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园对联社作业点评
手机日志
菊香园对联社作业点评
评联:群主◇三妹
热忱欢迎对联爱好者加入菊香园对联社,群号:296075039
【一竿风月】
河岸轻风吹细柳==
窗前淡月映佳人
三妹点评:
对联句通常有写情、写景、写意等手法。本联的上联很明了,属于写景联。
下联的对应方式相当巧妙。一个“佳人”使整个联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产生了浓浓的情调感。
下联抓住了“联眼”的关键,创造出了上下联融为一体的情感画面。
不足的是: 窗前对河岸,在词性上稍微宽了些。
河岸,是偏词修饰正词的偏正词组。
窗前,属于正词被偏词陈述的正偏结构。
【开心二姐】
河岸轻风吹细柳==
杯中老酒醉加朋
这副对联的下联,所采用的手法跟一竿风月的下联冒乎相似。
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其意境上有些逊色。
上联的“柳”,是在河岸上的。“轻风”是吹细柳的衬托条件。
上联主要的意思不是为了表达岸上的风,而是被风吹的柳。
正如一竿风月的下联,窗前所要表达的主题不是“淡月”,而是被淡月映照的“佳人”。
那么【河岸轻风吹细柳==杯中老酒醉佳朋】这副联的下联中,“杯中”所表达的主题是“老酒”,“佳朋”与“杯中”的关系形成了“隔”的趋势。
也就是说,上下联所表达的主题在上下联的位置上不对衬。
我们在对联的气候,不但要把词性对仗工整,并且上联与下联的句法结构关系和用词的逻辑思维也要在位置上相应。
【叙城】
河岸轻风吹细柳==
廊桥呓语落清溪
廊桥,桥中间带有亭榭的桥。
呓语,梦话的意思。
下联的联意,本人理解为:廊桥上说梦话的语音落入桥下的清溪。
溪,山里流淌的小河沟,或小河沟。
我要说的是:
1.小河沟上架廊桥视乎不符合现实。
2.“呓语落清溪”,应用手法是不错的。但是,从整联来看,没有体现出较佳的效果。
因为上下联缺乏明显的关联作用。即为“隔意”。
【阡陌聆雪】
河岸轻风吹细柳==
亭中淡月醉梨花
这副对联从字面上看对得很不错的。尤其梨花与淡月的用词搭配非常适合。梨花是白色的,在淡月的映照下,使人产生一种意境上的美感。
上下联的对应形式、句法结构都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仔细挖掘一下,也难免会看出一些不妥之处。
“亭中淡月”。亭,是有顶盖的,月亮在亭中?这样的理论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或许作者的意思是表达亭中的月光或月色,那么,梨花为之所醉的淡月是不是空中的要比亭中的更为适合?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副对联的拟人修辞。
上联的“吹细柳”,“吹”字可以看作拟人手法,是把“风”拟人化了。
再看下联,“醉”字,是拟人化,拟人对象是“梨花”。
那么下联被拟人的“梨花”与上联被拟人的“轻风”再位置上产生了偏差。因此,上下联的情境自然就不交融了。
【回乡偶书】
河岸轻风吹细柳==
水中碧浪荡清波
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平仄交替对得丝毫不差。
从字面上看,“水中”是正偏结构,“河岸”是偏正结构,
词性上是不对仗的。
但是在对联学中,“河岸”与“水中”都属于构思手法中的“示位词”。
对联的示位对法,即表明位置的一种构思方式(这一课不久会讲的)。
本联中,下联的后半句,用词搭配不太适合。
浪,是由于风力大而使水面产生幅度较大的高低不平状态;
波,是风力不大使水面产生幅度较小高低不平状态。在风力不大不小的情况下,可以把这样的水面状态称为“波浪”。
下联中的“碧浪荡清波”,我认为是违背了自然现象。
何况“荡”是来回摆动的意思,那就更不可能了。
假如把“浪”和“波”视为近义,那么“清波”与“碧浪”就是单边合掌。
【匆匆过客】
河岸轻风吹细柳==
盎然春意遍神州
盎然春意,形容春天盛旺的气象遍布全国。
这副联从整联来看,有点流水对的感觉。想象力是可嘉的。
不过,上下联的词性选配上是不相应的。
按照对联规则,中心词的形容词与名词是不可以相对的。
下联的“神州”是属于专有名词,这样的词性通常不宜与并列词组和偏正词组相对仗。
【冬日阳光】
河岸轻风吹细柳==
龙舟逆水溅银花
这副对联上下联的构思应用是很好的。上联说的是岸上,下联映衬着水中,构成一幅怡人的画面。
