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二】

个人日记

 

  

浅谈格律诗的律

所谓格律诗是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在格律诗形成之前的那些诗歌,我们现在统称为古体诗即古风。而在唐朝形成、宋朝得以发展至今的格律诗,我们称之为近体诗。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其形式为:
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共有四句。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共有八句。
而律诗到了后来,一些文人喜欢挑战,就又将律诗的八句扩展到了10句以上,有的更长的律诗甚至还达到了100句或者200句。这样的律诗,我们称为排律。
现在,我只给大家介绍绝句和律诗。以前,我们学过了马蹄韵,现在学律诗时,就能派上了大用场。
因为,近体诗中,无论是绝句或者律诗,其句子的律都以马蹄韵的五言或者七言的正格为标准。大家还记得马蹄韵的五言和七言正格句子的平仄组合吗?
五言: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言: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无论是绝句或者律诗,都是这几个正格组合而成。
大家也看到了
七言的句子,其实就是五言句子向左边加了两个平或者加了两个仄而已。
我就以五言律诗来说吧!
格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种。还分为平收和仄收两种
根据起法和收法,就可以组合成好几种平仄形式。 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家会留意到,平仄组合总共有四种:两种平起和两种仄起
平起,指的是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为平声字。
仄起,指的是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为仄声字。
为什么是看第二个字而不是看第一个字呢,因为,句子的第一个字是可以变化的,而第二个字是不允许变化的。如果看第一个字来判断诗是平起还是仄起,那么就容易判断错误了。
大家还看到首句压韵或者不压韵的说法,是吗?这里顺便说一下。
近体诗,基本上以压平声韵字为主。而压仄声韵字的也有,但不多,可以说极少。我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所以,这里所谓的首句压韵,指的是诗的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字。
有些人也将之称为:平收
平起法,首句压韵。(平起平收)
平起法,首句不压韵。(平起仄收)
仄起法,首句压韵。(仄起平收)
仄起法,首句不压韵。(仄起仄收)
 
刚才说了,近体诗(格律诗)。压的基本是平声韵,压仄声韵的格律诗极少。
所以,平时所讲的压韵的句子,就是指平收的句子。反过来,如果讲明是压仄声韵的字,那么诗中的韵句就是仄收了。
压平声韵的格律诗俯首可拾,而压仄声韵的格律诗难找,但有些是很著名的。比如:《春晓》、《江雪》都是仄韵诗,我就不打出来了,大家可以去百度。
其实,无论是压平声韵字还是压仄声韵字,只要符合格律诗的各种要求,就都是及格的格律诗。我们这里,不对仄韵诗做研究,主要讲的是平韵诗。平时如果没特别声明,一般所讲的压韵,都是指压平声韵。
刚才讲了格律诗起和收的概念,现在开始讲格律诗的句子之间律的关系。
五言律诗仄起法(首句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看以上的例子,里面有几种大家都熟悉的五言马蹄韵句子。
大家看:如果是平收法(首句压韵),那么诗中总共要压五个韵字。
可以想象,如果是仄收法(首句不压韵),那么诗中总共要压四个韵字。(因为第一句没压韵)。这是格律诗中第一个特征。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对”“粘”“应”的概念:
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这些句子之间的246位置上的字,都是平仄相反的。这样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对
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这些句子之间的246位置上的字,都是平仄相同的。这样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粘
大家看那些律谱,如果首句压韵的(平收),其第一句和第八句(最后一句),律是完全一样的。 这样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应 
以上三种格律诗特有的形式,大家必须牢牢记住。
如果一首诗,要将其称为“律诗或者绝句”,最起码要符合以上的几个特点,缺一不可。
我们将四种诗谱的第一句抽出来看。
五言律诗平起法(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平起法(首句不压韵)
平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仄起法(首句压韵)
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仄起法(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
 
大家看这四种句子,是否就是那四句马蹄韵的五言正格呢?
我们并不需要去记这四种律诗的谱,只要记得这四种律谱中各自的第一句,就可以通过律诗对、粘、应的特性,来推出下一句的平仄组合。
比如:
五言律诗平起法(首句不压韵)
平平平仄仄
看到这个五言马蹄韵,我们要推出第二句,就通过对的形式来推。
方法:将第一句的2、4位置上的字的平仄相反,放到第二句的2、4位置上。
假如第一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第二句就应该是:?仄?平?
因为,第二句是压韵的韵句,那么其最后一个字肯定为平声字。
于是,就有了:?仄?平平
大家根据五言马蹄韵的句子的正格,可以知道这个第二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
大家明白吗?
五言马蹄韵还有其它的形式。
第一,根据其是第二、第四句,可以判断出其最后一个字肯定为平声字。
第二,我们根据对的原理,可以知道第二、第四句上的246位置的字的平仄,肯定是跟出句相反的。
有了这两方面的定位,再从四种五言马蹄韵正格中选择,就可以准确知道了对句的平仄组合了。
我们将第一、三、五、七句称为出句;将第二、四、六、八句称为对句。
格律诗中
第一、二句,合称为:首联
第三、四句,合称为:颔联
第五、六句,合称为:颈联
第七、八句,合称为:尾联 
而且诗中要求:第二和第三句粘;第四和第五句粘;第六和第七句粘。
大家还记得粘的定义吧?我们通过粘,就可以从第二句的句子平仄组合,来推出了第三句的句子平仄组合了。如是者,第三句根据对推出第四句,第四句根据粘推出第五句………
刚才讲的是五言律诗,那么七言律诗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也是用对和粘的方式来推出下一句的平仄组合。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这些律诗的谱,都不用记。 只须记得马蹄韵句子的正格,和刚才讲过的对粘应的概念就可以畅游天下,随时可以写出符合格律的诗来。 
接着继续讲近体诗中的孤平概念。
孤平,许多人都听过。也有许多人在讲。大家要知道,孤平,其实不是格律诗原有的概念。在格律诗歌萌芽、发展、全盛时期,都没有孤平这说法的,但诗人在无形中却按这个要求在写诗。
这里解释一下孤平。
近体诗句中,仄平脚句型(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如果由平变仄了,就是孤平。
有人就想当然,既然有孤平,那么就应该有孤仄了。
答案是,没有!大家千万要记得我说的话,千万别在外面说“孤仄”。
我们写诗,不可能全都按照正格来填字的。所以,古人就放松了些,允许句子中的135位置上的字可以变通平仄。 这也就是所谓的:135不论,246分明。
虽然是可以135不论,但也有条件的。
那就是:一旦135不论后,看是否会令句子出现了“孤平”。如果会,那么就要慎重了。按道理,1位置上的字最受宽容了,3和5上的字,3比5的要受宽容。也就是,离开句脚越远,越受到宽容。 (大家要切记:五言诗句因为字少,第一个字也不是可以随意变平仄的)
举例:写七言诗句,1位置是自由的。3位置相对比较自由,只要不孤平。而5位置上,要看该句子是什么句脚了。
假如句子的类型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那么5位置上的字由平变仄,就造成了三仄尾,这是近体诗的大忌。 
假如句子的类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5位置上的字由仄变平,就造成了三平尾,这也是近体诗的大忌。
所以,大家在应用135不论的自由时,要格外慎重。判断根据是,会否造成孤平,会否造成三平尾或者三仄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