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在境界里头,你能够把七情五欲放下,智慧做主,你得大自在了
净空法师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0集
2010/5/26
下面引经,「《华严妙严品》曰: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一切法门无尽海,太大太大了,不止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就不止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不是一个定数,展开就是无量无边,就是一切法门无尽海,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那就是佛的真实义,不能当作一个数目字来看。同会一法道场中,一法是什么?一微尘。无量无边的世界在哪里?在一微尘里头,这就不好懂,一微尘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法在里头。所以现在科学有相当的进步,我们看到的电晶体,像指甲这么小的一片,里面含藏很多东西,一部《大藏经》就在一个小碟片里面,感到很惊讶,惊奇!其实我们的科学跟事实真相还差得很远。事实真相是什么?一微尘,肉眼看不见的,那么小的东西,里面含藏多少东西?含藏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这么大的指甲片里面才含藏一部《大藏经》,这算什么?真是这样的。佛经上常讲的「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很大,须弥山放在芥菜子里面,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就能装进去,事事无碍!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但是它是事实真相。为什么?在自性里头没有相对的,找不到相对的。大小是相对的,没有大小,所以小里头可以容纳大的。大容纳小我们不怀疑,小容纳大我们不知道,它没有大小。同会一法道场中,同时同处。
「《大疏》曰」,这个《大疏》就是《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作的。他做一个比喻,「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大海里面的一滴水,你说从陆地四面八方河流,流的水统统流到大海,你在大海里的一滴,所有河川的味都在里头,用这个比喻来说。「是为此门之玄义」,就是说同时同处,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距离,同时相应,一体。这是《华严经》讲的总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事实真相。「今此经中」,这再说到《无量寿经》,「具显此同时具足相应之玄门」,《华严经》上有这样的经文,《无量寿经》也有。「如经中至心精进品」,这是我们这部经上的。「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是阿弥陀佛的前身,没有成佛的时候出家修行,他的法名叫法藏,比丘的身分。「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於彼」,这是《无量寿经》上的经文。下面老居士给我们解释。「经中二十一俱胝佛土表无量佛土」,这二十一不是数字,俱胝是印度数量的一个单位名称,这个数量很大,十大数里的一个。二十一是代表圆满,通常佛常常用七代表圆满,你看《弥陀经》上都是讲七,「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它都是用七。七是什么?四方上下加上当中,是这么个意思,就圆满。《华严经》上通常用十表法,因为《华严》是圆教。密宗也离不开《华严》,密宗用十六表法代表圆满、二十一代表圆满。所以《华严》里面表法的意思,哪一宗的术语都用,这个就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诸佛刹土,就这个意思。
「法藏比丘摄无量佛土为一极乐净土,是即华严中一切诸法同时同处,为一大缘起而存在,具足相应之义」。这个地方同时同处,我们要晓得,《华严经》上讲同时同处,常常用一微尘、一毛端来做比喻。一微尘,就是像我们刚才讲的,现在科学家讲的原子、电子、粒子,现在量子力学里面讲的光子,物质里头最小的,最小的一个单位。讲一毛端,正报。佛家讲依报跟正报,依报没有问题,正报这个概念一定要清楚,正报就是指我自己本人,这叫正报,我本人之外都叫依报。依报是什么?是讲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多人,是我们生活环境里面的人事环境,他算依报,不是正报,正报只我一个。如果你说正报,那你是正报,我是你的依报,不包括在正报。这个概念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要以为正报都是讲人身,那错了,正报讲自己。依报里面,就是你依靠生存的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统统是讲的依报。
你看他也是讲摄无量无边诸佛的刹土,当然无量无边佛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有情、无情的都包括在其中。如果讲有情众生,讲到最高的是诸佛如来,讲到最下面的,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蜎飞蠕动,是小动物。现在讲到更微细的细菌,细菌也是生物,很小,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之下放大,我们看见了。不同维次的空间呢?像我们这个世间有六道轮回,有六道众生,除了人道,局部的畜生道我们能看见,畜生道里头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像地狱、饿鬼、天人,跟我们空间维次不一样,比我们维次高的,他能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们。看不到不能说没有,看到了也不能说有,这是事实真相,都是一种幻觉。所以在千变万化的境界当中,你得要练功夫,练什么?练不动,不被外面环境所动。佛在《楞严经》上讲,你能够这样子修,修成功了,你就能转境界。你要是心跟著外面境界动,你被环境转了;你被环境转,你很苦。你不动的时候,你能转境界,你很自在,你很快乐,所以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个如来是两个意思,双关语,一个是讲自性,如来是自性,一个是讲什么?已经修行证到如来果位的人,就是明心见性的人,他们自在,他们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这一点很重要。
今天时间快到了,明天我们把这个意思还得接著上,怎样不被外境所转?外面顺境没有贪恋,外面的逆境没有瞋恚,你就不为它所动。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陷害你的人,若无其事,心里头迹象都不露,你成功了,你转境界了。你不但不去怨恨他,你还很感激他,为什么?像他来考试一样,来考考你,看看你动不动心?果然不动,通过了,这好老师!我自己没有受伤害,他也不造罪业,对他也有好处。如果我一生气,我还要报复他,彼此双方都受害。你看你一个念头正念,双方都得利益;一个不正的念头,双方都伤害了。这就是不为境界所转,你能转境界。也就是在境界里头,你能够把七情五欲放下,那是什么?智慧做主,你得大自在了。这一段的意思,咱们明天还要继续来学习。
文章评论
清溪﹡绿山
你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