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我闲看的书
对于梁启超的印象,源自于中学时代学过的《少年中国说》一文,对他的文采斐然,滔滔如江河一泻千里的文章的气势佩服之至,以及中学历史课本中“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公车上书”这些历史事件。近日读《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慈爱的好父亲。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儿女,两位夫人所生。第一位夫人李惠仙,乃当时清朝礼部尚书李瑞棻之堂妹,名门闺秀,官宦小姐。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是李惠仙的陪嫁丫头随李惠仙嫁到梁家,后由李惠仙做主嫁与梁启超。两位夫人与梁启超育有九个儿女,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满门学子,成就非凡。其中有三个儿子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成、梁思永兄弟俩同时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梁启超去世时他年仅5岁)也于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氏一家可谓“满门俊秀”。
梁启超子女们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更是孩子们的朋友。
他注意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他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并注意因材施教。对每个孩子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并且非常尊重每个孩子的意见。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确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梁启超对孩子们的学业很是关心,并且常常提出很好的建议,他的女儿梁思壮进入大学该选专业时,梁启超细细斟酌考虑,以他的远见建议女儿选择当时在中国还几乎是空白的生物学。“我想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不知道你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孩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随在可以采集实验,容易有新发明,,截止到今日,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你来做一个“先登着”不好吗?还有一样,应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你学成归来可以帮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当顾问哩!……”但是后来事与愿违,梁思庄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她写信跟哥哥梁思成诉苦,梁启超后来得知之后,赶紧给女儿写信,“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但是新学期若已选定生物学,当然也不好再变,只得勉强努力而已,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针路,所以赶紧信了这封信。”这封信思庄珍藏了一生。后来思庄听从梁启超的建议改学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系,成为一名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梁启超教给孩子们做学问的方法,很有见地。他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说:“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怕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得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其实梁思成不是那种读死书的书呆子,梁思成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建筑学上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他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从1931年到1937年期间,走遍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考察古建筑写出了极有价值的调查报考,他是第一个用现代方法对我国古建筑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开拓了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之路。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竖起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解放后他亲自领导参与了国徽图案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努力分不开,与父亲梁启超的引导教育可以说不无影响。
梁启超与他的儿女们的信中对子女的称呼足可见他对子女是多么疼爱,“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他的小儿子梁思礼他亲昵的称他为“老白鼻”。其对子女宠爱之情可见一斑。
下面有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梁启超曾经先后四次带领孩子们游北戴河,梁启超笔下的避暑生活:我们做了两天园工,把园中的恶木砍了一百多棵,把荒草拔去几坵,露出树荫下绝好一个小园,我前天就在树荫下睡午觉,昨天在那里打了十圈牌。司马懿、六六拾得许多螺蛤壳,把我们新辟的曲径都滚上边了。我们全家做工的时候,便公举“老白鼻”监工。但是这位监工是“卧治”的,不到一会儿工夫便在树底下藤床上酣睡,我们这些工人趁着空儿都一哄而散,下海去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晚饭后在夕阳西下梁启超和孩子们在海边散步,几个孩子在海边堆沙子玩,在一起在海边游玩的一对青年男女常常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设下陷阱(在沙路上挖坑,上面铺上旧报纸,在撒上沙子),等两位来上钩,果不其然,那女士陷入埋伏,一脚踩在坑里,几乎摔倒,孩子们大笑,梁启超也大笑。不过事后,他严肃的教育孩子们,偶尔开个小玩笑可以,但是坑不要挖得太深,挫伤别人的脚不好。他的孩子们成年后对这件事记忆很深。
梁启超不但对自己的子女非常关心,对女婿儿媳妇也很关心爱护。众所周知,一代才女林徽因嫁给他的二儿子梁思成,梁启超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 ,对儿媳妇林徽因很是喜欢。梁思成和林徽因婚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也就是大女儿梁思顺家的客厅举行的婚礼,当时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是中国驻加拿大作总领事。据说美貌的新娘和美丽的婚礼服饰轰动了当时加拿大新闻界)他写信告诉梁启超报告结婚情形,梁启超给新婚夫妇送去祝福,他写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信中写道:尤其令我喜欢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及愉快的一件事……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意外身亡后,梁启超马上写信安慰林徽因表示会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爱她。
梁启超不但关心爱护孩子们的学业,对他们的婚姻也非常关心,他为大女儿梁思顺 亲自挑选丈夫,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是马来西亚华侨从小虽家境贫寒但好学上进,维护维新变法,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梁启超得意门生,也是他看中的女婿,他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的我的方法好极了,有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以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如此。这也是父母对于儿女最后的责任,我希望普天下的婚姻都向我们家孩子一样……1925年周希哲任驻加拿大总领事,希望在业务上有所提高,梁启超对他如何做学问也有过很具体的指导。
读完《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掩卷深思,我以为这本书对于今天我们为人父母者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教育孩子不无启迪。梁启超,他不再是中学历史课本中刻板的历史符号,他,就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他,充满睿智、博学、风趣、幽默、慈爱、令人敬仰。
(文章素材取自《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作者吴荔明,梁启超外孙女,梁思庄之女。对镜贴花黄整理摘取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文章评论
旂哥
[em]e160[/em]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