但是,在句法结构上,上下联是对不上的。
上联的“河岸”和下联的“龙舟”虽然都是偏正词组,但是,河岸是示位词,而龙舟却不是。
上联的“轻风”是偏正词组,而下联的“逆水”是动宾词组。逆水的“逆”有时候也可以作形容词来理解,使“逆水”成为偏正词组。
但是,由于后面的“溅”,使“逆”成为无疑的动词。
“银花”是比喻词,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很好的,不过上联的相同位置“细柳”却不是比喻词,这样不同层次的词组是不能相对的。
【玉】
河岸轻风吹细柳==
山峰瑞雪伴红梅
这副对联从上下联的表象来看是找不到什么不妥之处的。
平仄交替没问题,词性更是相当。
如果非得从中挑点毛病出来的话,也不是没有的。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对联对联,说的就是“对”和“联”。
那么,什么是“对”,什么又是“联”呢?
所谓对,就是一副对联上下联表象的形式要相对应;
所谓联,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含义要密切相关。
“密切相关”,四个字很简单,但是,怎么个相关?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的对联知识。三言两语说不尽,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以前,现在,以后我会为大家反复讲解的。
就“河岸轻风吹细柳==山峰瑞雪伴红梅”这副对联来分析。
1. 上联是春夏的景象,下联是冬天的景象,这样的对法通常被称之为“隔景”。
判断一副对联是否隔景,不能单方面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景物就一律视为隔景。
而是要看下联句意是不是跟上联扯上关系。否则就是隔景,或者隔意,或者隔情等。
比如:【春种一粟籽==秋收万颗粮】
这样的对联,虽然季节不同,可是上下联是有相联关系,这就不是“隔”。
【红梅】
河岸轻风吹细柳==
池塘微雨润娇荷
这副对联对得很不错的。
上下联在结构上搭配得非常好。
上联 轻风吹细柳,下联细雨润娇荷。岸上与水中的景象融为一体。从时节、气候、时间上都是一致的,上下联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但是,不足的是,“池塘”对“河岸”,在词性上稍逊。
“河岸”是示位词,而“池塘”不是示位词,这就违背了对联规则的“示位对法”。
池塘,这个词一般连用。“池”指人工开挖的长形水池;
“塘”,指方形、圆形、不规则形或是长形水塘。
塘,也包括人工开挖的水塘。
池塘,属并列词组,不可以与河岸相对。
【倾听雨落】
河岸轻风吹细柳==
枝头脆鸟唤朝霞
这副对联的最大好处是把上下联的景象融入同一境界。让人有种身临其旁的感觉。
但是,下联择词应用没有跟上联的句法结构相对应。
上面说过,联句的前后用词要相呼应。也就是说,某个中心词是产生于本句哪个词,或者某个词是衬托于哪个词。
比如: 上联的“柳”字,是产生于“岸”,而且必须是河岸才能映衬于“柳”。因为柳常生长在河边、池塘边。假如换成海岸、彼岸那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推理出本联的下联中“朝霞”应该映衬于前面的“枝头”。
可惜,朝霞与枝头的关系不同于上联的细柳与河岸的关系。
下联的枝头很明显是与脆鸟相联的。
【九妹】
河岸轻风吹细柳==
枝头翠鸟唱欢歌
这副对联和倾听雨落的对联有很多的的相似之处。如果把上下联的图像拼合起来那可是一幅极好的大自然景象。
这副对联的不足之处是,下联前端的“枝头”被翠鸟占了,这跟上联的“柳”生于“河岸”的用词理性是不相符的。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很多朋友都会犯这样的对联错误。总是以为只要把下联的平仄和词性与上联相应,一副对联就算完成了。
对联,不但要做好上下联的平仄、词性、意境相融、意义相关,而且也要注意上下联的句法结构、用词的前后呼应、逻辑理性。
【强哥】
河岸轻风吹细柳==
江中烟雾锁奇峰
这副对联好就好在平仄交替相应,用词豪迈、豁达。
但是词语间的配合有些相互排斥。我们来分析一下:
下联的“江中烟雾”这个词组可以肯定了烟雾的所在位置,是江中。那么“锁奇峰”,江中何来奇峰?假如作者想象着奇峰是来自于映影的话,试问,烟雾浓浓的江上怎么可能看到奇峰的映影?
