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
个人日记
鸟声从树梢一路滴落下来,又从洞开的窗户爬进我的梦。我醒了,在微曦的晨光里,有些不知所措。梦里的人趁机逃走,我又被打回红尘。
风有些顽皮,在皮肤上、发丝间乱串。跌入梦里的鸟声失去了踪迹,四壁空空,时钟滴答,银杏树的枝叶噼里啪啦地说着话。一刹那,我不知身在何处,醒在了谁的梦里水乡,那一串串鸟鸣,可是一声声唤归的清歌,在唤醒我走出混沌的梦境,走进清明的原乡?
红尘是间客栈,我们只是寄居者。匆匆忙忙赶路,匆匆忙忙走向生命的凋零。一生要路过许多渡口,遇见许多人,一些人在你生命中留下某些难以磨灭的符号,然后转身;一些人只是对着你笑笑,却不搭话,似乎奔行千里,只为了这一笑之后的那个优雅或者仓促的转身。
每逢此时,心便微凉。只是,也只是微凉。许多念头,会在一阵风路过时,便消散于无形。好似自己只是一株无关别人喜怒哀乐的花树,长在路边,不为等待,只是单纯地活着。
回想起这些日子来的拉扯和告别抑或等待。你们在溜走,如同一阵风,一股湍急的水流,一句嗲嗲的情话。而我,只能选择坚守,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坚守,还能够做什么。有些时候,选择来得很突然,只有两条路,别人选择了离,我便只能选择守。缘分是条狗,我得喂熟它,跟它嬉戏、耗着,才有可能留住它。
言归正传。该起床了。
顺着窗纱看出去,发现昨晚的傻狗又不肯吃光食物。不过,也好,几只麻雀围着盆子跳来跳去,正在开始快乐早餐。有两只很奇怪,体型一般,但是羽毛蓬松,两只翅膀略微耷拉着,看起来像个挨了批评之后,垂头丧气的孩子。更奇怪的是,它们不进食,只是呆在盆子周边,令一只麻雀不时过来跟它们交头接耳。
自小,我就是个顽皮的孩子,对于麻雀的习性非常了解。这一奇怪之下,便看出了苗头。那两只麻雀不是挨了批评,而是两个孩子。而那个忙碌着飞向它们的麻雀,正是它们的母亲,在给它们喂食。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飞禽,幼时都是青涩涩,一副放不开的毛糙样子。
我奇怪的是,盆子就在跟前,食物是现成的。这两只已经跟母亲身体同样大小的麻雀,竟然还不能或者说不肯自己进食!这让我想起几日前闺蜜带她家孩子过来玩时的情形。
孩子对着电脑或者手机,嘴巴嘟囔着,眼睛大睁着,身体不时耸动起来,已经完全进入了游戏中。午饭时间到了,任凭他的母亲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应半声。被喊得真急了,便会非常烦躁地说一声:俺知道了嘛,妈妈,你让我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还不行吗?闺蜜便在一旁咯咯地笑,很开心的样子。她一直都是这样,许多年来,对我也像孩子。两个人走出去,她总是会耐心地问我渴不渴,饿不饿,知道我离不开水,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准备好各种饮料。我生病时,她会耐心地给我擦脸,一口一口喂我吃饭。
她现在也会一口一口喂她的儿子吃饭。那小胖子,一手键盘,一手鼠标,嘴巴张开,任凭母亲将饭菜放入自己嘴巴里,眼睛一动不动,仍旧盯着游戏。话说,小伙伴们顿时看呆了。已经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需要一口一口地喂?
