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饮:唯一能在夏天吃的补药

个人日记

 

提示: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最早出处:唐代《千金方》

  使用历史:1300

  主要成分:五味子、人参、麦冬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养阳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典型征象:大汗淋漓后,上气不接下气

  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对这个药有论述: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

  一看这个注释就知道,这是个补气药,而中医说的不是西医说的静脉,至少不仅仅是静脉,而是一个没有实体的气血巡行之道。这条道不是仅仅靠血液就能充盈的,一定还要有气,也就是说,这个血不能是死血,不是通过静脉输液把体液补足就可以的,而是要有功能的血。我父亲几年前因为脑血栓住院,送到医院时血压很低,血压低就更加重血栓的形成。到了医院马上就开始静脉滴注,为了使静脉充盈,把血压恢复上去。发病时,他的面容一下子显得很瘦,好像脸上的皮肤都贴在肌肉上,耳朵边的折皱也增多了,人非常的虚弱,没力气。

  我们去的是中医医院,主治医生是中医,她一看情况马上给开了生脉注射液,就是生脉饮的静脉输液剂型。结果这个药打进去没多久,人就精神了,而且脸上的皮肤好像都充盈起来了,显得又有活力了。那次,我真的体会到了孙思邈所谓的脉得气则充的意思了。中医生脉是为了使人体的功能提高,特别是心肺功能提高,使脉气恢复,而不只是使静脉机械性地被液体充满。

  出大汗是会伤心

  我见过一个因为出汗把身体出虚了的病人,是个退休教师。她退休在家的那个夏天很热,她是很爱出汗的人,那个夏天出得尤其多,结果一过夏天就觉得疲劳得不行,一走就喘,而且一走就更出汗。她也知道自己是出汗出虚了,但怎么着都抑制不住汗,一开始是因为热,到后来都立秋了,汗还是止不住。于是就去看中医,得到的结论很能给大家提醒,医生说她是出汗把心气耗虚了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可以看出中医对汗的珍惜,也暗示着出大汗是会伤心的。前面这个退休教师之所以喘,并不是肺的问题,而是心功能受伤了,是心肺气虚。心和肺同时负责氧气的运输,但心是肺的能量来源,是动力。

  出汗是一种脱水,脱水的后果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失去的水会带走血液里的电解质,影响电解质的平衡,从而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我们身体的神经、肌肉之所以能正常地运动,就是因为血液里的电解质保证的,一旦大量出汗,电解质紊乱,首当其冲的是神经,肌肉不听使唤了,这时候出现的症状就是中医说的气虚。

  还有一个病人,热天热得受不了了,就去冲凉水澡,结果晚上就发起了高烧,吃了退烧药没退烧,又加量,终于出了一身大汗,烧倒是退了,但从床上站起来人就瘫在地上了,四肢软得跟棉花似的。家里人吓坏了,怎么治发热治出了瘫痪?赶紧往医院送,又遇到一个年轻的值班医生,一看瘫软的样子就怀疑是脊髓出了问题,正开了CT申请单要他们去检查的时候,值班主任来了,一问情况当时就取消了CT单,马上去查了个血钾,一看结果,比正常人低多了。正常人的血钾是3.5 5.5亳摩尔/升,他才1.5亳摩尔/升。这才知道,问题出在他的大汗淋漓上,是出汗造成的低钾血症,马上静脉补钾,人立刻有劲儿了,瘫痪的症状全部消失,家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钾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微量,但能决定生死。我遇到过一个病人就是缺钾,之前是因为腹泻,有点脱水,往医院走的路上,过马路的时候突然不能迈步了,脑子很清醒,但就是身体是软的,像瘫了一样。开到眼前的车一点准备都没有,差点撞上,边上的人把他抬过了马路,送到医院,发现也是低血钾的原因。

  钾能增强人体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它充足的时候,人就不至于无力,它降低了,马上就表现出肌肉的酸软、松弛甚至软瘫,尤以下肢最为明显,称缺钾性软瘫,那个过马路过程中突发的瘫痪病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呼吸肌、心肌,引起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只要发现及时,诊断清楚,治疗起来很简单,静脉补钾就可以了。

