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石壶论画语要(下)
个人日记
作者:陈子庄
陈滞冬编辑
26
当代画家中颇有道德修养很高,画亦极精,而名不著于当世者。余拟暇时著《画人传》表彰之,以垂不朽,兼示后学。略数之如:
肖仲伦
学识渊博而生活贫困,熊克武闻其名,欲聘为幕府。熊克武道:“肖先生,目下我的事多,欲请先生帮忙。”肖淡然曰:“你事多就辞去不干了,多好。”熊沮丧而出。
陈步鸾
经济窘迫,经常打一双赤足,而为人旷达,常垂钓以遣日。有人问他:“张大千怎么样?”陈道:“张大千人品不大好,如果人品好一些,他的画还是不错的。”时欲委他为县长,陈坚拒不受。或曰:“你如此贫困,为君计之,不就任不对吧。”陈作色曰:“难道同意去整百姓就对么!”问者嘿然。陈因厌倦酬应,乡居几十年未进城。
周辛士
书法家颜楷的夫人,工笔花鸟画得极精。中年后一直不作画。有人问她:“你原来挂着润格卖画,为什么现在不画了?”周道:“现在时兴新画,新画我又不懂,况且儿女大了,我也少操劳了。”
徐荣初
大笔花卉画得很好。旧时不少画人趋附权势,热衷社会活动,徐常常告诫学生要以艺术为重,不要摹名利。
王君夷
达县人,善大笔花卉。
如果有人把画史未收录的画家考出其生平事迹,编一本《中国画史别集》,把他们的作品也刊出,重新给以评价,很有些意思。
郑午昌、贺天健四十岁以后形成了个人风格,但未能继续发展,就成了习气,于是越画越孬。搞绘画的人不一定形成了个人风格就把问题都解决了。
(问:朱偁[梦庐]的画如何?)
他只在画中学画,画外的工作(文学、美学、历史学、科学知识等)做少了。因此,他的画没有思想内涵,还处在讲求技法的阶段。
(问:先生与潘天寿的画法是否一路?)
不同。潘天寿是以硬笔作各种皴法,我是以软笔随机成画;潘天寿硬皴直笔,笔用一面,我是软皴曲笔,八面生风。
关山月画的梅花,象是从窗口看出去取的景,等于照相机镜头的功能。画面有些象过去村姑剪纸梅花,一个方框框填满,无布局,无组织,无境界,无意趣,无动人的内容,无惊人的技能,不是内心先有一种情景再技能,来画,而只是浓、淡两层点起来就是了。无意境不能成一幅画。
郭味蕖画画着重填补,小趣味,等于乡下姑娘扎红头绳,穿花衣服。人家大家闺透,穿件兰布衫衫都好看。
吴作人所画《熊猫竹石图》,竹一团,熊猫一团,石一团,题款一团,成了四团,无主从照应,这是作者未研究构图法的原故。
吴作人画熊猫、骆驼,还只是在描摹自然形象的阶段,谈不上艺术境界。
我和周X
X去剑阁写生,他找不到东西画,直说:“有什么画的?走罢,不入画的!”其实画材遍地均有,在于发现而已,能发现,不必去名山大川。要能于平凡中发现至精、至善、至美者。
吴X
X早年能创作,后来名大了,自己的作品又不敢拿出来向别人征求意见,创作不出来了,于不只有抄袭,甚至旧稿照翻,自己抄自己。
(问:请老师讲讲自己在艺术上取法何人,特别是山水画技法,有何继承,有何发展?)
