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金近作·《当兵的岁月》之七·去宣传队
null
酉金近作
去宣传队
一九六八年,是全国无产阶级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获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这一年,不少省份相继建立了由革命干部、军队代表、革命群众参加的革命委员会。早在元旦那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即联合发表了社论,社论要求“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系毛主席的指示)”部队接下来就进行对党员的教育及清理不合格党员的工作。为了及时反映部队的精神面貌,师宣传科便从基层连队抽来几个人,做通讯报道工作,这其中有我。
报道组的集体笔名开始叫“硕银鹰”,但总觉得这名字缺乏应有的政治色彩,反映不出革命战士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红色政权的热爱,继而又改成“硕红鹰”,不久又改为“卫红鹰”。这个组里的人无论谁写的稿子,均以此名向外投寄。《空军报》、江苏的《新华日报》、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都经常有“卫红鹰”的稿子出现。《解放军报》也偶尔用“卫红鹰”的稿件。
由于“卫红鹰”及时准确地向党报、军报汇报了部队的训练、备战和思想建设情况,所以受到了全师官兵的赞扬和尊敬。每当下班走出师部大楼时,都能听到各科科长对我们张科长的称道。有的同志甚至用半开玩笑半称许的口气说:“姚文元的班子,张文元(张科长的名字)领导,成绩突出,贡献不小。”
为了将全国的大好形势和落实毛主席一系列指示的辉煌成果,向部队基层作以更加生动地宣传,这期间,全国陆海空三军各师、团均成立了小型文艺宣传队。我们师也成立了一个,只八、九个人,都是清一色的刚刚入伍、并在地方红卫兵组织里有表演才艺的战士;师司令部的朱参谋任队长。由于需要编写演唱材料,宣传科便叫我去宣传队。说实话,我不想去,因为张科长是空四军数得着的笔杆子,他不仅驾驭文字的能力强,而且善于挖掘、概括,不论多平凡的稿子,只要经他手,没有不出新、不出奇的,我想跟他学写通讯。张科长说:“你给他们编完节目就回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这样,我去了宣传队。
编写节目,开始就我一人。而我只会写两个人表演的节目,如对口词、快板书之类,所以节目供不应求,时不时就有演员过来催问。于是我就向朱参谋要求,再找个编写人员来。演员苗志良说,他们汽车连有一个,叫陶年根,很能写。
陶年根是苗志良的老乡,也是1968年入伍的南昌兵,在红卫兵演出队里时,他就一直当“编剧”。这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同志,谦虚、朴实、能干。陶年根擅于写表演唱。表演唱既唱又舞,作为“导演”的苗志良,和他配合得十分默契。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俩共写了十三个节目。我写的八个,几乎都是反映飞行安全的,如《一滴油》、《螺丝帽哪里去了》、《两封电报》、《机械师小唱》等,陶年根写的都是反映战士勤俭节约和军民鱼水情的,如《牢牢把住方向盘》、《我们是人民的汽车兵》、《运河之畔鱼水情》等。当时汽车连正在挖防空洞,他和苗志良又一起编写了小歌舞剧《战塌方》。我们边写边排练,写完也就排练完了,十三个节目,刚好一台。在师政治部进行审查和向全师指战员汇报演出时,多次受到了师首长的表扬和鼓励。随后,宣传队就由师政治部副主任李俊卿同志率领,去基层连队、各供应站、导航台等挨次慰问演出┄┄
一天晚上,将近十点了,朱参谋突然洗衣服,还怕它干得太慢,便在窗户扇上搭了根竹竿儿晾了起来。我问:“又不急着穿,搭在那里干什么?”只见他满脸的喜悦,就是不告诉我为什么?当我要去休息的时候,他突然问我:“想不想去上海?”我知道他老婆在上海,心想你去你的上海,与我有何相干?他接着说:“明天咱们去上海汇报演出!”啊!对此我有些吃惊,也有些不解:这么大的喜讯为什么不告诉大家呢?我觉得这家伙有点儿“坏”,便转身出去,问大家知道不知道去上海的事?同志们一听非常惊喜,就都兴奋无比地去问朱参谋朱。朱参谋这才将相关要求告诉战友们,整个上半夜大家没有安静下来┄┄
其实不是汇报演出,而是空四军举行的正儿八经的汇演。参加这次汇演的有三个航空兵师、两个高射炮师、一个导弹旅、三个独立团、两个空军医院和军直机关,正好12个单位。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演出,一日三场。
开幕式由刚转到上海不久的飞行ES-6师担任。虽说这支部队是抗美援朝之后建立的,比较新,但它牛B轰轰,比我们曾经击落击伤敌机80多架的老部队还牛!因为它在东南沿海的国土防空中,击落过美蒋高空侦察机——而我们SW师和组建更晚的SS-2师,都没有新功!ES-6师的第一个节目是舞蹈:《我们是英雄的航空兵》。二十几个小伙子一律穿着皮夹克飞行服,拿着飞行员平时训练用的飞机小模型,在强大的乐队伴奏下,于整个舞台上气势磅礴地腾转跳跃。那整齐划一的动作、那高亢雄浑的伴唱,震撼着每一个观众!随后几个单位的演出,各有春秋,其中还有不少小歌剧、小话剧;每个剧目,无论在唱念做打上、还是在灯光布景上,全都情景交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叫我们SW师赞不绝口,自叹不如!军直机关的演出是压轴戏,光一个《红色架线兵》,就让人惊叹不已——这是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帮助谱曲、帮助导演、帮助排练的节目!它所反映的是话务班的战士,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排除故障,及时传达北京声音的故事。主要演员谢红兵、帅学群(女),原来都是南昌京剧团的小演员,素质很好,后被空四军招兵给挖来了。他们的演出,不能不说是一朵别开生面的,扣人心弦的艳丽奇葩!
