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的国庆节
个人日记
国庆节的头一天下午,太阳还老高,生产队长就催促我们回家收拾一下,到大队集合,年轻人要去县城,参加由农民组成的方队,进行国庆大游行。我没有庆祝胜利的喜悦,更没有参加游行的激情,只是想再去看一眼那个我十分熟悉、但现在已经不属于我的县城。我回家拿了两个煎饼、包了些咸菜,装在衣服口袋里,临出门的时候,我没有忘记带上棉袄,因为苏北的秋天,昼夜温度相差太大。生产队总共集中了六、七个年轻人,凡是爱漂亮的,都穿着单衣,只有两、三个不在乎自己形象的,才穿着臃肿也很难看的旧棉袄。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一件棉袄要穿很多很多年,极少有人能够做件新的。至于棉毛衫、毛衣之类的服装,大家只是听说了,却没穿过。
公社离我们五里路,磨磨蹭蹭的到达之后,天已经黑透了。那时候还没有通电,公社的大院里黑灯瞎火,但老远就能听到人声嘈杂。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大队的领队让我们自己找个地方等着,夜里十二点才能出发去县城。我们几个人就在门口公路边的坡上坐下来,天南地北的胡侃着。我把棉袄铺在地上,半躺在上面感觉十分的舒服。大家都很饿,拿出煎饼吃了起来,只是没水喝。我总共只有两个煎饼,吃一个,留一个明天再吃。嘴里的干渴让大家的话越来越少,声音也越来越低了。
时间越来越晚,气温也越来越低,我把棉袄穿在身上,只不过地上太凉,一条单裤实在抵挡不住,想找点什么垫在屁股下面也没有,只能坐凉了就蹲一会,蹲得腿麻了再坐一会。没带棉袄的几个人更冷,他们只能双臂抱在胸前或站着、或蹲着。
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杂乱的人群才从公社的大院里簇拥向公路,我们几个也随着人潮涌向县城。……东方升起了光洁的上玄月,照得大地和人群都很分明,我发现人流中,穿单衣的多、穿棉袄的很少。不规则的人流涌在砂石路的右边,极不均匀的步行速度,时快时慢,有时候还得跑一段,耳边听到的都是不均匀的喘息和杂乱的脚步声,偶尔也会传来一两句发哑的对话。已经下半夜了,我很困,有时候就闭着眼睛跟着大伙走一段。
到了大运河的岸边,才知道夜里是不摆渡的,估摸着算一下,零点出发,从公社到这里总共八公里路,现在最多也就是凌晨一点半钟,离天明还有几个小时,太冷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露水了,衣服上潮潮的,头发湿漉漉的。穿单衣的人,两手都紧紧的抱在胸前,在不停的跺着双脚。我困得眼皮都些睁不开了,于是找个土坡,侧着身子躺了下来,一条单裤太冷,我努力把自己曲卷到一起,消瘦的身子能让膝盖顶到下巴,脑袋下面枕着一只弯着的胳膊,另一只胳膊紧搂着曲卷的双腿,尽管这种姿势很累、周围还有杂乱的跺脚声音,我还是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居然做了个不连贯的梦。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压在下面的那只胳膊麻得有些僵硬,一动也不能动了,曲卷的双腿连骨头都很酸疼,睡醒以后感觉更冷了,浑身打哆嗦。看看月亮,我应该睡了两个多小时,精神是好多了,但冷、饿和口渴,让我觉得这一个多小时是最难熬的。
天微明的时候,渡船过来了,这一百多人是装不完的,我是第二船过河的。当来到开会的大操场时,天彻底亮了,听说县里决定不让我们参加会议了。离开会的时间还有一大截,操场上除了我们之外,只有几个穿着军大衣的解放军战士在布置会场。再仔细的端详我们这些人,样子简直狼狈极了:衣冠不整、头发凌乱、脸色发青、嘴唇苍白而干裂,活脱脱的就是一群要饭花子,看来不让参加会议是个英明的决定,不然会有损大会形象的。
我去找个卖大碗茶的地方,顺便看看我已经很想念的县城大街,各个单位全部都在大门以里砌了一面很高很高的影壁墙,把毛××画在上面。这些画像,有穿军装的、也有穿中山装的、有双臂下垂的、也有招手致意的、有画得好看的、也有画得不太好看的……反正都是站着的。我突然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罚他老人家不分白天黑夜的站在那里,太阳晒、下雨淋,是不是太辛苦啦?
