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菜根,百事可为(.李丹崖.)

个人日记

茫茫天地间,有这样一偈,让人欲罢不能——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贪驴,终为不了禅师。”

意思很明了,刚登上竹筏,就想到而后竹筏便用不着了,渡河以后需要另寻别的行路之物,这才是不为外物所牵连的智者,不在原地打转;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头毛驴,却还在拼命寻找属于自己的毛驴,这就又变成无法超脱的愚人,好比和尚只会敲木鱼,认为这就是修行一样。

这样一偈,源自《菜根谭》,翻开此书,通篇所言,似乎都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来概括:观物外物,思身后身。

观物外物,告诉我们,不能单纯追求事物的表面意义,也不能固守在已有的格局里,要懂得延伸,要知道突破。真正修成“一花一如来,一叶一菩提”的境界。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菜根谭》这本书的名字。

缘何是“菜根”之谭,而非处世谭,修身谭……

菜根小,且常易被人丢弃,总是被人忽略,人们忘了,恰恰是这些看似无用的菜根,才诞生了葱绿的时蔬和餐桌上美味的佳肴。菜根,是菜的“根本”,其间寄寓着丰富的营养,万紫千红都从菜根中来。人生若如菜,这样一本前人留给我们的“菜根”,恰恰是智慧的所在。

正所谓:观云,心迹更在白云外;看河,怀想已随千帆远。

《诗经》里,有风雅颂之说,《菜根谭》,实为修身处世的“风雅颂”。

人在天地间,世事纷扰须看淡,淡看窗前云卷云舒;浮生庸碌且一笑,笑看庭前花谢花开。名利争逐须静心,心静则波澜不惊;倾轧算计须放下,放下则天宽地阔。人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隐忍,一念豁达,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天地开阔,何必专执一念,转身即是天堂;人心如眼,何必隙里穿线,调头还有貂裘。

在俗世里奔忙的我们,往往把太多的时间,用在“物内计较”,而非“物外观心”,长此以往,此物也就化作了此“屋”,苑囿了自己,禁锢了心灵,反复不得释然,总是不能开脱。

这时候,我们需要跳出窗外看窗子,而非固守窗内,把心事熬成“疮口”。

有一句话叫做“知足菜根香”,知足了,就看开了,看来了,就释然了,释然了,就幸福了,幸福了,也就知足了。这是一条良性的循环,也是一道神秘的哲学链条。

洪应明,这样一位幽居深山的“还初道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派闲云野鹤的做派,却在用一句句闪光的言语,调阅人们的心事,查看人生的冷暖,而后,且叹且笑。

咬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实为“才根”,亦为“财根”,唯有懂得观物外物,思身后身的人,才有资格躺在人生的田园里嚼享菜根之美。

 

文章评论

水的样子

咬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实为“才根”,亦为“财根”,唯有懂得观物外物,思身后身的人,才有资格躺在人生的田园里嚼享菜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