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前忆祖赋诗篇
个人日记
赋诗:
朱熹门下出高松,
光耀门风渤海龙。
无意仕途谁感叹,
墓前洒泪忆豪雄。
台州教授高松君墓志铭——译文【高世英】
高松君,字国楹,出生在福州长溪。曾祖父高亶、祖父高亨没有当过官。父亲高融向来生活简朴,进入仕途开始是在衡州任司户参军,由于性情豪放不羁,辞官逃避,与高僧野外云游,整年不回家。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深山找到。
高松君于绍煕元年高中进士,授予临海主簿、青田尉官职,却不去上任,跑到浙江台州去教书,直至嘉定四年十二月六日逝世,终年五十八岁。他的夫人何氏先他去世。他有三个儿子,高峻、高屹、高崃,一个出家佛门的女儿。六年后的九月间,家人将他埋葬在廉江山门。
开始,陈君举荐他为名师,果然他不负所望,创立新学,文体标新立异,广集博采,自成一体。高松君少年时就悟性极好,就能够破解难题,不久就锋芒渐露,使同窗好友羡慕地回头注视坐在最后座位的高松君。入京考试,高中进士,被主考官史丞相举荐,暗夸奇才,提升为第一名。然而,高松君无心仕途名利,只是专注于学问,每每从黎明开始读书至深夜,博览群书,才有如此渊博的知识。高松超群脱俗,淡于名利,专注学问,自然渐渐脱离了达官贵人。由于不入俗流,本来进步的高松在官场上反而落后了,以致辛苦了二十年后才有了名第。然而,身为司户的父亲和母亲相继过世,高松悲痛之余,仍不忘对书籍的研讨,寻找交流的机会,真是一位自古到今罕见的读破万卷书不肯放弃一卷书献身书海的博学之士啊!又过二十年,看当初同窗已升官登上朝堂,而博学多才的高松君依然在台州教学,还是认真撰写训诫教案一篇又一篇;端坐在案前大声朗读,下面的学生洗耳恭听,真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讲师啊!高松对学生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你们都提出来,我给你们解释清楚。他一一解释清楚所有的提问,让学生满意而退。声名传扬出去,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学馆敞开学门,需要壮大改观。一声令下,当地父兄族人无不欢欣拥护。而这时高松君已劳累过度病倒了,令人悲痛感叹不已!高松君不因为老而厌恶仕途,而是树立了珍惜时光老有作为的好榜样;不因贫穷而盼望进入仕途,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行!时间对人来说成就者有早晚,大器晚成也未尝不可;让人最担心的是一事无成却浪费了时间。为什么这样说呢?成就有大小,有小成就也是可以的,最担心的是一生连一点小成就也没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士大夫开始最难的是上京赴试榜上无名而不能步入仕途,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修为。步入仕途当了官,最难的是拿了国家的俸禄别忘记要克己奉公,越要加强自己的修为。有的人修为了几十年了,晚节不保而不得善终。是什么原因呢?按照孔子的话:如果勤奋的农民种植出成熟的庄稼而得不到收割,那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事情!高松君就有如这农民,满腹经纶得不到发挥,数十年辛勤耕耘而得不到收获有什么区别?!我写这墓志铭想说:我今天尝试回南方而经过桐山这里,才脱离了一路上艰辛跋涉幽深艰险的路程,我喜爱这里山明水秀风景诱人,描绘了这里锦绣的山水画。这里的好山好水自然会孕育文采飞扬的文士。今天我拜曷了高松君陵墓,并且写了墓志铭,表示深深的纪念!
【备注:叶适,宋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与高松同窗好友。高松是中国历史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高足】
原文如下——
台州教授髙君墓志铭
宋-叶适
君 名松 字国楹 姓髙氏 福州长溪人。曾祖亶 祖亨 不仕父融 有素履。起家衡州司戸参军 既乃遯其官 与野僧游 一笻独徃 经年忘归 家人常访求深山始得之。君 绍熙元年中第 授临海主簿 青田尉不赴。教授台州。嘉定四年十二月六日卒 年五十八 夫人何氏先卒 三子 峻 山几 崃 一女从浮屠 。六年后 九月某日 葬廉江山门。始 陈君举为名师 自出新学 文体一变 集处多老成俊特。君 少年能探请深处语。移日 精鋭锋起 同进皆回目盼末坐。试入髙选 史丞相当举送。 竒之 更擢第一 然君不专为科举。 每黎明读书夜丙止 书益多见 闻益髙逺 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以是不骤合于俗 而昔之同进 反先达矣!葢二十年 方有名第。既而 司戸死母陈夫人又死 君益以其间 放肆于书 寻流会源 今古终极 不轻费一巻 顷为洗沐地也。又二十年 同年或已改官登朝 而君方至台州 故例博士。撰解训一二通。据案抗声读 诸生俯首聴 谓之讲书。君曰: 是何所明耶?令更进迭问 疑难交发 满意而退 士人喜来学日众。学既久敝 欲大厘改,令下一郡 父兄欢服 然君 已病矣!嗟夫 !君不以老厌仕 几及时也 不以贫愿仕 几有行也 时有早莫 莫亦可也 而犹无时 何也?行有大小 小亦可也 而犹无行 何也?始之难于仕 不忘修也 仕而难于禄 愈其修也 修之数十年矣 而用之不能终日 何也?孔氏之言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 嗟夫!君亦不能穑 而已蓄数十年之种 而芽无获焉?!铭曰 吾尝归自南方而过桐山之里 始脱幽险 爱其衍美 模山写水 宜产文士 曷又閟之 尚以孙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