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字正音
问山杂谈
偶然在2015年第4期的《文史知识》月刊里读到叶嘉莹先生的《苏轼〈前赤壁赋〉讲录》(第一讲)。文章按常规套路不急于评说《前赤壁赋》,而是先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中间顺带着说了说作者的弟弟苏辙。叶先生认为:“苏辙的‘辙’字,有时俗读zhé,车辙的辙,这个字实在应正读为chè。”
叶先生的这一说法恐怕会让大陆学子大感疑惑!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辙”字统读为zhé。在大陆通行的字典里,“辙”字也都只标注zhé一个读音。有趣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的《辞海》,除标注zhé这个读音外,还标了个俗读chè。这正俗之分与叶先生所述恰恰相反!
叶先生长期生活在台湾,自然以台湾的读音为正。在台湾这个“辙”字是个多音字。作“车轮碾压的痕迹”讲时读作chè,作“办法、主意”及“诗词押韵”讲时则与大陆一样读作zhé。叶先生说苏辙的“辙”字正读应为chè时,还特意标出了“车辙的辙”四字,以叶先生的学问这样的标注自然是正确无误的。可能先生认为大陆人弄混了苏辙的“辙”字的意思,而以先生的雅量又不愿意直说大陆人读错了,所以只是善意地说这是俗读。
先生的文章是要讲评《前赤壁赋》,自然不好展开来讲苏辙的“辙”字的意思,这里只能由问山来啰嗦几句了。一说起这事啊就引人发笑,问山一直认为老苏同志给两个天才儿子取名时是极不负责任的。“轼”、“辙”这都是啥名啊,简直比《超生游击队》里的“海南岛”、“吐鲁番”还不着调。我想着啊,这都是老苏同志年轻时不好好学习,等到生儿育女了才开始啃中学生课本。产房传喜讯,老苏同志升了,还正读着《曹刿论战》,憋了半天,取了个“登轼而望之”的“轼”字,等两年后弟弟出生了,想起前面还有句“下视其辙”于是又取了个“辙”字,好歹和他的哥哥算是凑成了个车字辈。这一点从他两兄弟的表字里也能清楚地看出来。苏轼字子瞻,“登轼而望之”瞻者,瞻望也。苏辙字子由,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不合辙可就得出大事了,辙者,车之必由也。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这zhé、chè二音到底谁正谁俗呢,也就是谁更正统、更正宗呢?中国人一提起正统、正宗必得述古,必得找出与祖宗一致或更接的理由。比如三国时期明明就是大家都想篡位,只是力有不逮才相互制衡。后人就仅仅因为刘备与汉室同宗,就把置汉献帝生死于不顾急忙上位的他奉为正统,而把终生只做汉相的曹操视作汉贼,这打哪说理去?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辙字“从车,徹(彻)省声。”也就是说辙字的读音是从彻字的,而彻字在海峡两岸通读作chè,这么说来确实该以chè为正音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汉字的音变极其复杂,虽说辙字最初读音是从彻字,但此后的音变也不能就此打包了事。比如江字是“从水工声”,而现在江工二字已完全不同音了。更何况chè也不是正宗的中古音呢。
《说文解字》“彻”丑列切,“辙”直列切,平水韵表彻辙二字同属入声九屑。现在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了,只能说辙字本来的读音应略近于qiè。所谓“礼失而求诸野”,问山老家从属于吴语系的浦城方言读“彻底”为qiěliē似可为证。白居易有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卖炭翁》,诗中的“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押的就是入声九屑韵的“雪、辙、歇”三字。只是现在用普通话读来已经完全不押韵了,三个字的声调由入声分别变成了上声、阳平、阴平,“歇”字还依然保有原声母x韵母ie,“雪”字《审音表》注明统读为xuě也还保有原声母,相比之下“辙”字变得最为彻底声母、韵母、声调全变了。
中国人还有个习惯,就是出于对名人的尊重,希望延续其时其地的读音。比如:陈寅恪(què)、贾平凹(wā)什么的,对于这一点我是坚决反对的。何况要考证“辙”字在北宋时期眉州的读音绝非易事,也难以服人。作为个人兴趣或研究需要则无不可,要以之作为所谓的正音则断不可行,正音还是应该以现时的普通话为准。只是基于两岸读音不同的现实,我的观点是不妨先各自为“正”,这也切合两岸的现状。
让我们共同努力,发挥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一起想想辙(zhé,办法),以求车同“辙”、书同文、读同音。
文章评论
梅花雪
某人又该批你不务正业了[em]e113[/em]
丫头
[ft=,5,宋体][/ft][em]e121[/em] 贾平凹(wā),其实读起来更感觉好
疏影
只有问山能把枯燥滴论证说滴介么津津有味儿,生动有趣儿啦~
猪猪侠
问山想个辙吧
如果
我看电视上也是把苏辙念作chè的,叶嘉莹先生她讲的是对的。 倒是陈寅恪的“恪”,我至今都把它念作ke ,原来念què呀[em]e11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