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
摄影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我的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 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这也许是对我照相的真实写照吧。
应该说我还算“聪明”,相机到手没几天我就会摆弄了,看来照相还蛮容易的嘛!上次去北京,我就照了几百张,近4G的照片,在电脑上一看,满意的没多少。我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来。近些日子,我在网上学习了一阵子,才知道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们这些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 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
下面的这些构图方法你可要记住喔,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构图设想应该在你心中了。
摄影构图要点
不同画幅的形式的构图
画幅的形式主要有横幅面、竖幅面,一般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不过你可千万要记住,这不是一寸不变的定律,只是在较多情况下是这样的。
光圈F8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 55mm
采用横幅形式构图,画面容纳了更多的视觉元素
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光圈F4.8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58mm 感光度800
线条感较强的背景,更加凸现模特修长的身材
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虚化背景的方法以后再讲),达到两者的统一即可。
光圈 F2.5曝光时间 1/200s 光圈F3.5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90mm 感光度160
焦距 135mm感光度 100 背景虚化得当,既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主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 体,同时又交代了环境因素
人物、景物的合理搭配
如果人物和背景搭配不当,就会出现人物头顶着树、柱子等物体或者肩部长出树枝等不正确的构图形式。这就需要摄影者注意,当人物主体背后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塔等背景时,要考虑让人物主体稍微移下一点,避免作为背景的树木和人物重叠。当然,也可以对背景稍加柔化,使人物更加突出。
光圈F13 曝光时间1/100s 焦距85mm
在环境人物拍摄过程中,要避免人物和树木等背景重叠
把握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
初学者还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拍摄半身人像时,把握不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经常会出现断臂、拦腰截断的画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要注意,当从取景器里取景时,不要从人物的关节处切割。也就是说,不要让景框的底部从肘部、腰部或者膝盖处切割,景框的两边也不要从手腕或者肘部切割。如果必须要从手臂或者腿部剪切,也应尽量跳过关节处。
光圈F4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135mm
拍摄大半身人像时,可以在膝盖以上或者以下部分进行切割
人物和景物的关系
景物的选择以及人物和景物合理的搭配是旅游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每到一处地方,都有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使是一些小城市也都有它一定的风景特色。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把被摄人物恰当地安排在这种独特的风景中,这样,照片就成为“到此一游”最有利的证明,不然就和在家里照没两样。我就看到过一些人在鸟巢的钢架下拍照,真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者要注意人物和景物的构图搭配问题。在拍摄旅游照片时,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人物位置不当,即把景物给遮挡住了;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多表现景物而造成人物不明显(人物太小,不仔细看还找不到)。所以,在拍摄人景结合的照片时,被摄者所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旅游人像摄影的主体是人,景点只能作为背景,但又是典型和有意义的背景,并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主体的人物要在整个照片中至少占据五分之一以上,因为我们拍摄的的人像照片,若人物占据比列过小,会导致整张照片中的风景变得喧宾夺主 , 这点初学拍摄人像的爱好者特别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人物的位置最常见的构图是将人物放在照片的中间,不过现在最为流行的人物放置位置是在整张照片的黄金分格点上,也就是在画面左或右的三分之一处,这样看起来会使得照片变得更加自然,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由于广角和标准镜头能够更好的摄取和表现景物和人的关系,所以使用较为广泛。天然风景虽然宽广浩大,但其每个细部也并不一定都需要进入画面,因此拍摄时,应当选拍一些典型的细节或局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的魅力。对于局部的刻画和描写,长焦镜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虚化效果,同样可以给人不一样的美感。
