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古琴和古诗中的禅境

个人日记


 
 品古琴  读古诗  赏古画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古琴的悠扬之音,向来有抒发不得志的悲怆之意,如今在喧嚣的尘世间再听一曲如鼓琴瑟,则有了高山流水般的清澈与淡雅,直入心田,好不快哉!——纯道题记
 

唐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其声古朴、稳重、深远,又如珍珠一样明亮,为世人所珍视,历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据唐代“音乐诗”中不完全统计,咏琴诗就有七、八十首之多。这“可付心事”的瑶琴曾带给文人们怎样的艺术享受,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多少璀璨的音符呢?不妨藉着古诗来感受一番。

图片

宋元仲尼式虎啸琴
 
琴,俗称古琴、七弦琴。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琴就是一件广为流传、且为人喜爱的弹弦乐器。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诗句,描述了人们凝神谛听它那美妙声音的情景以及对“琴瑟”的喜爱程度。当时的琴和瑟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故《诗经》中又有“琴瑟友之”、“如鼓琴瑟”之类的记载。

东晋·顾恺之《斫琴图》 - 乔木一泓 - 乔木一泓

东晋(317-420) 顾愷之《斫琴图》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演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从而流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美谈。著名的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就连百姓生活中,琴也十分流行,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可以认定,琴的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琴史上的一次高峰时期。

东晋(317-420) 顾愷之《斫琴图》(局部)
 
琴在唐代中期,由于中外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琵琶等西域乐器的侵入,也由于古琴不为统治者所重视,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对琴特别反感,使得古琴艺术家道中落,受到了冷落。《羯鼓录》中记载:“上(指李隆基)性俊遇,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可以说,中唐时期对琴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在唐诗中多有记载:“泠泠七弦上,静松寒听风。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诗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由于新乐的兴起,古调不受人喜爱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今人不爱古调的做法表示了不满。

东晋(317-420) 顾愷之《斫琴图》(局部) 
 
白易是崇尚古乐的代表人物,他对“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五弦弹》)的世俗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批判与揭露。“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白居易《废琴》)

 

北宋(960-1127)赵佶《听琴图》
 
李白在其咏琴诗中也不时地显露出其相似的观点:“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李白《古风之二十一》)“钟期已久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古琴艺术受到冷落和歧视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饱受人间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和哀怨之情。

 

元(1271-1368)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从唐诗中多处看到,选用制作琴面的桐木多以“峄阳孤桐”为主:“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李贺《听颖师弹琴歌》)由此看来,制作古琴的桐木一般选用峄阳(今山东省邹县东南的邹山,峄阳指峄山的南坡)的桐木,而且必须是老本桐木,而非后生的旁枝。经过选用的“峄阳孤桐”还需经过工匠者的精心制作,才能“雕斫为雅琴”。

图片

明(1368-1683)杜堇《梅下橫琴图》
 
在古琴制作中,除以“峄阳孤桐”作为其主要材料外,“弦”也是其主要成分,出于美观上的需要,唐琴中的弦常常被染成红色的:“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孙氏《闻琴》)“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韦应物《昭国里第听元老师弹琴》)“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图片

清(1916-1911) 原济《对牛弹琴图》
 
我国制琴历史悠久,工艺精致。蔡邕的“焦尾琴”传至六朝齐明帝时还在使用。司马相如的“绿绮琴”也流传数百年。提起司马相如,使人想起一段佳话来:相传司马相如久闻卓文君之貌美,苦苦无缘相见。一日,正好卓文君之父邀其相见,司马相如遂即席演奏一曲《凤求凰》,倾诉相思之情,文君闻琴即明相如心思,竟在夜间与之私奔,终结秦晋之好,成为千古佳话。故此宋代毗陵女子有《弹琴诗》曰:“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之说。

 清(1916-1911) 禹之鼎《幽篁坐嘯图》
 
唐代诗人不仅仅称颂古琴之道,同样也为琴有所倾心。诗人刘禹锡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认为:“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可见酒与琴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诗仙李白更胜一筹,竟然达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地步。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仅善于听琴,他常以一生 “酷好三事(诗、酒、琴)”为自诩,故而弹琴为其一生中除诗之外的另一雅好,白居易善弹《秋思》,曾写有《弹秋思》一诗。

 图片

 清(1916-1911)《弘历观荷抚琴图》 
 
古琴博大精深,与爱美的中国人相伴千载,成为不朽。不仅在唐诗,古往今来,古琴与喜爱古琴者相藉相伴,共同经历着悲恸、欢乐与盼望。无论是在高山之巅、是在流水之侧、还是在陋室之隅,琴声里似乎都有松风轻拂、波浪缓流、心言低诉。那一曲中国风,仍在丝丝缕缕地飘------
 


 

古诗中的禅境
 

惠太仓团

Huitct

时间静止在此刻,心灵如遇雨露滋润!有你有我的日子便是好日子!呼吸吐纳,迎来每一天的新生!感谢大地,感谢上苍!让一切和谐共生!此生此景,永生难忘!携手相望,笑语相迎……


图片
 
 
嵇康曰:“琴能感天地以致和”。
琴者,静静安坐,身外无物、古今不存。
此时,唯琴、唯人,唯天地,蕴涵天地人之合谐内在精神。
无论是琴、是茶,皆是在静中洞见内在的自我,养中正平和之性。
老子道: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修至心声和一、物我合一,终归一、复本然,融入大道的精神内在。
 
 

 
平沙落雁(張梁 清)

秋水渺无际,天空扬远音。
芦花一片月,寂寂寒江深。
嘹唳止还作,回翔开复沈。
凉飔听又起,萧飒満疏林。


 
《清夜琴兴》·白居易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图片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琴 (刘长卿唐)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别董大(高适 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听琴图(蔡京)

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
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幽兰》(孔子)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谙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江上琴兴》(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归雁图(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薰。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听颖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杭僧惟贤师琴(苏轼)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
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平沙落雁(刘改之 宋)


正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芦伐尽洲渚阙。
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
天涯是处有菰米,为何偏爱来潇湘。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唐)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黄慎 好听琴(白居易 唐)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阅读
 
云水禅心

 

IPB Image
图片



李守业专辑介绍:

千年传承的佛乐曲调、旷世精湛的演奏技巧,完美传递「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悠然。
清新典雅、超凡脱俗、音韵豳远深长,使人意念净化、身心合一

2010世界供佛斋僧大会指定音乐。

晨钟响起,铃声清脆,笛萧声声,清宁恬静,感觉到的是一片水绿山青、花香鸟悠、莲动风轻的世界。佛曲与笛萧是令人惊艳的组合,完全展露佛乐新气象;让您达到心灵双修的妙境。优异的笛萧演奏技巧,重新赋予庄严佛曲清新面貌;专辑音乐宛如一股清流,绝对深获人心。

  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作为宗教,音乐作为艺术,佛教的传播是以音乐为一种媒介手段。佛教传入东土以后,其音乐风靡天下,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它艺术更加强烈。同时,佛教音乐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其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 

    养心音乐《云水禅心》系列唱片;返朴归真;感悟人生!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息,它让我们体会静心的意境并舒缓我们紧张的工作情绪。让我们从迷惘中解脱,使我们的心灵达到回归生命本真的一种精神境界。整张专辑乐风纯净,将禅意融入隽秀的旋律,将养心与音乐相结合,用音乐来诠释意境,体现禅之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精神,让你的生命照亮这个世
界。




图片

 












 

  资源/网络  Rose咏叹调/编辑整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