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出好照片的9个基本要素
光与影
焦距在物理中是指透镜中心到平行光聚集点的距离;而在摄影中,是指当对焦在无穷远时,镜头中心到感光器成像平面的距离。因此,只要知道镜头的焦距是怎样影响拍摄效果的就可以了。图下就是不同焦距拍摄的示意图。
16-70mm焦距变化示意图
135-450mm焦距变化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焦距变大,画面的范围逐渐变窄,同时远处的房子也变得越来越大。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焦距的数字越小,则拍摄的范围、角度越广(或者说物体在画面里显得很小)。而焦距的数字越大,则拍摄的范围、角度越窄(或者说物体在画面中显得更大或者被拉得更近)。
二、等效焦距
我们把镜头上标注的焦距定义为绝对焦距。绝对焦距是不会随着相机的改变而改变的,它反映了镜头本身的物理特性。而等效焦距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因为不同相机有着不同大小的感光器。简单来讲,相同的镜头装在不同大小感光器的相机上,照片拍出来的范围会有区别。
怎么来量化不同大小感光器带来的这种差异呢?
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全幅相机的感光器大小一般在36mm*24mm左右,如尼康(NIKON)D3x,尼康(NIKON)D700,佳能(CANON)1Ds Mark III,佳能(CANON)5D Mark II。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的非全幅(APS-C画幅)相机的感光器大小大约分别在24mm*16mm和22mm*15mm。我们将全幅相机(感光器大小为36mm*24mm的相机)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说:
所有能装在全幅相机上的镜头,等效焦距等于绝对焦距;而镜头在所有其他大小感光器相机上,等效焦距等于绝对焦距乘以一个固定的系数。
举个例子,镜头装在尼康(NIKON)的非全幅(APS-C画幅)相机上,如D300s,D90,等效焦距约等于绝对焦距乘以1.5倍;镜头装在佳能(CANON)的非全幅(APS-C画幅)相机上,如7D,60D,等效焦距约等于绝对焦距乘以1.6倍。意思就是这些镜头装在非全幅(APS-C画幅)的相机上,拍摄出来的画面范围等效为一个更长的镜头在全幅相机上拍摄出来的范围。图下的几张例图可以很容易的帮助理解。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200mm的镜头在APS-C画幅机器尼康(NIKON)D90上拍摄到的范围与一个300mm镜头在全画幅机器尼康(NIKON)D700上一致。
三、对焦
对焦又叫聚焦,是让某一个我们想要的点足够清楚的过程。相机的对焦分为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两种。
正确对焦后,我们想要的点会足够清楚。与此同时,所有过这个点并且与相机感光器平行的平面都会足够的清楚。我们称这个足够清楚的平面为对焦的焦平面。让我们还是通过图片来解释。请看图下:
对焦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相机对焦在白棕小熊的眼睛时,除了白棕小熊清楚之外,小熊脚下的水泥平台也有部分清楚。这些清楚的地方位于同一平面。
四、快门速度
在讲完上述三个简单概念之后,我们要进入第一个重点:影响曝光的三个参数。分别是快门速度,ISO值和光圈值。
那么,什么是快门呢?快门就是相机上控制感光元件有效曝光时间的装置。 快门分为两种:老式的相机会把快门装置做在镜头上,称为镜间快门;而现在的相机一般都会把快门做在感光元件的前面,称为帘幕快门。
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元件不曝光,快门在平时总是关闭的。按下快门释放按钮之后,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照相机内的感光元件被感光。最后数码相机将感光元件所捕获的光转为电信号并存入记忆卡中。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拍了一张照片”。
相机快门速度的选择有很多。如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而现在流行的单反相机,快门速度的范围则更大。最慢能够达到30秒,最快能够达到1/4000秒甚至1/8000秒。
在摄影里面,我们一般不说亮多少倍,而是说亮多少档。 我们习惯说:1/4秒比1/8秒要亮1档,又或者说大1档;而1/2秒比1/8秒要亮(大)2档;同样的道理,我们说1秒比1/8秒亮(大)3档。
大家有没有发现档位的规律呢?很简单:如果快门速度A是快门速度B的2倍,我们说A比B亮1档;如果快门速度A是快门速度B的4倍,我们说A比B亮2档;如果快门速度A是快门速度B的8倍,我们说A比B亮3档;如果快门速度A是快门速度B的2n倍,我们说A比B亮n档。即:
每当快门时间加倍,我们称快门速度亮(大)了1档;每当快门时间减半,我们称快门速度暗(小)了1档。
不同快门效果示意图