汇演总结大会上,其他所有参演单位,都带着成功的喜悦,踌躇满志地挤向前边的几排座位,等待武副政委的讲评;而像打了败仗的SW师的全体演职人员,则灰溜溜地坐在最后一排,不声不响,有着描绘不出的自惭形秽的意味!是的,和兄弟部队相比,我们的节目实在太寒碜、太粗劣、太下里巴人了,这会叫人觉得我们不懂艺术!
武副政委首先赞扬了各部队认真创作、刻苦排练的精神,说大家为部队提供了一道丰盛的文艺佳餐。随后,他将话锋一转,便谈起部队文艺工作的方向问题来。他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为工农兵创作,需要深入生活,需要站在工农兵的立场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你写就不成问题了。可如何为工农兵所利用呢?这里边同样需要解决认识和立场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战士,不是战斗在机场就是战斗在阵地,还有不少住在海岛,你们弄那么多布景、道具怎么运?运到了又往哪里摆?还得用灯光、声控,大白天声音嘈杂,那灯光、声控又起何作用?这岂不是劳民伤财?依我看,今后部队文艺工作的方向,就得像飞行SW师这样,在创作上要短小精悍,在演出上能适应各种环境。你看他们,总共不过十个人,除了两副呱嗒板儿之外,什么也没有,走到哪就能演到哪!战争年代,我们就是这样的,这是革命传统,传统不能丢!
这时,我扭脸看了看朱参谋和昨天赶来的宣传科的杨干事,只见他俩也不再低头缩肩,脸上开始有笑的模样。接下来,武副政委指示SW师的同志说,今天你们就不要回去了,下午和晚上,去308和406两个医院,为伤病员进行慰问演出。武副政委最后还说,明年是建国二十周年,全国要大庆,各部队也要搞庆祝活动。明年的“十·一”之前,我们再举行一次汇演。不过我要提醒大家,你们都是业余宣传队,不能长期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把业余搞成专业了┄┄
回到师部,张科长对我们说,其他同志都回自己的单位去,小李就不要回了,你再琢磨琢磨下一轮的创作吧!
文章评论
箜篌
[em]e183[/em][em]e160[/em]
海燕
我喜欢您的写作风格和文章内容。笑春风老师:您最有资格称为一位从基层成长的又红又专的作家。您能不能在网上发表您创造过的那些作品。让我们真心喜欢您的作品的网友,成为您的读者和粉丝。或者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您的这些作品 ?
草原雄鹰79
[em]e181[/em][em]e160[/em]
海梦圆
“小李”真的就不要回去了,从此开始新的人生旅途和职业生涯了!--这慢慢的叙说如诗如歌呢!
若水
朋友啊!您创作了那么多作品,我原来以为酉金是您喜欢的作家,您把他的作品转到您空间来,所以没在意,今天仔细拜读您的大作,才知道酉金原来是笑春风朋友啊!若水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多好的文笔和记忆啊!几十年都过去了,您还记得那么清楚,连细节都不忘,若水佩服!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多么亲切的口号,是毛主席亲自提倡的,现在文艺是为权贵资本家服务,两个世界两重天,一切都变了。您的作品反映了伟大时代的思想意识潮流,回忆录是对美好时代的点滴见证,非常好!从今天起,若水将是您忠实的作者![em]e179[/em] [em]e142[/em] [em]e183[/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