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明结晶——《生命能》十歌之三讲解
明心见性
《生命能十歌》之三讲解
第三首歌讲“论魔”,也就是讲什么是“魔”,讲“魔”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别一听到这个“魔”字就害怕担心。这个“魔”不是红眉毛绿眼睛、凶神恶煞似地专门捉小孩吃的妖怪,不是《西游记》、《封神演义》小说故事里塑造的那些个妖魔、精怪、鬼魂。那么是什么呢?是心魔,明确点说,是人的自私欲望、贪婪心理!
大家都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自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时时都会产生相应的助力和阻力,这个助力就是事物的胜因和良缘,而这个阻力就是事物的障碍和干扰。也不例外,围绕着解脱事业,人人都具有元真赐予的灵明本性也即佛性,先哲们又不辞辛劳来往于世间教化,劝请明心见性回归本源,这自然是人解脱的胜因和良缘;而每个人的解脱之途,也都会遇到不可轻视甚至有的人无法跨越的鸿沟,这就是解脱的阻碍和干扰。我们要是把彻底解脱的觉悟者称作“佛”,那么就把阻碍人觉悟成“佛”的干扰阻力称为“魔”。
当然,这个“佛”与“魔”的名称,只是一个相对之词,以方便世人称呼和理解,本身没有实性,不可妄著。那么,干扰人修道觉悟解脱的阻力——“魔”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形成与产生的?我们有没有办法去克服与超越?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觉悟与否,只在于其内心是否明本心、见本性,按“佛”、“魔”相对之词义,既然“觉悟”在于明心见性、清净无分,那么心里无明、贪瞋痴浊就是“干扰”;既然“觉悟”不需外求,那么外求就是“干扰”;既然“觉悟”在于无我,那么有我就是“干扰”;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或说境界,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也就是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归根结底就是“物我观”的具体体现。
故佛与魔,都在人心;人可以成佛,也可以作魔,都在其自心的把握;佛心者可以称佛,魔心者可以称魔介于两者间便称人。这“佛”与“魔”的两种不同观念,在世间表现的行为状态可谓是两个相反的极端但其核心问题,都是集中于对构成这个花花世界的两个基本细胞——物质与自我,到底是如何认识和处置上!世人往往处于“干扰”——对物我的执著上,故自作自受而参与物质生灭大循环、沉沦生老病死苦海不息;觉悟者升华达于明心见性而无物无我,也是自作自成而不再逐物沉沦、永脱生死苦海归本返源。由此可知,这个心魔——人的私我私欲,可谓是人生修道觉悟解脱路途上的最大迷惑和阻力,也是最重业障和魔障!对物我的念相执著,就会造成顽强的私我私心;有了私我私心,就会产生“贪瞋痴慢迷(疑)”五毒,继而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欲壑难填、烦恼懊浊,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颠倒梦想、挂碍恐怖,这样的人生——物欲、私情、生死之念塞满了心窝,犹如三根绑索牢牢捆死于“私我”的人生,难道不就是“生老病死苦海浊”?那么,沉沦于生死苦海,难道不是人生最可怕的“恶果”、“恶报”?为什么世人难在自性田里育出大爱心?试想,一个占满了私我私欲的心窝,爱心的种子又能在哪里发芽、生长?故执著于私我者,不得自解脱,而必参加所追逐的物质的生灭大循环。要说魔,这就是魔;禅定若总执著于私我念相,这就叫“走火入魔”。
人本普遍具有爱心的种子,只要挪开自己心窝中的一点私欲,腾出一点空间,爱心便会自然滋长,然后小心地去呵护它、不断地去培育它。那么,私我私欲就会不断地缩小、清除,而小爱也就逐渐变成大爱这就叫修行,否则又怎么修?修个什么呢?待到大爱之心装满了心窝,那便是真正的“活佛”与“活菩萨”了!所以,人如何才能获彻底解脱?只有一法:我自己将私我彻底埋掉!无我了,心魔没了平凡的人彻底觉悟了,也就是佛啦!
讲解:滴水入海
转载分享,觉人觉己。大运禅机,敬请珍惜!
转载分享,觉人觉己。大运禅机,敬请珍惜!
文章评论
心雨
[em]e196[/em][em]e196[/em][em]e160[/em]
O(∩_∩)O~~呵呵
[em]e179[/em]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