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智老和尚:恒顺众生是为了成就众生

【祖师高僧】

 


图片




妙智老和尚:恒顺众生是为了成就众生

来源:显密文库 // 编制:一念兹
 
 
图片 


 

       【按】:释妙智(1888—2003),妙智和尚俗姓蔡,名松苍, 祖籍福州,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岁次戊子十二月二十八日。一九三七年,感悟世事变幻,人生无常,毅然出家,在福建省龙海县浮宫镇鹳石岩寺,礼传清和尚为剃度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于虚云老和尚座下。
    
一九九六年福建省漳浦县佛教协会礼请妙智法师住持于乌石岩紫薇寺、兴教寺。一九九九年,释法光叩请恩师常住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香光念佛堂,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老寿星,于二○○○年被评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并名列榜首。2003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圆寂。世寿116岁。 为福建省内唯一肉身菩萨;也是“中国十大肉身菩萨”1.慈航菩萨2.惠能菩萨3.仁义菩萨4.地藏菩萨5.海玉菩萨6.德清菩萨7.海庆菩萨8.隐莲菩萨9.大兴菩萨10.妙智菩萨)之一。


 

图片

 
   有一位法师,受邀前往一位信徒家中接受供养。这位信徒是一位年迈的老太太,她接触佛法的时间不久,但是对三宝非常虔诚。  为了供养这位法师,老太太满怀欢喜地做了一桌饭菜,整整忙碌了一上午。法师如约而至,等他准备用斋的时候,却发现眼前摆满了一桌荤菜。老太太还在旁边一边擦汗,一边毕恭毕敬地说,她把家中最好的饮食拿来供养法师,希望法师用餐愉快。面对这个情况,法师应该如何处置呢?一般有两种见解。  一种人认为:为了严持戒律,悲悯众生的缘故,不能食用老太太准备的饭菜。另一种人则认为:为了方便接引众生、恒顺众生、令众生欢喜的缘故,可以食用老太太准备的饭菜。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才妥当呢?
          
什么才是真正地恒顺众生?

  《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因为十方世界的众生具有不同的种类、形状和相貌,不同的习气和知见,  还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生活方式等等,所以我们要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性与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摄受众生、度化众生。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以何身而为说法。佛菩萨甚至会示现为异类,去度化畜生道的众生。
  作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  三类化身的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从来都是观机逗教地教化众生,应病与药,开示种种法门:向人天众生说五戒十善,向声闻众生说苦集灭道,向缘觉众生说十二因缘,向菩萨众生说六度波罗蜜。《法华经》中又有化城喻、火宅喻,充分体现出佛菩萨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的慈悲与智慧。
  
    经典中记载了一则佛度丑鬼的故事:
  佛住世时,有一个人名叫丑鬼,长得极为丑陋。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富长者,因为害怕名誉受损,而把丑鬼送入深山。  到了深山,飞禽走兽也都不喜欢接近他,丑鬼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一天,佛陀率领一群比丘来到深山。丑鬼见到佛陀与比丘们相好庄严,一时自惭形秽而远远地避开了。此时,佛陀为了度化他,就以神通力变化成一个比他还要丑陋的比丘与他相遇。丑鬼一看:居然有人比自己更丑陋!不免心中感到安慰,于是毫不自卑地与这位丑比丘为友。有一天,丑比丘在林中打坐,入定之时,竟然越来越漂亮。丑鬼觉得很奇怪,丑比丘于是告诉他:“我每次入定时,就观想佛陀及那一群比丘的相好圆满,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我的相貌变得好看起来。”丑鬼听了便效法他,静坐观想佛陀的相好及比丘的威仪,结果,相貌真的变得越来越庄严!当他终于发现:原来这位丑比丘是佛陀所变现的,  于是随佛出家修行,不久证得道果。
  再来讲讲我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十几岁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背着书包站在师父面前,一本正经地问:  “师父,我不相信三世因果,也不相信六道轮回,我只是仰慕修道者慈悲平等的思想境界,向往寺院清净洒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我,可以来出家吗?”  当时,边上一位大德立马回答我:“你都不信因果和轮回,那你出什么家呢,出了家也靠不住,不如在世俗生活更好?”这个答案让人很失望,所幸师父却斩钉截铁地给了我另一种答复:“没关系,你可以出家的,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你只要坚定自己的意愿就可以。”一开始,师父并没有急着让我相信因果轮回,相反,为了避免我内心产生逆反,她甚至不去提及那些问题。师父观察我的兴趣在于人间佛教,于是建议我阅读星云大师的演讲录。在人间佛教的书籍中我看到了许多因果轮回的故事,因果轮回的观念开始在我脑中初步形成。进而师父又根据我的喜好推荐慧律法师的佛学讲座,让我逐渐意识到因果轮回才是宇宙人生最基本的真理。通过师长一步一步善巧方便的引导与熏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我已不知不觉地完全接受了因果轮回的观念。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师父和别人一样拒绝我的选择,那我不知道如今还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流浪。正因为师父随顺我的根基进行相应的度化指引,才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光里都从来没有退失过出家的信念。
          