最后,我们要讲一个十分有用的小技巧。大家先把相机的曝光模式调到手动曝光模式(M)档或者快门优先模式S(Tv)档。在这两档下,拨动拨轮将快门调到1/500秒。接下来,请大家朝着一个方向拨动拨轮三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会发现快门速度变成了1/250秒或者1/1000秒。至于变成了哪个与你拨动的方向有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聪明的你应该看出来了,不管是1/250秒还是1/1000秒,与1/500秒相差都是一档。
相机的默认设置是每拨动拨轮一小格,变化是1/3档。如果朝着一个方向拨动三次,变化是1档。
这个规律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几乎应用于每个参数。不管是快门速度,还是我们待会要讲的ISO值和光圈值(有的相机里面ISO值只有整数档的除外)。待会在讲光圈的时候,我想你能更深切的感受到这个规律的优势。
B门和T门
若需要拍摄大于30秒快门的照片,又应该怎么操作呢?虽然有这种需求的题材对于刚开始接触摄影的人来说并不多。在相机上提供了两种特殊的快门来解决长时间曝光的需求。这两种快门分别被称为B门和T门。
B门的快门时间是从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开始计算,直到手松开快门的那一刻结束;
T门的快门时间是从第一次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开始计算(这时手可以松开快门,相机依然继续曝光),直到第二次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结束。
有了这两种快门,摄影师们便可以拍摄出许多长时间曝光的佳作了。比如:
长时间曝光作品
长时间曝光作品
那怎样在相机上设置这两种特殊的快门呢?一般的数码单反相机,B门是在全手动(M档)曝光模式下,位于30秒快门之后。当快门一栏显示BULB时,表示启用了B门模式。高级一点的相机,B门可在“曝光方式选择拨轮”有单独的一栏,位于M档旁。而现代的数码单反相机没有T门的设置。有朋友会问,如果没有T门,是不是意味着想要拍摄大于30秒快门的照片必须一直用手按住快门不放?其实相机厂商早就为大家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制造出一种高级的快门线。当按下其上的快门按钮之后,可以往上推一下把快门按钮卡住。什么时候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再把快门按钮拉出来,让其自然弹回。
B门除了在拍摄大于30秒快门的照片中必须使用之外,在拍摄某些特定题材时也是不二选择,比如拍摄烟花等。
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往往被大家忽视,其实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一次拍摄中。我先说一个经常会遇到的状况。大家有没有把照片拍模糊过的时候?我们看看例图:
抖动示意图
当手持相机拍摄,快门速度慢于一定的速度时,拍出的照片就会很容易出现类似图上的状况。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快门速度慢,手持相机就一定容易抖动。想要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运用到安全快门的规律:当快门速度快于安全快门时,拍出的照片会有很大的概率不模糊。安全快门一般等于等效焦距的倒数。
假如我们拿着一台全副相机尼康(NIKON)D700,挂着一个尼康(NIKON)24-70mm/f2.8的镜头。当用24mm拍摄的时候,安全快门是1/24秒。用70mm拍的时候,安全快门是1/70秒;又比如我们拿着一台非全副的相机佳能(CANON)7D,挂着一个佳能(CANON)24-105mm/f4的镜头。当用24mm拍摄的时候,因为等效焦距等于24mm乘以1.6倍,大约是40mm,那么安全快门就是1/40秒。而用105mm拍的时候,因为等效焦距等于105mm乘以1.6倍,大约是170mm,所以安全快门就是1/170秒。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五、ISO值
和以前使用胶卷一样,ISO值就是用来衡量感光器吸收光能力的。ISO值越高,代表着感光速度越快。回到刚才的类比,ISO值就好比桶子凿开口的大小。凿的口子越大,盆里的水就会越多。如图下:
不同ISO值效果对比图
ISO值最常见的有:ISO 50,ISO 100,ISO 200,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3200等。这些ISO值每相邻的两项之间都相差了一档。比如ISO 200比ISO 100亮一档,ISO 800比ISO 1600暗一档。和整数档快门的概念类似,我们把这些ISO值称为整数档ISO值。
ISO值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大家注意。就是当ISO值设置得比较高时,照片的噪点和颗粒将会很明显的增加。如图下:
ISO值噪点颗粒对比图
不同曝光组合的照片也可能可以达到相同的亮度,只要这些照片的各个曝光参数之间的差距相互抵消。
我们把这个定律尊称为曝光的互易率,又或者是曝光的等效性。它在数码相机上是完全适用的(在用胶卷拍摄的时候可能会不符合)。
六、光圈值