因此,这副对联对得不是很满意的。
【天边】
河岸轻风吹细柳==
湖心皓月映新荷
这副对联如果是实景一定能够将人陶醉。
下联的平仄标准,词性对仗很好。
联意也能与上联形成景致协调的关联。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句子属于华而不实。假如仔细品味起来,总觉得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景致。
首先,“湖心皓月”,湖是陆地上面积相当大的水域。一点可以肯定,藕是不可能生长在湖心的,也就是说荷是不会处于湖心的。那么,湖心的月影怎么能映照着新荷呢?
【一片云】
河岸轻风吹细柳==
塘中暴雨打高荷
这副对联从平仄到词性到应对手法等方面都很不错的。
不过,假如把上下联的现实景象放在一起的话,就会让人有种不协调的感觉。
下联的景象有些“伤景”。
如果作者想要设置下联下雨的话,我友情建议尽量把雨量调得小一些,这样能够映衬于上联的“轻风”。假如上联是狂风,那么下联必须来个暴雨。
再者,暴雨也就罢了,干嘛把荷弄得那么高啊?高挺的荷叶一旦遇到暴雨很容易折断叶柄的,那样的话,藕农可就惨了
评联:群主◇三妹
热忱欢迎对联爱好者加入菊香园对联社,群号:296075039
【一竿风月】
河岸轻风吹细柳==
窗前淡月映佳人
三妹点评:
对联句通常有写情、写景、写意等手法。本联的上联很明了,属于写景联。
下联的对应方式相当巧妙。一个“佳人”使整个联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产生了浓浓的情调感。
下联抓住了“联眼”的关键,创造出了上下联融为一体的情感画面。
不足的是: 窗前对河岸,在词性上稍微宽了些。
河岸,是偏词修饰正词的偏正词组。
窗前,属于正词被偏词陈述的正偏结构。
【开心二姐】
河岸轻风吹细柳==
杯中老酒醉加朋
这副对联的下联,所采用的手法跟一竿风月的下联冒乎相似。
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其意境上有些逊色。
上联的“柳”,是在河岸上的。“轻风”是吹细柳的衬托条件。
上联主要的意思不是为了表达岸上的风,而是被风吹的柳。
正如一竿风月的下联,窗前所要表达的主题不是“淡月”,而是被淡月映照的“佳人”。
那么【河岸轻风吹细柳==杯中老酒醉佳朋】这副联的下联中,“杯中”所表达的主题是“老酒”,“佳朋”与“杯中”的关系形成了“隔”的趋势。
也就是说,上下联所表达的主题在上下联的位置上不对衬。
我们在对联的气候,不但要把词性对仗工整,并且上联与下联的句法结构关系和用词的逻辑思维也要在位置上相应。
【叙城】
河岸轻风吹细柳==
廊桥呓语落清溪
廊桥,桥中间带有亭榭的桥。
呓语,梦话的意思。
下联的联意,本人理解为:廊桥上说梦话的语音落入桥下的清溪。
溪,山里流淌的小河沟,或小河沟。
我要说的是:
1.小河沟上架廊桥视乎不符合现实。
2.“呓语落清溪”,应用手法是不错的。但是,从整联来看,没有体现出较佳的效果。
因为上下联缺乏明显的关联作用。即为“隔意”。
【阡陌聆雪】
河岸轻风吹细柳==
亭中淡月醉梨花
这副对联从字面上看对得很不错的。尤其梨花与淡月的用词搭配非常适合。梨花是白色的,在淡月的映照下,使人产生一种意境上的美感。