恒顺众生的四种方法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合称“四摄法”,是恒顺众生的四种方法。“布施摄”就是用布施的方法摄受众生,为众生供给财物,或是宣说佛法,或是帮助众生远离种种怖畏。“爱语摄”就是远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口过,而以柔软语、赞叹语来鼓励众生;“利行摄”就是从行为上利益众生,帮助众生,使众生愿意接受佛法的教化;  第四种,也是最难的一种,叫做“同事摄”。“同事摄”即是和光同尘,投其所好,去做和众生同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令其感化。
  纵观当今佛教内部种种怪相,无论出家在家的佛弟子,不少人以大乘行者自居,认为自己应该以“同事摄”去方便接引众生、恒顺众生、令众生欢喜。这个发心是没有错的。但是恒顺众生有两个前提:第一必须要有强烈的出离心,要完全能够够把握自己,不能染污自己,不能退失道心;第二要有善巧方便的智慧,能够给予众生真实利益、令众生趋向解脱。  正如经中所言: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但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都是愚痴颠倒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与解脱背道而驰。那修行佛道的人是不是为了度化众生,就可以恒顺众生的颠倒呢?  试问:如果有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屠夫,父亲希望儿子继承父业。儿子是不是为了恒顺父亲,让父亲欢喜就应该从事屠杀行业呢?又有一个女孩子,他的男朋友是小偷,这位小偷希望女孩也加入偷盗团伙,是不是为了恒顺男朋友,让男朋友欢喜,这位女孩子就应该去做小偷呢?或者说,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很想自杀,他希望你能帮他找一根上吊的绳子,那么你是不是为了恒顺众生,令众生欢喜而去帮他找绳子呢?然后又有一位出家比丘尼,被世俗的男子爱慕追求,那这位法师是不是为了恒顺众生,令众生欢喜,就应该去还俗结婚呢?  或者说,自己发心出家修道,弘法利生,而父母不同意,是不是为了恒顺父母,令父母欢喜,就应该放弃出家的志向呢?这当然是个敏感的话题,我在这里的意思只是想说明恒顺众生并不是盲从,不是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不是一起颠倒、一起堕落。在没有能力引导众生趋向解脱的情况下,我们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随波逐流。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说,明知没有下水救人的能力,犯不着去淹死自己。佛法所讲的慈悲与菩萨道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智慧。
           
不随顺众生的颠倒

  譬如说在家居士坚持素食和不杀生,这样可能会导致家人短暂的烦恼痛苦,但事实上我们通过持续不断地修行可以避免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也能令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边的众生蒙受利益。我相信对于修行解脱道的凡夫而言,只有坚定的信仰并祈求佛力加持才能战胜违缘与障碍。如果说,你的先生仅仅因为你坚持不杀生而选择与你离婚,或许是为了成全你的解脱,你没必要为此伤心难过。
  放下对世俗情感的执著,至诚忏悔、祈求佛菩萨的加持是在家学佛的重要一步。如果为了维持世俗的情感而宁可选择杀生,这种做法绝对不是一个佛弟子最智慧的行为。千万不要用出世间“恒顺众生、令众生欢喜”的法语来为自己的执著寻找借口。婚姻是在家居士很正常的生活方式,在婚姻与信仰之间产生矛盾且无法两全其美时,你可以有智慧地观照自我并做出抉择。
  相信有不少人看过玉琳国师的故事。玉琳国师与一位宰相的千金小姐有着八百世的情缘。这位格格因为过去世所发下的誓愿,要与玉琳国师结为夫妻。怎奈玉琳国师已经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在百般纠缠下,千金小姐依然无法动摇玉琳国师修道的信念。这位格格因此患上了相思病,气息奄奄,危在旦夕,世间所有药物都无法令她康复。面对如此情况,慈悲的玉琳国师为了拯救她的性命只好答应娶她为妻。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地还俗,俗服底下始终穿着僧袍,无论格格如何央求,他自始至终保持正念、身心清净、如如不动。在相处的过程中,再利用种种善巧方便宣讲佛法,他严肃的威仪幢相与智慧辩才令这位格格对佛法生起信心,最终决定出家修道,求证菩提。这是一个典型的恒顺众生的故事。
        
对待众生要有无限包容的态度和胸怀

  面对众生的贪瞋痴,我们必须保持慈悲与安忍。佛门有一段广为流传的经典对话,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是对治我执的有效方法,也是恒顺众生的另一种表达。
  综上所述,恒顺众生是成就众生的戒定慧,而不是助长众生的贪瞋痴。恒顺众生不但要有圆满智慧的摄持,还必须要有强烈的出离心作为基础。如果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就打着“度化众生”的口号进入红尘,很容易心随境转,陷入五欲六尘的陷阱,破坏清净戒律。那样不但度不了众生,反被众生所转。
  最后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个人赞同第一种见解:为了严持戒律,悲悯众生的缘故,不能食用老太太准备的饭菜。我会用委婉柔和的态度告诉老人家素食与不杀生的功德利益。也有人选择第二种方式,他们认为食用老太太精心准备的饭菜能令老人欢喜,但这种欢喜与解脱背道而驰,她失去了一个学习素食与戒杀的机会,那我们的做法到底是慈悲众生还是坑害众生呢。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  那就先吃了饭菜再告诉她素食和不杀生的好处吧,这样既满足了老人供养的心愿又宣讲了正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增加老人的罪恶感,她会为此更加伤心自责,我们为什么不避免这种结果呢?当然,如果有济公活佛吃鸡肉吐活鸡的功夫,答案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一名业力凡夫,我坚决选择第一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多精彩请进入一念兹空间

图片

http://1303119952.qzone.qq.com 
 




图片


 

 

 





文章评论

一念兹

顶礼妙智菩萨。南无阿弥陀佛![B][ft=#a7a7a7,5,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tahoma][/f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