我的花鸟从学齐白石、吴昌硕入手,直追八大山人。山水画学黄宾虹、石涛、方方壶。此外,尚取法于三代铜器、汉画象砖、汉唐壁画等。刻印也是我绘画风格形成的来源之一。书法中,我取汉篆之法入画。画山水,我的技法亦由古人皴法入手,但已发生变化。现在已进入随机而生、无常法、无常态之境。笔、墨、水、色浑然一气,画时连皴带染,随浓随淡,一气呵成。此法古人也有,但层次不如我多,变化不如我大。结构上造影奇,哪怕一个小影,经我手一画则奇异。有时初看似乎平常,细味自觉奇险。
我的山水画与黄宾虹各有优劣。
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黄宾虹等先贤书比我读得多,我只是善学,吃的东西都消化了,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但不能说超过了他们,永远不能说,要全面超过才算是超过了。
27
在国画中,传统技法有价值的极少。
画格越高,其法越简;画格越低,其法越繁。简是高度概括。
凡是艺术水平高的画皆技法简单、色彩简单而意趣深厚。过分讲求技法者,或因意趣薄而以技法掩饰,或只技法而不知意趣为何物。
传统技法是有时间性的,某一时新,流行既久,即变为陈腐。我不做陈腐技法的传授者,你们也不要做陈腐技法的继承者。
技法、技巧是学画的初步,到后来,这些东西是不起作用的,起作用的是灵感、神。
戏剧舞台上,武生“扯倒提”是高难动作,但这是技术,最好的表演不在这里,在于刻划人物性格。
不懂文法,不能写文章;不懂画法,不能画画。好角色就是方法多,用得灵活。
依照“画谱”画画,等于不管病人的情况,只是对着医书开药单子。过去有个笑话说:某拳师与人斗,人打他好几拳,他都不还手。旁人问其故,拳师道:“他没有照着我学过的路子打。”自然界千奇百怪,要去发现,不要学前人框框。
写字、画画,每一笔都应来之不易,如作诗每句都需经过锤炼一样。
若光是技巧熟,熟到极点就成积习,如王石谷等人。要有生意,有童趣,所以古人论画重熟中有生。
画画应不求熟练而求生辣。初学但求熟练,后来再需反其道而行。
一幅画有了主题或意境,还要讲方法。方法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学习传统而得的。此须靠多阅读,要渊博。二是自己创造的。平日看得多,记得多,到时可随机调整位置、色彩及笔墨量,这就有可能创造方法。如无自己的创造,光依靠传统,画出的画必然陈腐。
有人动辄题“我用我法”,岂知传统之法尚且不会,“我法”又是何物耶?
戏剧中的武把子,当因剧情需要,不能不用时才用。如果忽略人物性格,都要一场,只能博得庸俗欣赏者的叫好。国画中播弄技法者即如逢人便翻斤斗一般可笑。过去四川舞台上有个高蛮子,耍关刀很出名,他一耍台下就叫好。台下越叫,他越耍得快,好多次都把刀耍掉在人丛中,被甘蔗渣、石头打了进去。当时四川谚语有云:“高蛮子的关刀——不卯不收场。”播弄技法者,最后将坏在技法上。
我的画结构、用笔常用布局陡峻、险入逆出之法。
好画无定法,每一张的画法都不同,不易学;孬画全是习气,画法皆同,一学就上手。
中国画在传统中讲笔墨、虚实、宾主,这是一些精华。有了好的形象,还要经过组织,方能与意境结合。至于墨、色、笔,因景而生,讲机变。
中国画的结构法则,可以用“以简驭繁,以少驭多”八字概言之。
28
构图最重要。要有能组织成有诗情、画意、音乐节奏感的画面的能力。否则,就算写生材料一大堆,临纸画画时仍得去翻资料。
画画、写字都要能险绝,能险才能平。
写文章、画画,都要讲“正、反、合”,万事都离不开正、反、合。木玄虚作《海赋》,无从下手,人谓之云:“子曷上下四方而言之?”这便是正、反、合。
学习构图法,最初只需搭两三个架子,然后再来生发。画花卉则可以先学斜势构图一种。构图总离不开纵、横、斜,这三者的变化关系要充分研究。
构图之法有虚实、阴阳、照应、开合、参差、动静。
西洋画构图法讲究将画面分割成九块,主体要摆在“井”字格的交叉各点上。国画构图是看势子,在中、在侧、在远、在近、在上、在下均可。西洋画没有这种构图法。
利用横、直、斜的结构可构成各种各样的画面。构图总应讲究一顺一反、一纵一横,无纵横结构即是无组织结构。无组织意识的画家是盲目的画家。
构图三原则:横、直、斜。如山是直的,树当取斜势。花卉画一幅内可有横有直,只要不编成篱栅就行。如果画的两端成均势对立,则如做诗之以“英雄”对“豪杰”,是谓合掌。
中国画之构图,从理论上讲应有照应、虚实、宾主、开合,但表现在作品中需若不经意者,使人看起来若有若无,不能故意安排,这是原则。
布局要讲照应虚实。譬如画几个葫芦,要分清哪一个(或一组)是主要的,其余就是照应。一幅画的幅面再大,其实也就是册页扩大的,册页上构图好了,可变成横幅,也可以变成直幅。有人因册页幅面小而忽视它,小幅尚画不好,还能画大幅么?
凡画中取两个相关的斜面时,要设法联起来,否则便会散漫。联系之法有明联,如八大山人《荷花小鸟图》,画上一条线(荷梗);有暗联,不用线,势交即可,如八大山人《石头小鸟》。
画之布局以取势为第一,势,即谢赫六法所说的经营位置,须经过反复思考。如八大山人画一块石头,下站小鸟,石头取斜面,很得势,如取直线则减色,鸟也是一个小斜面,一大一小两个斜构成这幅画。如果画了石头,下面不画雀而画上花、鱼,也很好,但也必取斜势。得势很重要。譬如写一篇赋,尽管意思好,文字也好,但未得势,读起来总使人感觉不舒服。因此,一幅画的组织结构要反复思考,草图要反复修改,就象古人作诗,为了换一个字,挖空心思找,直到找不到便好的字来替换才罢休一样。
29
画面要经得起推敲。要无一冗笔,点子也没有一个多打的。
画前起个小稿,反复推敲修改,就如作文者改文章一样,很长功夫。
欲作一画,先画小稿,反复修改,改到无可再改,然后再考虑是否大家气,是否宜于翻上大纸。
画一幅画应重视纸外的天地。
画画要突破纸形的约束,物象不能与纸形一致,如纸是长条形,画面就应想法突破长条形的限制。
(问:如何突破纸之限制?)
