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
个人日记
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正所谓:中医+中药+中医心理学=得心应手!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
中医重视以治神为本。这里所谈的神,就是心神,神是与形相对而言的,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所以治形必须配合治神,二者不是孤立的。古法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支配形,神是更重要的,所以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就是指的心神,可见心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治病要先调神?既然心神对生命对人的生理病理如此重要,那么对一切疾病的治疗当然都应该先调治心神,如果属于心身疾病,就更应该重点调神,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胃溃疡等。
中医的神有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广义指大自然的力量。就是说,由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的运转,产生阴阳变化,四季寒温、昼夜变化,从而赋予大地生机,同时也赋予了人的生命。狭义指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能力的总称,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荣卫已通,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里的神指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
中医非常重视情志化心理病机
中医自古就十分强调情志内伤这一病机,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如喜、怒、忧、思、悲、惊、恐过度,可以导致气血紊乱,阴阳失衡,既可直接产生新病,如可以发生厥证(中风、脑溢血)、呕血(胃出血),也可间接诱发旧病,如怒可损伤肝,思可损伤脾,悲可损伤肺,喜则伤心,恐则伤肾。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既可引起心神病患,也可诱发形体疾患。如癫狂、失眠(不寐)梦多、心悸、郁证(抑郁症)等。
中医强调,七情内伤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而且七情内伤往往是许多心身疾病的重要病因,如头痛、眩晕(高血压病)、胸痹(冠心病)、消渴(糖尿病)、胃脘痛(胃溃疡)、呃逆等。
中医五神藏与心理治疗
中医的神包括:神、魂、魄、意、志,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什么是心藏神?心藏神,就是指心脑主宰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什么是肝藏魂?肝藏魂,就是人的肝主魂,那么魂的功能又是什么呢?魂的特点是与神并出,魂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指谋虑。所以一个人若肝有问题,谋虑就会受到影响,即所谓“肝主谋虑”。
肝魂与心神是互为相关的,其特点是魂受制于神,“神劳则魂荡”,这就是说,神魂虽分主于心和肝,但主宰在心。
什么是肺藏魄?魄,中医认为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主要属于本能意识,比如人出生后的视、听及手足运动、啼哭等一些本能。魄是和精在一起的,所谓“并精而出人者谓之魄。”
肺藏魄,就是指肺和魄的关系最大,年轻人肺气充足,而有气魄,所以耳聪目明,言语不乱;人老了,肺气虚,所以言善误,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八十岁,肺气虚,故言善误。”这就提示,老年人言语混乱,就要适当地增强肺气。
什么是脾藏意?意,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思维及记忆。意和脾的关系最大,“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 (烦满)乱”。
什么是肾藏志?志,指记忆的保持。肾藏志,是说记忆这一思维活动与肾有密切关系,肾虚之人,脑记忆力减弱,是因为肾生精、精生脑髓之故,就是说肾虚精不足的人,易影响大脑而致记忆力减退。
五神藏的重大意义在于独调心、肝、脾、肺、肾五脏与心理情志的密切相关,对于心理养生、心理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什么叫情胜心理疗法
中医的以情胜情法,又叫情志制约法,也叫情绪收调法。其中又多用五行相胜法。中医用这个方法治疗心理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有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秀才叫范进,得知中了举人后,竟高兴得成了狂人,他的家人很着急,就请了一个老中医来看,老中医说:“《黄帝内经》说这是‘喜伤心’,治疗的办法是‘恐胜喜’,这位秀才平日最怕谁?”家人说:“最怕他的老丈人”。医生说:“那就请他来打他一巴掌就好了。”家人照着做了,范进果然被打醒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的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治疗总则:因情而起,也因情而去。
情胜心理疗法的原理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绪生于五脏,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思、肺生悲忧、肾生恐。就是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具体归纳为:用悲伤制怒法、用惊恐制喜法、用愤怒制思法、用喜悦制忧法、用思虑制恐法。 ’