  俗话说血汗同源,《灵枢》也说夺血者勿汗,夺汗者勿血,意思就是强调,已经出血的人,如果治疗的话是忌汗的,而出汗很多的人,也不需要用放血疗法。因为无论是汗还是血,都会带走身体的能量,也会带走血钾,使人处于虚弱状态,所以不能重叠地损失。

  如果出大汗或者拉肚子到脱水时,虽然没到软瘫的地步,但人会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如果是孩子,可能更危险,会因为脱水而危及生命。这时候如果想马上起效的话,应该直接冲服一种口服补液盐,药店也有卖的,里面含有很关键的电解质如钾、钠和葡萄糖,喝了可以直接入血,很快就能改变疲惫无力的状态,然后再根据体质进一步用中药补养。同时,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白开水或糖水,而要喝些果汁或糖盐水,特别是橙汁,补钾最快,茶叶也含钾,所以夏天喝茶解暑,也就是防止出汗导致血钾过分降低,水果中的香蕉也含有丰富的钾。

  当这一切非常情况平稳了,就该吃生脉饮把出汗造成损失的气补回来了,否则人会就此虚下去。

  唯一能在夏天吃的补药

  那个容易出汗的退休教师,其实应该在夏天刚开始的时候就吃生脉饮,就不至于大汗淋漓,导至血钾丢失了。生脉饮由三味药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麦冬补阴,五味子是酸味的,中药里酸味的药都有收敛的作用,可以收敛被汗耗散的心气,在开源的同时节流。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千金方》中,就对生脉饮中的五味子特别推荐:五月用五味子养心气,因为五月属于火,属于心,心气容易耗散。别小看这三种药组成的小方子,现在由它提取出的静脉注射液,是可以用来治疗休克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夏天不能吃补药,补药会上火。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关于补养季节的完整观点是春夏养阳,秋冬补阴。就是说,春夏还是应该吃补气药的,到了秋冬才适合吃补血、补阴的药。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补血的药都是滋腻的,如阿胶、熟地黄之类的,如果是个胃口本身就不好的人,即便是秋冬也不能随便吃,至少要在舌苔很干净的前提下;如果舌苔还很厚,那先要吃几天二陈丸,把胃肠打扫干净,把消化系统调理好,否则吃了也吸收不了。

  为什么到秋天以后就可以吃这么不好消化的东西呢?因为秋天是封藏的季节,阳气也藏了起来,人体的阳气主要分布在体内了,所以秋天、冬天容易感冒,因为阳气顾不上外边了;但是秋、冬天人的食欲往往会好,因为藏在里面的阳气帮助了消化功能。因此,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吃补血、补阴的药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树木一样,秋冬季节会进行休眠期的灌溉,就是要利用阳气内藏的季节,把体力补足。等待来年开春、夏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主要都集中到体表去了,身体里面是空的,所以夏天的时候很少感冒,但胃口一般都不好,甚至会出现苦夏。而且腹泻、肠炎容易在夏天发生,因为内里气血不足,没能力消化食物,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适。

  这时候,气血也是最容易耗散的,因为它们就浮在表面,很容易被炎热消耗,因此夏天的补养也非常重要,而生脉饮是唯一一个可以,而且也应该是在夏天吃的补药。特别是气虚体质的人,这种人不仅夏天爱出汗,而且冬天还怕风,也特别容易感冒,种种征象都是因为气虚不能固护体表造成的。

  即便没有出汗的问题,但有心律失常的问题,这种人很常见于女性,本身就很瘦弱,有气无力的,检查心电图的话可能是窦性心律失常,或者是有传导阻滞。不管哪种,在犯病之后人都会变得很虚,腰都直不起来,总觉得气不够用,像捧心的西施一样柔弱,这就是典型的气虚。而这种虚反过来也加重病情,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气虚和心律失常互为因果了。这个时候,生脉饮就很合适,补足了的心气才能震慑住失常的心律,才能打断这个恶性循环。