仅有的一个煎饼下了肚,热开水喝了几大碗之后,才感觉浑身上下暖和了, 虽然离‘吃饱’还相差很远,但已经很舒服了。我坐在卖茶的凳子上等着,想看看游行的队伍是个啥样子。一个多小时之后,乱七八糟的声音随着游行的队伍才过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七、八辆花车,所谓的花车,就是大卡车,驾驶楼的上面放个大喇叭,大喇叭播放的有“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也有“样板戏”的选段,卡车车厢的四周,贴着用红绿纸写的不规则的标语。车厢上面有活人装扮的雕塑,都是按样板戏的剧照模仿的,除了一辆车上有个穿着皮大衣的杨子荣外,其余大都是李玉和一家祖孙三代共同举着一盏红灯,这些人都用油彩涂了脸,在自然光线下,显得不太好看。只有轴承厂的特别,车厢当中安放着一个木头制作的超大轴承,外圆大约有三米多高,内圆的两边装着两个很长的铁摇杆,由两个工人奋力的摇着转。看着那两个工人累得满头大汗、前仆后仰、弯腰撅腚的样子,看热闹的人群全都哈哈大笑。
走在后面的才是各单位的游行方队,他们喊着口号、举着小红本(毛主席语录本),领头的喊一声、大家学着喊一声。有的单位配备了锣鼓,喊口号和打锣鼓可以交替着进行,这就苦了没锣鼓的单位了,不管有多累,他们也得一刻不停的喊下去。
观看了所有的方队,我该回家了,过了大运河之后,太阳光越来越厉害,气温也就越来越高了,夜里给过我无比温暖的大棉袄,这时候穿不住了,从解开扣子敞着怀、到披在后背上、再从搭在肩膀上、到夹在腋下,反正是越来越感到棉袄是个累赘。这条沙石公路我上学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走一趟,我熟悉每一棵树和路边的每一处坑坑洼洼,不过今天多了个景致,不多远就有三三两两的人,睡在路两旁的土坡上,那都是和我一样、被折腾了一夜、来参加国庆大会的年轻农民。我很困、很疲劳,也想睡一会,但饥肠辘辘让我感觉吃饭要比睡觉更紧急一些。于是找了几根晒得半干的山芋秧子,捆上大棉袄,并做好两根背带,像解放军背被包那样,甩开两膀、昂头挺胸,大踏步的向家中走去……
----这次开庆祝会是八点钟开始,县里要求我们六点到,公社决定半夜零点出发,大队通知天黑以后集中,生产队在太阳还很高的时候就催促我们行动了。
----这次去县城,生产队给我们每个人记一整天的工、十个工分,年终决算每个工分价值一分三厘二毫钱,我那天的十个工分,应该能得一角三分二厘钱,除去我喝开水、坐渡船花去的一角钱,我还能结余三分二厘钱。
……从那天以后,我知道各级政府都有层层加码的规律以及幅度……
……从那天以后,我体会农民的形象太差,所以就上不了大台面……
……从那天以后,不论是什么人看不起我,我都能坦然的接受了……
公社离我们五里路,磨磨蹭蹭的到达之后,天已经黑透了。那时候还没有通电,公社的大院里黑灯瞎火,但老远就能听到人声嘈杂。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大队的领队让我们自己找个地方等着,夜里十二点才能出发去县城。我们几个人就在门口公路边的坡上坐下来,天南地北的胡侃着。我把棉袄铺在地上,半躺在上面感觉十分的舒服。大家都很饿,拿出煎饼吃了起来,只是没水喝。我总共只有两个煎饼,吃一个,留一个明天再吃。嘴里的干渴让大家的话越来越少,声音也越来越低了。
时间越来越晚,气温也越来越低,我把棉袄穿在身上,只不过地上太凉,一条单裤实在抵挡不住,想找点什么垫在屁股下面也没有,只能坐凉了就蹲一会,蹲得腿麻了再坐一会。没带棉袄的几个人更冷,他们只能双臂抱在胸前或站着、或蹲着。
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杂乱的人群才从公社的大院里簇拥向公路,我们几个也随着人潮涌向县城。……东方升起了光洁的上玄月,照得大地和人群都很分明,我发现人流中,穿单衣的多、穿棉袄的很少。不规则的人流涌在砂石路的右边,极不均匀的步行速度,时快时慢,有时候还得跑一段,耳边听到的都是不均匀的喘息和杂乱的脚步声,偶尔也会传来一两句发哑的对话。已经下半夜了,我很困,有时候就闭着眼睛跟着大伙走一段。
