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讲义(苍龙老师整理)

知识百科

 今天我们说说取象: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

    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wù、秋水长天,
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作者在上联巧妙地摄取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们提出了世事兴废的自然规律,下联引出此时与当年的时空差,相比这下,今昔对照,令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引发怀古幽情。若无上联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定格之景,便不会有下联作者要抒发的感慨之情。作者依稀在告诉人们,
“此地湖山”历经风雨沧桑而依然无恙,得来之不易。言外之意,也多少道出了滕王阁的佳丽风光。
   
    
在取象上也要用得恰到好处。请看: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谈胜看花
    联中的“月”、“花”即是意象,作者借用二者以喻“好友”、“奇书”的价值。如联句中不使用人们所认可的意象,联句则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在这里,意象的作用不仅仅是比较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读者从中产生联想,给人们展开一种广阔、恢宏的艺术空间。因此,一副好联,必须有一较为确切的意象,才能将自己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认为,感情由于景物的感触而发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山川的壮丽,可以启发作者的文思,触景生情,才能用语言将所要抒发之情描写出来。这样的对联,在风景联、名胜联内,比比皆是,无所不在。
 
       
再请看陈炽所撰九江烟水亭联:
    胜迹表宫亭,况恰当芦阜南横,大江东去
    平湖波烟月,谁补种四周杨柳,十里荷花
   此地乃当年周瑜点将台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在此讲学,取“山头水色薄笑烟”诗意,名烟水亭。此联借“芦阜南横”、“大江东去”、“四周杨柳”、“十里荷花”等物象,为读者营造了烟水亭的佳丽胜景。更巧以“况恰当”、“谁补种”二句以成佳构,使得联内景色不虚,触之有物。
可使读者神思驰骋于联外,而发怀古之幽情。
    
取象,特别要做到自然、真实。《文心雕龙·原道》云:“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苏东坡也强调“文理自然”,并自道其文“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这些见解,对于我们的对联创作十分有用。
  
  要做到取象的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景物或对象要有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对写作对象有深入的了解。
    请看清人朱蓝坡撰东坡赤壁联: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zhēn讹é,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弄月,毋将赋咏概平生。
    东坡赤壁古称赤鼻,也称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岗县城西门外。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隐居此地时,曾作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为与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区别,在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阳春白雪》一书在《念奴娇》注释中写道:“‘人道是’者不过是供一般人的说法而怀古,并非东坡不知三国赤壁。”作者在联中证实了周瑜破曹的赤壁应在湖北嘉鱼县境内。这一点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后来一些好事者认为苏东坡弄错了地方,不断有人来“订异箴讹”,作者作此联匡谬,指出苏东坡不过是“借江山摅感慨”而已,作者的看法是正确的。苏东坡是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虑。作品中所表述的豪爽旷达情怀,才是紧要之处,何必拘泥去考证哪里才是“赤壁之战”的故址呢?从联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对所写对象做了深入的考证。如果不是对历史的深思和熟虑,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佳联的。
 
   其次是要用语贴切,即不可哗众取宠,也不能堆砌华丽辞藻。所谓用语贴切,就是内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等。比如为一纪念地题联,就必须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说得恰如其分,使人读之亲切、真实,有个性、针对性,最忌讳的是作品的概念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将士万古流芳”之类的词,美仑美奂,却不着边际,是必须忌讳的。

    请看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póu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联语气势磅礴,雄浑壮丽,一气呵成,然细心斟酌,联中字字句句都饱醮真情,用词得体,张驰适度,并无造作之辞。徐锡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杰出反清志士,与秋瑾计划联合起义,在谋刺皖抚恩铭时被捕,不久遇害。作者“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才引发“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此情此景,不禁发世人感慨,“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下联最后的“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则是作者惊世之笔,不禁使人们想起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语中的,铿锵有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在选取意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
    比如有这样一副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联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马”即是意象,以比喻“学”和“心”的某种程度,这里的意象可以说再确切不过了。在确立下联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马这句成语,然后将其化开,把“心”这一抽象之词处理得如此活灵活现,抚之有物。二、是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

二、是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

    因每个人的经历、地位、水平、年龄都有差异,即使是写同一体裁,其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效果。扬州史公祠为纪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联,乃清代文人张尔荩jìn所作,联曰: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国之音,催人泪下。可以说联中之字,动一处则全联失色。“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势必会减了分数。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浅尝辄止。
 
