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个人日记
按我们这里的风俗,每年的麦收过后,要有一次专门的女儿看娘的盛会,名曰“瞧五月”,也叫“送鱼儿”。小时候记得姑姑们到我家给我奶奶“瞧五月”,就是为奶奶蒸了大大的面鱼,再配以二十个馒头,就是“瞧五月”的全部内容了。
我结婚后,记忆中婆婆仅仅为我蒸过两年“瞧五月”的“鱼儿”,后来就都是买了别的礼品来代替,从多年前的买油条,到现在的买奶品。这些年一直因为忙,回家的次数极少,所以,每年回去“瞧五月”,除了看望父母公婆外,还逐个把老公和我的长辈们看个遍,尤其是那些年老体衰的。时间总是显得很仓促,总是匆匆地回去,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匆匆地看完长辈,再急匆匆地赶车回来。
今年,我早早就计划等女儿考试结束放假后好好回家住几天,跟长辈们唠唠嗑。但因为工作上的事临到女儿回家,我还是没有同往。直到女儿假期只剩两天时,我才跟领导请假匆匆回去。
走亲戚的第一站是大弟弟家。
下车后,到超市买了礼品赶往弟弟家,弟妹连忙从冰箱里取出瓜果雪糕招待我,边吃边聊了一些弟弟工作的事。一看时间已不早了,起身往婆婆家赶。
婆婆正在厨房里用面条机轧面条,我去洗手准备帮婆婆做,婆婆连连摆手说很快就好,不用我沾手了。
饭很快做好,边吃午饭,边跟公公婆婆唠家常,一直唠到一点多还觉得意犹未尽。
看着公公婆婆越来越苍老的容颜,心里忽然有一种心疼的感觉。想到我刚嫁到他们家时,公公婆婆还不到五十岁。那时的他们脸上的皱纹还是浅浅的,一家人在勤劳的婆婆的带动下,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房子盖得好,庄稼种得好,家里收拾得干净、人缘好。
公公婆婆的善良、勤劳、干净在村里是出名的。
我走进这个家时,啥也不懂,懵懵懂懂的像个孩子。公公婆婆背地里说又多了个女儿啊!他们也真的像疼女儿一样疼我。婆婆给我做我喜爱的饭菜,公公常常在我出门时提前把自行车的轮胎打好气,家里地里有什么重活都不让我干。
后来,随着世事的变迁,我和公公婆婆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是结婚三年后,妯娌进了家门,在妯娌的对比下,他们开始对我干不好农活、做不好女工针线心生不满,我也对他们过于关注妯娌而忽视我心存芥蒂。慢慢地,我们之间就像隔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他们有事不跟我说,我有事也不想跟他们提,开始时还客气,慢慢地,连客气都免了,只剩相互之间的极少搭腔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读懂了公公婆婆,明白了自己当初的幼稚、不懂事。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修复,但我还是觉得远远不够。
看着院子里被婆婆打理得一派生机盎然,青的黄瓜,绿的豆角,姹紫嫣红的各种花草,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我左喊一声爸,右喊一声妈,那是发自心底的对爹妈的呼喊,我想从此以后,公公婆婆一定也是我真正的亲爸妈。
午觉醒来,我说我要和女儿分别骑着电动车和山地车去“走亲戚”,公公心疼我们累,自告奋勇要为我们当私人司机,说要开车去送我们。
于是,一行由公公、我、俩女儿组成的四人“走亲戚”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按路线,要先到姥姥家。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姥姥正在大街上坐着看年轻人干活、小孩子玩闹。我下车后走上去拉着她的手跟她一起回家,她还像以往一样爽朗地笑着,连声问我何时回来,夸俩孩子越来越漂亮了。
家里,刚坐到沙发上,屁股还没坐稳,姥姥就急着去为我们取奶让我们喝,为女儿拿食物给她们吃,一会儿跟姥姥住一起的三舅母从地里回来了,她的孙女也跟着她进来了,姥姥连忙又去为她们取奶。姥姥就是这样的人,总是想着她的小辈们,无论晚辈们孝敬她的多么贵重的礼物,她都要拿出来让小辈们吃、喝,真正吃到她嘴里的少之又少。
姥姥一辈子为人光明磊落,性格开朗,在她眼里没有坏人,都是好人。
姥姥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三个闺女,孙辈们小时,儿媳妇也偶尔因为孩子的事闹过别扭,但姥姥总是权当没看见。姥姥用她的大度包容着一切人和事。
记忆中,从我嫁给老公,走近姥姥以及她的一家人,总是一片和谐,一大家人相互关爱、体贴,其乐融融。
之所以每年数次都惦记着看姥姥,不仅仅是因为她是长辈,更是想接近她身上的优秀品质,姥姥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没有上过学的姥姥,却是我为人处世的老师!
