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心理的步骤和要领

个人日记

                                                    禅修心理的步骤和要领

 图片
 
 
   禅修,是觉悟的修行,依照佛法智慧指导下的修行,修正自我无明的错误的意识行为,这是第一阶段,可称之为止息入定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观照阶段,也称之为修禅。修是修邪修假,禅是觉悟真理。通过观修,修掉邪见,修掉假识,转为真智、正慧,觉悟佛的究竟真理和无漏智慧


   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六祖惠能指出禅宗的三大要领“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我们修禅的最好指导。


   第一、无念为宗。
 


   就是无“我念”为宗旨,直指我第六意识。因为意识擅长于追逐外境而分别,贪恋外境生出各种情识,因而迷惑爱取而造业,因此业报而受苦。


    所以修行的宗旨,就要消除自我意识中的荣辱、得失、生灭、来去、常断的妄念,止息意识妄流。无杂念则心净,心净到极至则光明始现,光明朗然则智慧出现。


    第二、无相为体。


    就是无“我相”为究竟的真体,直指第七识意根的“我相”,只要意根清净,六根可解脱。人因“我相”的根本而派生出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由此产生我爱、我痴、我慢、我见的根本烦恼。


    四相的根本是以“我”为出发点,即是我、又是人、又是众生、又是寿者,这样一来就没有定相了。这四相只是假立的名言符号,没有真实性,仅是假名假相,假相无实相、无实体。无相即无四相,无相则法不可得,无体则心不可得,法心都不可得,所以无相才是体,即是空体


    第三、无住为本。


    就是无“我执”留住是根本,直指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又名藏识,贮藏着人关于宇宙人生的一切识种,由此根源而演变成人生的万事万物。


    一切“我执”识种归为二类: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产生烦恼障,法我执产生所知障;烦恼障使人深陷苦海,所知障使人愚痴无明。


    修行的根本是清除二种“我执”,藏识不再留住“我执”的污垢种子,阿赖耶识就清洁干净了。清除了污泥尘土,如来藏的金子就可开发出来,心的清洁本性就自然出现。

 
图片

 
 
    心理法则:
 

(一)心理中的谜。



    人生总是不断为自己提出任务和寻求任务的方法和途径,人有目的生活的核心是人的意识生活,人对对象进行认识,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中,与对象打交道中,产生了有作为但有错漏的许多思想行为,伴随着人类无始以来的历程,反复烙印在神经系统,成为先天的自主性的基因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发号施令主人。这个主人是什么?是谁?有说是灵魂,有说是心灵,有说是心理的主题。主体之谜是一切谜中之谜。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这个谜中之谜,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被种种烦恼的因素覆盖着。即使许多修道者也不明白,因为每个人都有所知障碍的执着,因而有种种争论。只有大彻大悟的佛和菩萨才究竟证悟到。


   人生从何而来?人死后何去?为什么有人、畜等有情生命?是上帝制造的吗?还是风水的玄机?人生贫富贵贱的沉浮,社会以至世界的荣衰治乱无常,到底原因何在?宇宙人生的万事万物的变迁,到底有没有它的根本规律?有!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可胜数。


    但万法(指万事万物)归一。一又归何处?待我们一口吸尽千江水时,终于会明白,人的心思生起,就有种种办法和行为生起,心思熄灭就会种种办法和行为熄灭。所以,万法皆由心造,做人、做神、做鬼、做畜生,都由心思制造出来的,三界唯心造,万法唯识所变。


    识是什么?识就是人的意识。心是意识的简称。意识有多少种?佛学中有时说六识,有时说七识,有时说八识,甚至有时说九识、十识,这都是佛菩萨因材(根据人的接受能力)施教的说法。其实,数字只是一种符号,无关重要,关键是要寻找出人生、家庭、社会的本源何在?