顿时,许多时事焦点进入我的脑海。物质生活的提高,给孩子们造就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父母们为了弥补自己孩提时代的缺失,开始拼命地照料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一路陪伴,一路喂养,将孩子们调教得个顶个的水灵,庞大,天真,不问红尘,不知冷暖,不见沧桑。这样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语言幼稚。即使身体成熟,精神的成长却被变相扼杀在童年。
这是爱吗?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建设靠谁去支撑?这些话题,一直不愿涉及,因为太沉重。只是,看到了今早的小麻雀,忽然感觉,这种变相的爱竟然已经泛滥到鸟类世界中去了。这些麻雀,应该是在我小小院落周围长大,冬天我会撒小米或者馒头屑,其他季节的食物更是丰富多样。它们在毫无生存危机的情况下,竟然也对自己的儿女进行了宠爱溺爱,将它们与大自然搏斗的本能慢慢扼杀。当我一旦离开,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坏,这些在蜜汁甜汤中长大的孩子,如何生存?再者说,在喂养过程中,没有教会它们感恩,父母对它们所做的一切,在它们那里看了都是天经地义,这样的后代,它们懂得赡养与尽孝吗?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怕也会随着这样风气的盛行而消失殆尽吧。
我对闺蜜说了自己的担忧。她只是笑笑,脸上竟有些不自然,貌似生气的样子。这不是第一次了,她跟我,风风雨雨多少年,从未有过摩擦,现在竟因此而不高兴。我知道,她是在误会我,以为我是在嫌恶她的小孩。我无法解释,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固执地张开羽翼,用心血去庇护自己孩子的母亲。在这样的时候,任何的忠言不仅是逆耳那么简单,更可能被误会成其他。所有的是非曲直,也许要等到多年之后,她亲自品尝到溺爱的苦果之后才会明白,只是那时为时已晚,或者不会发生也未可知。
窗外,麻雀们呼啦一下飞了起来,四蹿飞上枝头。我看到,大狗正慢慢踱了过来。这个从开始见到馒头就生龙活虎扑上去的生物,如今也变了。毛皮光亮,眼神傲慢,吃东西的口味更是见长。我吃素食已经马上一个星期,饭菜中也不在见荤腥。于是,这生物便开始日日厌食、剩食,眼睛每日里只盯着我手里的玉米,牛奶等物品。
我想,我该去读读生物进化论了。这样,对我接下来的练笔生涯有利。
风有些顽皮,在皮肤上、发丝间乱串。跌入梦里的鸟声失去了踪迹,四壁空空,时钟滴答,银杏树的枝叶噼里啪啦地说着话。一刹那,我不知身在何处,醒在了谁的梦里水乡,那一串串鸟鸣,可是一声声唤归的清歌,在唤醒我走出混沌的梦境,走进清明的原乡?
红尘是间客栈,我们只是寄居者。匆匆忙忙赶路,匆匆忙忙走向生命的凋零。一生要路过许多渡口,遇见许多人,一些人在你生命中留下某些难以磨灭的符号,然后转身;一些人只是对着你笑笑,却不搭话,似乎奔行千里,只为了这一笑之后的那个优雅或者仓促的转身。
每逢此时,心便微凉。只是,也只是微凉。许多念头,会在一阵风路过时,便消散于无形。好似自己只是一株无关别人喜怒哀乐的花树,长在路边,不为等待,只是单纯地活着。
回想起这些日子来的拉扯和告别抑或等待。你们在溜走,如同一阵风,一股湍急的水流,一句嗲嗲的情话。而我,只能选择坚守,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坚守,还能够做什么。有些时候,选择来得很突然,只有两条路,别人选择了离,我便只能选择守。缘分是条狗,我得喂熟它,跟它嬉戏、耗着,才有可能留住它。
言归正传。该起床了。
顺着窗纱看出去,发现昨晚的傻狗又不肯吃光食物。不过,也好,几只麻雀围着盆子跳来跳去,正在开始快乐早餐。有两只很奇怪,体型一般,但是羽毛蓬松,两只翅膀略微耷拉着,看起来像个挨了批评之后,垂头丧气的孩子。更奇怪的是,它们不进食,只是呆在盆子周边,令一只麻雀不时过来跟它们交头接耳。
自小,我就是个顽皮的孩子,对于麻雀的习性非常了解。这一奇怪之下,便看出了苗头。那两只麻雀不是挨了批评,而是两个孩子。而那个忙碌着飞向它们的麻雀,正是它们的母亲,在给它们喂食。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飞禽,幼时都是青涩涩,一副放不开的毛糙样子。
我奇怪的是,盆子就在跟前,食物是现成的。这两只已经跟母亲身体同样大小的麻雀,竟然还不能或者说不肯自己进食!这让我想起几日前闺蜜带她家孩子过来玩时的情形。
孩子对着电脑或者手机,嘴巴嘟囔着,眼睛大睁着,身体不时耸动起来,已经完全进入了游戏中。午饭时间到了,任凭他的母亲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应半声。被喊得真急了,便会非常烦躁地说一声:俺知道了嘛,妈妈,你让我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还不行吗?闺蜜便在一旁咯咯地笑,很开心的样子。她一直都是这样,许多年来,对我也像孩子。两个人走出去,她总是会耐心地问我渴不渴,饿不饿,知道我离不开水,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准备好各种饮料。我生病时,她会耐心地给我擦脸,一口一口喂我吃饭。
她现在也会一口一口喂她的儿子吃饭。那小胖子,一手键盘,一手鼠标,嘴巴张开,任凭母亲将饭菜放入自己嘴巴里,眼睛一动不动,仍旧盯着游戏。话说,小伙伴们顿时看呆了。已经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需要一口一口地喂?
