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思絮
个人日记
东湖思絮
文/清清小溪
闲来无事,捧一本《古文观止》品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散文《喜雨亭记》使我沉迷其中,看了又看,意犹未尽。直至驱车三十公里来到凤翔东湖,亲眼目睹了喜雨亭真容,以及刻有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的石碑,才了却了这桩心事。
时值冬季,阴沉的天空略显朦胧。东湖内的小桥亭阁,古柳奇石,曲院青竹更有了几分轻纱拂面的神秘。此时,游人稀少,湖面平静如玉,远处的景物飘渺空灵。这个与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堪称“姊妹湖”的凤翔东湖,虽不能以西湖景象比美,但在风尘飞扬的北方关中,能看到这样一处宛若江南的风景,毕竟很是难得!这位在宁静中悠然欲睡的美人,更多了几分厚重、深邃、古朴的气息。
喜雨亭,是东湖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信步其中,触摸刻有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的石碑。思絮穿越时空飞到了远古的北宋。原来,凤翔是青年苏轼初涉仕途的地方,在此任职签书判官的苏东坡,虽然位卑俸微,但大力兴利除弊,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其中宋嘉祐七年春大旱,他四方奔走娱神祈雨,不久天降甘霖,“一雨三日”,官民同庆,其时,府衙内的亭子正好建成,遂以“喜雨”为亭名,后迁东湖,苏轼欣然提笔写下了著名散文《喜雨亭记》“......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an)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文中这些行云流水的文字使《喜雨亭记》成为文学史上传颂千古的散文名篇,鲜活着一代文豪苏轼的文气、才气与豪情。彰显了“上为朝廷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廉洁思想和作风。
君子亭,也是东湖不可多得的风景。一簇簇竹林在冷风中挺立,大有苏东坡笔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君子气节。若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站立此处,那一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丽景观了。苏东坡当年在东湖边上栽植的细柳,如今都已成千岁老人了,他们个个形态各异,或蹲或卧,或站或仰,有如孩童一般淘气,有如醉翁一般随意......细细看来各具千秋。怪不得有人说过,柳树不是匠人的树,柳树是诗人的树。在这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湖边上,这些千年奇柳一定记得岁月里的风风雨雨。亭子的柱联道出了曲柳和湖中荷花的要义“ 两岸回环君子柳,一湖荡漾君子花。”
宛在亭,更颇具匠心。不由使人想到《诗经.秦风》:“蒹葭(jianjia)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给亭子取名“宛在”就是取这首诗中“伊人宛在”的意思,表明后人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宛在亭赏月也是东湖一大胜景。
鸳鸯亭,是清朝所建。为了纪念苏轼夫妇,苏轼在凤翔为官时曾携夫人王弗赴任,他后来痛悼亡妻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的正是王弗。
此外,东湖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弘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除了此文中拙笔介绍之外,还有凌虚远眺、岸柳飞雪、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东湖之中的曲经小桥,让我流连忘返 。一方湖水清明如镜,千年古柳倒映其中,亭台楼阁点缀其中,既有唐诗的优美意境,又有宋词的温婉缠绵。一阵清风吹过,那摇摆不定的千年古柳,仿佛诉说着这块黄土地上的前世今生。
东湖美景与历史交汇,我身处其中任思絮漂流。这位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坛巨星,二十六岁时在北方修建了别致秀美,具有南方韵味的凤翔东湖。二十年之后,又在杭州修建了文明天下的西湖胜景。这些美景秀色与历史文化陶冶了游人的视野和灵魂,正如苏东坡一生留给后人的文字著作,常看常新,收获满满。
文/清清小溪
闲来无事,捧一本《古文观止》品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散文《喜雨亭记》使我沉迷其中,看了又看,意犹未尽。直至驱车三十公里来到凤翔东湖,亲眼目睹了喜雨亭真容,以及刻有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的石碑,才了却了这桩心事。
时值冬季,阴沉的天空略显朦胧。东湖内的小桥亭阁,古柳奇石,曲院青竹更有了几分轻纱拂面的神秘。此时,游人稀少,湖面平静如玉,远处的景物飘渺空灵。这个与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堪称“姊妹湖”的凤翔东湖,虽不能以西湖景象比美,但在风尘飞扬的北方关中,能看到这样一处宛若江南的风景,毕竟很是难得!这位在宁静中悠然欲睡的美人,更多了几分厚重、深邃、古朴的气息。
喜雨亭,是东湖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信步其中,触摸刻有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的石碑。思絮穿越时空飞到了远古的北宋。原来,凤翔是青年苏轼初涉仕途的地方,在此任职签书判官的苏东坡,虽然位卑俸微,但大力兴利除弊,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其中宋嘉祐七年春大旱,他四方奔走娱神祈雨,不久天降甘霖,“一雨三日”,官民同庆,其时,府衙内的亭子正好建成,遂以“喜雨”为亭名,后迁东湖,苏轼欣然提笔写下了著名散文《喜雨亭记》“......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an)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文中这些行云流水的文字使《喜雨亭记》成为文学史上传颂千古的散文名篇,鲜活着一代文豪苏轼的文气、才气与豪情。彰显了“上为朝廷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廉洁思想和作风。
