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嫁苏东坡

个人日记

编辑 木子
文 春风如水
有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渴望找一个像苏轼的情郎,只为享受那段催人断肠的真情。恐怕这永远都是女子的心声吧!
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苏轼是一个没花花肠子的主儿,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
那个导致苏轼后半生命运坎坷的章惇,第一次拜访苏轼,王弗断定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如果王弗能够陪伴苏轼一生,也许苏轼的人生道路不会那么狼狈。
可惜的是,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三万棵青松。
三万棵青松,该是什么样的风景,又要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苏轼又是什么心情呢?今人动辄送上玫瑰,即使999朵玫瑰,怎能胜过至今还在四川眉山苍翠的青松?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
10年后,苏轼写下中国古代掉亡诗词中最感人肺腑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至今展读,谁不为之动情?



苏轼的第二个女人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有人猜测,王闰之是进士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小暗恋姐夫。这有些八卦,我宁愿相信小姨子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先后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
称为苏轼红颜知己,陪伴苏轼余生的女子,也姓王,叫王朝云。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12岁的歌妓朝云被送给苏轼做了丫鬟,此后,一直伴在苏轼身边22年。这是一个多才多艺、聪明绝顶的女子。不幸的是,她陪伴苏轼走过的是最艰难的道路,直到流放岭南。
有一个小故事,颇能看出朝云对苏轼的理解,有一天,苏轼抚着肚子,问身边的人:“知道这里都是什么?”有人说是一肚子学识,有人说是一肚子文章,朝云却说:“那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
我相信,那一刻,苏轼一定用最柔情的眼光,久久抚摸朝云的头顶,那样会心而动情的眼神,该让多少人为之嫉妒。



在岭南的时候,苏轼已是年迈体衰不得不遵医嘱,和朝云分床而眠。朝云正值盛年,为了应对漫漫长夜和青灯冷月,她只能诵经礼佛,独对黄卷。在她染病弥留之际,口中诵的竟是《金刚经》、《荐朝云疏》,又作《悼朝云诗》。
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她安葬在惠州城西丰湖边一座小山丘上。墓上筑六如亭,柱上镌有一副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那一年,苏轼60岁,之后,一直鳏居。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心里,可以装下多少爱,苏轼给了我们一个完满的答案。在他的三个女人面前,他是负责任的丈夫、撒娇的儿子和慈爱的父亲。这是时下流行的说法,大意是说丈夫如儿子,妻子如女儿。苏轼让我们这些男人惭愧的是,每一种角色,他都尽心扮演。今天的男人,要做到苏轼这样,实属不易,看看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就不难知道全心爱一个人有多么困难。
在古代,男人有个三妻四妾,是法律许可的,要做到专一而痴情,恐怕更不容易,何况文人?除了家里的几朵花,文人还多了一个去处,勾栏青楼啥都缺,就是不缺各种各样的花。面对姹紫嫣红开遍,又曾经沧海,男人,谁还能像苏轼那样专注于一人。



来生嫁给苏东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娶妻当如黄月英  嫁人就嫁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存世名迹颇多,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中山二醪赋》等。书论亦多,有《论书》、《评书》、《辨法帖》、《论唐六家书》等。明董其昌跋《前赤壁赋卷》:“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此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苏轼的人格性情跃然纸上。《黄州寒食诗》是苏轼书法的又一代表作品。此书行气错落,气势连贯,字形欹侧中见严正,用笔浑厚逸遒,充分显示了苏书的特点。《李白仙诗卷》书于元佑八年时东坡五十八岁。此诗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记梦》
  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表面上,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
  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只是鲜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的最初,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
  王弗随翁姑葬于眉州安镇乡可龙里的山中。据说附近有一泓山泉,经常有一个白发老翁卧于泉上,只能远看,人一走近,他就隐身于泉里,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苏辙晚年写诗:“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就是指的此事。
  苏轼有诗句:“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树很多的缘故,这一片山林中的苏家墓地到了后来竟怎么也找不到了。明代广东人许仁到眉州做太守,多次率人按图索骥去山里寻找苏洵墓,却一度次次徒劳而返,让他慨叹:“青山难觅先贤墓,白发重逢此寺僧。”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眉州太守金一凤也带着士绅遍寻山野,最后进入一片寸步难行的荆棘林,当他们斩去杂草丛荆时,苏洵等人的坟墓终于显现在眼前,只是早已碑志剥蚀苔封叶积。金一凤感伤世间博学闻达之人,身后却落得如此光景。于是他捐囊封土,筑墓建祠,即今所存的“苏坟山”。这里是苏轼“更听潇潇风雨哀”的地方,也是让他在异乡“无处话凄凉”的地方。
  可为凭吊者识。
   二
  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
  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
  天公为下曼陀雨。
  ——《蝶恋花》
  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轼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心情郁闷,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苏轼要发火,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贤妻如此,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上述的《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眉州青神,那里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三
  
