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书《金刚经》

个人日记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为此经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能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苦海而达彼岸之经。 它主要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菩提的对话,来启迪修佛者,它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得正果。

    各类经典中般若经最早,而般若经典中《金刚经》出现得最早。唐玄宗推行三教并重政策,从三教中各选一本典籍,亲自作注,颁行天下,佛教中被选中的即为《金刚经》。明成祖也曾编《金刚经集注》。

        此部《金刚经》系清康熙临董其昌帖之御笔!原帖由少林寺藏经阁馆藏!

 

        康熙一生笃信佛教、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在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佛教经典。本经取名金刚,意为有坚无不摧之功能,比喻智慧能断烦恼。般若,意指智慧;波罗蜜,意指到彼岸。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般若类经典出现得很早。而在各种各样的般若类经典中,《金刚经》又出现得最早,其份量不像《心经》之过简,又不像《大般若经》之浩瀚,能说般若之空慧无有余蕴,被三论宗、天台宗、禅宗、唯识宗作为最主要的典籍奉持。唐玄宗为了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从释、儒、道三教中各选一本典籍,亲自进行注释,颁行天下,于佛教中选取的便是《金刚经》,从儒教中选取的是《孝经》,从道教中选取的是《道德经》。明成祖也曾编纂《金刚经集注》,历代帝王手抄《金刚经》更是不计其数,可见其影响之大。有的佛教徒干脆把《金刚经》当作全部佛法的代表来信仰、供奉。《金刚经》可以称为大乘佛学第一经。 


         《金刚经》叙述,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在一起。有一次,到了快吃饭的时候,释迦牟尼便穿衣持钵到舍卫城中去乞化,然后将乞化到的饭食持回祗树给孤独园。食毕收衣钵、洗足,然后端端正正坐下。这时,一个名叫须菩提的长老过来,恭恭敬敬地向释迦牟尼行礼后,问道:人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怎么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佛教认为这是一种能觉知佛教一切“真理”,并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超人的,只有佛才具有。所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下决心一定要成就这种智慧,也就是一定要成佛,这是大乘修行的最终目的。 


         《金刚经》说释迦牟尼听了须菩提的问题,很高兴,便回答了这一问题。释迦牟尼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秋晨的清露,太阳一出就会消散;如雨夜的闪电,瞬息即逝。因此,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实际上都不是它们的真正的形相。事物真正的形相(实相)是“无相”。所以,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迷恋和追求,这叫作“无住”。能真正认识到无相之宝相,能做于世界万物都无系无念的“无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经中说释迦牟尼说法后,须菩提长老及一切天神、凡人、阿修罗(魔神)都欢欣鼓舞,接受了释迦牟尼的教诲。

 
         《金刚经》最后有一首偈颂,是这么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反映了《金刚经》思想的精华所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