顿时,许多时事焦点进入我的脑海。物质生活的提高,给孩子们造就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父母们为了弥补自己孩提时代的缺失,开始拼命地照料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一路陪伴,一路喂养,将孩子们调教得个顶个的水灵,庞大,天真,不问红尘,不知冷暖,不见沧桑。这样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语言幼稚。即使身体成熟,精神的成长却被变相扼杀在童年。
这是爱吗?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建设靠谁去支撑?这些话题,一直不愿涉及,因为太沉重。只是,看到了今早的小麻雀,忽然感觉,这种变相的爱竟然已经泛滥到鸟类世界中去了。这些麻雀,应该是在我小小院落周围长大,冬天我会撒小米或者馒头屑,其他季节的食物更是丰富多样。它们在毫无生存危机的情况下,竟然也对自己的儿女进行了宠爱溺爱,将它们与大自然搏斗的本能慢慢扼杀。当我一旦离开,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坏,这些在蜜汁甜汤中长大的孩子,如何生存?再者说,在喂养过程中,没有教会它们感恩,父母对它们所做的一切,在它们那里看了都是天经地义,这样的后代,它们懂得赡养与尽孝吗?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怕也会随着这样风气的盛行而消失殆尽吧。
我对闺蜜说了自己的担忧。她只是笑笑,脸上竟有些不自然,貌似生气的样子。这不是第一次了,她跟我,风风雨雨多少年,从未有过摩擦,现在竟因此而不高兴。我知道,她是在误会我,以为我是在嫌恶她的小孩。我无法解释,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固执地张开羽翼,用心血去庇护自己孩子的母亲。在这样的时候,任何的忠言不仅是逆耳那么简单,更可能被误会成其他。所有的是非曲直,也许要等到多年之后,她亲自品尝到溺爱的苦果之后才会明白,只是那时为时已晚,或者不会发生也未可知。
窗外,麻雀们呼啦一下飞了起来,四蹿飞上枝头。我看到,大狗正慢慢踱了过来。这个从开始见到馒头就生龙活虎扑上去的生物,如今也变了。毛皮光亮,眼神傲慢,吃东西的口味更是见长。我吃素食已经马上一个星期,饭菜中也不在见荤腥。于是,这生物便开始日日厌食、剩食,眼睛每日里只盯着我手里的玉米,牛奶等物品。
我想,我该去读读生物进化论了。这样,对我接下来的练笔生涯有利。
文章评论
杨柳&青青
紫玉老师的随笔很有寓意,从动物想到人类,从动物幼子不肯独立想到了人们过度溺爱孩子……很好的文字,欣赏了![em]e179[/em] [em]e183[/em]
枫随心动
[em]e163[/em] [em]e160[/em]
淡烟.. 轻舞..
[em]e100[/em][em]e100[/em]紫玉的担忧很有道理
閴兮静雅
姐姐的文字是越发精彩了!
驴鸣
观察描摹细腻,情绪自然流泻。文笔灵动,表达出众。
子曾子曰
《大暑》 小暑邀凉大暑温,今年伏暑未拢门; 枝头乏力闻蝉唱,叶底多情看鸟奔; 好坏风天宜入梦,有无月夜尽销魂; 樽前歌饮不挥汗,宁许清秋云雨痕。[em]e163[/em]
旧袍
难得一见的美文!这是怎样一个女子?将轻灵素雅摘下雕刻在纷乱的红尘[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