要使观者觉得一幅画画外的东西比画内还多些,有不尽之概。制小如制大,制寡如制众,则得之矣。
有些人画画常把主要东西画在纸的下半部,看起来好象画被裁去了半截,这是构图之大忌。王雪涛常犯此病,八大山人、石涛从不如此。
画之构图有颠倒连接之法。如画山,上面是上大下小,下面则下大上小,两部分间用些琐碎东西连接起来。
小幅不可硬扩为大幅,否则空泛;大幅不可强缩为小幅,否则迫塞。
凡作一画,画到构思意图的七八分即可了,然后钉在墙上看,看准了再补,有时隔一两天,甚至过三日五日再补足。如当时就想画够,结果往往是失之于多。
中国画应该以讲究笔墨韵味为主,一切技法都围绕这一主要精神而来,可以赋色,也可以不赋色,使用颜色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今人不明此理,作画但以色彩居优,如此哪还有画?
作画要善乎始,未画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初下笔即要适中。适者,适当;中者,中肯。不多不少,不妄下一笔,即能随时掌握主动。否则,开始就弄坏,无论怎样救,总成问题。有些人画画心中无数,边画边改,画美人不象就改钟馗,钟馗不象改煤炭,结果涂成一团黑了事,此即心中无数,全靠补救,边画边添之病也。
曹丕《典论·论文》谓作文之弊有“下笔不能自休”,画画若犯此病,即冗杂繁复,内涵极少,当然不能梦想有笔简而意深的效果。然画人多犯此病,盖未能明一幅画每每是以冗繁失败,很少有因简要失败之理。
凡作一幅画,须先立意,心中要清楚究境表现什么思想,然后根据此立意组织景物,树作何形,石作何形,与画意有关系者取之,无关系者弃之。
30
画之六字决:
陋:陋者朴拙。如戏剧中之黑头。演戏不能一台子都是小生小旦,须有花脸映衬,丑中亦有美。
透:透者透脱,不迫塞。
瘦:不臃肿。书法亦讲瘦硬通神。
厚:厚者浑。
就:因势而成。
凑:凑者合。画山不能一个皴法,一大石是若干小石凑成。
此外尚须参以七字:心、手、眼、笔、墨、水、色。色从于水,水从于墨,墨从于笔,笔从于眼,眼从于手,手从于心。心、手、眼须一致,笔、墨、水、色即生变化。
笔形:方、圆、曲、直。笔量:粗、细、干、湿。笔性:刚、柔、巧、拙。
笔法:隐讳、显露、起止、回复、顿挫、抑扬。
执笔:搦管(指实不动)、捻管(手指转动笔管)。
运笔:裹笔、铺毫。
笔用:笔根、笔肚、笔锋。笔根笔肚有侧有横,笔锋有正有偏。须尽用笔之能事,所谓“万毫齐力,八面生风”也。
行笔两种,不外点、画。其中即含刚、柔、曲、直。
画法有打、砍、坠、挑、抹、钩、旋、冲、切、削、抢、让、积、留、蓄、顿、挫、捻、补。冲:笔锋向前,由内往外。抢:趁湿下笔,与方才画的笔痕相挨,不计较浸不浸。让:一定不能与邻近之笔痕相挨,须待干后补。积:重复画几次。蓄:当时不画,留待干后再画。
淡墨、浓墨、焦墨是墨的用量,宿墨是对墨的处理,都不是墨法。墨法是墨的用法,如泼墨、破墨、积墨等。即为法,则有度,法度虽因人而异,但过度则破坏法。
中国画大致可分出三种墨法:一、泼墨,二、破墨,三、积墨。泼墨谓以大笔含较多水墨作画,非谓倾倒墨汁于纸上。大笔泼墨始于王洽。破墨,有先淡后浓(这一法容易),先浓后淡(这较难)两种方法,在最浓处配以最淡,反衬,也是破。积墨是第一次画后干到七八分再加,但要注意,如全干后再加,其效果等于在熟纸上画,要掌握好。为了便于控制效果,也有使画面先受潮后再加者。
画讲“厚”,是意趣厚,意趣深厚,这是超乎笔墨之外的,不是靠画得黑。厚,不是依靠笔量、墨量、色量。笔墨的量是有穷尽的,有限的,艺术意趣是无穷尽的,无限的。
古人讲用笔云:湿则浊,干则秀。我不同意这话。不过干笔容易掌握,湿笔难以控制。湿笔“黑如太阴雷雨垂”(杜甫诗),元气淋漓,有何不好!
