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讲究
个人日记
母亲的讲究
丽泽/文
推开紧掩的黑漆大门,触碰暗灰色的火山墙壁,尘土在彼此相连的院落间,那样沉静和安详,而母亲的身影,那么久远的往昔,就漫不经心地在这个冬天蔓延开来……
母亲的讲究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的,比如吃饭,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菜不多,只一盘,母亲便紧盯着我们拿筷子的手,疯了半天的我们饿的小狼一样,不时用筷子敲着饭碗,母亲的筷头子弹样就向我们的手指射来,在母亲看来,只有乞丐才会有敲饭碗的动静。最让母亲看不惯的是所谓的“仙人指路”,也就是用拇指和中指无名指紧握筷子,而食指伸出,我们的食指伸出去,定遭母亲的筷头袭击的,母亲说,手指着人家干什么,就像骂人家一样嘛!我是左撇子,也是生生被母亲用筷头纠正了过来,现在除了写字和吃饭其它的还是左手。至于用嘴咬筷子或是吃饭时吧嗒出声音,更是件令人生厌的事情,定遭母亲的一番训斥的。若是赶在人家吃饭的时候串门子,那是大逆不道的,回来一顿鸡毛掸子削的你屁滚尿流。
每天的扫地是很平常的事情,母亲却一直坚持中规中矩的:从外向里扫,而不能从内向外扫,这样就把财扫到外面去了。我们那时候家庭还没水泥地面,是自然的土地,每天的来来往往地面就大大小小的坑洼,母亲很喜欢那起伏的小包包,母亲说不可以铲平,那是钱包呢!我们认真地看母亲,见她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便对那黑不溜秋的“钱包”多了几分喜爱。这些话,母亲都是压着嗓子说的,因为我家的隔壁住着一位医生,医生始终看不起乡下来的母亲,她认为母亲不光穿的衣服土,而且脑子里都是土的掉渣的旧思想。小孩子总是有独属自己的快乐,而我们的快乐却让母亲的旧思想捆绑得不自在,比如,两脚岔在门槛上玩耍是不可以的,母亲说那是骑在别人的脖子上拉屎,母亲说完就把我们的小脑袋揪过来,说:就这样捏着你的脖子好受吗?我们不解,门槛子和脖子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着呢,母亲这个时候向我们展示的是用舀子舀水,她将水瓢伸进水缸里,轻轻顺着正方向舀起一瓢水来,母亲的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说凡事就是这个理儿,不能拧巴着来,我们狐疑地看一眼母亲,仿佛被母亲自信的光芒给罩住,瞬间都有了精神。
母亲的针线做的极好,这在我们一条街是出了名的,但她做活时的讲究却是很多的,比如,母亲不喜欢结死疙瘩,结了疙瘩母亲就会不自觉地抱怨几句,尔后认真地解开那个疙瘩,母亲的不高兴无非是因为不喜欢死心眼,更不愿与人结仇。若做活计时将棉布的里面看反了,母亲宁愿拆掉,也是决心要纠正的,规矩是頂要紧的,没里没面或者说里外颠倒那是什么人呢?我们的衣服坏了时,不管多麻烦,母亲一定要让我们脱下衣服才可以缝补,“身上连,讨人嫌”,母亲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她是万不要自己的孩子讨人嫌的。赶上忌针线的日子,母亲宁愿摸着线板望着院子里的桃树发呆,也不要动一下针线,在母亲看来,规矩是神灵制定的,违反了规矩就是亵渎了神灵,是要遭致不幸的,而遵守了规矩,便是幸福无比!
