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了
个人日记
老家有一句话叫“腊半月、正半年”,意思是说,腊月过得最快,忙忙碌碌的筹备着过年,好像时间只有半个月的样子,而正月里整天没事做,反而觉得就像有半年的时间那么长。我真的感觉到了,这个正月真是过得很慢、很慢。在这漫长的正月里,我儿时过年的情景就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来了……
儿时的过年,我记得最清晰的是剃头,那个时候不是现代的口号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而是“有钱没钱,剃头过年”,不论老少,只要是男性,一定要在年初一之前把头给剃了,因为还有个说法叫“正月剃头死舅舅”,那个时候剃头不是在理发店里,而是各家自备的土剃刀,相互的交换作业。那会儿,我们男孩子都留的是“护性毛”,只是在性门处留下三脂见方的一小块毛发,其余的全用剃刀剃光。(现在的电视上有时候也会出现那种发型,那不是新潮,应该叫复古)自备的剃刀有些钝,剃得头皮很疼很疼的,每逢年必需剃头,剃得我切牙咧嘴,挣扎、求饶,但从来都没有绕过我一次,每次我被按倒剃头的时候,几乎都是豪叫到底。长大以后,听说这种习俗来自一个演义:年初一的时候,一个富家的孩子指着头上说,看,我这顶帽子是新的;而穷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的破帽子一摔,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瓜说,看看吧,我这个头才是新的呢!——看来凡是剃头过年的人们,很久以前应该是在同一个阶级成份上!
儿时的过年很穷,家里能留下的麦子很少很少,自家推磨磨出的面粉,也只够包一顿水饺吃,能蒸得起馒头的人家更是很少很少。记得有一次年初一早上,我家里意外来了一个亲戚,请她吃过水饺、安排走了以后,父亲那顿饭只能是吃煎饼了。过年的猪肉都是在本村赊的,有一家杀头猪,各户都去拎一块来,还账的日子大都定在麦收之后,可是谁也不敢多赊欠,生怕收成不好还不起这笔债,大多数的人家都是要二斤左右吧,能要四、五斤的就算是富户了。我们家的二斤猪肉,在年三十的中午吃了一顿以后,也只能剩下很少和些肉汤了。年初一的饺子馅,都是萝卜、豆腐和粉丝拌的,我小的时候,不知道肉馅的饺子是个啥滋味。每家过年的时候都要做一筐豆腐、生一盆豆芽、炸些萝卜丸子,做豆腐从早上就开始推磨、磨好了豆沫再把豆汁挤出来,然后在一个大锅里烧,用盐卤点好之后,在筐里压出豆腐来大都到了下午。生豆芽是要在过年前的好多天,从豆芽还很短一直吃到下面长出毛根来,所以每次过年,豆腐、豆芽和萝卜丸子是主菜。我们家过年的时候,除去那二斤猪肉,就没别的荤菜了,印象中好像父亲也买过一些小鱼,和萝卜条子一块烧着吃,就连“年年有余(鱼)”这个词汇,我也是长大以后才理解的。
儿时过年最兴奋的是熬山芋糖,煮上一大锅山芋,拌上大麦芽搦碎之后,用包挤出甜水来,在大锅里慢慢的熬出水份去,就变成了糖稀。我们这些小孩子,从糖水一下锅,就开始用筷子蘸着咂,慢慢的糖水变稠了,筷子上面能附着的更多了,去锅里蘸的也就更勤快了,糖稀很热,嘴唇和舌头都被烫得麻麻的,满头满脸都是汗的孩子们,鼓着被烫红的小嘴,对着蘸来的糖稀大口大口的使劲吹着气……一直到筷子上可以滴流很多糖了,插在风口里凉着,等凝固了再啃,有点脆、有点香、有点酸酸的甜,真的是好吃极了。把糖稀制成各式的糖块,还要加上别的配料,或花生豆、或芝麻,挤压到一起,再用刀切成薄片的就完成了。也可以用炒面做面糖,像擀面一样,把糖稀擀得薄薄的,卷起来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凉透了才可以吃,不然会粘住牙的。记得在82年春节前,我在县城里有幸买到一大块山芋糖稀,我家的孩子们,都没见过、更没吃过,从我开始炒面、加热糖稀,一直到制作面糖,都寸步不离的跟着,当我把切成小段的糖块端出来冷凉的时候,三个孩子一直都趴在四周伸头看着,引得家人哈哈大笑。——多少年来,我一直很怀念那极其美味的山芋糖。
儿时的过年,虽然很穷,但是讲究很多。春联是必须要贴的,并且在锅台上、石磨上及屋里所有的家具上,都得贴上一个不大的“福”字,都想让福气充满全家;年初一的黎明,要把煮好的饺子,用三只碗,每碗三个,摆在庭院当中,家长跪地磕头,那是供奉老天爷的,人们都是靠天吃饭的;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地的,怕是把财气给扫跑了;初五之前是不准用剪刀的,说剪刀是破家之物;初一的早晨是不可以打喷嚏的,自己这一年内有没有好运气,是由这个早晨打不打喷嚏来决定的,……可是我每次都要打几次喷嚏,惹得母亲很不高兴,过年的时候,除了剃头那一件事我不情愿,其余的都使我很兴奋,头天晚上是不想睡觉的,就是在夜深的时候睡去,朦胧中也会多次醒来,每次都是坐起来看看,四周一片漆黑,仔细听听,没有半丁点动静,裸睡的我可能是折腾得着凉了……就连过了年初一以后,什么种类的手艺人最先进村,都是有很多的说道:摇着“晃鎯”扎簸箕的,会主乱(兵、匪);卖糖球(糖葫芦)的,会主瘟(瘟疫),最受欢迎的是货郎担,只有货郎的“召唤”小鼓才能摇来风调雨顺。——朴实的农民心里有个寄托,把新的一年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回想我儿时的过年,我丝毫没觉得苦,倒像当年的山芋糖稀那样——有点脆、有点香、有点酸酸的甜,味道真是好极了,让我永远的怀念!
