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五彩岁月

个人日记

        童年是一幅绚丽的画卷,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多少年来,我一次又一次地打开画卷,欣赏那迷人的画面,总想去寻觅那段魂牵梦绕的五彩岁月。梦里几度回故乡,今年国庆长假,终于如愿而至。

   国庆节这天,我与家人故地重游,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这里是我们母亲河的上游地带,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这里有群山环抱、碧波荡漾的湄江湖,有全县曾经最大的湄江电站;这里天空依旧湛蓝,青山依旧苍翠,湖水依旧碧绿,街头的古树愈加苍劲挺拔。而这里的街道、田园、村庄却没有了昔日的光景。街上少有行人,昔日的公社礼堂,只剩下残垣破壁;昔日的希望田野,大量良田变成了荒草地;昔日热闹的村庄,不少人家已是人去房空,或仅有年迈的老人和留守孩子。

走进我居住了10多年的旧居——湄江电站宿舍区,曾经充满欢歌笑语的院落,如今则荒无一人,寂静无声,房屋破败,杂草丛生。儿时房前玩耍的院坝不见了,亲手栽培的柳树不见了,美丽的花园、菜园也都不见了,只有家门前的梧桐还在那里零落地立着。这棵见证我们成长的梧桐,曾经带给了我们几多欢笑,几多梦想,几多希望。而后,又痴痴地目送我们离去,直到那些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的影子消失在远方。而她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守候这个孤寂的家园。她耐得寂寞,顽强地生长着,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以至于我和妹妹两人手拉手才勉强环抱。她那斑驳的身影,被岁月的年轮烙下了深深的褶痕,正诉说着生活的多舛,见证着历史的沧桑......童年的美好家园,欢乐时光,已渐行渐远,成为我记忆深处的珍藏。久久凝望高大的梧桐,她屹立于杂草丛中,象巨人。她那飘动着的树叶,在向我们招手致意,似乎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望着望着,童年五彩岁月的缤纷景象,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40多年前,这个由木房、砖房和石头房组成的院落,住着六、七户人家和10多个单身职工。院落的周围有公路、渠道、田园、村庄、山坡,还有那碧绿如黛、清澈似玉的湄江河。紧靠院落背面的村庄,绿树掩映,炊烟袅袅。院落的中间有一大片院坝、草坪、树木及菜园、花园。这便是我们六、七户人家十多个孩子的乐园。我们在这里追逐、嬉戏、捉迷藏,跳绳、踢毽、放风筝;又在这里赏花观蝶,玩雪滑冰;还在这里听鸟啼蝉鸣、流水淙淙,观蚂蚁搬家、燕子垒窝,亦或就地取材变着法儿玩,比如:在梧桐树上套绳子荡秋千,在带有树皮的原木栏杆上翻杠,在花草丛中捉萤火虫制萤火灯等等。这些其乐无穷的玩法,让我们十分开心......附近村里的孩子也常来和我们玩,那些农家女孩们踢毽超棒,她们灵巧的双脚舞动着,鲜艳的鸡毛键飞舞着,在她们左右脚上飞来飞去;男孩们又特会踩高跷,他们站在绑着横担的高高竹竿上,大步流星,直走、转圈、上坡、下坡灵活自如,让我们好生羡慕!有时,我们又去那位爱看书、善歌舞的邻居阿姨家玩。她可喜欢孩子啦,常教我们唱歌、跳舞、说绕口令,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或带着我们做《开火车》、《木头人》等好玩的游戏,让我们乐不可支。

那时,我家住在那栋石头房子左侧的最边上,窗外是满眼的绿,菜园、田园的绿,山坡森林的绿,绿得清新,绿得秀逸,绿得醉人。我和妹妹常坐在满是绿色的窗前,温功课、写作业、抄歌曲、练写字......时而望望窗外的绿,心情便一直美美的。有时,爸爸会来到窗前,手把手的教我们写毛笔字;有时,我们会翻开歌本,对着那片绿,尽情高歌;有时,我们又打开收音机,听歌、听故事,总爱盯着收音机右上方的风景画,幻想着从那里看见唱歌跳舞的人,看见好听的故事情景和喜欢的电影。于是,看露天电影便成了我们的又一乐事。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去几里外的地质队看电影,看的是《暴风骤雨》,放映刚结束,便遭遇了暴风骤雨,我们跑啊跑,跑到了挤满人的屋檐边,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却你看我、我看你的傻笑着。

每到夏季渠道停水时,渠水就会慢慢变浅,就能看见密密麻麻的鱼虾。这是方圆几里的孩子及大人们都十分期待的,而这种时候又常常是在夜间。于是,我们有时是硬撑着不去睡觉,一次次地跑到渠道边察看水位,一直等到深更半夜;有时刚睡到大半夜,被叮铃铃的闹钟叫醒,便一骨碌爬起床,带上渔具,一溜烟跑到渠边,卷起裤管,大步踏进渠水里……不一会,附近村里的孩子及一些大人也迅速赶来了。于是,渠道里,渠岸上,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大人孩子几十人都在忙乎,有的打电筒、提鱼兜;有的忙捕捞,一篮又一篮、一兜又一兜;有的忙转运,将一兜兜鱼虾转运上岸,转运回家。大人孩子个个忙得欢,兄弟姐妹及邻居相互的喊叫声,捞到大鱼惊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那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的欢乐场面,至今还在我脑海里萦绕着。