上下联的对应形式、句法结构都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仔细挖掘一下,也难免会看出一些不妥之处。
“亭中淡月”。亭,是有顶盖的,月亮在亭中?这样的理论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或许作者的意思是表达亭中的月光或月色,那么,梨花为之所醉的淡月是不是空中的要比亭中的更为适合?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副对联的拟人修辞。
上联的“吹细柳”,“吹”字可以看作拟人手法,是把“风”拟人化了。
再看下联,“醉”字,是拟人化,拟人对象是“梨花”。
那么下联被拟人的“梨花”与上联被拟人的“轻风”再位置上产生了偏差。因此,上下联的情境自然就不交融了。
【回乡偶书】
河岸轻风吹细柳==
水中碧浪荡清波
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平仄交替对得丝毫不差。
从字面上看,“水中”是正偏结构,“河岸”是偏正结构,
词性上是不对仗的。
但是在对联学中,“河岸”与“水中”都属于构思手法中的“示位词”。
对联的示位对法,即表明位置的一种构思方式(这一课不久会讲的)。
本联中,下联的后半句,用词搭配不太适合。
浪,是由于风力大而使水面产生幅度较大的高低不平状态;
波,是风力不大使水面产生幅度较小高低不平状态。在风力不大不小的情况下,可以把这样的水面状态称为“波浪”。
下联中的“碧浪荡清波”,我认为是违背了自然现象。
何况“荡”是来回摆动的意思,那就更不可能了。
假如把“浪”和“波”视为近义,那么“清波”与“碧浪”就是单边合掌。
【匆匆过客】
河岸轻风吹细柳==
盎然春意遍神州
盎然春意,形容春天盛旺的气象遍布全国。
这副联从整联来看,有点流水对的感觉。想象力是可嘉的。
不过,上下联的词性选配上是不相应的。
按照对联规则,中心词的形容词与名词是不可以相对的。
下联的“神州”是属于专有名词,这样的词性通常不宜与并列词组和偏正词组相对仗。
【冬日阳光】
河岸轻风吹细柳==
龙舟逆水溅银花
这副对联上下联的构思应用是很好的。上联说的是岸上,下联映衬着水中,构成一幅怡人的画面。
但是,在句法结构上,上下联是对不上的。
上联的“河岸”和下联的“龙舟”虽然都是偏正词组,但是,河岸是示位词,而龙舟却不是。
上联的“轻风”是偏正词组,而下联的“逆水”是动宾词组。逆水的“逆”有时候也可以作形容词来理解,使“逆水”成为偏正词组。
但是,由于后面的“溅”,使“逆”成为无疑的动词。
“银花”是比喻词,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很好的,不过上联的相同位置“细柳”却不是比喻词,这样不同层次的词组是不能相对的。
【玉】
河岸轻风吹细柳==
山峰瑞雪伴红梅
这副对联从上下联的表象来看是找不到什么不妥之处的。
平仄交替没问题,词性更是相当。
如果非得从中挑点毛病出来的话,也不是没有的。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对联对联,说的就是“对”和“联”。
那么,什么是“对”,什么又是“联”呢?