君子亭,也是东湖不可多得的风景。一簇簇竹林在冷风中挺立,大有苏东坡笔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君子气节。若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站立此处,那一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丽景观了。苏东坡当年在东湖边上栽植的细柳,如今都已成千岁老人了,他们个个形态各异,或蹲或卧,或站或仰,有如孩童一般淘气,有如醉翁一般随意......细细看来各具千秋。怪不得有人说过,柳树不是匠人的树,柳树是诗人的树。在这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湖边上,这些千年奇柳一定记得岁月里的风风雨雨。亭子的柱联道出了曲柳和湖中荷花的要义“ 两岸回环君子柳,一湖荡漾君子花。”
宛在亭,更颇具匠心。不由使人想到《诗经.秦风》:“蒹葭(jianjia)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给亭子取名“宛在”就是取这首诗中“伊人宛在”的意思,表明后人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宛在亭赏月也是东湖一大胜景。
鸳鸯亭,是清朝所建。为了纪念苏轼夫妇,苏轼在凤翔为官时曾携夫人王弗赴任,他后来痛悼亡妻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的正是王弗。
此外,东湖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弘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除了此文中拙笔介绍之外,还有凌虚远眺、岸柳飞雪、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东湖之中的曲经小桥,让我流连忘返 。一方湖水清明如镜,千年古柳倒映其中,亭台楼阁点缀其中,既有唐诗的优美意境,又有宋词的温婉缠绵。一阵清风吹过,那摇摆不定的千年古柳,仿佛诉说着这块黄土地上的前世今生。
东湖美景与历史交汇,我身处其中任思絮漂流。这位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坛巨星,二十六岁时在北方修建了别致秀美,具有南方韵味的凤翔东湖。二十年之后,又在杭州修建了文明天下的西湖胜景。这些美景秀色与历史文化陶冶了游人的视野和灵魂,正如苏东坡一生留给后人的文字著作,常看常新,收获满满。
零零星星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了下来,我没有感到寒冷的来临,却体味到了一缕圣洁的温柔,我本能的仰起头,让雪花在我的脸颊上做瞬间地停留。我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想法,也许一夜大雪降临,这里一定会看到西湖美景之一的“断桥残雪”,此想法的形成,也就有了在此等候的冲动。
文章评论
碧海晴天
[em]e113[/em] 呵呵,小溪家的沙发真好!
品尝人生
如今读《古文观止》者甚少,况且是一届女子,小溪你让人刮目相看了,该书集古人文化之精髓,也汇五千年中国之写照和缩影,读之儒雅之风日增,品之仿觉识字犹浅,敬佩你!向你学习!
水缘
[em]e1000058[/em]
江南雨
品读古文观止,感悟如此深刻。笔墨尘岁飘香,美文佳作赞赏![em]e163[/em][em]e179[/em]
碧海晴天
品读古文,细心思索、亲临其境深入研究,小溪的思之观之的好学精神令人钦佩。难怪你的作品语言丰富,妙笔天成!不愧为才女,可敬![em]e179[/em] [em]e163[/em]
老冯
小溪真是才女!“东湖思絮”行文如行云流水一般洒脱自如,纵横捭阖;文字清雅飘逸,博古通今,内容丰富厚重;作者深得中国古典文化内在精髓,感悟之深令人敬佩!文中《诗经·秦风》和苏东坡诗文引用恰到好处,自然贴切,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厚重的积累给作者不俗的文笔,读来畅快淋漓;如神来之笔让读者思絮随之飘流,既欣赏美景秀色,又学习了中国古诗文了解历史文化,真是收获满满!
小饭
小溪姐姐好文笔!游东湖之美景,赏古诗词之意境。满载而归啊。[em]e112[/em][em]e112[/em][em]e112[/em]
大漠孤烟
你是一位善于观察、静心思考的才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已然不可多得。《古文观止》我家也有,只不过已经多年没有翻阅。受你启发,我准备近期再读一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向你看齐。[em]e100[/em]
花容月貌
文笔流畅,立意唯美,读你的《东湖思絮》不禁让人好想穿越到《喜雨亭记》的意境中,赞[em]e142[/em]
小溪
探古寻幽,品读东湖。[em]e179[/em]大赞!
悠悠钢铁
看了清清小溪的读书心得,很想去东湖去一游。
散步在天涯
东湖佳景,的确令人留恋......
秋叶
临下班时看到了妹妹的力作,没来得及留评到点了。每次看你的文章都从内心里钦佩你的才华,你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你勤奋读书分不开的,《东湖思絮》彰显了你文字功底,是那样的洒脱自如,文字飘逸优美,向你学习![em]e163[/em] [em]e163[/em]
期盼
[em]e1000058[/em]
晚霞
拜读过众多网友的作品,唯有荷莲姐姐和小溪妹妹的力作是我最爱。你们的文章我每篇必读。知识面宽,思想性强,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读你们的作品真是一种美的享受![em]e179[/em] [em]e200[/em] [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