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南台山之二
个人日记
南台山探疑
南台山不仅有优美的神话传说,四季的风光旖旎,也许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天马不敢妄断,只能和朋友们共同探讨,以释惑疑。
我们先来看一段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封二十四番,雄霸一方,驾崩,其孙朱允炆即位,史称惠帝,号建文,为统一政权,开始了削番,此君虽有雄心,但忧柔寡断,最终“靖难之役”,被其叔父朱隶所败,史一说烧毙,一说逃逸;后来的皇帝说过修了陵墓,但崇祯帝说根本没建,据野史记载,文德帝遁入佛门,游荡江南一带,也有的说去了南洋,郑和下西洋其中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事实究竟如何,这恐怕是明史中一道解不开的谜了。
建文帝封后马氏,名恩惠,心底良善,懂理识体,卷入皇室之争,身不由己,最终也落个不了结局;天马零几年在洛阳晚报无意间看了一篇史记,说马后陵在偃师寇店大口一带,实址不详;因是家乡,故心中有个记忆,可惜当时的资料已无法找了。
以愚推断,焚身也好,出逃也罢,但做为曾经的至高无上者,陵墓不论繁简,应该是有的,晚报说的应该是。
寇大二镇虽小,但也不下数十平方千米,既是皇陵必然要上好的风水之地,那么这个风水宝地在哪儿呢?我们继续推断。
历来庙宇之居,坐北向南,但牛心山奶奶庙却坐南面北违背常理,难道只是因为山势或是女性吗?
我们再看看牛心山附近住的村户,庙北六七里(约)庙南六七里各自有个比较大的村庄,北边称马村,大多马姓,南边的称迎阳街,也是姓马,二者上溯乃为一族,至今还续的上家谱;据家谱记载:明代从北方迁移,老翁南下,老妇带两个儿子留此,日换星移,人丁盛旺,今已二十四五代子孙,若每代二十年计,起码五百年上下了。
想那建文帝,做了五年皇帝,自然享尽了荣华,如今直落个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不由万千感慨,得失成败随烟云,人生如梦愧忆中,即收起争霸之心,王者之念,看破红尘,独自做个云梦野僧不提。
斗转星移,岁月如轮,百年后,朱翊钧登基,是谓万历帝也,经十数代创业,国库丰盈,这个万历帝又是个舍得花钱的皇帝,平生最爱庙宇殿堂陵园之类,这不就想起了唯一流落人间的祖爷祖奶了。
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贼,封建王朝每一次的王位交接几乎都是明争暗斗的结果,有时还相当的惨烈,但毕竟是自己的兄弟父子,当权者往往心怀愧疚,一旦平定天下,为了安抚臣民,常常大赦天下,以往的竞争者或追封或体恤后人,待到建文帝却是个案,音讯全无让那朱隶如何了结,也只有暂且放下不提了。
据传建文帝活了一百多岁,直到万历年间依然无法定论,这么多年当年的马皇后下落也许已经清晰了,此事真的不好意思一拖再拖了,思前想后,也只有先把马太皇后暗暗做个了结,聊补先辈之憾,其他之事的只能留待时日吧。
既定,就在太皇后生前之地选址,建陵又不好明说那就只有建寺庙供奉,最终看好了牛心山,可山顶已被那个侍卫洪江占下,山底又大大的不妥,于是就想了个瞒天过海的办法:假借修洪江寺之名大兴土石,重新定名菩萨奶奶庙,可惜那个洪江名微身薄也只能跺跺脚退居山下了,这也许就是那个祖师爷和菩萨奶奶争地盘的传说之源了;试想做为神仙,四大皆空的,为了一个地盘也应该不屑于用计斗狠的,纵观任何庙宇,从没听说过有那个把神仙换了的,其中的缘源的确令人费解。
其后,又在马皇后生前之地建了个庙,名二郎庙,起初敬的是黑白龙王,可不知那一年起,二郎神君也进庙来了,此庙历经数百年至今仍在,只是帘蓬什么的拆出了,门口的石狮也没了踪影。村南有个圣母洞(也不知是哪位),据传相当的华丽气派,如今早没了洞穴,只剩下了精美的石刻散落各地。
南台山虽美,可远不及少林龙门之名气,但自建寺庙以来,各朝各代屡有修造,石碑石刻久集成群,仅清代就有二百块左右,石雕刻如此之多却是其它寺庙无法比拟的,此奇特之处难道就没有一点说法吗?
说来惭愧,一篇日志写了好几天,本该早结,奈天马琐事繁忙,几乎抽不出什么空余时间,有些断落也因发不出重复了几次,望朋友们谅解才是!