杜甫诗“白摧朽骨龙虎死”、“
黑如太阴雷雨垂”,讲笔墨可算极尽形容之能事了。
画笔不能太干净。宁浊勿清。清近于薄,浊近于厚。或言浊不好,其实,一个无色度变化的单调色彩是较薄,也就是“俗”,这才是“浊”。
笔着于纸则有笔形,笔形不外点画,一点一画均需有起迄。大笔画最忌笔在纸上沾,看不出笔形。
作画笔路不清,等于作文用词含混,故古人论画首重笔墨。
笔主形,墨主韵,把笔形弄清楚,务使笔形符合物象。墨法在于虚实,有虚实照应就有韵。
31
画画须笔用八面、墨分五彩。黄宾虹是软皴,笔、墨均好。
用笔当讲刚、柔。刚是直笔,其韵味属雄强一系;柔是曲笔,其韵味属浑涵一路。比较而言,易雄难浑。刚是外强,柔是内健。中国诗、文、书、画皆内健。
画之绵密是天衣无缝,是用意严密,不是指画得黑,画得工细。
一幅画画得很实在,内容饱满,这不容易做到。近代黄宾虹有此本领。
画一切动物、静物,都要根据对象的结构用笔,顺势取势,不妄下笔,要做到笔笔之间都有严密的组织,每一笔都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落笔如射箭,射箭要箭不虚发,乱下笔则等于无的放矢。
一幅画当然要有墨彩。如果重复画了几次,笔痕被“搅”坏了,就很难有彩。黄宾虹就常犯这毛病。
一幅画中物象最靠近观者那一层,要墨色俱浓。举画桃为例:如覆在桃上之叶淡了,就象叶子嵌入桃中去了。
画的层次再多也只是技法。我的画已经超过了技法阶段,所以不讲层次而自有层次。
画面须丰润,看起来水汪汪的。这一点一定要学到手。
中国画中艺术性最高者为水墨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如果依靠色彩描摹自然影物,纵然五色斑烂,终伤品格。
写意画忌(笔)清、(意)薄、(格)俗。宜重浊,宁浊勿清。又湿又重则易浊。
大笔要能粗中有细。有些细部要“蓄”起来。要笔粗心细。大笔画比工笔画难若干倍,因为大笔画一气呵成,工笔画可以将稿改定再画。
画大笔画,用一枝笔画到底,顶多再一枝小笔勾须。这样做能避免琐屑,容易大方。
名家作画,大处落墨,不拘细行。例如画鹰,不要总去纠缠它有几个脚趾,画三个趾可以,两也可以,一个也可以,不画也可以,关键是画成之后精神如何。如果总在细处雕琢,终究是斗方名士。
行笔之法,腕动,指也要动,要裹毫而行。裹行之法来源于隶书铺毫,与篆书引行之法不同。
如果笔笔是画,就不是画;笔笔不是画,而是书法,那才是画。线条的粗细是根据韵律的需要,而不是物象的需要。
一幅画如能做到分而观之笔笔是书法,合而观之则是一幅画,就算是好作品了。但这个境界不容易达到。
能以草法入画固佳,然不可整个搬上。画法虽通书法,但自有法,在画法中,书法只是材料。赵尧生不悟此理,故其画寡味。以书法入画一定要经过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所用的材料。艺术总要有自己的血脉在内。
32
大笔画远近都能看。境界宜远看,点画宜近看。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近来一段时间我常在想,我的画还不够简练。一张画画得黑,往往是画了几次,不是画一次,点一次就完了。
用笔顺易而逆难。顺则平实,逆则奇险。奇险多凝重深刻,平实含疏缓雍容。明末八大、石涛,元方方壶,清之担当,善用逆笔。以写景论,宜顺逆相杂,则山势之变化神奇而灵妙矣。
写字、画画使用硬笔算不得本领。用软毫能写出硬毫的神气,这就不容易了。软毫变化较硬毫多,但不易掌握,初学尤宜以软毫练习,将来上手功夫才过得硬。
画人物的线条也要讲质感。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质地,是布是绸都有区别,该怎么画,其画法用笔用墨都不同。
在看山、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神与景会而成意境,但如果要将其重现于画幅上成为作品,还须用三层功夫:首先是严密之组织,其次为形象之熔铸,最后需融以笔墨之贯通。
画鸡不是鸡,画山、石、林、木、牛、马无不如此,总是拟别的东西,才有意境。写字也可以这样,如可以拟鹤、鹭鸶、寒鸟之类,如此则机警有味。
陈滞冬编辑
当代画家中颇有道德修养很高,画亦极精,而名不著于当世者。余拟暇时著《画人传》表彰之,以垂不朽,兼示后学。略数之如:
肖仲伦
学识渊博而生活贫困,熊克武闻其名,欲聘为幕府。熊克武道:“肖先生,目下我的事多,欲请先生帮忙。”肖淡然曰:“你事多就辞去不干了,多好。”熊沮丧而出。
陈步鸾
经济窘迫,经常打一双赤足,而为人旷达,常垂钓以遣日。有人问他:“张大千怎么样?”陈道:“张大千人品不大好,如果人品好一些,他的画还是不错的。”时欲委他为县长,陈坚拒不受。或曰:“你如此贫困,为君计之,不就任不对吧。”陈作色曰:“难道同意去整百姓就对么!”问者嘿然。陈因厌倦酬应,乡居几十年未进城。