 
下面我们学习一下章法: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有章法,篇章才完整、紧密、和谐,中心意思才鲜明突出;无章法,就会凌乱、松散、残缺,不成篇章,中心意思不明,甚至不知所云。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诗赋骈等文体,自然也是对联的创作理论根据和美学原则。古人对章法的理解,从来就有:“只可取意,不可取法,意有真意,法无定法,以古为法,以今为意”的说法(袁枚语)。古人的这一理论,从辩证唯物法的角度去道破真谛。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失去了活力。

 
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对联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般认为,对联的创作理论及美学原则多遵循诗赋骈句,根据总结,对联基本章法简  介如下:

1、即对又联
  对联的基本章法,是又对又联。对,是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联,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对联的基本章法,完全合乎哲学上对立统一的规律。 
 
  对联章法跟分上下片的词有相似之处,上下联内容不宜重复雷同,来回纠缠,应各有所侧重,分工合作。
 
(1)、写景状物;
  景物有空间状态、时间状态。空间有远近、上下、前后、大小等。时间有朝暮、昼夜、冬春、今昔等。另有动静、声色、常具体对象来说,有天地、陆海、山水、云林、泉石、自然物与建筑物等变等不同状况。建筑物中有楼亭、房寺,植物中有桃杏、松杉等。如此推演,关于景物对立的两面无穷无尽。上下联可以这样分工,如一写空间状态,一写时间状态;一写远,一写近;一写声,一写色;一写泉,一写石;一写楼,一写亭;一写眼前实景,一写想像或从前的虚景,来共同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如九龙青山禅院联:
    十里松杉围古寺;
    百重云水绕青山。
   上联写近景、静景,将自然景观与千年禅寺结合起来,显得宁静肃穆。下联写远景、动景,四面云雾缭绕,无限空阔,水环波涌,使青山很有气势。上下联就这样相互配合,相互映衬,使云水松杉环绕的青山禅院超凡拔俗,气象万千。
    
又如济南趵突泉联: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时长吼半空雷。
   上联写泉冲波溅浪的形状,下联写泉流的巨大声响,一色一声相对;色是“平地”的色,声是春夏秋冬“四时”的声,空间与时间又相对。
 (2)、写人叙事:
  上下联的分工和各自侧重点,可以一说别人,一说自己;一写事,一抒怀;一实,一虚。同是说别人,上下联可以分别写品德与事功,或品德与才学,事功与生活,公与私,言与行,文与武,喜与恶,有与无,得与失,今与昔,生前与死后,现在与未来等。同是写人文事,上下联可以分别诗与文,经与史,词与赋,书与画,诗文与书画,琴与棋,师授与友评等。
    例如唐景崧(一说丘逢甲)撰台湾郑成功祠联:
    由秀才封王,撑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全联赞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事功,上下联仍有分工。上联写他前一段抗清,下联写他后一段驱夷,即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一是“撑持旧山河”,一是“开辟新世界”;一重在过去,一重在影响未来;上联赞扬他的功绩,下联提出对后辈的希望:对郑成功作了全面的肯定和
颂扬。
    又如邓颖超贺冯玉祥六十寿联:
    写诗写文章,亦庄亦谐如口出;
    反帝反封建,不挠不屈见襟期。
   冯玉祥(1882-1948),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反对帝制和张勋复辟,响应北伐,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骂投降派;平时也写诗文,通俗易懂。此联上联概括他的文笔,下联赞颂他的历史劝绩和精神气质,一“文”一“武”。全联主要反映和赞颂冯玉祥豁达的性格,不断追求真理和爱国救国的襟怀。 
  
  主题是上下联的交汇点、接轨处,是上下联联接的纽带。写作对联,如能把握主题,切合题意,上下联各有侧重,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也就做到了又对又联。
 
