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念朱自青的《荷塘月色》
个人日记
(图片来源朋友空间---行摄者)
夜深了,坐在书桌前,终于补完了《个人对照材料》,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然后回过头看看,已经酣然入睡的夫人和女儿。此时的我睡意却不浓,心情倒感觉有点轻松。
今天还在头痛欲裂,思绪困塞,总是想不通身体出了啥状况,感觉整个人就快要崩溃了。虽然很痛苦,但却有时非常期待下一刻的转变,心自动的慢慢平静下来,像一部坏了的机器被修好,慢慢的重新启动,开启一个新的历程。
即使现在仍然觉得大脑的神经像是粘连在连,却也感觉到他正在一点一点的慢慢自动修复中,而我却有点享受这种过程,让人觉得有活着的质感。有些人说,活得那么痛苦,不如死了算,有时想想,可能正因为痛苦,才让我们不怕死,珍惜活着的岁月。
在电脑前面发了几分钟的呆,逛一下淘宝,没有购物的欲望,看看Q群的闲聊,提不起兴趣。刷一刷空间和微信,感觉有点麻木了。有时,生活的节奏快了,物质生活渐渐丰富起来,让自己感觉周边的文化变成了一种装饰,连网络盛行的也只一种快餐式的文化。难不成真的像朋友说的那样,自己真的老了,人未老心先老,格格不入群了么?
最近有几十份几十份的文案要做,偶尔也会写一些骑行出游的心得体会,忽然对文字起了亲切感,感受文字的强大,她的与众不同,令我有种想一窥其究竞,探索其魅力所在。随手在网络里搜索有关文学类的知识,快速略读,目光一下子被“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句话所吸引住,内心发出微颤的共鸣。很快我就记起这是朱先生写的《荷塘月色》,网络的好处就是一下子可以搜索出这篇文章的全文。
放慢自己的思绪,跟着朱先生的文笔视觉,去品读文章。文章中的文字让人读起来那么的优雅,流畅,似乎让人一下子就融入了朱先生他那份悠然自得,轻松看待生活,发现身边美景的愉快心情,比起直接看到景色估计会要美丽许多。以前我一直在困惑,为什么要用文字来描述景物,照相机照出来的相片不是更直接,更直观,让人更容易欣赏么?何苦这样抓破头颅,穷其华词来向他人述说。
朱先生这篇文章早被纳入教科书中,曾被老师压迫着背熟它,学会分析解读文中所言。 其实说真的,那时偏理科的自己,根本就不懂为什么作者这样写,也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一件简单的记事搞得那么复杂,还要我们去分析理解作者用词用句的意途,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又怎么知他当时怎么想的。现在想起来,文学的修养真的不像文科那样简单,也难怪当初的我为啥总不喜欢文科,感觉她就没数理化来得简单,直接了当。
有时真的不得不佩服生活,感叹岁月。岁月的流逝,生活给予的磨练,有些东西根本就不用教,慢慢的你就学会了。学会了理解他人,那样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事情。学会尊重,那样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学会帮助,那样才会有机会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学会感恩,那样才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朋友才会向你打开他的心扉,让你感觉到他们的温暖,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现在我终于不用担心,考试上会答不出关于朱先生的这篇文章的题目了,也不用把文章背出来,剩下的只是放松心情,慢慢去体味一番朱先生文字背后所包含的那份心情、心境。原来自己也曾有过朱先生那时那刻的心情,“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但他表达得那么的精妙准确,每个词语的连接就像跳跃的音符,读起来总是牵引着我的情绪。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年少时肯定体会不到此话,因为我们都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根本体会不到什么叫做真正的自由,觉得自由就是父母不管我们的时候,不用读书背文写作业就是最大的自由。现在长大了,经历过社会风风雨雨的洗礼,找工作、结婚、养育儿女、赡养父母和跟朋友相处,我们才真正发现,自由是多么的可贵。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总感觉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拉扯着我们,束缚着我们那点仅有的自由之身。独处时,放下所有东西,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很多人怕独处,说独处是寂寞,独处是伤悲,但我还是比较认同,喜欢朱先生的那份独处的感觉, 这也是他所说的“独处的妙处” 。
好文章不一定全文都能让人喜欢,至少我只喜欢前半段,再后半段感觉就是朱先生在抛书包,引经据典。一些古文,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讲,还是有点难度的,也懒得去查阅是啥意见,只是大致知道他在引用别人的文章来和应他自家的荷花,我只看作是一种纯属写作手法的表现。
为什么还喜欢读书,重读旧文(指出名的好文),我始终觉得,文学才是基础,有了文学才会有电影视频,才会让你去理解一张好的图片,才会让你变成一个有修养的人。有些人向我说,他根本不喜欢文字,更别说去理解文学,就喜欢看图片,看电视电影。那好吧,我自己也对文学一知半解的,只是觉得无论是什么形式,我们喜欢的还是内容背后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朱先生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当拜读他这篇文章时,脑海总会不自觉的勾勒出他那儒雅的身影,淡淡的,看不清,却感受的那么的实在,体会他那份心情,像是自己在荷塘边游一遍。
荷塘月色 |
作者: 朱自清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
文章评论
qhbdance
我比你更夸张,现在才搞完~~但不是你们党员那么先进
大强
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继续闭关[em]e120[/em]
强哥
我也经常头痛。
两草一木
照片的构图不错,后期的调色怪怪的 [em]e100[/em]
布衣采薇&Mr K
早点睡
And
大人你篇冗长闲散文章,你有甘好气写,我冇你甘长气读完他,,读了半篇,完全觉得你适合去西天取经——伊娥伊娥……
仴芐眷戀
我也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觉得它比图片,比声音更能触动着人的灵魂!
希
党?9页?[em]e120[/em]
希
对这个世界上表意最丰富、形象与韵律最为优美的文字----汉字,进行亵渎、糟踏、蹂躏、摧残的最好方式,除了某些口号和标语,就是公文
小怪物
朱自清
强哥
朱自清,才子多愁,纯文艺范儿,再读背影,更有体会
小虫虫
文化人士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