周辛士
书法家颜楷的夫人,工笔花鸟画得极精。中年后一直不作画。有人问她:“你原来挂着润格卖画,为什么现在不画了?”周道:“现在时兴新画,新画我又不懂,况且儿女大了,我也少操劳了。”
徐荣初
大笔花卉画得很好。旧时不少画人趋附权势,热衷社会活动,徐常常告诫学生要以艺术为重,不要摹名利。
王君夷
达县人,善大笔花卉。
如果有人把画史未收录的画家考出其生平事迹,编一本《中国画史别集》,把他们的作品也刊出,重新给以评价,很有些意思。
郑午昌、贺天健四十岁以后形成了个人风格,但未能继续发展,就成了习气,于是越画越孬。搞绘画的人不一定形成了个人风格就把问题都解决了。
(问:朱偁[梦庐]的画如何?)
他只在画中学画,画外的工作(文学、美学、历史学、科学知识等)做少了。因此,他的画没有思想内涵,还处在讲求技法的阶段。
(问:先生与潘天寿的画法是否一路?)
不同。潘天寿是以硬笔作各种皴法,我是以软笔随机成画;潘天寿硬皴直笔,笔用一面,我是软皴曲笔,八面生风。
关山月画的梅花,象是从窗口看出去取的景,等于照相机镜头的功能。画面有些象过去村姑剪纸梅花,一个方框框填满,无布局,无组织,无境界,无意趣,无动人的内容,无惊人的技能,不是内心先有一种情景再技能,来画,而只是浓、淡两层点起来就是了。无意境不能成一幅画。
郭味蕖画画着重填补,小趣味,等于乡下姑娘扎红头绳,穿花衣服。人家大家闺透,穿件兰布衫衫都好看。
吴作人所画《熊猫竹石图》,竹一团,熊猫一团,石一团,题款一团,成了四团,无主从照应,这是作者未研究构图法的原故。
吴作人画熊猫、骆驼,还只是在描摹自然形象的阶段,谈不上艺术境界。
我和周X
X去剑阁写生,他找不到东西画,直说:“有什么画的?走罢,不入画的!”其实画材遍地均有,在于发现而已,能发现,不必去名山大川。要能于平凡中发现至精、至善、至美者。
吴X
X早年能创作,后来名大了,自己的作品又不敢拿出来向别人征求意见,创作不出来了,于不只有抄袭,甚至旧稿照翻,自己抄自己。
(问:请老师讲讲自己在艺术上取法何人,特别是山水画技法,有何继承,有何发展?)
我的花鸟从学齐白石、吴昌硕入手,直追八大山人。山水画学黄宾虹、石涛、方方壶。此外,尚取法于三代铜器、汉画象砖、汉唐壁画等。刻印也是我绘画风格形成的来源之一。书法中,我取汉篆之法入画。画山水,我的技法亦由古人皴法入手,但已发生变化。现在已进入随机而生、无常法、无常态之境。笔、墨、水、色浑然一气,画时连皴带染,随浓随淡,一气呵成。此法古人也有,但层次不如我多,变化不如我大。结构上造影奇,哪怕一个小影,经我手一画则奇异。有时初看似乎平常,细味自觉奇险。
我的山水画与黄宾虹各有优劣。
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黄宾虹等先贤书比我读得多,我只是善学,吃的东西都消化了,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但不能说超过了他们,永远不能说,要全面超过才算是超过了。
27
在国画中,传统技法有价值的极少。
画格越高,其法越简;画格越低,其法越繁。简是高度概括。
凡是艺术水平高的画皆技法简单、色彩简单而意趣深厚。过分讲求技法者,或因意趣薄而以技法掩饰,或只技法而不知意趣为何物。
传统技法是有时间性的,某一时新,流行既久,即变为陈腐。我不做陈腐技法的传授者,你们也不要做陈腐技法的继承者。
技法、技巧是学画的初步,到后来,这些东西是不起作用的,起作用的是灵感、神。
戏剧舞台上,武生“扯倒提”是高难动作,但这是技术,最好的表演不在这里,在于刻划人物性格。
不懂文法,不能写文章;不懂画法,不能画画。好角色就是方法多,用得灵活。
依照“画谱”画画,等于不管病人的情况,只是对着医书开药单子。过去有个笑话说:某拳师与人斗,人打他好几拳,他都不还手。旁人问其故,拳师道:“他没有照着我学过的路子打。”自然界千奇百怪,要去发现,不要学前人框框。
写字、画画,每一笔都应来之不易,如作诗每句都需经过锤炼一样。
若光是技巧熟,熟到极点就成积习,如王石谷等人。要有生意,有童趣,所以古人论画重熟中有生。
画画应不求熟练而求生辣。初学但求熟练,后来再需反其道而行。
一幅画有了主题或意境,还要讲方法。方法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学习传统而得的。此须靠多阅读,要渊博。二是自己创造的。平日看得多,记得多,到时可随机调整位置、色彩及笔墨量,这就有可能创造方法。如无自己的创造,光依靠传统,画出的画必然陈腐。
有人动辄题“我用我法”,岂知传统之法尚且不会,“我法”又是何物耶?