 2、起承转结:
  起承转结(合),本是诗文的章法,对于对联,有参考价值。 
  绝句诗每首四句,依次是起、承、转、结。对联中的二句联,全联四句,也可以这样看。

    例如朱元璋赠徐达联: 
    破虏平蛮,(起)功贯古今名第一;(承)
    出将入相,(转)才兼文武世无双。(结)
  诗的结构艺术,讲究“起如爆竹,结如撞钟”。对联也是这样。开头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如爆竹震响,引入注目。
此联开头就很好,舍去许多次要的不写,直以“破虏平蛮”开始。接着,承以“功贯古今名第一”。此两句,概括了徐达在打天下时创建的不朽功绩,南平陈友谅、方国珍诸部,北取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又经略西北,所向无敌。下联首句,相当绝句的第三句,该“转”了,没有继续写他的武功,而是从武功转向文治,从开国前转向开国后,“出将入相”,很轻灵地转了方向。绝句的“转”,往往决定一首诗的高下成败。对联也像这样,下联开头好,与上联的对立面找得准、找得好,此联就可望成功。“转、结”实际上也是“起、承”关系。因为“出将入相”,所以用“才兼文武”来承接。最后,“世无双”三字,遥应上联的“名第一”。结句浓重的一笔,使徐达这位开国功臣的形象更加伟岸、鲜明和饱满,余音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全联二句的对联,自然不可能完全具备起、承、转、结,离首即尾,只有起、结。上联起,就担负了“起、承”的双重任务;下联结,就担负了“转、结”的双重任务。上联必须起好,下联必须结好。

    如清廖鸿熙题桂林独秀峰联:
    撑天凌日月;(起)
    插地震山河。(结)
  独秀峰孤峰独峙,唐诗人有“擎天一柱在南州”的描述,峰上刻有“南天一柱”的大榜书。本联以极其精炼的语言,赞美这南天一柱的非凡气势。起,确如爆竹,结,如撞洪钟。虽然只二句,却意思完整,篇章完美。 
 
联超过四句的对联,也可以注意起、承、转、结。
    例如清臧zāng乃用撰辽宁千山祖越寺联: 
    水界辽河,山通华表,(起)历数代毓yù秀钟灵,真乃东都胜迹;(承)
    千峰拔地,万符朝天,(转)看四时晴岚阴雨,遥连南海慈云。(结) 
   上联起始,写千山形势,西北是辽河平原,东与华表山相连,景象阔大。接着,以历史文化相承。此山在隋唐时期就开始建佛寺道观,明清两代极为兴盛,
康熙、乾隆帝和不少官宦人士都曾来此游览,点出千山是“东都胜迹”。下联写在寺院所看到千山的具体形状和气势,由山暗转到寺,接着再写山寺四时阴暗景色,由此寺联想到观世音菩萨所在的南海,表明山寺与南海佛法相通。以此作结,表明此寺的庄严神圣,不同一般,言已尽而意未穷。《三藏圣教序》云:“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这里是注法雨于北疆,连慈云于南海,结尾由实入虚,启人遐思,甚妙。
    
中长联,半联相对完整,自有起、承、转、结。如上边千山祖越寺联,半联四句,上联“水界辽河”是起,“山通华表”是承,“历数代毓秀钟灵”是转,“真乃东都胜迹”是结。下联照此类推。 


  对于长联,尤须注意全联和半联的层次结构,注意全联和半联的起、承、转、结;否则阅读抓不住要领,写作显得芜杂凌乱。孙髯所撰大观楼长联,情文并茂,在章法上也足堪为法。
    
试看联文: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起)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gǎo素。(承)
高人雅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转)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秋杨柳。(结)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起)
把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承)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幕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转)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结) 
    
上联写滇池风景,“喜茫茫空阔无边”,下联叙云南历史,“叹滚滚英雄谁在”,由空间转向时间,由“喜“转入“叹”,全联有起、承、转、结,章法谨严。半联自成篇章,井然有序。上联起如横空出世,“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气势非凡。承接着写个人见广阔滇池的兴奋和喜悦,不禁解开衣襟,掀起头巾,进而想到滇池的四围环境,隐约看到东面的金马山、西边的碧鸡山、北面的蛇山、南面的白鹤山,仿佛在奔腾、飞翔、行走。再看湖面、堤岸,小岛沙洲,蓬松的杨柳,茂密的蘋蒿芦苇,翠鸟翻飞,霞光灿烂,自然想到“选胜登临”,这是行文的“转”。“莫孤(辜)负”以下四个自对句,写湖外、湖岸、湖里有代表性的美景作结。半联一气呵成,令读者如亲临滇池,不胜欣喜。
    
