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班子
个人日记
李 耘
古城的西北角有一公园,很袖珍,像一盆盆景,小巧却有灵性。灵性来源于园子里的山水,山是小山,山上的亭台楼阁却记录着名人典故和诗词歌赋。水是小水,却连通着北边穿城而过的一条小河,河水虽细,却也流了数千年竟没有断过流。
水盛在湖里,湖曲里拐弯地像一只螃蟹,湖面上有鸭鹅、水草和荷花,也有船和桥,船是游船,花花绿绿地如彩蝶在飞;桥是石拱桥,古色古香的和水面的另一半构成一个满月儿。湖里有鱼,是五颜六色的观赏鱼,它们成群结队、嬉戏打闹,不怕人,还把嘴伸出水面向人要食吃呢……。
有了水,园里的花草树木就竞争着长,长成了一片片树林,树林如磁石一般,将鸟像铁销一样吸引了来,它们在树林里谈情说爱、筑巢育儿,那里成了鸟的天堂。
公园吸引了鸟,吸引了花草鱼虫,也吸引了人。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入,有的是情侣相伴,有的是携妻带子,但更多的是那些退休的老人,年轻人是忙里偷闲,老人们却有的是时间,看重的是养生保健,他们来公园或唱歌跳舞、或习拳练武,公园是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成了他们展示才艺的舞台。慢慢地公园里就有了几个唱戏班子和唱歌班子,其间不乏从专业艺术团队退休的,或是民间的藏龙卧虎,一招一式颇见功夫。
节假日,我也常去公园,但不是去唱歌跳舞的,我是去读书的,我感觉在树荫凉风里阅读是一种人生享受,也习惯了读书时有鸟语蝉鸣和歌声相伴。
一个初夏周日的早晨,我正在公园的树下阅读,被一首《青藏高原》的歌声所吸引,那歌声唱地是高亢嘹亮、如醉如痴,接着是一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我经不起诱惑,就收起书本,寻歌而行……。
在公园的大门内有一条南北长廊,长廊顶部是黄灿灿的仿古琉璃瓦,阳光一照,泛着金光,长廊和大门之间夹了一个广场,广场的西北角围了一堆人在听歌,唱歌的是个女士,有五十左右,穿了一件淡绿色的连衣裙,瓜子脸,大眼睛,头发整齐地在头后打了个发髻,显得落落大方,气质不凡。猛一看有点眼熟,但记不清在哪里见过,也不敢认。周围有七、八个老者在伴奏的,他们坐在长廊下的石条凳上,看着面前支架上的歌谱,演奏着手里的二胡、大提琴、小提琴、手风琴、笛子,还有些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一个个神情专注,身体随着音乐前仰后合。
女士佩戴一个随身扩音器,表演的十分投入,演唱水平丝毫不亚于专业歌手,唱完《青藏高原》又唱了《天路》,刚要下台,掌声持续,她又唱了一首《映山红》结束演唱。下台后,她径直向我走来,看着我有些羞怯地说:“你是XXX吗?”还不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说:“我是赵红”。我一下子想起来那个二十多年前的小姑娘形象:“我说咋面熟呢,咱们原来是一个厂的!”
“可不,有好多年不见了,你还是老样子”。
“老了,成老头了,你现在啥情况?”我不好意思地问。
“退休好几年了,现在一个人过,无拘无束,没事了就来这儿凑凑热闹,哈哈!”那一笑还是当年那个无拘无束的样子。
“看来你这一辈子没从事艺术是个遗憾。”
“就是这命,人抗不过命没……不说了,只要一天到晚能叫我唱唱歌比啥都好……”她说着眼里竟有了泪花……。
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八十年代初,我和赵红都是那个时候进厂的,她是从外地一个中专学校分配来的,进厂后在厂里做统计工作,人漂亮,酷爱文艺,歌唱的好,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成了厂里的文艺骨干,追求她的小伙子不少,她看不上,她喜欢的是有文艺特长的,梦想着在文艺天地能干一番事业,最后和厂里文工团的“男一号”小张成了家,小张的父亲是厂里的领导,家境不错,小两口婚后日子也和和美美。谁知有了孩子后,矛盾就来了,赵红还是想着唱歌跳舞,家务方面却不上心、遗三忘四的,公公婆婆不满意,小张也没有了婚前的甜甜蜜蜜,动不动就动手动脚,日子没过多久就离了婚。离婚时,她狠狠心没要孩子,还是想着将来能够有一个知她疼她,在文艺上能够支持她的人成为终身伴侣。
……后来她调到另一个单位去了,消息就少了。再后来听说她又成了家,但是并不幸福……。
广场演唱会还在继续,演唱者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会,赵红又成为乐队伴奏的一员,她手拿琵琶的端庄神态犹如一尊女神塑像令人难忘。他们演奏的歌声如天籁之音在公园上空回响……。
后来,我每次来公园,除了读书,总是要看看公园里的演出,看看那些幸福的人们在尽情的自娱自乐。
2015-8-26
文章评论
毛豆儿
暖男再出新作,紧紧抓住粉丝眼球。文章前部景色描写,铺垫部分比重过大,后半部分更应该吸引读者,但感觉故事未能延伸开来,就收尾杀青了,结束得过于牵强了。欣赏水平拙限,评论未必正确,忘暖男三哥见谅!
日月星辰
文章顺理成章,环环相扣,有山、有水、还有人,有景、有物、有故事,正当看得津津有味时,完了。怎么就完了呢?谢谢三弟让我读到这么好的文章![em]e160[/em]
知足
清晨起来品读三哥的佳作也是一种享受.
行云流水间
写得安静恬淡,想来文如其人
点点萍
三哥,当年你也追过赵红吧?[em]e112[/em]
白雪
一味的追求自己所谓的梦想而忽略了家人当然不会幸福,没有投入怎么会有产出
望云飘
最近的文章彰显了作者的个性。公园的湖,公园的林,公园的人,公园的戏班子,尽在笔下。然作者意在写草戏班子,抑或压缩前边,充实后边?抑或换个题目?公园轶事可否?
风景
公园里,形形色色的人,清新怡人的景,都在三哥笔下生香,顺祝三哥好!
天马行空
描写和叙述是三哥的特长。又见故人,一定感慨良多。[em]e113[/em]
健力宝
爱文艺也好,爱经商也好,女人不能不顾家,尤其是在做家务方面,现实不饶人。
墨渡
拜读了。
娃娃
我也是80年12月份进厂的,八十年代不管你的特长如何出色,也只能是爱好,没有空间让你去发展,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机遇和舞台去展示,所以会给人生留下很多的遗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