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捡柴

个人日记

      小时候,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没上学以前就随奶奶或母亲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譬如放牛、捡柴、割草等等。其中捡柴应该算最累最苦的劳动。
      故乡虽然属于鄂西南山区,但我居住的村子却人口密集,山也不高,树木也不丰茂,房前屋后山上的树木很难满足几十户人家烧柴的需求。那时候,不仅做饭、煮猪食需要,更多是用于冬天取暖。家家灶房都有一个火塘,既可烤火也可烧水做饭。奶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生燃火塘,再依次叫醒我们。缺吃少穿的岁月,很多人没有冬衣,穿两条单裤越冬。对柴禾的需求就无休无止,并且是多多益善。每逢礼拜天,我就会和同龄的伙伴相约到门前的山那边捡柴。山那边属于邻县---远安,人口稀少,几里远才有一户人家。山上古木冲天,浓荫遮日,枯枝干藤随处可见。
      早早起床吃了奶奶准备的早饭,七八个伙伴一路说笑着向山上进发。到了目的地,大家分开行动,散布在茂密的树丛中。很小时,我背一个上圆下扁背篓,捡些碎枝或松毛。上学后,背一个木制的背夹,把一人多长的干柴用两根较长的荆条对接打捆,背夹前端的两个尖角深深插进柴捆里,几十斤的重量就像大山一样压在我稚嫩的肩膀上,小小的身子随着陡峭的山路时隐时现,只见柴捆在蠕动却看不见人。返家时应该已到了下午,凌晨吃进肚子的缺盐少油的食物早已消化殆尽,一路走一路咕咕响个不停 。好不容易撑到门前的山头,有些伙伴的父母就会来接,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待遇。母亲要挣工分,奶奶年迈,父亲远在几百里外。我只能羡慕地看着伙伴们卸下重负,还得继续咬着牙归家。
       上学后,还有一项任务,给老师捡柴,名曰义务劳动。三个老师都是本地人,轮流值日做饭,所需的燃料就要大家提供。在家我可以为所欲为,放任自由,但对老师交代的任务却不敢有半点懈怠。同学大都散落在方圆几里外的山村,礼拜六不用集体去捡柴,而是各自就近拾取,下周一上学带去。每次我都要装满满一背篓,母亲很不解,把我装好的柴禾拿出一些,我又偷偷装进去。
      不能结伴到远处捡柴,有时就到屋后的山上拾取。山脚一条小路直灌山顶,两旁有十几块梯田,田地周围有很多木子树,我爬上树用一个三四米长的钩子钩下那些枯死的树枝,这样的树枝粗大厚实,很熬火。
       有次在附近的山上用竹制的筢子扒松毛,为了早点装满回家,我没有用力压,很快就满了。恰好奶奶收工回来,很用力地压瓷实,这样就折去大半。我不知就里以为被人偷了,急得哇哇大哭。这事被人笑话好久。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年三十的晚上,大人们都要守岁。那时候没有电视,收音机也极少有,一家人围着火塘说家常。火塘燃一个大树兜,可以一宿不熄。挖树兜是个力气活,一把锄头和斧头就是我的装备,先在树兜四周挖开一米见方的土坑,砍断周边的根蔓,露出主根就算大功告成。年少力薄的我有时需几天才能挖出。
      长大后我远离故乡,告别了这项又苦又累的劳动。
      现在有了电、煤和液化气,对柴的需求已远远降低,只是在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时才会大用。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孩子看守。房前屋后通往山上的小路已被蓬勃的刺蓬和野草占满,想上山走走也很困难。树木茂盛了,给一些飞禽走兽提供了栖息的家园,还招来野猪祸害庄稼。有人上山能捡到被药死的野猪,也算是小小的补偿。
      
      很多年过去,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虽有几分心酸但更多是欣慰。捡柴锻炼了我的体格,磨砺了战胜困难的意志。这应该是生活的另一种馈赠。更有一份乡情在心中时时涌动,那人、那事、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我恒久的温暖。



文章评论

万山飞雪

前天看了好友写童年拾柴的事,也勾起了我的回忆。遂写下这段往事,只为记忆不讲主题。[em]e106[/em]

果儿

现代版的祥林嫂[em]e120[/em]

樱花浪漫

珍惜吧!你现在想要这样的经历都没机会了![em]e113[/em]

寒烟

小时候我也去捡过,但只是为了那份好奇,每次跟着姐姐哥哥们的后面跑,觉得做什么事都是有趣的。压根不知道要为家里做点事,怎么弄那么不懂事咧[em]e115[/em]

阿侉

我也捡过柴,看人挖树蔸。一套专门的工具。

寒烟

大哥这几首背景音乐很好听[em]e179[/em]

云海茫茫

听说喜欢回忆童年的人表明自己慢慢变老了,可你正当年啊,真正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多谈谈现在吧[em]e113[/em][em]e113[/em]

燕儿在林梢

看见飞雪这篇文章很有同感,我们这代人只要生活在农村都经历过。虽然有几分酸楚但确是值得回味和骄傲,我们从小苦过累过,成年后我们比很多没经历过的人更能吃苦耐劳,更能适应生活,更能迎接挑战。

香水百合

月是故乡的明,亲情,乡情永远都是心中那份恒久的暖!

落日余晖

每一项都有记忆,偶尔的俩次够回味一生。。。问安!

风儿轻

那山、那人、那事一起装进你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