下联,以“数千年往事”起,顿时给人以苍茫深沉的历史感。接着慨叹,用“想”领起四个自对句,表述历史事件:汉武帝令练水军,以讨伐洱海夷人;唐代唐九征军大败吐蕃,在祥云县建铁柱以纪功;宋太祖手挥饰物玉斧,在地图上划定西南国界;元忽必烈率部乘皮筏渡金沙江,统一云南全境。“伟烈丰功”,承上启下,开始行文的“转”,意思说功业不能长存,繁华迅即衰残。“只赢得”以下四个自对句,以悲凉的景色作结,加深感叹的气氛和浓度,情余言外。全联多处自对,语言整练,大开大合,一气流注,承转自然,起结精工。 
  但还是有一家之言,谓诗法之“起、承、转、合”。 
 
对于楹联,上四点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短联不必苛求,一些长联,不妨可以借鉴。因此,懂得一些作诗章法,是做好对联的关键所在。

    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 
  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
  章法,是篇章结构的方法。诗词文章有章法,对联也有章法。 
 
3、呼应:
   呼应,又称照应,有时又可叫伏应,就是行文要前后相应,前呼后应。要前后连贯,不要前言不搭后语;前边交代了一件事,后边要有着落;前边提出了问题,后边要有回答或反应;前边埋下了一支“伏兵”,后边要有“伏兵”起来的行动。 
  呼应,可分前后句呼应、前后文呼应、首尾呼应。 
  在短联中,要前后句呼应。

    如谢远涵挽孙中山联: 
    两语服膺yīng平生,孔曰大同,
耶曰博爱;  
    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领导人民推翻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此联放眼中外,立足历史的高度,颂扬孙中山的伟大理想和不朽功勋。上联首先提出他平生尊奉的“两语”,下边接着说明“两语”内容,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提出的“大同”理想,和耶稣主张的救赎人类、“博爱”。下联,首先提出当时世界并立的“三杰”,接着说“三杰”为谁,
推翻旧势力、建设新国家,除了印度“圣雄”甘地、俄国列宁以外,就是孙中山。孙中山的伟大,当时只有他二人可以相比。
 
在中长联里,除了上下句呼应以外,更要注意有一定距离的前后文呼应。如孙髯rán的大观楼联,前边说了“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后边就有“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前概说,后具体分述,前后呼应。前边“叹滚滚英雄谁在”,后边就有回应的语句:“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 
  
  前因后果,前行为、后目的,前理由、后结论等,或加以倒装,前果后因,前目的、后行为,前结论、后理由等,都属前后呼应。
    如许德珩héng挽朱自清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此联全面概括了朱自清的一生,对其工作、品德和骨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联说他教书,用两个“一面”,两个“向……学”,末后总括,结论“君诚健者”。下联,先说其一生较短促,接着用两个“愈”,两个“与……斗”,至“死而后已”。对于这样一个“健者”在贫病中死去,当然悲痛,所以结以“我哭斯人”。这是因果关系的呼应。 
    前后呼应,有时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纵……也……”、“……虽……”等。在中长联里,上下联各有起结,首尾两两呼应较常见。如挽朱自清联,“教书三十年”与“生存五一载”相呼应,朱自清终年五十一岁,教书就有三十年。“君诚健者”与“我哭斯人”相呼应,因为朱自清是“健者”,所以“我”才哭他。 
  
  上下联的起结,类似词上下片的起结。
词上片的结句,要为下片的拓展留有余地,要如奔马收缰,有欲止而不止的势头。对联上联的结句也要这样,以便开展下联。常见上联结句提出问题,下联结句作出回答。这是两个结句的呼应,也是前后文的呼应。
    
再如:
    南京瞻园,即明代中山王徐达的故邸,据说是徐达所题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 
    此联气势宏伟,文字秀丽。上联怀古,借问青山白云,历代的帝王统治、汉唐盛世何在?结句提出问题。下联回答,说现有一庭佳丽,树绿花红,景色浓艳,正是太平盛世。下联结句“此间有舜日尧天”,恰好回答了上联结句“何处是唐宫汉阙”,呼应密切,全联结构紧密。 

好,今天到此,谢谢大家欣赏;祝父亲们节日快乐,母亲们开心!祝大家好梦!