走亲戚的第二站是看我大姨妈。
自从去年姨夫走后,姨妈一个人在家里嫌闷得慌,总是到三个闺女家住。现在,她住在我二姨姐家。
照例拉着姨妈的手唠嗑。姨姐在旁边跟我讲姨妈的一些笑话。说姨妈为了多在大街上看会儿热闹,常常在姨姐问她是否要上厕所时说不用上,结果一天里尿了三次裤子,姨姐笑着说:“你看,成了老小孩了。”已经八十一岁的姨妈真的已成了小孩了。明明我已经拨通电话让姨妈和母亲聊过、问候过了,刚挂完电话,她却又问我:“你娘好受吧?她住在哪儿?”惹得旁边姨姐的女儿们笑个不停,都笑说:“姥姥糊涂了。”
姨妈年轻时为人诚实,用母亲的话说一辈子都没跟人急过,无论什么事什么人她都采取忍的态度。
姨夫年轻时脾气暴躁、得理不饶人,常常跟左邻右舍处不好关系。姨妈对姨夫的做派从不阻拦或劝说,只是默默地为他做一切,默默地用行动去修复因姨夫带来的恶劣的邻里关系。大家看在善良、憨厚的姨妈的份上,就都原谅了姨夫。而姨夫不管在别人面前多么混账,一到姨妈身边却没有了性子。
姨妈和姨夫一共生养了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姨夫一辈子都在体谅姨妈的不易。姨妈身体一直不好,小毛病不断,姨夫每每都挂念着姨妈,总是按时带她到医院检查,按时给她买药吃。
姨妈属于那种没什么心的人,上点年纪后越发糊涂了,姨夫就把姨妈当小孩来爱护。一次,在跟姨夫一起去镇上时,姨夫因为推着一小推车东西,说先走一步,结果姨妈就走丢了。全家人找了大半天才把姨妈找到。当儿女们埋怨时,姨夫大手一挥说:“都是我没看管好你们妈,有怨气找我出,别对着你们妈。”——姨夫一辈子都舍不得让姨妈受一点点委屈。
勤劳的姨夫身体一直很棒,就在四年前身体才开始出毛病,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每每住院他都放心不下姨妈。就在他走时,还念叨着姨妈,说赶紧叫医生啊,我不放心你们妈呀!临终用微弱的声音喊来大姨姐,说为姨妈留了三千元钱,让她为姨妈买药吃。
抚着姨妈苍老的手,就像打开一本历史的书。这本书里,书写的是乐观、坚强、包容。尽管姨妈并未上过学,却深深地懂得人生在世为人处世的哲学。
走亲戚的第三站是生母家。
前年,弟弟一家四口已搬到了新房里,只留下母亲一个人住在老院子里。
推门进去,母亲正从猪圈里挖了满满两箩筐猪粪准备往地里送,一看我进来,一阵惊喜:“三妞来了?”连忙放下手上的活计招呼我坐。
一阵风吹过,母亲的白发在风中舞动,日益苍老的面庞沟壑纵深,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沟壑越发闪亮。想到我小时候曾因为母亲去看我而仇视、说过她狠话,心里一阵刺疼。我边喊着“娘”边上前拉了母亲的手,并给了她一个拥抱。生性不会多说,也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母亲,有点无法适应,连忙挣脱了我的拥抱,赶紧进屋里为我们取奶让喝。
我照例为母亲留了微不足道的钱,她连声说给多了,少给点就行,说现在村里每月都要发钱呢,说自己种的粮食也能卖钱,说弟弟也给钱,她不缺钱的,说我在外边不容易,真的不用给,只要我过得好她心里比什么都高兴——这就是天下母亲共同的心啊!
父亲在世时身体一直有病,母亲说是媒人哄了她,让她一辈子跟了个病恹恹的男人受穷受苦。
是的,父亲一辈子身体都不好,是母亲一直用她羸弱的躯体支撑着这个家,地里的活计几乎都是母亲在操劳,当年姐弟们的婚事也都是母亲操持,母亲在这个家其实就是顶梁柱。
母亲生性善良、乐观,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屈也觉得是应该的。父亲去世了,她劝我们姐弟:“别哭了,这是他的命,说不定他去那边享福了呢!”