 
图片
 


(二)识的功能。


    万法唯识所变,就是说人的意识是人生、人行为的能源。意识是能源,人的思想行为都源自它的能量的发动与变化,能变就是它的作用功能。


    能变有多少?《唯识三十颂》中说明了,能变有三种:第一能变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藏识,又叫种子识,或第八识。第二能变是末那识。末那识就是意识的根,又叫“我”识,或第七识。第三能变是六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意识又称第六识,是人平常的思想中心;其他简称为前五识。


    这八识就好象一棵树,树的所有枝叶相当于前五识,树的主干相当于第六识,树根相当于第七识,整棵树的源起于种子,树的叶、枝、干,根都含藏着种子的基因,种子的基因决定了树的品种和质量。


    植物的生住异灭规律,人们容易看出;物质世界的成住坏空,也可被人们探究出来。人的生老病死规律也容易被人们明白,但人的意识却无形无相,意识与人生死的内在关系有迹无影,难以为人捉摸,非大智慧才发现不可。

 
图片
 

(三)识从何来?



   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老子,有这样的大觉悟,他悟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说的生就是能变,有一生、二生、三生,也就是有第一能变、第二能变、第三能变。


    而一由道生,道是什么?为什么能生一?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是通行无阻的路,但不是平常习惯的有形的路。这个道的内容可以说明,但又不是平常的语言所能说清楚的。为什么?老子进一步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窍兮冥兮,其中有真。”


   可见,老子已经悟道,已悟出宇宙人生的大道,即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老子悟道后,经楼观道(在今西安)留下《道德经》后就出世了。


   印度的释迦牟尼于2550年前菩提树下悟道后,入世教化众生达到45年之久,老子未说清楚的“道”,释迦牟尼早已反复说清楚,这个“道”就是因缘法,宇宙人生离不开这个因缘法,由因缘法生出第一能变(阿赖耶识),由第一能变生出第二能变(第七识),由第二能变生出第三能变(六识)。


    
能变就是“”,这个“空”字就是释迦牟尼表达宇宙人生规律的代号,也就是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的诠释,它不是一般人的思维与惯用的语言。所以,一般人不易明白,特别中国人以为空就是无,这是极大的误解。


    其实“空”不是没有,而是有,有一切。更主要的是空表达了一切的有,都是能变化的,宇宙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存在,这种规律就称之为“空性”,空就是能变,能变出人生的万事万物

 

图片


 
 
   谜中之谜:



   原来谜中之谜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即种子识。因为人生所从事的万事万物都从藏种子的仓库的识种子所发芽生起的。概括第八识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一、是保存经验信息,它包括了人生无始以来所积累经验信息。

   二、执持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因为它的执持才有生命力,它一旦离开,身体也就死了。

   三、是生命的果报主体。我们生命的生死轮转,从这一生到下一生的过渡、造业、受报、都是由它决定的。

   四、是精神活动的依止。我们精神领城的活动,以及我们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根本依止,都是第八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就是种子识。相当于常说的基因,基因有长期的遗传作用。种子基因保存在藏识库中,藏识库就象电脑的cpu软件。现代电脑不断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高,但它储存的信息保留着最原始以至代代更新的信息,新问世的机型是在上一代软件的基础上加新信息改造而生产的。


   人的生命同样如此,新生命的诞生,由父精母血和自己前生的识体(阿赖耶识)结合而成,父母的精血基因造就了人的血肉身体,而人的识体基因造就了新生人的意识软件;父母的物质基因只能繁殖物质的身体,不可能产生非物质的意识,物质构成有形有体的物质身体,身体是识体的载体


   意识体是无形无相的,但它是有信息能量的集合。物质与意识,是二者不可代替的品种。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种瓜得豆,或种豆得瓜。但物质与意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这个条件就是物以类聚。

  
   人的识体与自己今生的父母的识体互相吸收而聚合,这就是常说的投生的原因。好象电脑由硬件与软件匹配结合一样,结合成形后,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所以说,人的生命是不断的,有前生,今生和来生,生与死只是身体这个物质的驱壳。


    正如豆种与豆株的关系,一期豆株从豆种发芽﹑长株﹑开花﹑结果后就枯萎了,新的的豆种在新条件(土、水、温、肥、光等)下又开始新一轮的生植,代代相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但有许多人会把植物代代相传的规则完全套到人的代代相传上,如果从人种家族的血缘关系上说,可以说得通;但重要的是人的意识与血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人有意识,所以人称为有情动物,而无意识的草木称为无情植物,无意识的日月山河大地称为无情物质器界。