母亲最具文化味的讲究是不许我们用有字的纸擦屁股,说用了就会瞎眼睛,为此,母亲准备了一大堆手纸掖在炕席边里,以备我们应急使用,后来我明白,“瞎眼睛”完全是吓唬小孩的把戏,唯恐亵渎孔子孔圣人才是正着,这条忌讳可以说是母亲的文明之举。当玩闹了一天的我们天黑回家的时候,唧唧喳喳在母亲身边说笑着,母亲便用严肃的目光检阅着我们的身体:“消消停停的,别江山不稳的样子!”母亲所说的“江山不稳”就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吊儿郎当,气势汹汹的模样。“二郎腿一翘,就是没正行”。母亲对没正行的现身说法是屯子里一个叫“神颠”的人,说他走路左右摇摆,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晃来晃去最后连媳妇都晃没了。母亲说到这时会卖个关子,用梳子蘸了净水将头发拢一下,表明自己形象的端庄,在那样的时刻,我们都会学着母亲的样子,整整衣服,装作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样子,尔后捂着嘴,躲到厨房里偷偷嬉笑。
“灯下不讲鬼,灯下不谈贼”。母亲的讲究越多,越令我们心惊胆战。到了晚上,母亲不许我们照镜子,说是能照出鬼来,晚上睡觉,我们总是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鬼长的什么样?鬼会抢我们手里的糖果吗?母亲总是用蒲扇拍一下我们的屁股,不耐烦地呵斥道:睡觉!觉是睡不安稳了,邻居的蒋老太太死了,母亲小心翼翼告诉我们:路过她家门口时,一定要捂住嘴,快跑过去!我们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知道,人死了会有“殃”,不知道这“殃”会落到哪里。我们不信,口无遮拦地反对,母亲就“呸呸”连吐几口唾沫。那时候大杂院里住着两个寡妇,是所谓的“四角不全”的人,母亲坚决反对她们帮我缝衣服,后来看了鲁迅的《祥林嫂》,知道她们就像鲁四老爷认为的“不干净”的人,禁忌她在祝福时拿祭品,“否则,祖宗是不吃的!”母亲一系列的迷信活动当时在我们全家是遭到极力反对的,母亲的反驳方式就是将犯忌的危害性极尽放大,不信吧,得罪了小鬼只是“难缠”,若得罪了阎王,就有性命之扰。吓得我们都不敢唠唠叨叨,说长道短。
老子说“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畔”。母亲的讲究离我已经很远了,然而这些来自民间的收藏却把灵魂里的火花砸出来,不仅击中了我的少年,也击中了未来的人生,在我日后的光阴里,母亲的讲究总是不停地打磨,渗透到了我的骨子里,丝丝缕缕地透着亲切和凄苦,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欢喜,它是最绵密最丝丝入扣的,想起它,总是有一些感伤,慢慢浮起在散淡如珠的生活里……
文章评论
寒 烟
这一刻…眼里心底…全是母亲的影子……[em]e160[/em]
月满西楼
雅座[em]e112[/em]
宁静
写的真好,当之无愧的才女!羡慕啊,母亲的这些讲究真好啊,她教化了一个女孩的淑女作态!
冬天太阳
暖[em]e100[/em][em]e160[/em]
筑心耕夫
有些礼教可能属于封建的,而有些礼教则是民间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怨不得老人家们。事实上,举头三尺有神灵,在缺乏信仰的年代,敬畏,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em]e7068[/em]
沈一鴻
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來,母亲的讲究确实是封建的,但是,人如果一旦没有了任何讲究忌讳,也就没有了敬畏,正如没有信仰的人一样,而这也是产生浮躁的基础!
秋之韵
母亲的讲究,母亲的教诲,母亲的爱,都很温暖![em]e163[/em]
木匠
以别样的笔触,描写带有时代烙印的母爱。[em]e179[/em]
停止联想
我们家也有类似的规矩!
超越明天
这才是接地气的文章!轻描淡写的文章,嘘嘘叨叨的话语,无形中把母亲的高大而讲究细节的形象写了出来。有这样一句话:“好文章不在于你写了多少或多好,关键是读者记住了多少”。这篇文章我完全的记住了!文章中母亲的那种教育,每一条,每一句都在我的母亲身上出现过。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并被我一丝不苟的严格执行下去,传授给了我的三个孩子,即使现在还是这样。昨天听收音机,《江苏交广网fm101.1》频道,再一次讨论了这个话题:祖宗传下的老规矩你还记住了多少?今天又看到这篇文章,结果我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很有感触。并非常认同母亲的做法,希望这些宝贵的规矩能坚持下去。啰嗦半天,虽然作为点评有点跑题,但是非常喜欢和认同这篇文章。好文章来自生活,是用心锤炼出来的……
云卷云舒.和光同尘
[em]e179[/em][em]e183[/em][em]e163[/em]
群星
丽泽所述的这些讲究,全是我奶奶的讲究,小时候因为这些繁复的讲究,觉得可笑,神秘,以至于狐疑,但是仍旧尊崇她老人家的循规蹈矩,因为奶奶颇具一家之长的风范,她说的话就是权威。奶奶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啥事都有啥事的规矩,不能一条道跑到黑,也不能离经叛道。现在想来,正是祖祖辈辈人口相传的这些讲究,细致入微的刻画一代代人的生活背影。
胡蝶
我的母亲也有如此的讲究。[em]e163[/em][em]e178[/em]
醉阁主人
丽泽出手不凡!好文章!孰是孰非就在眼前。[em]e179[/em]
左城
传统的礼已深深渗入于骨子里,这时,它不再是说教,而是行为。老一辈人所具备的这种特质,也许后一辈人无法理解。时代总是在进步,但好的传统仍需沿续。讲究其实就是规矩,就是礼法。人无礼不立,现在的人规矩少了,各种敬畏也更少了,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各种不好的现象。这篇文字质朴简洁,耐人寻味,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