在我上学以前,爸妈常带我和妹妹去河对面的街上赶场。后来,妈妈又带我们去赶更热闹的乡场,都是利用寒暑假,大多是与邻居阿姨及小伙伴们同去。我印象最深的是暑假乘船赶清江。当我们登上木船,在湄江湖中徐徐前行,只见山青青,水碧碧,岸边丛林中隐逸着数不清的白鹤,宽宽的湖面波光闪闪,对对鸳鸯水上嬉戏,双桨溅起雪白的浪花,座座小岛在绿水的怀抱中,显得那样的宁静和安详……我们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船儿荡悠悠,心儿乐悠悠,一路美景,一路欢歌,一路陶醉。我们一会趴到船边,把手伸进湖里,撩起片片清凉,一会又远眺苍翠的群峰,遥想着山外的世界……兴奋中的我们,下船后顶着烈日走三里多路,依然兴高采烈。到了街上,大人们不停地走近百货店、糖果店、衣料店及水果摊、蔬菜摊,买日用品,买糖果糕点,买新鲜果蔬,妈妈还给我们买好看的衣服布料,年幼的我们紧紧跟着妈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虽有点累,心里却是满满的乐。当我们回到家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糖果糕点、新鲜水果时,觉得特别香甜,那心里面别提多美了!

    在我读五年级的时侯,学校组织了一次野营拉练活动,目的地是全县最大的茶园。当我们步行十多公里,来到一望无际的茶园,那一碧万顷、绿浪滚滚的美景,让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欢呼雀跃……那茶园就是如今我县正倾力打造的“中国茶海”景区,现已修建了漂亮的观景亭,宾馆、风情街等尚在建设中,在我们来故乡途中,顺道一游,则见游人川流不息。而离茶海仅十多公里的故乡,未尝不可依托独特的湖光山色、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一改眼下这荒凉景象……

“准备回家了!”家人的催促,打断了我的层层思绪。

我随家人走出旧居,走近路边孤零零的一栋房屋,是附近仅有的一户人家,只见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小女孩站在门边。小女孩约八九岁,睁着一双大眼睛,惊奇而又怯生生地望着我们。待我们走近与老太太互打招呼的瞬间,才认出老太太就是附近村里的一农家女主人。一阵寒暄后便知,她家是几年前在这公路边建新房后迁来的。这个三十年前的七口之家,如今却只有这位年约七旬的老太太和一个年幼的孙女,长年累月住在这里,自己种菜、雇人种粮维持生计。眼前这个小女孩是昔日那个特会踩高跷的男孩远江的小女儿。老太太的老伴已经去世,她的儿女们都在外地打工。这位过去就能说会道的老太太,见到昔日的熟人,话匣子便又打开了:“现在,村里头的年轻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有的是拖娃带崽去的,有的是把娃娃丢给家中的老人,爹妈没在身边的娃娃,经常都在念叨爹妈,就是难得见到。村里的娃娃都已经很少了,又难得在一起玩,我家这个孙姑娘就很孤单,哪像她爸爸们那个时候,经常都邀约些小伙伴,跑到你们院里玩!”......我问她怎么不随儿女进城,她若有所思地回答:“我家的田土、山林还需要管理啊,我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请人做了。再说,我也离不开这个山好水好空气好的乡下,我们湄江湖的水质好,政府才会花钱修饮水工程,把这里的水引到县城去。听说政府还要在这里修湿地公园,到时候,这个青山绿水的乡下就更美了,也会热闹起来的,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就会回来了!”……

老太太始终笑容满面地和我们摆谈着,是那样健谈。她话语中虽有忧虑,却又透着对乡村美好未来的憧憬。蓦然间,我发现老太太与那棵梧桐树是何等的相似啊!也是那样执着地守候着家园,从容淡定地生活,满怀希望地期盼儿女们归来。那棵梧桐莫不是也在期盼?她期盼为之守候了几十年的家园,再度繁花似锦,春意盎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翠色满目  绿水绕岛
 

图片

                                     
图片

                      白鹤成群依翠湖   碧水清澈泛幽光
 

图片
                                   碧水长流绕绿岛   百合绽放添秀色
 

 图片
                               
垂柳摇曳  倒映湖中  阿娜多姿









文章评论

老虎

陈馆简值是现代才女,赛红缨攀丁玲!

昆仑

美文,美景,真是好山好水出才子佳人!

公忠体国

景美遇高才, 笔染无疑猜。 何需实地游, 文游也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