   意识体的代代相传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这完全决定于转生前的业力惯性,前生是人,来生不一定做人,它的去向自会根据生前的业力惯性走到六道四圣中,六道是天人、阿修罗、人、饿鬼、畜生、地狱;四圣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


   所以人死后并非十八年后有又是一条好汉,他有可能是好汉,有可能是仙,有可能是鬼,有可能是畜生或下地狱;这是六道轮回的众生,仍然是有苦不自在的生命,善三道(人、修罗、天人)的苦乐各半,恶三道(鬼﹑畜、地狱)的苦为主。


   只有修善行功德达到相当程度,才可能脱离六道,毕业升迁上自在极乐的四圣位。业就是事业,它是人一生中思想行为的结果,任何思想和行为都有它的作用功能,简称之为力。任何物体和力都有惯性,力有方向和速度,善恶业力也如此。


    所以本人的转生就依本人本生所积累的业力决定的,这个业力的载体就是阿赖耶识。如果本人的业力善多恶少,业力就导向人道,转生为人。但人也有三六九等,有福禄寿的,有贫贱病的,能投生到哪一类家庭,也由自己的业力引导,物以类聚。这就是生命来去的真相
 

 

图片

 
 

   基因优生的法则:

 


   人的命运不由上帝、风水来摆布,完全由人自己的业力所决定,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之中。人的一生有种种要求,求存、求福、求学、求健康、求爱情、求事业、求名、求利……这种种要求的争取及其兑现情况,组成了一个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有好运,而命运的秘诀却少有人所知,但人又渴望知,于是占卜、算命、看风水、求鬼神、祈上帝……希望得到上苍的帮助与指点玄机。


    有句古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神明就在自己的内心,就是阿赖耶识,又称之为藏识,藏识就象电脑的硬盘,生命不息它运转不停,随时随地记录着本人所有身、口、意的信息,好坏善恶中性信息全收不误,贮存入库;只待相应的外调指令,它就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胜败自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不虚


    所以人的思想行为不仅为自己本生创造着今后的命运,同时雕塑着来生的形象。藏识库中的种子基因可以优良化,也可以恶劣化,优质种子与劣质种子的数量也不断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因此,人的素质与命运都是由这种优劣基因积累总合而成的,人生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这就是优化人生、优化基因的法则。

 

    有人会说:“讲人有前世后世,这是迷信,是唯心论。”“讲人死后灵魂会投胎,有谁见过?这不是唯物论。”这种质疑、非议是很自然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普遍而深入的争议,其中的观点都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长远性,这些观点包括:唯心、唯物、唯神、灵魂、见过、迷信等。


    唯心与唯物是哲学两个对立的观点,其核心问题是:到底是意识第一性?还是物质第一性?唯心论持意识第一性,唯物论持物质第一性。


 (一)唯心论。
 


   唯心论起源于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的柏拉图的观点,认为灵魂先于身体并独立于身体,永生不灭。当神创造世界时,神把理性放于身体内,以指导身体。

   显然,柏拉图的唯心论就是意识第一性,而意识来自创造世界的神(如上帝、真主),因为神是造物主,它创造了世界和人;灵魂是神的代表,是理性意识的核心,灵魂永恒不变。结论就是:神性第一、意识第一。可见,唯心论就是唯神论。


(二)唯物论。



    唯物论也起源于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永远存在,永远运动,其数目是无限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灵魂原子随人的呼吸而存在。呼出多了,人就入睡;呼出更多,就昏迷;全部离开身体,人就死亡。


    17世纪英国的洛克继续发展了唯物论,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经验获得的。观念由感觉和反省得来,观念由少到多,经由心灵的结合而成为复杂观念。所以,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性,由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意识是后天经验获得的。


 

图片

 
 
(三)唯识论。


  1﹑唯识的世界观。


    唯识认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却不是真理。二者都未能反映宇宙人生的真实规律。


    佛教对世界的本质认识是
缘起论,否定第一因,从缘起看世界,首先没有第一因,世界是无限条件的总和,没有开始与结束,只是众多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每一现象有开始与结束,每一物质世界有成住坏空,每一植物有生住异灭,每一有情生命有生老病死,但整个宇宙的存在(包括无情与有情)的演变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常而相续的。