戏剧中的武把子,当因剧情需要,不能不用时才用。如果忽略人物性格,都要一场,只能博得庸俗欣赏者的叫好。国画中播弄技法者即如逢人便翻斤斗一般可笑。过去四川舞台上有个高蛮子,耍关刀很出名,他一耍台下就叫好。台下越叫,他越耍得快,好多次都把刀耍掉在人丛中,被甘蔗渣、石头打了进去。当时四川谚语有云:“高蛮子的关刀——不卯不收场。”播弄技法者,最后将坏在技法上。
我的画结构、用笔常用布局陡峻、险入逆出之法。
好画无定法,每一张的画法都不同,不易学;孬画全是习气,画法皆同,一学就上手。
中国画在传统中讲笔墨、虚实、宾主,这是一些精华。有了好的形象,还要经过组织,方能与意境结合。至于墨、色、笔,因景而生,讲机变。
中国画的结构法则,可以用“以简驭繁,以少驭多”八字概言之。
28
构图最重要。要有能组织成有诗情、画意、音乐节奏感的画面的能力。否则,就算写生材料一大堆,临纸画画时仍得去翻资料。
画画、写字都要能险绝,能险才能平。
写文章、画画,都要讲“正、反、合”,万事都离不开正、反、合。木玄虚作《海赋》,无从下手,人谓之云:“子曷上下四方而言之?”这便是正、反、合。
学习构图法,最初只需搭两三个架子,然后再来生发。画花卉则可以先学斜势构图一种。构图总离不开纵、横、斜,这三者的变化关系要充分研究。
构图之法有虚实、阴阳、照应、开合、参差、动静。
西洋画构图法讲究将画面分割成九块,主体要摆在“井”字格的交叉各点上。国画构图是看势子,在中、在侧、在远、在近、在上、在下均可。西洋画没有这种构图法。
利用横、直、斜的结构可构成各种各样的画面。构图总应讲究一顺一反、一纵一横,无纵横结构即是无组织结构。无组织意识的画家是盲目的画家。
构图三原则:横、直、斜。如山是直的,树当取斜势。花卉画一幅内可有横有直,只要不编成篱栅就行。如果画的两端成均势对立,则如做诗之以“英雄”对“豪杰”,是谓合掌。
中国画之构图,从理论上讲应有照应、虚实、宾主、开合,但表现在作品中需若不经意者,使人看起来若有若无,不能故意安排,这是原则。
布局要讲照应虚实。譬如画几个葫芦,要分清哪一个(或一组)是主要的,其余就是照应。一幅画的幅面再大,其实也就是册页扩大的,册页上构图好了,可变成横幅,也可以变成直幅。有人因册页幅面小而忽视它,小幅尚画不好,还能画大幅么?
凡画中取两个相关的斜面时,要设法联起来,否则便会散漫。联系之法有明联,如八大山人《荷花小鸟图》,画上一条线(荷梗);有暗联,不用线,势交即可,如八大山人《石头小鸟》。
画之布局以取势为第一,势,即谢赫六法所说的经营位置,须经过反复思考。如八大山人画一块石头,下站小鸟,石头取斜面,很得势,如取直线则减色,鸟也是一个小斜面,一大一小两个斜构成这幅画。如果画了石头,下面不画雀而画上花、鱼,也很好,但也必取斜势。得势很重要。譬如写一篇赋,尽管意思好,文字也好,但未得势,读起来总使人感觉不舒服。因此,一幅画的组织结构要反复思考,草图要反复修改,就象古人作诗,为了换一个字,挖空心思找,直到找不到便好的字来替换才罢休一样。
29
画面要经得起推敲。要无一冗笔,点子也没有一个多打的。
画前起个小稿,反复推敲修改,就如作文者改文章一样,很长功夫。
欲作一画,先画小稿,反复修改,改到无可再改,然后再考虑是否大家气,是否宜于翻上大纸。
画一幅画应重视纸外的天地。
画画要突破纸形的约束,物象不能与纸形一致,如纸是长条形,画面就应想法突破长条形的限制。
(问:如何突破纸之限制?)