所谓对,就是一副对联上下联表象的形式要相对应;
所谓联,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含义要密切相关。
“密切相关”,四个字很简单,但是,怎么个相关?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的对联知识。三言两语说不尽,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以前,现在,以后我会为大家反复讲解的。
就“河岸轻风吹细柳==山峰瑞雪伴红梅”这副对联来分析。
1. 上联是春夏的景象,下联是冬天的景象,这样的对法通常被称之为“隔景”。
判断一副对联是否隔景,不能单方面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景物就一律视为隔景。
而是要看下联句意是不是跟上联扯上关系。否则就是隔景,或者隔意,或者隔情等。
比如:【春种一粟籽==秋收万颗粮】
这样的对联,虽然季节不同,可是上下联是有相联关系,这就不是“隔”。
【红梅】
河岸轻风吹细柳==
池塘微雨润娇荷
这副对联对得很不错的。
上下联在结构上搭配得非常好。
上联 轻风吹细柳,下联细雨润娇荷。岸上与水中的景象融为一体。从时节、气候、时间上都是一致的,上下联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但是,不足的是,“池塘”对“河岸”,在词性上稍逊。
“河岸”是示位词,而“池塘”不是示位词,这就违背了对联规则的“示位对法”。
池塘,这个词一般连用。“池”指人工开挖的长形水池;
“塘”,指方形、圆形、不规则形或是长形水塘。
塘,也包括人工开挖的水塘。
池塘,属并列词组,不可以与河岸相对。
【倾听雨落】
河岸轻风吹细柳==
枝头脆鸟唤朝霞
这副对联的最大好处是把上下联的景象融入同一境界。让人有种身临其旁的感觉。
但是,下联择词应用没有跟上联的句法结构相对应。
上面说过,联句的前后用词要相呼应。也就是说,某个中心词是产生于本句哪个词,或者某个词是衬托于哪个词。
比如: 上联的“柳”字,是产生于“岸”,而且必须是河岸才能映衬于“柳”。因为柳常生长在河边、池塘边。假如换成海岸、彼岸那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推理出本联的下联中“朝霞”应该映衬于前面的“枝头”。
可惜,朝霞与枝头的关系不同于上联的细柳与河岸的关系。
下联的枝头很明显是与脆鸟相联的。
【九妹】
河岸轻风吹细柳==
枝头翠鸟唱欢歌
这副对联和倾听雨落的对联有很多的的相似之处。如果把上下联的图像拼合起来那可是一幅极好的大自然景象。
这副对联的不足之处是,下联前端的“枝头”被翠鸟占了,这跟上联的“柳”生于“河岸”的用词理性是不相符的。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很多朋友都会犯这样的对联错误。总是以为只要把下联的平仄和词性与上联相应,一副对联就算完成了。
对联,不但要做好上下联的平仄、词性、意境相融、意义相关,而且也要注意上下联的句法结构、用词的前后呼应、逻辑理性。
【强哥】
河岸轻风吹细柳==
江中烟雾锁奇峰
这副对联好就好在平仄交替相应,用词豪迈、豁达。
但是词语间的配合有些相互排斥。我们来分析一下:
下联的“江中烟雾”这个词组可以肯定了烟雾的所在位置,是江中。那么“锁奇峰”,江中何来奇峰?假如作者想象着奇峰是来自于映影的话,试问,烟雾浓浓的江上怎么可能看到奇峰的映影?
因此,这副对联对得不是很满意的。
【天边】
河岸轻风吹细柳==
湖心皓月映新荷
这副对联如果是实景一定能够将人陶醉。
下联的平仄标准,词性对仗很好。
联意也能与上联形成景致协调的关联。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句子属于华而不实。假如仔细品味起来,总觉得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景致。
首先,“湖心皓月”,湖是陆地上面积相当大的水域。一点可以肯定,藕是不可能生长在湖心的,也就是说荷是不会处于湖心的。那么,湖心的月影怎么能映照着新荷呢?
【一片云】
河岸轻风吹细柳==
塘中暴雨打高荷
这副对联从平仄到词性到应对手法等方面都很不错的。
不过,假如把上下联的现实景象放在一起的话,就会让人有种不协调的感觉。
下联的景象有些“伤景”。
如果作者想要设置下联下雨的话,我友情建议尽量把雨量调得小一些,这样能够映衬于上联的“轻风”。假如上联是狂风,那么下联必须来个暴雨。
再者,暴雨也就罢了,干嘛把荷弄得那么高啊?高挺的荷叶一旦遇到暴雨很容易折断叶柄的,那样的话,藕农可就惨了
文章评论
辣的可以
[em]e142[/em]
蓝丝带
河岸轻风吹细柳—— 早春酥雨润枯枝[em]e183[/em]后补作业。
红梅
这些点评对学习很有益处,我转了,谢谢情义!端午节快乐![em]e100[/em][em]e157[/em][em]e157[/em][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