现在我们要讲述影响曝光的三个参数的最后一个:光圈值(简称为光圈)。在学习光圈值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接受我循序渐进的讲授方式。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概念,我不要求大家一次性就能记住它,而是分几次慢慢的消化吸收。
光圈值在镜头上标记为“f/”加上一个数字。第一点我需要大家记住的就是下面图
光圈示意图
图中是一个镜头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黑色的部分代表镜头可以透光的区域。而白色的部分代表着镜头的挡光叶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f/”后面的数字越小,镜头的开口越大;“f/”后面的数字越大,镜头的开口反而越小。
有倍数关系的光圈值并不是相差一档,而是相差两档。相邻的两档光圈值相差的是1.4倍。
相机的默认设置是每拨动拨轮一小格,变化是1/3档。如果朝着一个方向拨动三次,变化是1档。
这个规律对光圈值也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用手动曝光模式(M)档或者光圈优先模式A(Av)档来进行检测。在这两档下,拨动拨轮将光圈值调到f/8。接下来,朝着一个方向拨动拨轮三下。你一定会看到光圈值变成了f/5.6或者f/11。
这个规律的好处就是,如果哪天你忘记了这些复杂的档位关系,只要轻轻的拨动拨轮三下,就一目了然了。下面我们看下光圈值影响曝光的示意图
七、景深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第二个重点:景深以及影响景深的三个参数。首先来了解景深的概念。
当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物体也都是相当清晰(相对来讲)。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请看示意图:
景深示意图
我们对焦在白棕小熊,但是可以发现,前面的暗绿色小熊,后面的粉色小熊以及彩色小熊都很清楚。所以画面中,虽然绝对清楚的平面只有对焦平面,但是相对清楚的范围却可大可小。影响景深的一共有三个参数,分别是:光圈值,焦距以及对焦距离。三个参数影响景深的方式我们可以总结为: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对焦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对焦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不用急着记住它们,我们看下面几张图就会明白的了:
光圈值影响景深的示意图
焦距影响景深的示意图
对焦距离影响景深的示意图
八、色温与白平衡
不同的光源会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色温是用来衡量不同颜色光的概念。用一些直观的图来解释。
阴天,色温高,画面偏蓝
晴天,色温正常,画面颜色准
落日,色温低,画面偏黄
白炽灯,色温更低,画面更黄
从图中可以总结出:
·阴天或者是晴天里的阴影中(比如高楼的阴影下),光的颜色是偏蓝的。
·晴天下,光的颜色是比较白的(即不偏蓝也不偏黄)。
·夕阳下,光的颜色是偏黄的。
·落日下,光的颜色是偏黄的,并且比夕阳下要更黄一些。
·室内白炽灯泡,光的颜色比落日更加黄。
我们把颜色偏蓝称为色温偏高(或者偏冷),把颜色偏黄称为色温偏低(或者偏暖),而把类似太阳光这样白色的光称为色温正常(或者色温标准)。
以前在使用胶卷时,对色温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不过现在因为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强大的数码后期,色温的校正可以更多的依靠电子技术。相机上有关调整色温的按钮,我们称之为白平衡(WB, White Balance)。我一般习惯将其设置为自动白平衡(AWB),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出环境特有的光线颜色是比较好的。比如夕阳的红色,很难想象花了几个小时等待美丽的日落,而只是为了得到一张白色光线(色温正常)的照片。不过在阴天拍摄的照片,却可以设置阴天白平衡或者后期把照片调黄一点,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不太喜欢蓝色调的照片而更倾向于让照片色调变得暖一些。
九、反差
反差是照片的另一个指标。一般照片分为低反差,中反差和高反差。下面三张图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反差照片的特点。
低反差
中反差
高反差
从图可以看到,上图整体偏灰,画面中没有太多很白和很黑的区域,大部分的亮暗都相差不太明显。我们把这样的场景称为低反差场景,把这样效果的照片称之为低反差照片。中图相比上图就显得有立体感了,因为照片中的颜色对比要比较强烈一些。我们把这样的场景称为中反差场景,把这样的照片称为中反差照片。下图中有大部分白色和黑色,其他的颜色却比较少。这种照片的效果看起来更加强烈,甚至有时候会显得不够柔和。我们把这样的场景称为高反差场景,把这样的照片称为高反差照片
文章评论
飓风
感谢老师,转过来慢慢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