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倾斜一般要朝向照片中央,向外倾斜会给人带来一种外八字的别扭感觉。当然如果你故意要表现某种风格是属于特殊情况,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拍摄
光圈F5.6 曝光时间1/500s 焦距55mm
广角镜头的选取,不仅使人物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对环境的交待也恰到好处
没有距离的友谊
同朋友外出游玩,无非是想拥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其间总免不了合影留念。此时,即使没有什么壮观或者美丽的景象,只要能通过镜头表现出朋友的亲密无间,就已经足够了。对于朋友间的生活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以自然、随意的方式表现。比如说,尽量鼓励他们做一些可爱的动作、有意思的鬼脸,等等,要避免被摄人物做一些模式化的动作或者表情。
当然,摄影者还可以对人物进行抓拍。主体在没有意识到被拍摄的情况下,其表现是最自然的。摄影者要眼疾手快,趁其不备,在低声耳语或者追逐打闹的情况下,快速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
被摄人物无拘无束的面对镜头, 亲密朋友间的低声耳语
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合理构图 塑造稳定感
树林背景和人物的脸部形成了平行结构。结果不能突出人物的脸部表情。另外,画面下侧多余空间的比例也过大。红线标记的水平线向右倾斜,整体上表现了不稳和沉闷感,该图是典型的取景失败的实例。
失败的取景
塑造了稳定感。就如红线所分割的区域,画面的分配基本一致。照片把广阔的蓝天作为了主背景,而脚底的黄色草坪与人物的高度又接近,这使得整体上突出了色彩的搭配及画面等份分割的效果。
较佳的取景
避免透视现象,拍好建筑物
拍摄建筑首先要避免透视现象,就必须保持拍摄主体建筑的水平,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尽量避免仰拍和俯拍,否则建筑物在画面中就会向中央或四周倾斜(把镜头朝上仰拍,建筑物会向里倾斜,镜头向下俯拍,建筑物会向外倾斜。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造成的)。
(站得离天安门城楼较近,又想把红旗拍进去,只好把相机向上仰拍,结果两边的建筑向里倾斜。同时拍摄主体天安门城楼也不水平,建筑物倾斜得厉害,这也是特别要避免的。)
如果环境允许的话,最好选择较远的位置,用中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站远一点,然后通过变焦把拍摄主体拉近,不过雨雾天画面可能会灰朦朦的),这样就能够完全避免透视现象。
如果光线与建筑物正面成45度角的时候,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很容易把建筑物本身的气质表现出来。
适当加入一些视觉元素,让大场景不再单调
对于大场景,如大海、湖面、草原、沙漠,拍摄者都会运用大量广角视觉。但是风景拍摄也有讲究,如果只拍摄海面、沙丘,颜色就显得比较单调一点。
如果在画面中容纳一些其他的景物、色彩、脚印和人物,哪怕是远远的,也能起到色彩的搭配,会别有一番味道。所以摄影是很自我的东西,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体会。
构图评析
Story .1
场景与人像的搭配,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意象与结果,在构图上,有时,看似没有章法,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在 Part #1 中,我们先看看人像摄影上最常犯的小缺失。
1. 【错误示范】:这张人带景的影像中,建物支柱的线条明显地位于人物头部的上方,这种情况,就犹如外拍时,在人物的头上拍出树枝、树干一般,显得较为怪异。
此外,图 1 人物视线的空间似乎仍然留的太少。
2. 【构图改进】:只要稍稍调整拍摄的角度,避开建物支柱的线条,并且将相机的框景范围往右带,留出更多的视线范围即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Story .2
在拍摄人像时,多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多思索以何角度拍摄,最能达成画面的张力与趣味。
在 Part #2 中,我们来看看人像摄影不同拍摄角度的影响。
1. 【错误示范】:画面不稳定-由于墙面的线条,造成成画面的不安定感。
2. 【错误示范】:改进画面不稳定,但是构图平常-这是最常用的平行拍摄,虽然已改进上图的画面不安定感,但是构图显得过于平常。
3. 【构图改进】:稍调整拍摄的角度,我们尝试由模特儿的上方进行拍摄,这样子拍,是不是比上述 2 图,还要活泼多了!
Story.3
在叙事、纪实或是有故事情节的人像摄影中,我们常会以人带景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所在的场景、时空、环境。这个时候,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变成一个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在 Part #3 中,我们来看看框景范围的影响。
1. 【错误示范】:强调人物,这是一般人最常框取的范围,这个影像的场景表现不够明显,有叙事的成份,但是时空、环境表现不佳。
2. 【错误示范】:再多一点框取范围,但框取了后面的景致,很明显地,并没有为影像带来多大的意义,而且反而变的更杂乱。
3. 【构图改进】:再调整框取的范围,这张影像就将月台、铁道的延伸感表现出来了!
在上一个「摄影构图的改进」单元中,我们谈到,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是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
基本上,单元 #3 在改变框景范围时,想的是如何让让场景有旷远、层次的感觉,并且诉说人物所在的场景。
更进一步,如果是要表现影像背后的含意,诉说影像的主题时,在框取影像时,便会有不同的着眼点。
Story.4
下面是一幅取景非常失败的例子。 这张照片问题在于地平线过高, MM有一种要掉进水里的感觉,画面失去平衡。
下面这张取景非常成功,让地平线消失在相片1/3--1/2处,看起来非常协调,不会让人感觉MM要从相片里掉出来或陷进去的感觉(所以摄影的时候,决不要把地平线摆出相片1/3--1/2以外。)
Story.5
像这张,主体人物被嘈杂的背景严重干扰。
这张很好地和跑龙套的拉开距离,突出了MM的PP。但是,地平线是斜的,同时也提醒MM们摆POSE的时候是把头斜过来,不是要你们把身子斜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