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在美国就医、手术、复健全过程
个人日记
手术后美丽的问候花束,带来浓浓的友谊和关怀
爸妈平日注重养生,身体健朗,是我们感到欣慰和庆幸的,不过去年十月自河北老家返回美国后,妈妈就一直为腰痛所苦,时时都受着疼痛的煎熬。经医师诊断是多处椎间盘突出,最棘手的是有两处骨节之间的空隙因为劳损而变窄,严重压迫到神经,经常痛得淌眼泪!妈妈决定做微创手术。这是我陪妈妈经历的第一次手术,也是在美国首次的住院经验,有许多宝贵的学习,也让我体会中美在医疗上的有趣差异:
当身体不舒服,不像在国内可以直接到专科挂号求诊。因所参加的保险项目不同,需要经过一些既定程序:首先,必须向家庭医生报到,请他根据病况推荐合适的医生。因此他先安排妈妈去疼痛科求诊。
手术前的周日正好是妈妈的生日,想到马上可以脱离疼痛,心里充满期待
疼痛科的何医师是华人,恰巧也是我们教会的弟兄,对妈妈的病情格外上心。在两次的类固醇注射无效之后,建议妈妈应该进一步和脊椎专科医生Dr. Palmer谈一谈,看来必须借助手术的方式来解决疼痛。
Dr. Palmer 在业界非常受到推崇,病患也很多,排队求诊的队伍已经约到八周以后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很幸运地在最快的时间挂上号。医师要求妈妈去做更详细的X光检查,包括前弯、后仰等各种姿势,以及MRI和骨密度的检测。审慎研究之后,决定为妈妈做微创手术,将两处因劳损而狭窄的骨节补起,彻底解决她的疼痛。
虽不是致命的疾病,却牵涉到神经系统,万一有所失误,会不会造成终身遗憾?这一直让我们心中疑虑。开始求医之后,有许多的亲友热心分享经验,有一位曾经做过类似的手术,效果很好,他在手术的第三天便出院回家,两周后就可以爬山了,增加了妈妈的信心。不过听说手术排期不易,足足等了四个月!
然而感谢主!医生告知一周之后可有档期,不过必须要赶着做几件手术前的检查,想着一周以后妈妈就可以彻底告别疼痛,当然要排除万难,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奔波于不同的机构做检测,包括验血、验尿、心电图、X-光,以及量身定做复健用的特殊材质护腰,家庭医师也要开具Medical Clearance,这些都具备了,才能进行手术。还有些术前的准备,比如:为了预防手术中失血过多,要暂停服用会稀释血液的食物和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茶、姜、蒜、鱼油…。
手术前一天,院方打电话来作了近一个钟头的询问,详细记录病史、服药史、生活习惯…,钜细弥遗,可以感受到美国医疗单位对病患的重视和谨慎。晚上还接到医生打来的电话,声声叮咛嘱咐。医生说,手术大约3小时,住院观察一晚,若是一切顺利正常,隔天的下午便可出院,贴心的举动让病人和家属都在此得到安定的力量。想到过去不管台湾或是国内,为了争取医生额外的关照,开刀前给医生送礼似乎是不成文的规定,但在美国没有这样的文化,医者对病患一视同仁,没有私心。
手术安排在Mission Hospital,这是一所教会医院,坐落于半山腰,驱车绕行上山,一路风景宜人,松弛了略带紧张的情绪。走进现代感的建筑物,第一印象是悠闲,干净,没有印象中医院的纷乱杂沓,清新的空气中没有刺鼻的药水味,柔和的采光,雅致静谧的氛围,感觉像是观光酒店,有安定心绪的效果。随处都有按压式的消毒液,解除了医院病菌感染的恐惧。管理严谨,每位访客都要换证,院内还有不少身穿制服的义工在协助访客,其中有不少是年轻的学生,再次体验服务人群的快乐,也有退休的长者,在此义务劳动,生活得更加带劲!墙上有标语提醒大家不要在公开场合讨论病情,以尊重个人隐私…这是美国独特的地方!这么多规矩似乎会令人不方便?但只要人人遵守规定,就不会互相侵犯,在守法的基础下,反而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安心。
妈妈手术的医院-Mission Hospital, Laguna Hills
病房很舒适宽敞,让妈妈可以安心休养
医生要求在手术前两小时到院,先到(Pre-op)手术预备中心,护士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测量血压、血氧含量、脉搏、抽血、输液,再一次确认病人当天的状态无虞。麻醉师和外科医师都来和我们照过面后,将妈妈送进手术室。我和妹妹在餐厅用过简餐,便在专门的休息室等候。休息室里的电脑记录了每一位手术病人的最新动态,有书报杂志,也可以上网。我和妹妹就在那里一边工作,一边等待,三小时过去了,却迟迟不见医生的踪影,原本胸有成竹的我们开始有些担忧。
