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中的一部分是怎么富起来的?——揭秘中国个人一夜暴富的五次浪潮

个人日记

 


   有幸赶上了这个社会的“转型”期,或耳闻目睹、或亲历,见证了它的过程。其中的“造富潮”,既可以列入历史,又足以警示今人。


   第一次浪潮:房地产热


   房地产是个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它的全部操作技巧就在两个方面:项目和资金。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大亨。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房地产企业获得项目用地(行业内叫“拿项目”)有两个途径:政府出让和协议转让。

   图片
 

   于是,一些有能耐的人从政府和协议出让方拿到项目后,自己并不开发,而是将项目转让给开发商。当然,按规定是不让转让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政策和法律都难不倒中国人,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转让的方式是以土地作为出资,与开发商合作开发,但实际上转让费已拿到手,过一段时间再退出合作,完成金蝉脱壳。转让费一般是其从政府批复和与出让方协议价的翻倍。于是,本应是国有土地的收入一半进入了个人的腰包。

   开发商也不用自有资金(也没有自有资金)开发,其运作模式是:拿到项目(少量资金)——以土地到银行抵押贷款(最高可贷到项目投资的80%)——建筑商垫资(分期付进度款,拖欠)(施工方再拖欠材料商的材料款和民工的工资,材料商拖欠生产企业的货款,生产企业再拖欠其供货商的货款,最后都欠贷款)——卖楼花(卖图纸,即期房)——销售收入——付建筑商工程款——付贷款。一般一个项目先期筹措到20%的资金即可动工。

   当时房地产热始于海南。海口一个只有60万人口的城市,其中一半还是流动人口,就有全国各地1000余家银行参与这里的房地产开发,因为没有需求,全在倒。一个项目几易其手,多的可达十几次。白天楼房林立,晚上一片漆黑——没人住!凡是有正常思维者,都能看到其潜在的危机,但不知为何应当看到者反而没看到,依旧任其击鼓传花。

   1993年海南椰子节,当时的副总理朱镕基前去参加,发现了海南房地产泡沫,开始整顿地产业和金融业,第一轮房地产热宣告结束,进入长达五、六年的低迷期,直到2000年以后才重新逐渐恢复并重新热起来,和再次产生泡沫,这是后话。

   第一次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是:实际上的金融危机。

   1.房地产企业破产。当然,是接击鼓传花最后一棒的。

   2.银行增加大量的不良资产。所谓房地产企业破产,就是房地产商把其项目还给银行拉到,动不着个人财产。后来媒体曾报道,海南处理空置房屋,别墅1000元/平,住宅500元/平。

   3.银行实际上破产:银行没钱,国家收购粮食给农民打白条;大量印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采取了储蓄保值的办法)。

   4.银行业整顿:朱兼任银行行长——成立资产公司——剥离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交资产公司——财政向四家银行注资——吸收外资入资——上市。

   

图片 

   从这个链条可以清楚的看到,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起的金融危机,最终由财政和证券市场中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股民)买单!

   在这一浪潮中,还夹着一个小浪潮:

   由于银行业整顿,金融紧缩,房地产企业贷不到款,便到处融资,年息一般是20%——25%,也有达到30%的。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发财行当——金融掮客,业内行话叫“倒资金”,运作方式是:

   放款者——掮客——中间银行——贷款者

   放款者一般是有钱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他们的资金没地方用,通过“倒资金”者寻到需求资金的开发商,掮客同双方谈定利率,然后找到一家银行做存贷款的中间银行,放款者将资金存入该银行,贷款者同时从该银行贷出,与银行规定利率相差的部分由贷款方(房地产企业)付给掮客,掮客扣除自己的佣金,打给放贷者。掮客一般可从中得到5个点左右的报酬。

  

   这比较难,掮客要有自己的企业,要懂银行操作程序。多是一些有广泛人脉的私企老板和金融人士联手做,也有相当一批人发财了。员工拉到资金都可以提1——3个点的奖励,想想吧。

   

   第二次浪潮:证券市场

   

   中国的证券市场一下生就是个怪胎,前十年是赌场,后十年是某些人的提款机,目前依然是只有融资功能,没有投资功能。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上层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和功能定位的错位。至今,没有转变。

   

   这一怪胎,自然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功能,也就随之造就了一批畸形富豪:

   

   1.股市中的庄家、股评中的黑嘴——操纵赌场,成为赢家;(赌场)

   2.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大资金控制中签率,拉大一二级市场价差,上市获利;(赌场)

   3.部分上市企业的内部职工股——如果上市时机好,也有暴富的,有一家上市公司职工股上市后,全部职工都成了百万富翁,中层几百万,高层上千万;(提款机)

   4.上市公司原始股东——上市后身价大增,尤其是私企,摇身一变而为亿万、几十亿、上百亿富翁,然后套现;(提款机)

