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熟蒂落
个人日记
2015/8/2,8:14,周日,晴天,轻霾,室温30°,湿度75
题:瓜熟蒂落
昨晚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开启音响,聆听古典音乐,在夜半时分。
然后再睡,但无法深睡,二三个小时后就醒了,突然脑海蹦出“瓜熟蒂落”这个成语,似乎感悟了什么,开始翻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相关部分。
冯友兰说,“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Derk Bodde)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的主导观念》,其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但中国没有标明哲学的著作存世。有些言论也很简短,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打开《论语》,每章也就是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如果习惯阅读西方的哲学著作,习惯那种精密推理,详细的论证。你就根本不知道所谓的中国哲学说些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一头雾水。
冯友兰指出,“这是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虽然明晰不足,但暗示有余,而暗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个特征却符合霍金的量子论特征。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中国艺术,诗歌,绘画等均是如此。惯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有不少网友感叹孩子和自己疏远,因大多数都仅有一个孩子。要么是另一种极端,依然一切为孩子做主,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强。其实这些都是为情感所困形成的两个极端。越是感性的人越甚。越是优秀的孩子独立性也越强。
而“瓜熟蒂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两代人之间的哲学理性的定位,而这和情感是相悖的。
附注:引号内文字摘自《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文章评论
花开花落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