文章评论
不老松
您说的没错,我们是同龄人,感触非常深,儿时的年,虽然说条件很差,但是,讲究多,老一套的说法多,年味也特别浓........ 告别了正月,您也要调整好情绪,迎接春天的到来!
夕阳美
老车真是好记忆,儿时的事还记得那么清晰,说的也是非常详细。觉得还是那时的年味有乐趣。那时盼望过年,现在讨厌过年。哈哈……
小文阁
新年的到来有新希冀,所以不管条件好坏,愿景和寄托都在心中。
闲云阁直笔
真佩服你的记忆,儿时得确很苦,但亦不乏乐趣,那是因为整体气氛就那样,没有比较,再就是童心易足,只要能玩便可忘掉一却,况且过年总是有好多神秘与新鲜,----。[em]e179[/em]
一叶知秋
[ft=#0000cc,4,楷体_gb2312]尽管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时的那份期待和喜悦依然是那么的美好。回味着是一种甜美。[/ft]
老农
[B][ft=#990000,4,新宋体]尽管贫穷,落后,但儿时的记忆,是那样的甜蜜,回味悠长。尽管那样甜蜜但还是带着苦腻,好美的一篇回忆录,似乎也融入其中。[/ft][/B]
太极PK太急1
忘不了的童真童趣,尽管儿时年代物资匮乏,但对年的期盼是耿耿的。
巨涛
[url=http://sz.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21ec0fdfa04b8cdf55ecc28f67d47015087327c29f741fc2b725ad6f58e30698865634bceb62aca12deb49926b1d4f074ef0a659112ea1f8f333eea6c5523aa8265210a6af69fae16afc8edda4c07b1274f27d92][img,474,328]http://b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21ec0fdfa04b8cdf55ecc28f67d47015087327c29f741fc2b725ad6f58e30698865634bceb62aca12deb49926b1d4f074ef0a659112ea1f8f333eea6c5523aa8265210a6af69fae16afc8edda4c07b1274f27d92&ek=1&kp=1&pt=0&su=1226099666&sce=0-12-12&rf=2-9[/img][/url]
荷花
[em]e179[/em][em]e179[/em]
怀念我的父亲
最天真,最幸福,五忧无虑的童年,是老年人永远的回忆。
观潮人
[B][ft=#663333,5,]兄长文笔自然甘甜,拜读了.[/ft][/B]
风光无限
偶尔看到大哥的此文,写得很好!很佩服大哥的记忆。儿时的过年,是记忆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是孩子们最祈盼的日子...大人盼种田,小人盼过年...哈哈!你的美文又换起了儿时的回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怀念我的父亲
咱们都是同龄人,我比你大两岁。你说的是50年代?合作社,人民公社年代。但我比你幸运多了,因为我们家不在农村。我的父亲又是科级干部,月工资120多元。那个年代,我没看见农村小孩子有穿衬衣的,大冬天咧着怀,坦胸露怀,还不得病。在三年自然灾害年代,父亲被流放到大修队一工区当主任,修绥化到佳木斯铁路。父亲有采用合同工,临时工的特权,并批给临时工粮食,还可以终保私馕。但他不用,所以我们家才尝到什么是饮饥挨饿,吃代食品的滋味。
怀念我的父亲
[ft=,5,宋体]你说“腊半月、正半年”,意思是说,腊月过得最快,忙忙碌碌的筹备着过年,好像时间只有半个月的样子,而正月里整天没事做,反而觉得就像有半年的时间那么长”。因为当时咱们的经济条件不一样,所以正相反:“腊半年,正半月”。天天盼过年,时间太慢,过年大鱼大肉香餐,无忧无虑的快乐伙伴们玩耍,转眼间到二月,还没玩够就上学,挽惜啊![/ft]
兵团战士
佳作拜读,耐人回味,那时的年尽管不如现在,可是特别有意思,让人留恋那个年代。超人的记忆佩服![em]e179[/em][em]e179[/em][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