  对于气虚体质、容易出汗、容易疲劳、有气无力的人,有两个药是需要经常吃的,一个是生脉饮,一个是玉屏风散,在药店里卖的叫玉屏风口服液。

  生脉饮是用于被炎热的夏天或者劳作之类消耗气血之后,对身体的补充的;玉屏风口服液适合在立秋之前开始吃,因为秋天之后,人体的毛孔要逐渐关闭以防止寒邪的侵袭,这个时候再挡上一道屏风就更安全了。

  这个药也很简单,也是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前两味都是补脾肺之气的,防风有抵御风邪侵扰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就是帮助那些很容易感冒的、表气虚的人,在体表之外树起一个有保护作用的屏风,一来能防止过多地出汗,防止阳气再被消耗,二来提高身体的御风抗寒能力,也就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所以,当流行性感冒之类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对那些平时就很容易感冒的人来说,用玉屏风的价值远在一般的疫苗或者抗病毒药物之上。

  你可以自制的生脉饮

  中药里叫的很多,但真正有补气作用的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人参的作用最强,但是用起来有禁忌,稍微有点热象的都不适合,阴虚的人或者是气阴双虚的人,服用就更加危险,有进一步伤阴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生脉饮里一般用的都是人参,如果热象很明显,比如舌头很红很瘦,最好吃自制的生脉饮,就是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自己煎汤喝。用西洋参代替中成药里的人参,因为西洋参性质平和,能兼顾气阴双方,甚至可以清虚火,即便在夏天也适合用。

  西洋参也可以单独吃,虽然没有敛汗作用,但仍旧可以补气阴。现在的西洋参有片状、有整参,片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像喝茶一样喝到水中没有参的味道了把参片嚼碎吃掉。如果是整参,最好是隔水蒸:将西洋参放在小碗中,用水没过,再将碗放在蒸锅中,在锅中加水,蒸至西洋参质地变软,之后喝掉参水,再用开水再次冲泡,待水中没有参味之后,嚼服参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冲泡还是蒸,放参的碗或杯最好都用盖子盖上,避免参的成分随蒸汽挥发,这样更能保存西洋参的药效。

  还有一个参叫太子参。现在有个词叫山寨,就是说一个正品出来之后,有人模仿。太子参就是西洋参的山寨版,因为太子参可以益气生津,属于阴阳都兼顾了的补药,只是整体的力量肯定比西洋参弱了,但价格便宜,也是有效的替代品,用它自制生脉饮的时候,剂量要加大,可以是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服用方法

  生脉饮是口服液,配制成液体也是为了吸收快。常规是一天两次到三次,每次一支,饭前服用。如果这个人虚得明显,可以适当加量,每次可以加到两支。

  中医有萝卜反人参的说法,因为萝卜是破气消滞的,而需要吃人参的人一般都是气虚,正常人吃起来没什么的萝卜,气虚的人吃了却可以克住他们原本已经很虚弱的元气,为此才不让萝卜与人参同时吃,不是有什么化学反应,而是消除了人参的补益之气。吃生脉饮的人也有这个问题,他们同样是因为气虚,所以在饮食方面,萝卜尽量少吃。

生脉饮的功效与作用

生脉饮一般在夏天用来消暑,这是我们常见的一个消暑的中药。那么除此之外,生脉饮的功效有哪些呢?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方法/步骤

1.  从生脉饮的成分来看,人参含有人参皂甘,能强心气、补肺气;五味子具收敛的功用,能预防元气耗散;麦门冬含糖体,能滋阴清热,因此生脉饮在夏天既能预防中暑,也能保气养生。

2.  生脉饮还有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调整心肌代谢,降低耗氧量的效果。

3.  服用生脉饮可以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炎。

4.  生脉饮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肝功能,抗突变,抗癌等。

5.  生脉饮可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休克,低血压,心律失常,肺心病,流行性出血热,克山病等。

注意事项

  • 对于心阴虚引起的症状,是可以服用生脉饮的,但如果是心阳虚弱,是不可以服用的。
  • 生脉饮治疗干咳少痰,但对于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应该慎用。
  • 生脉饮可用于低血压导致的心慌心悸等,故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为了方便手机用户阅读我撰写、编辑、收集、整理的有关养生治病文章,我已经申请的了2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名称:“新经络”.

宗旨:旨在将该微信公众号打造成国内最有价值的专业中医养生公众号.