用悲伤制怒法
《黄帝内经》“怒伤肝,悲胜怒”。因为怒是肝的情志(肝志怒),悲是肺的情志,“怒伤肝”就是大怒使肝气出现太过,而金克木,所以用悲来制约肝。肝气平,怒也就可以平和了。
有一个患者,因兄弟跟他争房子,打了起来,后来气得发了狂,到处奔走叫骂,医生判断这是怒伤肝,就骗他说:“你的弟弟出了车祸,已经死了”。他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大哭了起来:“兄弟呀,我对不起你啊……”哭罢,他的狂证竟然好了。这就是以悲制怒的例子。
用恐制喜法
喜伤心,恐胜喜法,就是因大喜伤了心神而出现精神障碍,可用恐的办法进行制约。按照中医理论,因为喜是心的情志(心志喜),心为火脏,恐是肾的情志,肾是水脏,水克火,所以心志太过,出现大喜伤心时,前人就用肾水来克制心火。
用怒制思法
思伤脾,怒胜思。中医认为,因思念伤了脾,导致不想进食,用使他生气的办法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有一个年轻人因失恋得了抑郁症,每天抑郁独处,似醒非醒思念不已,家人请来了老中医,老中医诊脉后,大骂他道:“一个大男人,竟为一个女子弄得如此狼狈不堪,有什么出息?要是我的儿子,早就赶出去了。”年轻人听了勃然大怒,站起来就要打那老医生,被他父亲紧紧拉住。从此,年轻人的抑郁症状竟解除了。
如果因为思念过度伤了脾,使人陷于思念而不能自拔,就用激他愤怒的办法,因为木克土,肝属木,主怒,所以怒志能调节脾思。
用喜制忧法
悲伤肺,喜胜悲。对于因悲伤损伤了肺者,可以采用让他高兴的办法进行心理治疗。
古书载有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小姐,其父不同意,因而悲哀、难过不已,伤了肺,咳了起来,而且越咳越重,后来竟呕起血来,在外地经商回来的父亲知道情况后,就去找医生。医生说遂了他的心意,病就会好转。他的父亲只得去向小姐家提亲。当书生知道小姐答应了亲事后,心中大喜,咳嗽、呕血竟霍然而愈。
悲是肺的情志(肺志悲),喜是心的情志(心志喜),如果因为悲伤损伤了肺,让人不能从悲伤的低谷中走出,那就可以用让他高兴的办法来制约悲伤情绪,因为火克金,心属火,肺属金,所以心志喜能制约肺志悲。
用思制恐法
恐伤肾,思胜恐。这是恐惧伤了肾,采用增加思念的办法来制肾的心理治疗法。有一个老人,路过坟地时,被一只野狗吓坏了,回家后不断做噩梦,医生看后,对家人说,他这是因恐惧伤了肾,可以用让他思念的方法来治疗。于是他的家人就把他最喜爱的小儿子送到远处的亲戚去。老人因为思念儿子,噩梦也变成了梦中与小儿子相聚。
如果因为恐惧伤了肾,让人不能战胜惊恐,那就可以选用让他思念的办法来制约肾,因为脾属土,肾属水,土克水,所以思能制约肾恐。
以情胜情医治心理病是中医的一绝,不过对患者施行情胜法的人,要有一定的威望,最好是医师或是他的长辈。
情胜心理疗法的灵活应用
情胜心理疗法(情志制约法)不一定严格按照五行制约的规律,可以根据实践经验灵活应用。如中医《黄帝内经》就有以惊法治疗呃逆的办法,即用惊恐的办法打乱患者的呃逆节律,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这就是《灵枢·杂病》“哕……大惊之,亦可已”的记载。
再如,古医书记载:一青年因落榜得了哕证,每天呃逆不止,老中医让其家人半夜到他的窗下学鬼哭,这年轻人被吓醒了,未料,他的呃逆竟不药而愈。这就是对《黄帝内经》情志治病的活用。
中医情胜心理治疗规律
大怒伤肝,悲胜怒(金克木);
大喜伤心,恐胜喜(水克火);
大思伤脾,怒胜思(木克土);
大悲伤肺,喜胜悲(火克金);
大恐伤肾,思胜恐(土克水)。
若掌握了上述中医情胜规律,人人就都可以自行调节心理平衡
怎样区分阴阳情志
《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叫做“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就是说情绪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阴阳气血。那么,我们也可以应用情绪变化调整人的心理阴阳。
怎样区分阳性情志和阴性情志呢?我们大家先做一个心理实验: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右手摸着我们左手的脉,然后回想一件令你愤怒无比的事,比如有人造谣中伤你,慢慢地你就会出现阳性情志的症状:你的脉会加快,心跳会加速,头脑会发胀,血压会升高,面色会发红……
我们再做一个心理实验:用同样的办法,闭上眼右手摸着左手的脉,然后,请你想一件最让你悲伤的事,最好是伤心得眼泪都流了下来,比如你的亲人去世了……慢慢地你的脉就会变慢,心跳同样慢了下来,呼吸变缓,面色变白,眼神暗淡……这就是阴性情志的症状。
好了,请大家睁开眼睛,让我把阳性清志和阴性情志再区分一下。
阳性情志:大凡能使气血流动加速,心跳加快,呼吸变快,脉率加快,血压升高,气血上冲,面色变青,心情激动的情志,皆属阳性情志。如大喜、暴怒、大惊……
阴性情志:大凡使气血流动缓慢,心跳减慢,呼吸变缓,脉率变慢,血压下降,气血下降,心情抑郁,面色变暗的都属阴性情志,如大悲、大忧、大思……
怎样自我调整阴阳情志
如果出现阳性情志过激如发生大喜、大怒而不能控制时,我们可以用阴性情志来制约:即大喜的可用大怒来制约,就是回想一件悲伤的事即可控制住我们的情绪;大怒就用大愁来制约,就是想一件忧愁的事来调节。
如果出现阴性情志过激,如发生大悲、大忧而不能节制时,我们就用阳性清志来制约,即大悲的用大喜来控制,大忧同样可以用大喜来调节。
我举一个例子,这是古医书上的治验:一个患者,夜行遭遇盗匪,因惊恐过度,导致小便失控,中医给他看后,对其家人说,他这是恐则气下,要用怒的办法治疗,于是就让他的什么人去大骂他,该患者果然大怒。怒则气上,他的小便失控也好转了。这就是中医“恐则气下”、“怒则气上”的具体应用。
我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有一个妇女,因婆媳不和导致月事不下,请了老中医诊治,老中医得知起因后,就对她说,月事三月不行,尚且无大碍,如半年不行则危矣,妇人听了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月事竟行了。这就是中医“怒则气上”、“恐则气下”的具体应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