要使观者觉得一幅画画外的东西比画内还多些,有不尽之概。制小如制大,制寡如制众,则得之矣。
有些人画画常把主要东西画在纸的下半部,看起来好象画被裁去了半截,这是构图之大忌。王雪涛常犯此病,八大山人、石涛从不如此。
画之构图有颠倒连接之法。如画山,上面是上大下小,下面则下大上小,两部分间用些琐碎东西连接起来。
小幅不可硬扩为大幅,否则空泛;大幅不可强缩为小幅,否则迫塞。
凡作一画,画到构思意图的七八分即可了,然后钉在墙上看,看准了再补,有时隔一两天,甚至过三日五日再补足。如当时就想画够,结果往往是失之于多。
中国画应该以讲究笔墨韵味为主,一切技法都围绕这一主要精神而来,可以赋色,也可以不赋色,使用颜色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今人不明此理,作画但以色彩居优,如此哪还有画?
作画要善乎始,未画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初下笔即要适中。适者,适当;中者,中肯。不多不少,不妄下一笔,即能随时掌握主动。否则,开始就弄坏,无论怎样救,总成问题。有些人画画心中无数,边画边改,画美人不象就改钟馗,钟馗不象改煤炭,结果涂成一团黑了事,此即心中无数,全靠补救,边画边添之病也。
曹丕《典论·论文》谓作文之弊有“下笔不能自休”,画画若犯此病,即冗杂繁复,内涵极少,当然不能梦想有笔简而意深的效果。然画人多犯此病,盖未能明一幅画每每是以冗繁失败,很少有因简要失败之理。
凡作一幅画,须先立意,心中要清楚究境表现什么思想,然后根据此立意组织景物,树作何形,石作何形,与画意有关系者取之,无关系者弃之。
30
画之六字决:
陋:陋者朴拙。如戏剧中之黑头。演戏不能一台子都是小生小旦,须有花脸映衬,丑中亦有美。
透:透者透脱,不迫塞。
瘦:不臃肿。书法亦讲瘦硬通神。
厚:厚者浑。
就:因势而成。
凑:凑者合。画山不能一个皴法,一大石是若干小石凑成。
此外尚须参以七字:心、手、眼、笔、墨、水、色。色从于水,水从于墨,墨从于笔,笔从于眼,眼从于手,手从于心。心、手、眼须一致,笔、墨、水、色即生变化。
笔形:方、圆、曲、直。笔量:粗、细、干、湿。笔性:刚、柔、巧、拙。
笔法:隐讳、显露、起止、回复、顿挫、抑扬。
执笔:搦管(指实不动)、捻管(手指转动笔管)。
运笔:裹笔、铺毫。
笔用:笔根、笔肚、笔锋。笔根笔肚有侧有横,笔锋有正有偏。须尽用笔之能事,所谓“万毫齐力,八面生风”也。
行笔两种,不外点、画。其中即含刚、柔、曲、直。
画法有打、砍、坠、挑、抹、钩、旋、冲、切、削、抢、让、积、留、蓄、顿、挫、捻、补。冲:笔锋向前,由内往外。抢:趁湿下笔,与方才画的笔痕相挨,不计较浸不浸。让:一定不能与邻近之笔痕相挨,须待干后补。积:重复画几次。蓄:当时不画,留待干后再画。
淡墨、浓墨、焦墨是墨的用量,宿墨是对墨的处理,都不是墨法。墨法是墨的用法,如泼墨、破墨、积墨等。即为法,则有度,法度虽因人而异,但过度则破坏法。
中国画大致可分出三种墨法:一、泼墨,二、破墨,三、积墨。泼墨谓以大笔含较多水墨作画,非谓倾倒墨汁于纸上。大笔泼墨始于王洽。破墨,有先淡后浓(这一法容易),先浓后淡(这较难)两种方法,在最浓处配以最淡,反衬,也是破。积墨是第一次画后干到七八分再加,但要注意,如全干后再加,其效果等于在熟纸上画,要掌握好。为了便于控制效果,也有使画面先受潮后再加者。
画讲“厚”,是意趣厚,意趣深厚,这是超乎笔墨之外的,不是靠画得黑。厚,不是依靠笔量、墨量、色量。笔墨的量是有穷尽的,有限的,艺术意趣是无穷尽的,无限的。
古人讲用笔云:湿则浊,干则秀。我不同意这话。不过干笔容易掌握,湿笔难以控制。湿笔“黑如太阴雷雨垂”(杜甫诗),元气淋漓,有何不好!