医生终于出现了!他首先恭喜我们手术很成功,虽然有些部分花了较多的心思,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我们顿时松了口气,赶紧打电话向家人朋友报平安,静候妈妈从麻药中醒来,送入观察病房。
妈妈清醒后的状态挺好的,病房里有两位护理人员照顾,我们也就安心地回家。第二天一早就来探视,原以为可以按照医生的估计,中午可以接妈妈出院,没想到妈妈却彻夜为眠,两位值班护士很有耐心地照料,时时监控着她的各种指数变化,满足她各种需要。刚刚手术过后的虚弱、疼痛和不适应,照顾起来是最费劲的时候,但这些护理人员丝毫没有流露半点不耐烦,在言语上随时都带着安抚和鼓励,可以感受到她们发自内心地工作热忱,温柔和爱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专业”。虽然家属在这非常时期都愿意放下一切,尽可能地陪伴照料,但是照看病人是需要专业的,如果不具备这些技巧,照顾的人费力又辛苦,被照顾的人也不舒服,事倍功半,吃力还不讨好。美国的医疗人员分工很细,讲求方法,而不是使用蛮力,每个环节有都有紧密的联结,使得整体医疗显得精简又有效率。
医院的伙食非常丰盛,每一餐都有多种选择,荤素主菜、汤、沙拉、甜点、饮料,每餐之间还可随时要果汁、果冻、苹果泥,我想这些是为增加膳食纤维而预备的,也有浓缩的高单位营养补充饮品,万一病患没有胃口进食,也不致担心营养不足。
手术后的一顿午餐-生菜沙拉、茶、巧克力布丁
听说手术后喝鲈鱼汤,对伤口复原有益
给妈妈炖的土鸡汤,补充元气
不过我们的传统观念,总是不能免俗地担心术后的饮食禁忌,看到美国医院里给病患喝冰水、吃生菜、喝茶喝咖啡,实在有点不太习惯。于是我们还是按照老讲究,炖些汤品给妈妈补身。尤其是鲈鱼向来被称为“开刀鱼”,生肌补血,对伤口愈合,术后复原最有帮助,向来远庖厨的本姑娘也特地求教,洗手作羹汤,加点红枣、枸杞、当归,滋味挺鲜美呢!
在医院休养了四天之后,医生认为妈妈的恢复情况不错,可以出院,我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回家休养,每周三天有治疗师到府指导妈妈复健;或是暂时转往复健中心,每天可以得到一个小时的练习,还有一个小时的指压按摩。此刻妈妈需要在专人的指导下多多锻炼,还有护理人员24小时守候,我们都觉得这是最理想的。
我们跟着救护车来到复健中心,这里住着的都是因各种因素需要做肢体复健治疗,以及所谓“非急性治疗” 的人,不必占用医院的病床,却也能得着所需的照料,细致的分工不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解决了许多家庭兼顾不来的负担。
手术后安排复健疗程
在专家指导下勤复健,复原的速度会更快
妈妈的床位靠着窗户,可以看到窗外的小花园。和妈妈同房间的是一位美国老太太,87岁高龄,亲切和蔼,即使足不出户,也天天打扮得整洁光鲜。她说,为了照顾父母,她终生未婚,年纪大了,虽然没有子女绕膝、家人相伴,政府的福利制度让她得以在这个看护中心得到妥善的照顾。她和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相处融洽,对初来乍到的妈妈也很关切,我们不在的时候,她看到妈妈有需要,会主动替她向医护人员提要求,好人缘让她独身却不寂寞,有尊严、有品质地活着,或许也给有“养儿防老”观念的朋友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妈妈生病以来经常有朋友来看望,点滴温暖在心头
访客多,家里添了热闹
再过几天妈妈就能出院回家了。这次的微创手术是个难得的经验,我们亲历了在美国就医的全过程,了解了在需要的时候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也感受到朋友的关怀,尤其是教会弟兄姐妹们的祝福与代祷,我们在这次手术看到curse
becomes blessing,虽然看似考验,但样样事情上都有丰盛的恩典与美意,为此感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