伴着袅袅炊烟和鸡鸣狗叫,真有一点儿世外桃源的味道。厚厚的积雪压盖在植物上,植物显得更具顽强的生命力,但见风雪中傲立的松、柏、杉、竹、甚至残菊,倍受鼓舞,让人感到生命的积极和存在的意义。生命已逝的秋之枯叶,在白雪的反衬下,更显灿烂辉煌,如炉膛里的熊熊火焰。
如上图《雪瀑》:镜头光圈F11,快门速度1/2秒,这样拍得的画面,悬结的冰雪清晰可辨,而倾泻的水瀑虚幻飘缈,柔若绸带、轻似纱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