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信愿念佛,即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印祖
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证佛果。如华严经之善财.法华经之龙女等。次则为说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令其渐次修习.渐次证果。又其次则为说五戒十善.令其不堕恶道.受人天身.渐种善根。随其所种善根大小.将来於三乘法中.随宿善力.发诸现行。或依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而得亲证法身。或依缘觉声闻乘.悟十二因缘及四谛法.而得断惑证真。此诸法门.虽则大小不同.顿渐各异。然一一皆须自己修习力深.断惑证真.方可超出轮回.了生脱死。若三界内见思二惑.丝毫未尽。则生死根本.未能斩断。纵令定慧力深.依旧无由解脱。如三果圣人.尚生五不还天.经许多劫.方证四果。若证四果.则生死根本.断尽无余。然只是小果声闻.尚须回己所证小果.趣向如来大道。於十方世界.乘愿受生.广行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随己功行深浅.或渐或顿.以次证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诸位。至等觉已.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便入妙觉位而成佛矣。如来一代时教.所说法门.虽则无量无边.其证入地位.毕竟不能超越於此。
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为圆顿直捷。然见性成佛.乃约本有法身.不涉凡圣因果修证而论。若依修证地位而言.亦与教家了无异趣。而末世之中.人根陋劣.知识鲜少.悟者尚难其人.何况实证。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於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於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於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於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蚂蚁书生喻: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凡说净土之文,皆为劝人信愿念佛往生。下愚凡夫,纵使难解文中意趣,但听闻念佛可出离轮回苦海,往生净土,唯信佛念佛,成一向念佛之身,任凭佛救,随顺彼佛本愿力、名号功德力往生也。是故,如实称名者,知或不知其义,自然领纳法体名号本具之威神功德回向,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自然成就往生正定业。如此单凭称名,微妙难思议往生之法,一切法门中无。历代净土祖师偏劝人专修念佛,非是遮止余诸妙行,而是任一众生,不论时处诸缘,易修易行,乃至临终求生净土,得其方便,无过念佛。净土一法之不可思议,唯佛与佛能明了。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弘誓愿力无量无边,我等往生极乐已,缘弥陀本愿力,即可遍至十方世界广度无边众生。净土法门,正真无上慈悲之道也。非是念得,非是感得,是主动而来的阿弥陀佛,是摄取不舍的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面讲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书生到京城里赶考,半路上下了一场大雨,下大雨的时候,小沟就淌起水来了。他就发现在沟这边有很多蚂蚁往那边看,那边有很多蚂蚁往这边看,牠们都互相过不来。这个书生很慈悲,就捡了一根小树枝,往中间一放,两边的蚂蚁畅通无阻。
那我们来想:蚂蚁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书生是要到京城赶考的,是一个饱读经书的人。请问:蚂蚁能了解书生的智慧吗?小沟哪怕只有一尺宽,对蚂蚁来讲就像太平洋一样,这么宽、这么远,怎么过?牠没有智慧来搭桥。但是,书生拿一根树枝往那里一放,蚂蚁顺着树枝爬过去,书生的智慧,蚂蚁就得到了,就潜通书生的智慧。书生代表阿弥陀佛,蚂蚁代表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之间的差距,比蚂蚁跟书生差得还大,我们想渡过生死轮回的河流,往对岸看,我们没办法过去。所以,阿弥陀佛把六字名号的树枝往这里一放,你愿意念佛,你顺这个六字名号的小树枝就过去了。好像六字名号简简单单这么六个字也不长,你以为很简单,这个是佛智啊——潜通佛智。你只要愿意念 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可以到彼岸——暗合道妙。
那我们来想:蚂蚁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书生是要到京城赶考的,是一个饱读经书的人。请问:蚂蚁能了解书生的智慧吗?小沟哪怕只有一尺宽,对蚂蚁来讲就像太平洋一样,这么宽、这么远,怎么过?牠没有智慧来搭桥。但是,书生拿一根树枝往那里一放,蚂蚁顺着树枝爬过去,书生的智慧,蚂蚁就得到了,就潜通书生的智慧。书生代表阿弥陀佛,蚂蚁代表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之间的差距,比蚂蚁跟书生差得还大,我们想渡过生死轮回的河流,往对岸看,我们没办法过去。所以,阿弥陀佛把六字名号的树枝往这里一放,你愿意念佛,你顺这个六字名号的小树枝就过去了。好像六字名号简简单单这么六个字也不长,你以为很简单,这个是佛智啊——潜通佛智。你只要愿意念 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可以到彼岸——暗合道妙。
潜就是不明显,自己都不知道。像这个蚂蚁,牠爬过去了,牠也不懂,牠也不知道这是书生的智慧;书生怎么想,牠也不知道,牠就爬过去就好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凡夫,对于佛的智慧如聋如哑,我们根本就不清楚。你再怎样赞叹,都没办法说明,没办法想象。但是只要念佛,我们就接受到了,我们就享受到了,所以这叫潜通佛智。暗暗的,不知不觉之间,连自己都不明白,就得到佛智了,就享受佛智了。
又比如说坐飞机,我们不需要懂得空气动力学,我们也不需要懂得发动机的原理,我们也不需要懂得飞机的内部构造,我们也不需要懂得驾驶,我们也不需要懂得什么航管路线,也不需要懂得油料构成,什么都不需要懂。但是,如果相信飞机不会出故障,然后愿意坐上这个飞机,那么,科学家的智能、制造工人的辛勤,所有人的服务,你通通享受到了。阿弥陀佛五劫思惟的智慧,兆载永劫的苦修苦行,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通通为你所享受,为你所拥有,这叫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如果修别的法门,你就慢慢修吧!一个一个来,慢慢来。所以高啊,妙啊!我们念佛法门,念佛的人虽然愚痴,但是,我们跟佛的智慧相沟通。是通过什么沟通?通过信和愿。你没有信愿,那不能沟通。信愿,信什么、愿什么?信六字名号,愿念六字名号,而称念六字名号就是佛的大觉海,就是佛智,就跟祂沟通了,这就是无上佛道。道妙:道是非常的玄妙。如果靠我们自己悟,我们悟不到,可是我们念佛就自然沟通了。只要口称名号这么容易,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这么殊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