  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
  朝云十二岁时在杭州成为苏轼侍女,长大后才被苏轼收为侍妾。在苏轼的后半生中,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苏轼“钟敬如一”,直到三十四岁病逝于惠州。她是苏轼凄凉晚年唯一的红颜知己,能看出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在唱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时泪流满面,哽咽难语,而朝云逝后,苏轼也终生不再听此曲。
  
  苏轼还为朝云写过一首《殢人娇白发苍颜》,词中也着力描写了朝云的美丽,两人一个“维摩境界”,一个“散花何碍”,感情在普通男女之情上得到了升华。当然,苏轼最著名的一首怀念朝云的词,还是要数《西江月梅》
  
  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杨慎《词品》云:“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该词明为咏梅,实际是怀念朝云,全词笔墨高洁,意蕴空灵,已不是凡尘笔调,当年晁补之读到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时,叹息说,苏轼注定了是要迁到海外去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实为海内人士所难道出。《红楼梦》里薛宝琴的词句“明月梅花一梦”,就是从苏轼《西江月》里化来的。由于苏轼写的是梅花,句子又是“不与梨花同梦”,所以《红楼梦》里的词句也有不同的版本,有的又作“明月梨花一梦”。



  
  同是怀念朝云,与这首《西江月》相比,《江城子》被湮没很久了,前者缠绵婉转,后者则多了一份悲慨壮阔之美。苏轼和朝云曾“青鸾紫凤、下层城”,在多年来辗转飘摇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体验到真爱的温暖。但如今朝云于惠州仙去,只有白发苍苍的苏轼独自面对茫茫江海。人世间一切悲欢扰攘,都犹如大型魔幻鱼龙蔓延一样,热闹之后,只剩下“千古恨,入江声”。这位孑然一身的伤心人,徘徊于苍茫浩渺的水岸云脚,银涛无际,暮霞散绮,充斥于天地间的,是无穷的追忆,无边的寂寥,无数的天风海雨,无尽的暮暮朝朝……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江城子》
  这首词的作者有争议,很多宋词选本都说它是叶梦得的词,但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却将它收录苏轼门下。由于词意比较含蓄,似乎没有太确切的资料能证明是苏轼还是叶梦得所作,也似乎没有人去考证过。但我认为,仅从词的本身来看,是苏轼作品的可能性更大。
  一个作者的写作总有一定的风格和模式,尽管他也许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尝试不同的创作,然而习惯的痕迹依然能找到,这首《江城子》也是如此。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出现频率较大的、也就是苏轼爱用的字词,《江城子》中有的字词正是如此。
  词中的“银涛”苏轼就爱用,不过叶梦得也用过,最早李后主还直接写过“银涛无际”,因此不足为凭。其他方面,比如,词中的“落霞明”,我们在苏轼的《江城子凤凰山下》中可以找到“晚霞明”这样类似的句子。“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置于苏轼的作品中更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苏轼描写哭泣时好像很喜欢写“相思千点泪”(《江城子天涯流落》、“惟有泪千行”(《江城子记梦》,“东风吹破千行泪”(《蝶恋花雨后春容》),“枕前珠泪,万点千行”(《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佳人千点泪”(《菩萨蛮秋风湖上》)等。



  “幽”恰好也是苏轼爱用的字,如“幽人独往来”(《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伴君幽独”(《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幽梦里,传心曲”(《满江红忧喜相寻》)“幽花香涧谷”(《临江仙四大从来》),“小园幽榭枕苹汀”(《南歌子山雨潇潇过》),“惊破绿窗幽梦”(《昭君怨》),“幽恨终难洗' (《蝶恋花雨后春容》),“幽人自感”(《哨遍为米折腰》),“幽欢却是寻常”(《雨中花邃院重帘〉)诗句中的“幽”字更是不计其数,如“幽人先已醉浓芬”“谁信幽香是返魂”“幽人夜度吴王岘”“只有名花苦幽独”“明月入户寻幽人”等等。就是苏轼在苍梧写的另一首诗里,也有“幽人拊枕坐叹息”这样的句子。“寄”字也是如此,苏轼诗词中这个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如“欲寄相思千点泪”(《江城子天涯流落》,“须信人生如寄”(《西江月莫叹平齐》),“遗恨寄沧洲”(《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吾老矣,寄余龄。”(《江城子梦中了了》),“独求僧榻寄须臾”(《瑞鹧鸪城头月落》)。诗句中的就更多了,如“云海西望寄此身”“十年归梦寄西风”“小阁藤床寄病容”等等。




文章评论

人淡@如菊【回访号】

朋友在关爱中让友情更深;朋友在牵挂中让亲情更暖;朋友在诚实中让心底更静;朋友在简单中让生活更美;朋友在问候中让祝福更好!

金土地

[em]e181[/em][em]e181[/em][em]e183[/em][em]e183[/em][em]e179[/em][em]e179[/em]

一代天骄

呵呵,嫁给太清高的一生风流潇洒,但不太现实……

红杏

喜欢苏轼的词,犹喜他悼念亡妻的这首《江城子记梦》。

冬梅子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