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炎治疗日记(一)
个人日志
2013年10月15日,嗓子疼,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往年秋季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所以,我并未重视,只是多喝水,含服咽立爽等中成药,10月28日,感觉咽炎只会在咽部疼,怎会脖子也疼呢?一摸脖子,发现左侧有一个肿块,压之有疼痛感,第二天去医院,超声检查报告图像所见:甲状腺右叶大小15*15,甲状腺左叶大小22*25,甲状腺右侧叶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内部回声细密均匀,甲状腺左叶体积增大,其内回声不均,见范围约34*20的片状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晰。CDFI:甲状腺双侧叶内彩色血流分布正常。超声提示:考虑亚甲炎可能。医嘱可吃布洛芬,每天一颗。
第一次听说这种病,回家后上网百度,结果发现此病是个比较麻烦的毛病。
10月30日出差,三天后回锡,感觉疼痛加剧,且体温一直在37.5-38度之间,晚饭后吃了布洛芬后疼痛减轻,但第二天白天依然不舒服。
11月6日,看中医,医生采用甘温去热法,方药如下:炙黄芪15克,生当归15克, 苍白术各10克,炙升麻10克,柴胡苗12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15克(先入),黄柏10克,陈皮12克,夜交藤20克,红枣10克,酸枣仁15克。药由医院代煎,第二天下午取药,晚饭后服下第一剂药,同时,继续服用布洛芬,一周后,一盒布洛芬(20颗)吃完,决定停吃,只喝中药,期间,周一到周五上班,病情加重,又去医院验了一次血,检查结果所有指标都与亚甲炎吻合,体温由原来的37.5-38上升至38.5-38.7,连续一周晚上每天严重盗汗,疼痛加剧。西医说必须激素治疗,否则不会好的。
我不想接受激素治疗。因为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长期以来,亚甲炎的公认疗法是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但实践证明,激素不能改变亚甲炎的病程,反可掩盖症状。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很容易反跳加重,以至延长甲状腺的恢复时间。激素用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其副作用也就越明显,如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肝、胃受损等等,服用期间还会有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及消化道溃疡病的可能性。
周六周日休息两天,病情好转,体温降至38度。但周一一上班当天晚上又38.5,医生嘱咐一定要注意休息好。方药中加知母10克,再服10副。同时,停止工作。之后,听医生的话,坚持服药,坚持休息好,仅休息两周后,就感觉疼痛减轻,体温也降至37.5度。
12月12日,换方,在这次的药方里,医生在原来方上添加了10克橘核(平),6克羌活(温),黄芪(微温)由原来的15克增加到20克,14号开始服用新药方,饮后第二天腹泻,右下巴长出一痘痘,甲状腺部位肿块疼痛加剧,体温上升至38度,第三天,腹泻有所好转,但仍不正常,并且体温维持38度,第四天,不腹泻了,但体温仍然不下来,我开始怀疑是否跟药量有关系,联系医生,回复:“观察,应没有事。我加强了清热甘寒药。”
12月20日,体温上升至38.4度,夜间又盗汗。我还是觉得是药量的问题,因为之前的药是医院代煎的,比较淡,这次是我自己煎的,明显比医院煎的浓,于是,自说自话当天就把一副药煎三次(之前煎两次),把三次煎的药液合并在一起,再分成三次喝,每天仍然早晚饭后各喝一次药,这样就相当于稀释了药的浓度,结果,今天体温就降至37.5度,我不知道是本来就应降下来了还是因为我稀释了药液的缘故,明天继续观察......从今天开始,我决定把治病过程记录下来,希望能和得过此病的朋友或者学医的朋友一起探讨。
第一次听说这种病,回家后上网百度,结果发现此病是个比较麻烦的毛病。
10月30日出差,三天后回锡,感觉疼痛加剧,且体温一直在37.5-38度之间,晚饭后吃了布洛芬后疼痛减轻,但第二天白天依然不舒服。
11月6日,看中医,医生采用甘温去热法,方药如下:炙黄芪15克,生当归15克, 苍白术各10克,炙升麻10克,柴胡苗12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15克(先入),黄柏10克,陈皮12克,夜交藤20克,红枣10克,酸枣仁15克。药由医院代煎,第二天下午取药,晚饭后服下第一剂药,同时,继续服用布洛芬,一周后,一盒布洛芬(20颗)吃完,决定停吃,只喝中药,期间,周一到周五上班,病情加重,又去医院验了一次血,检查结果所有指标都与亚甲炎吻合,体温由原来的37.5-38上升至38.5-38.7,连续一周晚上每天严重盗汗,疼痛加剧。西医说必须激素治疗,否则不会好的。
我不想接受激素治疗。因为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长期以来,亚甲炎的公认疗法是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但实践证明,激素不能改变亚甲炎的病程,反可掩盖症状。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很容易反跳加重,以至延长甲状腺的恢复时间。激素用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其副作用也就越明显,如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肝、胃受损等等,服用期间还会有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及消化道溃疡病的可能性。
周六周日休息两天,病情好转,体温降至38度。但周一一上班当天晚上又38.5,医生嘱咐一定要注意休息好。方药中加知母10克,再服10副。同时,停止工作。之后,听医生的话,坚持服药,坚持休息好,仅休息两周后,就感觉疼痛减轻,体温也降至37.5度。
12月12日,换方,在这次的药方里,医生在原来方上添加了10克橘核(平),6克羌活(温),黄芪(微温)由原来的15克增加到20克,14号开始服用新药方,饮后第二天腹泻,右下巴长出一痘痘,甲状腺部位肿块疼痛加剧,体温上升至38度,第三天,腹泻有所好转,但仍不正常,并且体温维持38度,第四天,不腹泻了,但体温仍然不下来,我开始怀疑是否跟药量有关系,联系医生,回复:“观察,应没有事。我加强了清热甘寒药。”
12月20日,体温上升至38.4度,夜间又盗汗。我还是觉得是药量的问题,因为之前的药是医院代煎的,比较淡,这次是我自己煎的,明显比医院煎的浓,于是,自说自话当天就把一副药煎三次(之前煎两次),把三次煎的药液合并在一起,再分成三次喝,每天仍然早晚饭后各喝一次药,这样就相当于稀释了药的浓度,结果,今天体温就降至37.5度,我不知道是本来就应降下来了还是因为我稀释了药液的缘故,明天继续观察......从今天开始,我决定把治病过程记录下来,希望能和得过此病的朋友或者学医的朋友一起探讨。
文章评论
雯子
放松心情,积极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em]e163[/em]
我心依旧
祝你早日康复![em]e178[/em][em]e178[/em][em]e178[/em][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Tom S
祝福 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