到了大运河的岸边,才知道夜里是不摆渡的,估摸着算一下,零点出发,从公社到这里总共八公里路,现在最多也就是凌晨一点半钟,离天明还有几个小时,太冷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露水了,衣服上潮潮的,头发湿漉漉的。穿单衣的人,两手都紧紧的抱在胸前,在不停的跺着双脚。我困得眼皮都些睁不开了,于是找个土坡,侧着身子躺了下来,一条单裤太冷,我努力把自己曲卷到一起,消瘦的身子能让膝盖顶到下巴,脑袋下面枕着一只弯着的胳膊,另一只胳膊紧搂着曲卷的双腿,尽管这种姿势很累、周围还有杂乱的跺脚声音,我还是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居然做了个不连贯的梦。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压在下面的那只胳膊麻得有些僵硬,一动也不能动了,曲卷的双腿连骨头都很酸疼,睡醒以后感觉更冷了,浑身打哆嗦。看看月亮,我应该睡了两个多小时,精神是好多了,但冷、饿和口渴,让我觉得这一个多小时是最难熬的。
天微明的时候,渡船过来了,这一百多人是装不完的,我是第二船过河的。当来到开会的大操场时,天彻底亮了,听说县里决定不让我们参加会议了。离开会的时间还有一大截,操场上除了我们之外,只有几个穿着军大衣的解放军战士在布置会场。再仔细的端详我们这些人,样子简直狼狈极了:衣冠不整、头发凌乱、脸色发青、嘴唇苍白而干裂,活脱脱的就是一群要饭花子,看来不让参加会议是个英明的决定,不然会有损大会形象的。
我去找个卖大碗茶的地方,顺便看看我已经很想念的县城大街,各个单位全部都在大门以里砌了一面很高很高的影壁墙,把毛××画在上面。这些画像,有穿军装的、也有穿中山装的、有双臂下垂的、也有招手致意的、有画得好看的、也有画得不太好看的……反正都是站着的。我突然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罚他老人家不分白天黑夜的站在那里,太阳晒、下雨淋,是不是太辛苦啦?
仅有的一个煎饼下了肚,热开水喝了几大碗之后,才感觉浑身上下暖和了, 虽然离‘吃饱’还相差很远,但已经很舒服了。我坐在卖茶的凳子上等着,想看看游行的队伍是个啥样子。一个多小时之后,乱七八糟的声音随着游行的队伍才过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七、八辆花车,所谓的花车,就是大卡车,驾驶楼的上面放个大喇叭,大喇叭播放的有“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也有“样板戏”的选段,卡车车厢的四周,贴着用红绿纸写的不规则的标语。车厢上面有活人装扮的雕塑,都是按样板戏的剧照模仿的,除了一辆车上有个穿着皮大衣的杨子荣外,其余大都是李玉和一家祖孙三代共同举着一盏红灯,这些人都用油彩涂了脸,在自然光线下,显得不太好看。只有轴承厂的特别,车厢当中安放着一个木头制作的超大轴承,外圆大约有三米多高,内圆的两边装着两个很长的铁摇杆,由两个工人奋力的摇着转。看着那两个工人累得满头大汗、前仆后仰、弯腰撅腚的样子,看热闹的人群全都哈哈大笑。
走在后面的才是各单位的游行方队,他们喊着口号、举着小红本(毛主席语录本),领头的喊一声、大家学着喊一声。有的单位配备了锣鼓,喊口号和打锣鼓可以交替着进行,这就苦了没锣鼓的单位了,不管有多累,他们也得一刻不停的喊下去。
观看了所有的方队,我该回家了,过了大运河之后,太阳光越来越厉害,气温也就越来越高了,夜里给过我无比温暖的大棉袄,这时候穿不住了,从解开扣子敞着怀、到披在后背上、再从搭在肩膀上、到夹在腋下,反正是越来越感到棉袄是个累赘。这条沙石公路我上学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走一趟,我熟悉每一棵树和路边的每一处坑坑洼洼,不过今天多了个景致,不多远就有三三两两的人,睡在路两旁的土坡上,那都是和我一样、被折腾了一夜、来参加国庆大会的年轻农民。我很困、很疲劳,也想睡一会,但饥肠辘辘让我感觉吃饭要比睡觉更紧急一些。于是找了几根晒得半干的山芋秧子,捆上大棉袄,并做好两根背带,像解放军背被包那样,甩开两膀、昂头挺胸,大踏步的向家中走去……
----这次开庆祝会是八点钟开始,县里要求我们六点到,公社决定半夜零点出发,大队通知天黑以后集中,生产队在太阳还很高的时候就催促我们行动了。
----这次去县城,生产队给我们每个人记一整天的工、十个工分,年终决算每个工分价值一分三厘二毫钱,我那天的十个工分,应该能得一角三分二厘钱,除去我喝开水、坐渡船花去的一角钱,我还能结余三分二厘钱。
……从那天以后,我知道各级政府都有层层加码的规律以及幅度……
……从那天以后,我体会农民的形象太差,所以就上不了大台面……