打开微信上二维码扫描,对准以下这张图片,扫一扫,就可关注.

图片

第二个微信公众号:名称:“船来了”.

宗旨:这将是一艘装满古今中外养生精品的船,各种养生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不要钱,随便拿,船来了,你在吗?

打开微信上二维码扫描,对准以下这张图片,扫一扫,就可关注.


图片         


常 年 培 训 .

  一个埋没在民间的风湿骨病首绝疗法.

———— 《南少林火功推拿 》.

一次火功推拿胜过四次中医推拿,病越重、效果越明显 .

法简效宏, 手法一小时即可学会,学会就能

理疗.

每月限招3——8名,采用传统师承教学模式,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半天就可学会全套火功技术。


少林伤科分南北两派。南派少林伤科又分太祖门、五祖门、韦陀门、大洪门等门派。南少林骨伤科是中国骨伤科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历代名人辈出,例如当代南少林整骨奇人林如高大师、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和鸣、泉州崇福寺住妙月法师、客家医翁蔡惠民等。(少林伤科产生于魏晋,成长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中华骨伤科中的一颗奇葩,它对中华骨伤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像近代最著名的骨伤专家上海王子平、施镇昌、魏指薪,广东何竹林、蔡荣,佛山李广海,福建章宝春,四川杜自明、杨天鹏,河北李墨林,北京刘通信、刘寿山等大师都与少林伤科有一定的渊源,日本世界著名手法大师西园寺正幸先生创编的骨盆矫正压揉法也是脱胎于少林整复术。)

   由于历史原因,南少林伤科的许多绝技都散佚在民间,知者不多。与当前一些骨伤流派相比,南少林伤科有许多奇绝之处,例如南少林整复术,不需懂现代人体解剖,半分钟内能把人体7大关节全部卸下来,1分钟内可以全部复位;又如腰椎错位,不需整复腰椎,只需在其它部位按一下就会自动复位;再如少林南派开三筋(也叫韦陀开筋术),它治疗时不论是腰腿疼、膝关节病、股骨头坏死、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静脉曲张、脉管炎;抑或是糖尿病坏疽、肾炎、肾结石、疝气等几十种疾病都是治同一个病根,这个病根是治疗几十种风湿骨病的总开关,打开这个总开关,治疗所有风湿骨病都可以迎刃而解、快速治愈不易复发(治疗后抹上一种混合食用油,风湿病永不再犯,小孩在7岁以前全身涂抹这种混合食用油,像企鹅一样终生不得风湿病)。南少林伤科共有南少林正骨术、南少林整复推拿术、南少林韦陀开筋术、南少林摸骨洗髓疗法、南少林三指春按摩、南少林点穴、南少林棍针、南少林时辰疗法、南少林解穴疗法、南少林竹板刮骨推痧法、南少林竹药罐、南少林单方验方、南少林药酒、南少林膏药、南少林抓痧术、南少林火功推拿术、火洗澡、火功冲击等三十多种疗法,其中被业内誉为风湿骨病首绝疗法之一的火功推拿是南少林伤科最核心的医术之一,是南少林伤科治病及保健养生第一捷法。为了让更多的人受惠、受益、受福这一特技,南少林骨伤韦陀门传人张老师特将这种不需医学基础、1小时就能学会、学会就能治病的南少林伤科特技—火功推拿传于有缘人。现再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以解答:

  问:什么是火功推拿?

