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叩问自我精神冷暖
那是一帧公益宣传画:斑驳的墙,贴了一张纸;在纸的右下方,镂空成一个身子前倾、奋力朝前伸出双臂的“阴人”;而纸张被掏出的部分,则构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和纸上的那个人两面相对、四手相连的“阳人”。纸内那个“阴人”,在拼死拉住纸外那个“阳人”。我仿佛听见“阴人”在对“阳人”疾呼:喂,兄弟,不能这样跌下去! 这帧公益宣传画有个发人深省的标题:拯救边缘的自己。 初看的时候,我以为它不过是在向那些“瘾君子”们发出忠告。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谁敢说自己没有走到“边缘”的时候呢?“边缘”总是热情地赶来邀召我们好奇的双脚。幼年时期,我们可以用“贪玩”来为自己辩护,可是后来呢?后来,“贪玩”竟将我们当成了它的吊线木偶,只要它提拉某根线绳,我们就开始不可遏抑地抽搐或舞蹈。
身体里总有两个“我”在拉锯。一个“我”任性地倒下去时,另一个“我”赶忙跑来营救。两个“我”之间的战争,是那样地惊心动魄。星月眠去,体内干仗的双方却毫无睡意,愈战愈酣。不知为了什么,我们跟自己作战的时刻总是多于我们跟他人作战的时刻。 “瘾”是怎样一个汉字呀?那是一种病,一种深隐于心、羞于告人的病。为“瘾”所引,人就容易一点点迷失自我。认识一个人,被“瘾”牢牢地罩住了,不能自拔。太想劝他回头,岂料,他竟发来短信宽慰我:“兄固愚,亦深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彻底无言了。面对一个连自己的心都可以巧言骗过的人,我又能说什么呢?后来,他果真就陷落了。他是被“甜”这种东西给击溃的呀。他大概不知道心理学上有个“延迟满足”理论,只晓得一味纵宠着自己的胃口,超前满足、超量满足。结果,恰如《好了歌》所言:“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说:“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但她又说:“只有在大脑和身体同时作用的瞬间,你才有力量克服冲动。”我们不能设想,当一个人的身体决然扮演起了大脑死敌的角色,它们可该怎样联手去抵御“奶酪、蛋糕的诱惑”呢? 在书中,凯利.麦格尼格尔殷殷叮嘱我们:“忠于你的感受。”——问题是,你懂得什么才是你最真实的、值得“忠于”的感受吗?想想看,当那个“阳人”自顾自地跌下去的时候,他未尝不忠于自己的感受;而当那个“阴人”援手相救时,他也是在忠于自己的感受啊!当“贪、嗔、痴、慢、疑”的罡风竞相吹拂无辜的生命,怎样的定力,方能让你的心旌不随之摇摆? 人人心中住着一个魔,这个魔可能是“青面鬼”,更可能是“桃花面”。拒斥“桃花面”,需要动用更大的心劲儿。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我们聪慧的先人,就是这样简明界定“错”与“恶”的。如果用这把严苛的标尺来衡量现代人的行为,恐怕“作恶多端”者遍地皆是了吧?生命本身的不和谐,使我们总是不肯轻饶了自己,犯愧对自我的错,作愧对自我的恶。生命何其佳妙,一个人的战争何其惨苦!注定了,一种细腻绵长的救赎,将伴随我们漫漫一生。 边缘风厉。边缘的自己,是被风吹乱了的自己。乱了发,乱了衣,乱了心,乱了神。那最初的纯真被谁人掠了去?那曾发誓用履底读遍人间好风景的少年将鞋子典当给了哪阵熏风?谁在整理心绪的时候不期然收获了一团又一团的乱麻? ——珍视生命,就是要学会叩问自我精神的冷暖。拯救边缘的自己,就是为世界点亮一盏星灯。
|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