……从那天以后,不论是什么人看不起我,我都能坦然的接受了……
文章评论
大吹西北风
那个年代的政治气候,象是给人们喝了“左酒”,都醉了,有的人颠狂了,有的人开始受气了,唯有少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的智者在旁边“看热闹”。
微笑
一九六九年的国庆节,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从您详尽的记录中,可以看出一段生活就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历史的善恶和生活的甘苦。尤其是结尾的三居话最为经典![em]e179[/em][em]e176[/em]车叔新年好!
爱拼才会赢
不知道有多少无辜在那个时代沉沦……
地角闲翁
过去的就过去了,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一场动乱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科学技术比人家差了一大块。我们花两千多元买个BP机挂在腰上,感觉很时髦但也很心疼自己的钱。当我们也能生产BP机后,又时兴了大哥大,我们又用两万元买大哥大!我们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海贝珍儿
我也跟着车老哥跑了一趟县城,[em]e112[/em]
兵团战士
我怀着感慨的心情拜读了大哥日志。那个难忘的年代,给人们留下了说不完的记忆。 过去的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活好当下吧!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开心快乐,幸福安康![em]e179[/em][em]e160[/em]
心和顺
真实的记载历史,一代人民的功臣被打倒啦,教育界受到了 催惨,有知识的人成了臭老九,愚民政策毒害着中国人民,一段愚蠢的时代哦,让我们国家倒退了几十年啦。
大漠孤烟
你好,读了你的文章,我想了许多。你的文章写的很仔细,也很感人。但我不知道你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是单纯的回忆?是对那段是非颠倒的历史的愤慨?那段历史蹉跎了一层人的岁月,其中就有你。否则,你也许会成为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但那段历史也锻炼了许多人,其中也有你,要不然,你也许不会有今天洞察事物的敏锐能力。忆往昔,不堪回首。让我们回到现实中,看看今天吧。每段历史都有它的闪光点,也有它的不足。今天许多方面何其不是一样?社会总在向前发展,还是邓小平说得好:“摸着石头过河。”即使出现错误,也可自圆其说。不过,你也算是幸运儿。
雪后青松
对待历史,全部肯定或全部否定都是片面的。
小溪
不同的经历丰富着不同的人生。许多年以后,重新记起那些沉淀在岁月长河里的往事时,或悲或喜,或苦或甜,都已经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和意义。
不老松
这一段历史情节是大家都经历过的,场面阵容大同小异,心里反应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不敢怒,不敢言而已......... 不过,我与《大漠孤烟》有同感,想知道您回忆这段历史的初衷?
缘来视你
历史的悲剧印留在记忆中,那年那月已经定格在蹉跎岁月里。岁月匆匆,蓦然回首,红尘深,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过客,无论悲喜,都曾经真实地走过。岁月无声,岁月有痕,那份记忆足以一生去珍藏,去回味。获得,舍得,懂得,记得。
六六顺风行
往事中有幸福有心酸,五味杂陈!
老农
那个年代,那样的事件,虽然没有经历,但能够感觉得到,劳民伤财之举,是经常发生,有很多您眼中的景点我也见到过,那个时代的农民衣着哪里讲得了体面啊!您的文章将我拉回到了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杂拌人生
那年、那月、那些事···祝安好[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