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中的意境

资料

 浅谈创作中的意境
一、把握意境的基本要素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那么,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1
.弄清有我无我
著名学者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区分这两种意境,不能望文生义。并不是诗中出现了,就是有我之境,没有出现就是无我之境。在陶渊明的诗中,采菊都是的动作,悠然也正是的感情。一般认为,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外射到景物上去,就产生有我之境;诗人以平静淡泊之心观察外物,为外物所吸引以致达到忘我境地,似乎物与我融为一体就产生无我之境。泪眼问花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在问,乱红飞过秋千去认为,感情色彩极浓,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淡淡地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悠然自适的情趣,是无我之境。
2
.弄清意境意象
从表现形式看,诗词中的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一些砖石。所以,单个意象不能称为意境。
如温庭绪《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只是意象,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意境。这是一位思归心切的客子,早早起来赶路时听到看到的景象。鸡己啼鸣而残月未落,板桥凝霜而人迹分明,凄清的意境既透露出羁旅的愁苦,也包含着早行者的企盼。因为情景交融构成意境,所以诗词的意境要从景与情两方面入手。诗或词的意境也要从景与情两方面去品味。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说到意境不仅是一首词,对词中的一句也是这样。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写出了绝妙的春的意境,诗人用一字,既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情景交融而成佳句。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也是因为情景交融而构成极美的意境。诗中的字,既细致地刻画出淡云拂月、花枝摇曳的美好夜色,也隐隐地透露出诗人对于春色将阑的惋惜之情。
3
.概括意境要注意方法
对诗词意境的把握需要反复品味。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用心地把景中之情、言外之意品出来,才有可能准确地概括意境的特点。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 ,流露的是自由生活的喜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抒发的是光阴流逝、壮志未酬的悲慨;“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 饱含着怀古的伤感;其间旦暮闻何物?社自鸟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诉说着迁谪的哀怨;“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 衬托的是孤寂悲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渲染的是无尽离愁;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 ,写进多少亡国之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梦里一片报国之心。当然,对意境的品味应该以解读整篇诗词为基础,还要做到知人论世。
选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意境特点, 也是值得推敲的。那些既能概括景物特点,又体现着情感色彩的词语最适合用以概括意境特点, :雄奇、壮阔、清幽、闲适、虚幻、冷寂、冲淡、孤独、悠远、恢宏辽阔、雄浑壮美、阔大悲凉、清幽散淡、清新可人、凄清洁静、悲凉抑郁、孤寂飘零、沉郁深婉、清新质朴、宁静高远、旷远深邃、自然空灵、迷惘惆怅、苍茫遒劲、清幽绝俗、充满生机、孤寂清冷、神秘空灵、悲凉慷慨等等。这些词语常见于诗词鉴赏文章,可以借鉴。
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以上是一个课件内容(呱呱相册2013.11.28.63:09E20131121-123330-0765 
二、了解意境在作品中表现的不同的形式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1、触景生情。

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经过多少次的感慨才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写眼前的实景,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经过多少次的感慨才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所以在这里是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是触景而生的情,所以第三句即刻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从这可以看出,这首词的意境,不仅是完美的,而且是自然的,高超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缘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违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之为有我之境,即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
如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 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 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 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 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 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 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 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3、情景分列。
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写景下半抒情的,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前后句都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竞意俱迟是情;在两句中,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或上句抒情下句写景的,如陈亮的《水龙吟》中的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即上句抒情下句写景;在四句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或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的,如张孝祥《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西江月》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即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的,如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这首词上部分写景,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下半部分抒情,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烟霭沉沉月暗时,一城灯火亦疏迟。江天已惯风吹雨,山色何妨梦入卮? 拈弈子,和弦诗,无多世事付于思。今宵为约阑珊夜,犹把狂狷漫作痴。

 


4、寄情于景。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四句全是写景,如果说有君子、小人之寄托的话,那是穿凿,但在写景中,也寄有作者的情感,即对西涧春日景色的喜爱。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飞觞醉月对大家说:烟霭沉沉月暗时,一城灯火亦疏迟。江天已惯风吹雨,山色何妨梦入卮?拈弈子,和弦诗,无多世事付于思。今宵为约阑珊夜,犹把狂狷漫作痴。
5、景略情在。
有的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飞觞醉月对大家说:

浣溪沙——回眸-醉门大师姐的

未断尘缘怎释怀,藕花世界可能埋?此身依旧水之涯。
与我相逢知有错,和他聚散遂难裁。情丝缕缕赖谁开?

飞觞醉月对大家说

其六 缘起
水佩风裳笑语温,凌波顾影绿成痕。扁舟轻放是何人。
一棹飘然如有约,三生寂寞岂无因。只今难证是君恩。

总之,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词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词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词像不像词,有无词味,主要看意象;词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词味到词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