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个人日记

 
 


  

烟雨蒙蒙入幽林,如帘珍珠洗红尘。

龙吟细细绕山洄,秀枝滴翠润心醉。

翠叶含羞低垂眉,随风轻舞绿罗裙。

置身山水寻净土,留片清香于凡尘。


 
 
窗含竹
(作者:明月)
 
浓墨淡影绿烟扬,扶疏弄影跃笺上。 

     疑是春风悄然至, 新梢流翠抢出墙。   

                                                            
         
外山竹月

  作者:(清).王慕兰
待到深山月上时,
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

寒碧千竿俗可医。

咏竹
作者(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为梅兰竹菊,写下多少优美的赞歌和诗篇,在梅兰竹菊中我都喜爱,但更偏爱竹,没有理由不知为什么。也许我和竹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在很早流行卖明星画的年代,人们家里多喜欢张贴名星画为新年添喜庆,而我买回了一大张咏竹的字画挂在客厅中,背景是竹画,上写有一首诗,诗的内容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赞颂竹不畏严寒酷暑顽强斗志的诗。
 
  别笑我孤陋寡闻 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首赞美竹的诗,只是喜欢字画。后来有位有知识的长者去我家看到了它,啧啧夸赞这是一幅咏竹的好字画,说我品位不俗,很欣赏我的客厅布置。俗与不俗无关紧要,但我恍然大悟这首诗原来赞美的是石竹,心里惭愧之极。回想买画情景仍旧历历在目,记得当时离春节很近,天很阴冷,街上买年货的人流熙熙攘攘,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迎接新春的热闹气象。有位满脸愁容的卖字画者看到我急忙召唤说:字画无人问律你要,便宜给你,我十分喜欢字画的素雅,我心里窃喜,于是仅花了一元钱买到了这么一大张字画。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卖画的老者还给我投来感激微笑目光。时过境迁了好多年了,买画的故事如今我仍能记忆犹新,犹如一股清清的竹泉在我心里流荡,淡淡的竹香味为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我和竹真的很有缘分,新家装修我喜欢上了雕刻竹画的屏风,看见竹感觉犹如看见了离别多日的故友一样亲切。  去年武夷山看到了满山坡的翠绿的竹,恰逢又是蒙蒙小雨,真正感受到了竹的魅力和亮节。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林,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昂然不屈的武士直插云霄,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频频向你招手;举目望去,满山因竹而清脆、秀丽。 一片片雨雾笼罩的新绿美不胜收,游客兴奋的心有些雀跃,我也急忙举着相机对这片片美景咔嚓咔嚓拍个不停,恨不得把满山竹翠都拍了下来,带回去清我俗心。漫步在两旁茂竹夹道,只见竹叶轻轻拂面,我心中升起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真是无比惬意。这真是竹的另一品性---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我们 做人是否也该学学竹的博大胸怀和豁达开朗的性格,只有学会了竹远离世俗,对艰难险阻威武不屈,甘愿风雨磨砺,乐意奉献豁达开朗的精神,才会幸福人生,永存春色。






这次游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文人笔下描写有关竹的清秀与脱俗、积极和向上、不屈和亮节。真切了解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古今文人喜欢竹。因为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葆清秀质朴、脚踏实地甘心奉献的人类朋友,不是吗?竹可赏可饮可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因为竹有秋斗风霜,冬傲冰雪一年四季无论何时始终保持对生活美好向往的年轻、阳光的心态。所以我酷爱竹,每每看到竹,都会驻足默默欣赏一番,感受它充满朝气的力量,于是我的生命也就随之蓬勃向上。感谢竹让我感受到曲折的人生的无比乐趣;感谢竹雨中翠绿欲滴、风中携手并肩和雪中昂首挺胸给我生活的启迪与力量;感谢竹如一股清泉洗去我内心的烦忧,让我笑看风雨、淡定凡心。我喜欢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的品格,喜欢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          清雅淡泊称 四君,
 傲梅幽兰 淡雅菊。
 
暗香入诗韵有魂 ,
 
花开花谢有轮回。
 
独爱竹 坚不择时,
 
 季常青似春归 。

 
  
 
历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竹子精神不仅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人和竹满怀情柔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也是层出不穷令人感叹。《红楼梦》中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志达到水乳交融、浑然统一的境界,其中写竹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例。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竿竿青欲滴”,它修长,苗条,随风摇动,多像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多么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又多么投合。 “斑竹一枝千滴泪”,竹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林黛玉对此雅号,既然没有表示反对,说明此雅号正中黛玉下怀。林黛玉凭借她诗人的气质和敏感,自觉与竹的精神气质相通。这种相通,契合是动态的,全方位的,与林黛玉的性格发展遥相对应。潇湘馆千百竿翠竹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以“凤尾森森”喻竹林像凤尾一样修美茂盛。龙吟,常用来形容萧笛之类管乐器的声音,这里以“龙吟细细”喻风吹竹林发出的动听的声响。凤尾一样美丽的外形,森林般浓郁的翠色,配上龙吟般悦耳的乐声,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的最美的形象。竹声细细地吟咏,象征着林黛玉心泉在欢歌。宋代诗人苏轼曾写出人和竹亲密的关系“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写竹的诗词如潮海,诗竹的学者多以竹高风亮节的风格来自勉。真可谓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我希望自己如竹伴着缕缕清风在淡淡的月色中轻轻舞动悠扬的心灵,潇潇洒洒度过的幸福余生。真情留给爱我的人,希望留给自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