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避暑山庄图(清·冷枚)
乐曲使用低音笛子与古筝、女声对话描述画
02.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音乐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
03. 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音乐以性感的唐代西域壁画为背景,优美淡雅地重述彩绚烂的佛国景象。
04. 千林曳杖图(明·文徵明)
袅绕笛音与大提琴、中阮的对话,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
05. 万壑争流图(明·文徵明)
音乐用抒情手法描述峡峨山势,山泉争流而下,山下溪水淙淙,坡上林木葱郁。
06. 吹箫仕女图(明·唐伯虎)
07. 风木图(明·唐伯虎)
西风吹拂摇曳的老树枯枝,笛声吹出萧条凄凉的景象。
08. 芙蓉锦鸡图(宋·赵佶)
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活泼画面,梆笛惟妙惟肖模仿雄鸡叫声,音乐活灵活现。
09. 仿韩熙载夜宴图(明·唐伯虎)琵琶与低音笛子的对话,缓缓展出明代才子的优雅意蕴。
10. 文姬归汉图(明·仇英)
音乐展现了东汉时期茫茫北国,文姬归汉途中凄苍的情景。
避暑山庄图(清·冷枚)
《西方净土变》是唐代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壁。这一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是宗教美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为信众们构想出来的《西方净土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部敦煌壁画中有西方净土变125壁,东方药师变64壁,弥勒净土变64壁。都规模巨大,画风热烈、庄严、富丽、璀璨,一扫北朝壁画的恐怖阴森。画面构图大体相似,主尊端坐在中间的莲花宝座上,左右有两大菩萨,四周围绕罗汉、金刚等各式侍从,上有飞天翔舞,前面还有一部伎乐,重重的殿堂楼阁满布画面。如172窟和217窟的盛唐壁画《西方净土变》、148窟的中唐壁画《西方净土变》,均画幅巨大,画艺精湛。千林曳杖图(明·文徵明)《千林曳杖图》是中国明代画家文徵明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纸本墨笔,纵35.3厘米,横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品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千林曳杖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万壑争流图(明·文徵明)
明代画家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轴绘于1550年,该画为纸本,设色,纵132.4厘米,横35.2厘米。
画写峡峨山势,山泉争流而下,山下溪水淙淙,坡上林木葱郁。画山用湿润的披麻破,行笔细劫秀润,满纸青绿,场面壮观。为文徽明细笔精品,右上方以小楷自题句。署款“是岁嘉靖庚戊六月既望。徽明识。时年八十有一”,铃“徽明”、“停六”白方长方两印。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卒。明代画家。名壁,字徽明,后以字引,更字征仲,号衡山小居士。停云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从沈周学画,擅画山水、人物、花卉,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工书法,小楷极精,兼能诗。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吹箫仕女图(明·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子畏,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1470年出身于吴县的一个商人家庭,“幼有俊才,博雅多识”,11岁就文采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年长后仕途顺利,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会考,后受徐经考试舞弊案牵连入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寅画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一不能,是个奇才。他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美丽娟秀而成画中珍宝。在画法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墨笔流动、挥洒自如的近似白描淡彩的仕女画,一种是线条细致、设色妍丽的工笔重彩,《吹箫仕女图》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吹箫仕女图》画中一女子美丽端庄,雍容华贵,低头吹箫,全神贯注,但眉间微带哀愁,似乎黯然神伤,无助而无奈,独自一人,在空旷中用箫声传达出她内心的哀怨,讲述那凄凉的陈年故事,这难道不是唐寅晚年的自身写照——无助的、无可奈何的,只有自己聆听那委婉的箫声。
画自是好画,而且勾、点、晕、染,笔笔精到,大有古法,无论仕女的面庞、衣装的绚丽、以及伫立吹箫的形态,都是地道的行家手笔。画本身的精妙即有独立价值,寓意只是建立在其自身的精妙之上而已。但更进一步的含义,还在于唐寅的确有他的两面性。他既有报效家国、博取功名之志,又有纵酒放浪、颓废自处的名士做派。清人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唐寅“赋性疏朗,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足知他的风流放荡是举世皆知的。
他曾有一印,“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这更是表示他混迹烟花,买笑买醉的落泊行径。《吹箫仕女图》也表明他沉醉于声色之娱,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唐寅在失意潦倒时对往昔浪子生涯的一种追忆,其中有着沉痛彻骨的遗恨与无可奈何的悲哀,是一种在花街柳巷纵情声色之后的悲哀。
南京博物院藏《吹箫仕女图》作于庚辰三月,即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唐寅时年51岁,知天命之年的唐寅回首往事,心里也许非同一般。即便如此,晚年的他还是不忘意情,“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1523年逝世后即安葬于苏州横塘镇王家村,野水丛薄之间,凄凉无比。 风木图(明·唐伯虎)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为水墨淡色写意人物画,绘与1502年。描写思亲的士子独倚二树间,低首愁眉掩面哭泣,情态十分悲痛。西风吹拂摇曳的老树枯枝,更烘托出画面萧条凄凉的景象。图中人物形象生动,笔法洒脱,风格苍秀、劲健。构图简括、明快,不愧为晚的之精品。卷末自题:钤一印。又钤、、等印多方。后幅有都穆、陈有守、王穀祥、陆师道、张凤翼、王穉登、文嘉、周天球、顾文彬等二十七家题记。此图曾经庞元济、马寒中、陆愿吾、张约轩及其后人鉴藏。《芙蓉锦鸡图》(宋·赵佶)
北宋徽宗赵佶绘,纵81.5cm,横53.6cm。绢本设色立轴,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活泼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历代皇室重宝。
作者意旨: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
仿韩熙载夜宴图(明·唐伯虎)
作为明代四大家的唐伯虎也曾临摹过古画,而且还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
据研究者分析,唐寅的临摹,有非常强烈的再创作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原画中作为重要背景出现的家具,顾闳中的原作上有二十多件家具,唐伯虎在自己的临本中又增加了二十多件苏州明式家具,有桌、案、凳、屏等,其中凳有方凳、腰凳、绣墩;屏有座屏、折屏和前障,且不说这些家具丰富了原作的画面层次与内容,仅唐伯虎对明式家具的记录之功,就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文姬归汉图(明·仇英)
此图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虽然在中国古代表现此题材的作品很多,但大多以蔡文姬所作《胡笳十八拍》的诗意为本,分段描绘这个故事,此图却将故事集中为一幅,大胆取舍,选取文姬归汉途中的情景来表现。
仇英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