另:南台山东西各有一个祖寺庙,当地分称东西祖寺,据传曹丕就安眠于西祖寺下,去岁因重修庙宇,终见,始信传说并非尽虚,随生此念遍查网络终成牛心山一篇,天马家族也许与此也有关连,至于对错,咱们暂且不管了,今借此一角,愿与感兴趣的朋友们探讨。
南台山不仅有优美的神话传说,四季的风光旖旎,也许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天马不敢妄断,只能和朋友们共同探讨,以释惑疑。
我们先来看一段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封二十四番,雄霸一方,驾崩,其孙朱允炆即位,史称惠帝,号建文,为统一政权,开始了削番,此君虽有雄心,但忧柔寡断,最终“靖难之役”,被其叔父朱隶所败,史一说烧毙,一说逃逸;后来的皇帝说过修了陵墓,但崇祯帝说根本没建,据野史记载,文德帝遁入佛门,游荡江南一带,也有的说去了南洋,郑和下西洋其中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事实究竟如何,这恐怕是明史中一道解不开的谜了。
建文帝封后马氏,名恩惠,心底良善,懂理识体,卷入皇室之争,身不由己,最终也落个不了结局;天马零几年在洛阳晚报无意间看了一篇史记,说马后陵在偃师寇店大口一带,实址不详;因是家乡,故心中有个记忆,可惜当时的资料已无法找了。
以愚推断,焚身也好,出逃也罢,但做为曾经的至高无上者,陵墓不论繁简,应该是有的,晚报说的应该是。
寇大二镇虽小,但也不下数十平方千米,既是皇陵必然要上好的风水之地,那么这个风水宝地在哪儿呢?我们继续推断。
历来庙宇之居,坐北向南,但牛心山奶奶庙却坐南面北违背常理,难道只是因为山势或是女性吗?
我们再看看牛心山附近住的村户,庙北六七里(约)庙南六七里各自有个比较大的村庄,北边称马村,大多马姓,南边的称迎阳街,也是姓马,二者上溯乃为一族,至今还续的上家谱;据家谱记载:明代从北方迁移,老翁南下,老妇带两个儿子留此,日换星移,人丁盛旺,今已二十四五代子孙,若每代二十年计,起码五百年上下了。
想那建文帝,做了五年皇帝,自然享尽了荣华,如今直落个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不由万千感慨,得失成败随烟云,人生如梦愧忆中,即收起争霸之心,王者之念,看破红尘,独自做个云梦野僧不提。
斗转星移,岁月如轮,百年后,朱翊钧登基,是谓万历帝也,经十数代创业,国库丰盈,这个万历帝又是个舍得花钱的皇帝,平生最爱庙宇殿堂陵园之类,这不就想起了唯一流落人间的祖爷祖奶了。
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贼,封建王朝每一次的王位交接几乎都是明争暗斗的结果,有时还相当的惨烈,但毕竟是自己的兄弟父子,当权者往往心怀愧疚,一旦平定天下,为了安抚臣民,常常大赦天下,以往的竞争者或追封或体恤后人,待到建文帝却是个案,音讯全无让那朱隶如何了结,也只有暂且放下不提了。
据传建文帝活了一百多岁,直到万历年间依然无法定论,这么多年当年的马皇后下落也许已经清晰了,此事真的不好意思一拖再拖了,思前想后,也只有先把马太皇后暗暗做个了结,聊补先辈之憾,其他之事的只能留待时日吧。
既定,就在太皇后生前之地选址,建陵又不好明说那就只有建寺庙供奉,最终看好了牛心山,可山顶已被那个侍卫洪江占下,山底又大大的不妥,于是就想了个瞒天过海的办法:假借修洪江寺之名大兴土石,重新定名菩萨奶奶庙,可惜那个洪江名微身薄也只能跺跺脚退居山下了,这也许就是那个祖师爷和菩萨奶奶争地盘的传说之源了;试想做为神仙,四大皆空的,为了一个地盘也应该不屑于用计斗狠的,纵观任何庙宇,从没听说过有那个把神仙换了的,其中的缘源的确令人费解。
其后,又在马皇后生前之地建了个庙,名二郎庙,起初敬的是黑白龙王,可不知那一年起,二郎神君也进庙来了,此庙历经数百年至今仍在,只是帘蓬什么的拆出了,门口的石狮也没了踪影。村南有个圣母洞(也不知是哪位),据传相当的华丽气派,如今早没了洞穴,只剩下了精美的石刻散落各地。
南台山虽美,可远不及少林龙门之名气,但自建寺庙以来,各朝各代屡有修造,石碑石刻久集成群,仅清代就有二百块左右,石雕刻如此之多却是其它寺庙无法比拟的,此奇特之处难道就没有一点说法吗?
说来惭愧,一篇日志写了好几天,本该早结,奈天马琐事繁忙,几乎抽不出什么空余时间,有些断落也因发不出重复了几次,望朋友们谅解才是!
另:南台山东西各有一个祖寺庙,当地分称东西祖寺,据传曹丕就安眠于西祖寺下,去岁因重修庙宇,终见,始信传说并非尽虚,随生此念遍查网络终成牛心山一篇,天马家族也许与此也有关连,至于对错,咱们暂且不管了,今借此一角,愿与感兴趣的朋友们探讨。
山上称奶奶庙,山下为洪江寺。
文章评论
云梦
够一千字了没?消失……消失……消失……
一剪寒梅
通古博今,有才啊![em]e163[/em][em]e163[/em][em]e179[/em][em]e179[/em][em]e160[/em][em]e160[/em]
天马独行空
天马记错了,文中文德帝是惠帝,号建文。[em]e127[/em]
玉么么
写历史懂历史的人,可都是有深度的文化人啊。看来友也是。
心碎无痕[静心斋]
早安
秋子
累!
梦儿
历史知识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