    所以,世界无常恒不变性,无独存主宰实性,无实在性。而有情生命的意识对物质境界的认识是
相互依赖的,从这一角度讲,世界是由心和境两部分组成的,心境相依,境不离心。实际上,心比境更重要,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一切对象都离不开我们能认识的心,这就是唯识的前提。因此,我们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是有即是空的,也是诸法唯识的。


 
2、唯心论是一种常见。


        唯识否定了神造世界和神性为人理性的这种主宰性的观点。也否定了灵魂永恒不变的唯心论。


    唯识认为世界是无数条件的总和,条件变化,世界的万事万物就变化,没有永恒不变性,更没有主宰所在。灵魂先有,灵魂不变不灭,这是一种常见,是恒常不变的见解,应该否定。


 
3、唯物论是一种断见。


   唯识认为,唯物论的物质第一性与意识是后天经验获得的观点,是一种断见。断见就是不连续的只有中间,否认其余的见解。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实有,而心意识是实无,人出娘胎后才由客观物质世界获得意识,人身死后意识也就断灭了,一了百了。


 
4、实践检验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妨平心静气地回顾一下人类走过的历史踪迹。

  
   欧洲在公元五世纪至十五世纪的一千多年被称为黑暗中世纪的宗教时代,唯神论与唯心论压倒一切,禁锢了人们的自主性与意识的独立性。对有异端思想及其人物进行残酷的迫害,提倡日心说的哥白尼的惨死就是典型的例子。


   人们不会忘记中国20世纪60年代曾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血统论的闹剧。20世纪的后五十年,中国以实事求是的唯物论指导下,经历了多少悲壮实践: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破四旧、立四大、抓一小撮、抓革命促生产、上山下乡、学大寨、白卷英雄、臭老九……唯心论与唯物论,可由千秋功罪来评定它是否真理?


    历史事实证明,人类的实践是唯意识的实践,而非单边的唯心或唯物的实践。片面的理论指导,只会使人走极端化的实践。结果,在胜利的欢庆下含藏着极悲壮的痛苦,在成功的同时伴随着失败的危机,面临悬崖却仍高歌猛进。很快,顶峰的风光迅即变成无底的深渊。



    人类历史无一不是如此的轮回重演。无数血的代价与惨痛的历史教训,却难以使人醒悟。为什么?因为迷执“唯心”,因为迷执“唯物”。所以,执迷不悟。这就是人的无明啊!


 
5、杠杆能举起地球吗?


   唯物论者与唯心论者,都以向外取境的心思去查探世界,却不知道所取的宇宙万物的像,也是由自己外取的心与外镜共同合成的,查探的动机与所取的镜像,以及随后的分析思维,都是外向心思的运转的集合,希望从此去探索真理,等于人坐在椅子上,却想举起椅子,有可能吗? 


   关键是基础,是立足点。人认知外镜物的前六识,为人惯用熟知,以为这就是意识及其功能的全部。殊不知,它只是意识的一部分,相当于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冰山的大部分还隐没在水下,没有水下部分的承托,冰山的水上部分就下沉了。换句话说,只看水面上的冰山,能说清楚整个冰山的全貌吗?

 
    所以,唯识认为,要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其方向不但要向外,还要向内,而且
重点在向内。如果人的意识素质不能整体改善,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恰如戴有色眼镜看到的镜物,只是一种假象,好比盲人摸象。


   唯识认为,意识还有意识的根,就像一棵树若没有根就枯萎了。根本,根本,何等重要!同是树材,有的只能做柴火,有的可以做门窗家具,有的却可作栋梁,这就是树种的问题。因此,要提高人的素质,主要在提高意识的素质;改善意识的素质,难点在改善意根;意根的改善,重点在改良识种。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 

图片

    我是《初心之约》的净念,QQ:139105702。我坚信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欢迎关注加好友


  
《初心之约》群号:3-99-3-100-29 ,找回内心的喜悦和轻安,幸福和健康,传承善念,我们在互助成长的路上,诚邀您的加入 (加入时请打开空间设置)感恩您的转发!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图片 

文章评论

常乐

[em]e179[/em][em]e163[/em][em]e163[/em]

萧缘

[em]e160[/em][em]e160[/em][em]e160[/em][em]e163[/em][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