弟弟搬到新房里去了,母亲说:“这样挺好,一个人自在。”
其实,我们心里知道母亲多么希望跟孙男娣女在一起呀!可她理解孩子们的心意,知道年轻人不愿意跟老人住一起,就乐观地安慰我们。
我们要回去了,母亲说啥也要把我买的奶给我送到车上去,说让孩子们喝。不管我如何阻止都不行,母亲就是这么固执——我从这种固执里读出了一个母亲对子女绵绵不尽的爱!
公公护送中的最后一站是我从小生活的家。
母亲从知道我要回家后,就给我打了无数个电话,隔一会就问问我到哪儿了,我一直告诉她不用老打电话,我逐家走亲戚呢,回到家可能就晚上了,但她还是不停地给我打。
其实,一年中我跟母亲见面次数最多了,因她也常常到市郊家里小住,我可以随时回家看她和父亲。这次就才回老家一段时间,也就一个多月没见面就像好长时间没见过似的,电话催得不行。
曾经,一直觉得父母不懂感情,总是对我们姐弟,尤其是我忽略。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懂得了父母的爱了。父母都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想我们的话,也从来没有什么亲热的举动,但我相信他们一样有一颗爱子女的火热的心,一点也不亚于我对女儿的爱。尽管我常常说爱女儿,常常跟女儿拥抱,也常常吻她们柔嫩的面颊。而父母对我们姐弟从来没有,甚至连一句好听话都没说过。
可是,每次得知我要回家,他们却在悄悄地准备。记得前两年的一次回家“瞧五月”,走到通往村子的水泥路上,发现前面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熟悉的身影,我以为自己看错人了,快走几步赶上那人,结果真是父亲。我问父亲去干啥了,他说没干啥。自行车的后衣架上却是满登登的我喜爱吃的瓜果蔬菜。原来父母得知我要回家,特意去赶集捡我喜爱的瓜果蔬菜买来——不知何时,他们对待他们回家的女儿居然成了像迎接一个贵客一样了啊!
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母亲一叠连声地问我想吃什么饭她去做。
晚上,明明已经吃了一碗了,母亲却嚷着嫌吃得太少,非要我再吃,我说已经吃得够多了,看胖得,老是减不掉肥,很是苦闷呢!母亲开始叨叨了:“你看你瘦成什么样子了?还减肥!邻居谁谁说都瘦得认不出你了,听街坊说有人减肥减得得了病的,你就减吧你!”
母亲的这些话明明是吵我的,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一种无比浓烈的母爱——在母亲眼里,女儿吃多吃胖才是健康的象征啊!所以,她希望女儿吃得多多的,长得胖胖的。
夜里,跟母亲挤在一个土炕上,重温了儿时躺在母亲身边的温暖。
第二天早上,母亲悄悄地起床,生怕惊动我,其实我早醒了,正在听窗外的鸟叫鸡鸣狗吠声。
我也连忙爬起来追着母亲到地里去。母亲用挑担挑着水桶去浇菜地了,我从母亲的肩膀上拿过担子要挑,母亲执意不肯,说我已多年不曾干过这活儿了,干不了的。我不由分说从母亲肩上取下挑担往水井边走去,母亲又叮嘱我怎么打水才不至于把桶沉到井底去。好像我从不曾干过这活儿似的——这就是母亲,永远对女儿不放心!
中午准备返回,上午又抽空去看了妹妹。至此,这次回家“走亲戚”才算彻底告完。
还有姑妈因在河北她女儿家住着没有看。心里惦记着我那多病多灾的姑妈,但愿在女儿的精心伺候下她能够得到一定的康复。
又念起了跟姑妈在一起时的温情岁月,心中不由黯然伤感。我在心里默默祝福我的姑妈:安好!
走亲戚,沿途看的是风景,聆听的是亲人的心语,收获的是亲情,打捞的是沉淀在岁月之河里的亘古不变的爱!我已悉数收藏了这些亲人带给我的爱和暖,这些爱和暖定将像明灯一样照亮我未来的人生路……
文章评论
锁心封爱
沙发![em]e113[/em]
老渔翁
亲情流趟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