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象
个人日记
在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之中,台湾是一个特殊版本。近年来,两岸三通为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提供了可能,人们向往台湾不仅是因为那里美丽风光,更因为那里有几分神秘色彩。2010年10月下旬,正当我们酝酿赴台旅游的时候,台湾苏花公路因暴雨发生塌方,有269名大陆游客受困,有20位被认定罹难。这一突发事件给此次台湾之行带来了干扰和阻力,很多亲友都以委婉的方式表示异议。经过仔细查阅有关资料,我认定苏花公路塌方是个特例,并非是常态。所以,仍然不改初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很快办理了赴台通行证。还即兴写了一首七绝:“曾经隔海两茫茫,秀水名山梦里藏。一证铺成通畅路,携笺带韵去观光”。
一、旅游服务很周到
2010年是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第三个年头,赴台游客增长呈跳跃式发展,全年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已经突破百万。大陆已超越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市场。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带动了岛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经济,实实在在地惠及了民生。前10个月,赴台大陆游客为台湾创造的观光效益高达819亿元新台币。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台湾当局对旅游服务特别重视,有一整套规范的接待程序,让客人有宾至如归感觉。记得那天当我们走出桃园机场时,便有豪华大巴接站,八天一路相伴,一直送到登机返程。为了体现明确责任。大巴车前后都用油漆喷写司机姓名和手机号码,一旦有事避免扯皮。每天晚上入住旅店前,司机都先将游客行李搬下车。所住旅店大都是4花级,客房整洁、设备齐全。如果不是客人呼叫,根本看不见服务员。早餐自助,午餐、晚餐都是八菜一汤,荤素搭配,口味适中。餐厅服务人员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三餐时间非常准时,没有提前延后现象。由于语言相通,导游一路介绍妙趣横生,舒缓有致,大大增加了旅途乐趣。每到景点如果游客太多,出现拍照拥挤,一定会有服务人员拉起一条隔离线,引导大家排队,先来先照、后来后照,秩序井然。购物场所也都是明码实价,绝无漫天要价,欺客宰客现象。简体字随处可见,人民币可以流通,银联卡在较大商店可以刷卡消费。如果购物量大,商家给免费打包。在免税商店购物,商家把所购物品直接送到飞机场。在离开台湾前,旅游服务部门和导游都认真征求旅客意见,以便改进服务。据当地统计台湾旅游投诉率很低,满意度却极高。可以说,在台湾旅游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开心快乐之旅。
二、面对历史很坦诚
之所以产生台湾问题,是由于一甲子前中国内战导致了两岸分隔、对立。其间尽管风云变幻、人事代谢,林林总总、气象万千,但是,台湾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它是当年中国内战的产物。因此,在台湾旅游自然离不开这一话题,台湾方面也毫不掩饰国民党败退的事实,针对大陆游客,特意安排在旅途中播放一些有关历史纪录片。有三大战役内容的、有两蒋父子内容的、有北京故宫文物如何运抵台湾的、有500万两黄金分批运往台湾的、有张学良晚年自述、还有宋美龄生平专题片。面对历史台湾当局还算坦诚。和我们平时了解的没有太大出入,这是许多大陆游客没有想到的。在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大纲中,有国民党失败原因的描述,他们认为:1.共产党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争取到大多数贫苦农民的拥戴与支持,国民党则是丧失了农民支持;2.战后国民党接收过程中贪污腐化胡作非为,激起沦陷区人民痛恨,共产党则保有清廉形象,成为强烈对比;3.国民党利用军队镇压以学生为主的反内战和平运动,使其在知识界丧失了支持者;4.军事上指挥错误百出,裁编政策不当,军队派系林立各怀私心,久战造成士气不彰均为重大缺失;5.经济上通货膨胀恶化,政府却无能为力,而受通膨之害最深的正是原本支持国民党的城市居民和公教人员;6.外交方面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援举旗不定,在国民党最需要援助时反而切断援助。
我想,台湾当局如果没有这样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会有台湾的快速发展和腾飞,今后还保持这样的态度,无疑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最终解决。
三、风土人情很纯朴
台湾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文化。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中华文化除了有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历代文物之外,还有许多寺庙,其中以妈祖神像最多。台湾居民信奉宗教相当普遍,其中佛教、道教的信徒最多,约占全省人口的1/3。各类教堂和寺庙平均每4.5平方公里就有1座,将近各类学校总数的1倍。
在衣着方面,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在饮食方面,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在居住方面,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近些年来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在行走方面,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近些年来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可能由于前些年台湾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台湾八天几乎没有看见在建工地。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祖先崇拜、叶落归根的观念是台湾人所共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台湾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祖先的灵堂牌位,凡有重大事件或节日,都必须先祭祖问安。而续祖谱和传统的祭祖仪式等,仍在台湾民间一代一代地传继着。台湾民间各种祭典活动,数目之多实在惊人。每月各种祭典都在15种以上,农历正月多达47种。台湾民俗中的祭典活动主要有孔子、妈祖诞辰祭典,中元节普渡祭典以及郑成功祭典等。
四、环保理念很超前
台湾的经济腾飞比大陆大约早了十年,1970年前后经济腾飞使之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但走过的依然是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连续发生多起重大公害污染事件,使得台湾民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迫于压力,台湾当局加强了环境立法,污染严重的企业纷纷倒闭或外迁。如今的台湾,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所到之处都有蓝天、碧水、青山相伴。尤其是东海岸,面临太平洋的花莲县基本看不到什么工业项目。就连太鲁阁的七彩玉和黄金矿也严格限制开采。台湾的垃圾处置与大陆类似,也是从早期的“卫生填埋为主”,到以后调整为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1997年开始推动垃圾减量及资源回收,2001年推动家庭厨余物回收,2003年开始推动垃圾零废弃政策,2005年推动垃圾强制分类,2006年推动限制产品过度包装,2007年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纸杯减量及废食用油回收。以政策、法令及经济工具等诱导消费者减少垃圾排出,并倡导污染者付费原则,积极推动绿色消费,鼓励购买环保标志产品。垃圾分类已经相当普及,无论城乡基本看不到垃圾围城的现象。2009年,台北市实现了垃圾零掩埋。目前,台湾人均每日垃圾清运量和家庭垃圾回收率已超越美国,生活垃圾处理已经走在世界各地区的前列。
在台湾八天,我们没有听见汽车的喇叭声。开始还以为汽车都没有安装喇叭,后来司机告知喇叭声音属于噪音污染,多数司机都很少使用。台湾公共场所命令禁止吸烟,并且有温馨提示:“违者罚款2000~10000元”。台湾朋友告诉,只有摆放烟灰缸和能看见天空的地方才允许吸烟。最后一天我们参观台北花博会,那里的露天场所也不可以随便吸烟,只有在吸烟室才能过过烟瘾。
台湾是摩托车的王国,全台湾2300万人口,有摩托车约1200万辆,加上小轿车几乎是人均一辆车。在台湾很少看到自行车,红绿灯前后的摩托车方阵不亚于当年北京的自行车方阵。每到上下班时间,摩托车驾驶员全部配带头盔,一字长龙呼啸而过,好似摩托车大赛,场景相当壮观。台湾1987年起就开始推动无铅汽油使用,2000年全面禁止含铅汽油的供应,台湾施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气标准。
台湾的森林覆盖率相当高,蓝天碧海是东部随处可见的景观。在阿里山,我们看到了日本占领时期盗伐的原始森林中500年以上树龄的大树,如今在巨大的树桩上又长出了挺拔的树干,那种顽强不屈的姿态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何其相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