杜甫诗“白摧朽骨龙虎死”、“
黑如太阴雷雨垂”,讲笔墨可算极尽形容之能事了。
画笔不能太干净。宁浊勿清。清近于薄,浊近于厚。或言浊不好,其实,一个无色度变化的单调色彩是较薄,也就是“俗”,这才是“浊”。
笔着于纸则有笔形,笔形不外点画,一点一画均需有起迄。大笔画最忌笔在纸上沾,看不出笔形。
作画笔路不清,等于作文用词含混,故古人论画首重笔墨。
笔主形,墨主韵,把笔形弄清楚,务使笔形符合物象。墨法在于虚实,有虚实照应就有韵。
31
画画须笔用八面、墨分五彩。黄宾虹是软皴,笔、墨均好。
用笔当讲刚、柔。刚是直笔,其韵味属雄强一系;柔是曲笔,其韵味属浑涵一路。比较而言,易雄难浑。刚是外强,柔是内健。中国诗、文、书、画皆内健。
画之绵密是天衣无缝,是用意严密,不是指画得黑,画得工细。
一幅画画得很实在,内容饱满,这不容易做到。近代黄宾虹有此本领。
画一切动物、静物,都要根据对象的结构用笔,顺势取势,不妄下笔,要做到笔笔之间都有严密的组织,每一笔都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落笔如射箭,射箭要箭不虚发,乱下笔则等于无的放矢。
一幅画当然要有墨彩。如果重复画了几次,笔痕被“搅”坏了,就很难有彩。黄宾虹就常犯这毛病。
一幅画中物象最靠近观者那一层,要墨色俱浓。举画桃为例:如覆在桃上之叶淡了,就象叶子嵌入桃中去了。
画的层次再多也只是技法。我的画已经超过了技法阶段,所以不讲层次而自有层次。
画面须丰润,看起来水汪汪的。这一点一定要学到手。
中国画中艺术性最高者为水墨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如果依靠色彩描摹自然影物,纵然五色斑烂,终伤品格。
写意画忌(笔)清、(意)薄、(格)俗。宜重浊,宁浊勿清。又湿又重则易浊。
大笔要能粗中有细。有些细部要“蓄”起来。要笔粗心细。大笔画比工笔画难若干倍,因为大笔画一气呵成,工笔画可以将稿改定再画。
画大笔画,用一枝笔画到底,顶多再一枝小笔勾须。这样做能避免琐屑,容易大方。
名家作画,大处落墨,不拘细行。例如画鹰,不要总去纠缠它有几个脚趾,画三个趾可以,两也可以,一个也可以,不画也可以,关键是画成之后精神如何。如果总在细处雕琢,终究是斗方名士。
行笔之法,腕动,指也要动,要裹毫而行。裹行之法来源于隶书铺毫,与篆书引行之法不同。
如果笔笔是画,就不是画;笔笔不是画,而是书法,那才是画。线条的粗细是根据韵律的需要,而不是物象的需要。
一幅画如能做到分而观之笔笔是书法,合而观之则是一幅画,就算是好作品了。但这个境界不容易达到。
能以草法入画固佳,然不可整个搬上。画法虽通书法,但自有法,在画法中,书法只是材料。赵尧生不悟此理,故其画寡味。以书法入画一定要经过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所用的材料。艺术总要有自己的血脉在内。
32
大笔画远近都能看。境界宜远看,点画宜近看。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近来一段时间我常在想,我的画还不够简练。一张画画得黑,往往是画了几次,不是画一次,点一次就完了。
用笔顺易而逆难。顺则平实,逆则奇险。奇险多凝重深刻,平实含疏缓雍容。明末八大、石涛,元方方壶,清之担当,善用逆笔。以写景论,宜顺逆相杂,则山势之变化神奇而灵妙矣。
写字、画画使用硬笔算不得本领。用软毫能写出硬毫的神气,这就不容易了。软毫变化较硬毫多,但不易掌握,初学尤宜以软毫练习,将来上手功夫才过得硬。
画人物的线条也要讲质感。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质地,是布是绸都有区别,该怎么画,其画法用笔用墨都不同。
在看山、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神与景会而成意境,但如果要将其重现于画幅上成为作品,还须用三层功夫:首先是严密之组织,其次为形象之熔铸,最后需融以笔墨之贯通。
画鸡不是鸡,画山、石、林、木、牛、马无不如此,总是拟别的东西,才有意境。写字也可以这样,如可以拟鹤、鹭鸶、寒鸟之类,如此则机警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