   5.上市企业高管——工资高,最高的年薪2000多万(平安证券董事长);个人持股套现;(提款机)

   6.外资——一个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b股的决定,使境外投资者胜利大逃亡;股权全流通让投资境内的境外投资者从1300多点一直拉到6000多点,胜利而归;(赌场)

   7.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国内银行和央企,二级市场获十余倍利;(提款机)

   8.上市公司——只圈钱,不分或少分红;(提款机)

   9.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市场火爆时,中层年薪都是几百万,高层上千万;基金只吃食不屙屎;

   10.另外,国家也是大赢家:每年的高额税收;解救了破产银行和破产企业(政府将亏损的国企包装上市,融资后还银行贷款)大量国企上市圈钱,就是不分或少分红(提款机)。

   有赢家就有输家,最大的输家就是二级市场的散户投资者,俗称股民。瞧瞧,明明是股东,非得把人家叫成股民,既然是“民”,自然只有挨宰的份。

   二十年来,资本市场的资金没有发挥它的效率,浪费了巨大的社会金融资源。

   第三次浪潮:国有企业改革

   地方上的国有企业改革先于央企,俗称企业改制。我以为叫企业改制更准确,因为从最终的结果看,都是改变所有制了,而改革不一定意味着全部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因此,确切地说,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国有企业改制。 

   改制的方式五花八门,总括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种,结果也大体一样

   一.企业内部职工买断

   1.职工出资买断:一般是些困难企业,将企业(工厂)资产评估为零,职工出资注册一个新公司,将原企业全盘接受过来,美其名曰“转制”。由于没有解决资产结构(债务是活的——资金,资产是死的——厂房、土地、设备)和职工结构(接受全部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这种转制方式基本失败,企业连政策性破产也捞不到了,一直拖垮,到现在还遗留职工问题无人管。——结果:企业资不抵债,偿还债务;职工下岗(感谢汉语言的丰富,有那么多的词汇可用来表达同一事务),什么也没有,真正沦为彻底的无产者。

   2.资产剥离:将企业优质资产和业务剥离出来,由企业领导和少部分职工买断,原企业和大部分职工政策性破产。——结果:实为金蝉脱壳,资产落入少部分人手里,领导成为红色资本家;原企业和职工由政府操作破产,职工失业(安置方式有:提前5年退休、买断工龄)

   3.管理层买断:一些优良企业经资产评估后,其管理层(中层以上)按职务大小分配比例出资买断,董事长、总经理相对控股(俩人达到40%)。个人没有那么多钱,一般缴纳应出资的20%,其余以企业资产抵押贷款。美其名曰:“靓女先嫁”!——结果:国有资产归个人,领导成为红色资本家。

   4.二次改制:一些优秀企业,原由职工买断,后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和上市为名,进行股份制改造,由领导层变相强行收回职工股(后来规定企业上市不得有职工股),然后引进战略投资者——私人投资公司,组建股份制公司,上市——结果:领导成为红色资本家,千万乃至亿万富翁,投资公司以少量资金赚取巨额利润,职工还只能是职工。

   二.收购兼并:企业资产经评估后,由外部企业(外资、私人企业)收购兼并,美其名曰“资产运作”,实则是剥离出一部分优良资产低评估,其余部分政府主导破产——结果:贱卖,国有资产流失。

   三.直接破产——结果:富了和尚穷了庙。

   总之,国有企业改制造就了一批红色资本家和富豪,参与的外资、私企也大赚了一把,国有资产流失,几千万工人失业、下岗,重新沦为无产阶级!

 图片

 

   第四次浪潮:矿山、资源承包

   这个就不必分析了,看看那么多的政府人员参股其中,甚至从中拿干股,其中奥秘即知。——结果:

   1.看看那些煤老板们的价值上千万的悍马车、组团进京买房、清理整顿后几千亿资金进股市......就知道造就了多少富豪。

   2.与之对应的是国家矿产的毁灭性开采、环境破坏、打工者沦为包身工!

   第五次浪潮:经营城市

   2000年后,各地方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口号,大卖土地,又给一部分人提供了一次暴富的机会。这个也不必分析了,很简单,只要看看竞选一个村支书、村主任敢于花费上百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即可知其中奥秘。——结果:

   1.地方政府获得大量土地收益,甚至是其财政收入的依赖,成为“土地财政”

   2.集体土地收入一部分归入极少数人手

   3.与之对应的是:出现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强迁强拆等问题。

   在上述五次暴富浪潮中,要抓住机会,唯一的技巧就是权钱交易。这些暴富浪潮,有些已经过去了,有些还在继续中,但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的完善,难度会大起来。会不会还有第六、第七次......那还要看还有什么可卖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