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公主陵遗址
个人日记
公主岭的名字源于公主陵,听说公主陵遗址已经立碑,就和几个朋友相约前去看看。
今年农历五月初一那天傍晚时分,我们乘车离开市区,沿着公秦路直奔九凤朝阳的方向。过了黄大桥进入环岭新立村便开始问路,好在村民都知道公主陵,他们管那个地方叫“陵亭子”,在新立村四屯的东边。我们车向右拐,沿着水泥路走了几百米,一条小溪挡住了去向,只好弃车步行。跨过盖板桥走上田间小路,隐约可以看见远处山坡前的白色碑石。正是农村收工时候,一对夫妇骑着摩托扛着锄头迎面驶来。听说我们从市里特意来看公主陵的,就攀谈起来。他们对有人关注公主陵感到好奇,说前几天内蒙五位姓包的来此寻根问祖,还向他八十八岁老父打听了许多事情。我们走了二十分钟路,来到了一座山包下面。只见整个山包西面比较陡,东面比较缓,大约有二三层楼高。上面被灌木和野草覆盖,前坡有一大片碱草郁郁葱葱,是我所见到生长最好的碱草,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植被。山坡前是上刻红色楷书的“公主陵遗址”石碑,碑身白色花岗岩,高一米五左右、宽三十厘米,厚十厘米左右,公主岭市文物管理所2011年9月2日立。碑的背面刻有:“据《满洲地方志》载:公主陵距今二百年前,清太宗皇女尚蒙古达尔罕王,自帝都来,中途得病,薨于此,乃筑陵祀之。《圹志》云:固伦雍穆长公主,太宗文皇帝之女,世祖童皇帝之妹,朕之姑也。生于天聪五年正月初八日午时,薨于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十八日未时,春秋五十。”碑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生长茂盛的玉米。在橘红色晚霞的映照下,景色分外美丽。可惜我们来的匆忙,忘记了带相机,只好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站在山上举目向南,公主陵军用机场清晰可见,郊区农家炊烟袅袅,市区街道华灯初上,高大建筑物似隐似现。下山前,我们各自采了一束艾蒿。“当时为宝,过时为草”。再过四天就是端午节,难得采到了纯正的艾蒿。因为每年端午节早上市区大街小巷都卖艾蒿的,其实多数是水蒿(艾蒿叶圆、水蒿叶尖),五角钱一把,以假充真也创造了数万元的产值。回来的车内被一股艾蒿的清香笼罩,大家都感觉提前过端午节了!
公主陵遗址处于公秦、公怀路中间,车辆不通只能步行。2003年市政府要开发旅游资源,恢复公主陵风貌,从师范门前向西修了200多米水泥路,当时的市长李洪信特意要我给工地写了一副对联。快十年了,交通问题仍没有解决。令人高兴的是,最近市里提出了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公主陵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并对外招商。在原址恢复公主陵原貌,恢复祭祀设施,建设公主陵故事展馆,建设响铃公主殉难地,还要建设公主岭革命烈士纪念馆,希望这一项目早日开工!
文章评论
猫猫
小时听老人们讲响铃公主,那时感觉就是神话。如今读会长文章确是对历史的了解。敬祝会长万安。
荣辱不惊
真好!转了!
心有灵犀
拜读。希望公主岭革命烈士纪念馆早日建成。[em]e179[/em]
心怡斋主
[em]e183[/em] [em]e160[/em] 学习了,谢谢
佳欣
[em]e179[/em]
遵命文学
赵世斌什么时候当会长了
心有灵犀
请把原来的照片再贴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