 

文章评论

转走了,谢谢。[em]e160[/em][em]e181[/em]

]静心[

一声问候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一场相逢又是宝贵友谊的堆积, 一次点击又是一次感人的话语, 一段交流又是一首优美的旋律.

洒家何人

【风入松】神访贾岛祠 何耀奎(牛郎) 清贫几许识参玄,身后枕青山。寒微莫道驴儿秃,终相问、马可驰川?相吊独过潭影,也应是笔如椽。 * 高松吟罢自年年,香细墨花妍。推敲孰料非歧路,方临赏、郡望榆钱。峪里清流如待,游云照彻悠闲。 *步韵芷若静萱 。 【风入松】寻贾岛不遇 芷若静萱 峪崖攲尽入虚玄,苍莽数重山。碧云却与松相傍,向峪边,飞过晴川。千载诗魂何处,石龛敲瘦庵椽。 * 高城遥望是何年,楼馆竞争妍。升平歌凑鱼龙舞,浪仙诗,难换银钱。安遣樊笼沈累,我今寻古真闲。

田野(小号)

七律 登鹳雀楼 移杖登临鹳雀楼,凭栏远眺大河州。 条山耸峻青松谧,峨岭蜿蜒碧草幽。 舜坂景图千里醉,碑亭鸿著百骈柔。 复吟乡士名诗句,更上一层意逼遒。 (下平十一尤)

使牛车

【高阳台】端午吟 何耀奎(牛郎) 梅子新黄,沧浪暗涨,楚山浮作青螺。 雨便休兮,泥泞跋涉如何? 重霾偏又弥深瘴,纵清眸、不见云柯。想当初、兰佩斯人,一跃飘过。 * 壮怀应恨三湘水,竟沙中潜鳖,浪里巡鼍。梦魇难挥,新飞旧隐如涡。 招魂只道披淫雨,竞龙舟、代代桡歌。立潮头,我辈风华,更展婆娑。 【沁园春】汨罗江怀古 何耀奎(牛郎) 水染蒲香,韵浸榴红,醉向汨罗。喜薰风湛湛,鸥喧芦苇;微云袅袅,人约风荷。 碧玉千千,锦鳞点点,炊在桃湾牛在坡。龙舟起,乍惊涛骇浪,阵阵欢歌。 * 江干谁自吟哦,溯千载湘灵决舞魔。叹行吟一路,芳菲九畹;良谋难继,直事偏多。 报国无门,投身唯浪,黄土抔抔算几何。 堪慰藉,倘楚些魂在,泣动山阿。 【八声甘州】玉笥山怀古* 何耀奎(牛郎) 正荷风一度上三闾,尽收汨罗江。却峰来脚底,云追胸襟,思接苍茫。 一卷离骚吟得,山鬼哭凄凉。八百重湖水,波撼狼荒。 * 玉水潺潺能濯,胜郢都流去,沧浪泱泱。岂当时没有,前席问贤良。 又龙舟三三两两,夺我眸,如汲汲皇皇。祛邪恶、浅知蒲艾,酒有雄黄。

田野

七律 登鹳雀楼 移杖登临鹳雀楼,凭栏远眺大河州。 条山耸峻青松谧,峨岭蜿蜒碧草幽。 舜坂景图千里醉,碑亭鸿著百骈柔。 复吟乡士名诗句,更上一层意逼遒。 (下平十一尤)