答:简而言之,火功推拿就是用手掌带着可以看得见的药火油火直接在人体上推拿按摩、点穴理筋,它不同于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用手工手力推拿按摩,而火功推拿是用火力及药力相结合的方法去推拿按摩,是火中有药,药中藏火,火功推拿不同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火疗、火龙、火攻、拍火等疗法。火疗、火龙等法在施术操作时,需要在人体上铺上湿毛巾,倒上药酒或酒精后进行点燃,然后再用湿毛巾扑灭,而火功推拿施术时不用铺任何东西,用中药特制的药火油火直接在皮肤上推拿、点穴、燃烧,红红的火焰在皮肤上任意燃烧流动,而皮肤却无半点损伤,例如头部不用任何东西护盖,用火功推拿可以直接在头部推拿燃烧,火在头皮上燃烧流动,而头发却丝毫未被燃着。人体除五官外,人体任何部位都可以用火直接推拿。当前的社会,凡是好的技术就有假冒,近来有一些人用一些火疗、火灸来假冒冒充火功推拿,谨防假冒,火功推拿虽然很好学,但是如果没有得到老师亲口的传授,没有掌握其中一些关键诀窍要领,只是照猫画虎,是不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例如同样的针灸,懂得针法诀窍要领的医师一针见效,而不懂得针法诀窍的医师即使扎一百针也不一定有效,因此针灸的疗效不是取决于那个针具,而是取决于那个医师有没有真正掌握针灸治病的诀窍及要领。火功推拿的诀窍要领有:火功开筋理筋法的诀窍(也就是打开治疗风湿骨病总开关的诀窍)、火功推拿渗透法的诀窍、火功推拿自动复位法的诀窍、火功枯萎骨刺的诀窍、火功推毒排毒的诀窍、火功推拿消炎除肿法的诀窍、火功推拿减肥丰胸的诀窍、一火理三焦的诀窍、火功开骨补脑养脑法的诀窍、火功推拿冲瓶出颈法的诀窍等(临床中有时会出现治病治到一定时候疗效停止不前的现象,火功推拿冲瓶出颈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诀窍很简单,经过老师在电话或QQ语音中一点就破。

问:火功推拿有哪些内容?为何一小时就能学会?没有医学基础的人能够学会吗?

答:火功推拿手法共有30多种,这里主要传授4种最实用、最重要的手法,许多人认为手法越到越好,其实临床中并非如此,治病不是表演,很多的时候手法过多反而不知道如何选择手法,这里所教的4种火功推拿治病手法是:火洗澡、火功冲击、火功点穴、火焰掌,这4种手法能够三位一体:精练、简单、实用、高效,像降龙十八掌一样,招式虽然简单,但威力巨大。在这些手法之中,火洗澡是先锋部队、火功冲击是主力部队、火焰掌火功点穴是突击队、敢死队。凡是皮肌膜经方面的病症多用火洗澡治疗,凡是筋与骨方面的病症多用火功冲击,凡是脏腑方面的病症多用火功点穴,凡是骨髓方面的病症多用火功导引。不论病变是发生在皮、肉、筋、骨、髓、脏哪一个层面,均能有法可治,有敌能歼,并可层层深入,次第治疗,例如火功三步渗透法。火功推拿操作很简单,不论男女老少,有无医学基础,均可在一小时内学会,它像刮痧、拔火罐那样那样简单,它是靠火功与药力治病,靠技巧治病,不是像中医推拿那样是靠练出来的手劲力气治病,一般学中医推拿、内功推拿至少需要一月以上才能基本掌握,实习3月才能临床,火功推拿的核心技术就是如何配比药火、如何上火、洗火、调火、运火、推火、收火等,只要掌握这些就可以很快学会火功推拿,因此火功推拿能够一小时学会,有的学员只需30分钟就能学会。火功推拿虽然很好学,但必须得到张老师亲口传授的一些关键诀窍要领,才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否则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另外,火功推拿治疗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及规律,其规律是:一、点四个特殊穴位3分钟,二、打开治疗疾病的总开关5分钟,三、做火功推拿40分钟左右、四、最后贴上火功推拿专用的液态膏药即结束治疗。如果学习火功推拿是为了自我保健,像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等疾病不用出门、在家里就能完全降服病魔。

问:火功推拿为什么优于中医推拿、内功推拿、火疗、火龙、艾灸、熏蒸等疗法?

答:因为:
1、中医推拿、内功推拿、艾灸等仅仅具有一种疗效,而火功推拿具有火功、火疗、药疗、推拿、点穴、灸疗、热敷、熏蒸等多种复合疗效,学会了火功推拿等于同时学会了火疗、火功、药疗、推拿、灸疗、热敷、熏蒸、熨透疗等多种技术。

2、人力不能与火力相比,因为火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渗透力,火功推拿治病时不仅有火,而且是火中含百药,百药中藏火,药借火势、火借药力,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