诗吟霞秋

七律、烟雨谣 一 斜斜细雨伴烟飘, 袅袅炊烟等雨调。 两岸烟云穿雨谷,一帘杏雨没烟潮。 春期雨落烟云厚,雨季烟飞鸟语寥。 风卷乌云烟雨乱,岚烟起雾雨丝浇。 二 烟雨江南绿韵飘,青青草色雨烟娆。 一朝香断湮烟雨,两岸烟浓谱雨谣。 嫩叶卷烟思雨露,青枝凝雨孕烟苗。 西厢听雨烟花散,缱绻炊烟雨里萧。 三 天外烟云化雨飘,一川烟雾雨萧萧。 眼前烟雨催花败,柳岸绵烟钓雨潮。 晨雨柔飞烟韵暖,微烟轻绕雨丝娇。 烟津雨润风光秀,万朵岚烟种雨苗。 四 湖中烟漫雨丝飘,柳织绵烟奏雨箫。 陌上飞烟牵雨袖,窗前斜雨乱烟条。 枯藤淋雨烟云画,老树披烟雨滴雕。 雨海烟花寻去处,灞桥烟雨路迢迢。 五 落红满地雨烟飘,草色生烟雨滴浇。 水里荷烟遮雨面,雨中花卉泛烟潮。 红枫染雨烟梢艳,醉墨描烟雨韵妖。 山路弯弯烟雨重,烟亭水榭奏闲箫。 六 梧桐滴雨绿烟茵,缕缕绵烟雨里宾。 杨柳含烟侵雨翠,红莲凝雨笼烟新。 城头细雨随烟舞,岭外轻烟着雨巡。 淡抹舒烟帘外雨,此时最是雨烟春。 七 溪水升烟雨为因,描烟画雨笔翻新。 晨烟牵雨涓涓细,暮雨呼烟袅袅筠。 雨润山花烟绕谷,烟洇亭阁雨留宾。 悠悠烟笛吹来雨,袖染青烟雨入茵。 八 一身诗意雨烟滨,落雨飞烟水榭新。 雨打藤萝烟伴舞,烟堆荷叶雨清尘。 轻烟追雨樱花落,暮雨绵烟橄榄茵。 烟雨一帘归意晚,蒹葭嘬雨绿烟茵。 九 春暖烟生雨落茵,微风细雨唤烟频。 新苗饮雨凝烟颤,彩蝶追烟住雨巡。 柳笛吹烟逢谷雨,竹枝摇雨起烟尘。 芳丛雨里岚烟漫,叠翠烟霞绣雨晨。 十 园中雨蝶舞烟频,雨吐绵烟绿草茵。 柳下烟浓蛙等雨,烟中雨乱燕休唇。 数烟听雨怀离梦,赋雨咏烟做雅宾。 潋滟雨丝烟笼罩,云飞烟动雨添神。

夔致稼

《雾》 酬【黑洞】贤友 夔致稼 信笔涂鸦 似水棉纱漫谷川,汪洋一片望方圆。 千山游泳开心舞,万壑歌讴惬意旋。 红叶枝枝诗里醉,黄花朵朵画中眠。 风牵丽日穿梭处,驱浊排污逐毒烟。

洒家何人

【高阳台】端午吟 何耀奎(牛郎) 梅子新黄,沧浪暗涨,楚山浮作青螺。 雨便休兮,泥泞跋涉如何? 重霾偏又弥深瘴,纵清眸、不见云柯。想当初、兰佩斯人,一跃飘过。 * 壮怀应恨三湘水,竟沙中潜鳖,浪里巡鼍。梦魇难挥,新飞旧隐如涡。 招魂只道披淫雨,竞龙舟、代代桡歌。立潮头,我辈风华,更展婆娑。

龙凤呈祥

: 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友情很真,轻轻来到你的小屋,悄悄留下祝福,愿幸福永远相伴,快乐永远相随!

龙凤呈祥

: 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友情很真,轻轻来到你的小屋,悄悄留下祝福,愿幸福永远相伴,快乐永远相随!

龙凤呈祥

: 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友情很真,轻轻来到你的小屋,悄悄留下祝福,愿幸福永远相伴,快乐永远相随!

洒家何人

【风入松】贾岛祠怀古 *步韵芷若静萱 何耀奎(牛郎) 清贫几许识参玄,身后枕青山。寒微莫笑驴儿秃,终相问、马可驰川?相吊独过潭影,也应是笔如椽。 * 烟松吟罢自年年,香细墨花妍。推敲孰料非歧路,方临赏、郡望榆钱。峪里清流如待,游云照彻悠闲。 [ft=#FF1100,4,楷体_GB2312]*牛郎号被禁第57天

洒家何人

【风入松】贾岛祠怀古 *步韵芷若静萱 何耀奎(牛郎) 清贫几许识参玄,身后枕青山。寒微莫笑驴儿秃,终相问、马可驰川?相吊独过潭影,也应是笔如椽。 * 烟松吟罢自年年,香细墨花妍。推敲孰料非歧路,方临赏、郡望榆钱。峪里清流如待,游云照彻悠闲。 [ft=#FF1100,4,楷体_GB2312]*牛郎号被禁第57天

&百合英子

看望雅韵妹妹,这段时间一直身体不太好,上网很少,有点时间,把回忆录写完了,松了一口气,特意来看看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