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生活的小情调——驾驭得了名牌也吃得了路边摊
个人日记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今天你看到几个人坐在咖啡馆玩扑克,明天你又遇见几个提着LV去吃路边串串的美女,你千万不用嗤之以鼻,也不用太过惊奇,因为我们成都人就是这个调调:穿得了世界名牌,也吃得了苍蝇馆子。正是知我者谓我优雅,不知我者谓我装腔,其实我们成都人只不过是即接轨世界又接得上地气而已。
1.啃鸭脖子看世界杯
第20界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拉开帷幕,众多男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期待着每晚的赛事。不过世界杯对男人们来说,绝对是四年一度的盛世,熬夜看球喝啤酒那是一定不能少的,不过这排场在成都就必须要多几样“装备”——鸭脖子,兔脑壳,煮花生。。。。。。到了晚上世界杯一开播,夜啤酒的场子里一坐,完全不分你我,不分男女,在成都看球就是这么“不将就”: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管你是工地上的泥水工还是企业老总,不管你白天是出租车司机还是穿着讲究的高管,只要酒倒上,鸭脖子啃起,就是一起看球的好兄弟,好姐妹。成都人在这时就这么耿直,包容,一片祥和的气氛让人感动。
2.看电影必须是lmax(译音:“爱麦克斯”,意为:“最大影像”)
在成都青年腔调里,看电影是个不可少的娱乐项目。难怪电影宣传成都总是西南重点,因为咱成都观众的热情高啊!更重要的是成都人普遍具有超前消费意识,即便是看一场电影的资金不足,他也会去向银行贷款或者按揭把这电影看了(呵呵,有点夸张,不过只是想证明一下成都人的超前消费意识而已)。新片还没有上映就已经想好了哪天去看。到电影院是为了看视觉特效大片,有巨幕一定看巨幕,有lmax肯定看lmax,是票价重要还是品质重要?成都人心里有自己的标准。咱成都可是个能出票房成绩的地方哦。但凡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几人成行是个根据电影类型来决定的事:文艺片必须是茕茕孑立,这样才能和片子的风格搭调;动作片肯定是三五成群,否则气氛不够。
但是除了在电影院看电影,还必须有另外的看电影途径:在家看DVD。作为一个超有腔调的行为,这种看电影的行为可能早就已经退出了普通人的生活范围,但在成都的腔调里必须还保持着这种“古老的行为”,约上三五好友在家里来“鉴”碟,看几部小众的外国片子,腔调绝对拿捏到位。至今我家里还保留了一台DVD,前不久我一位好友知道我喜欢摄影,就给我推荐并借了一套美国电视剧《斯巴达克斯》原装碟版给我,说里面的色彩,影调,角度,场景,光影拍影得非常漂亮,对我们喜欢摄影的人很有启发,感觉还真不错!所以好东西是需要与朋友分享的,这也是一种幸福。
3.开个宝马买蛋烘糕
成都人爱吃爱玩是出了名的。只要哪里好吃好玩就一定要去体验,如果你没去吃过,没有去玩过,否则在朋友面前谈起这事时你自己都感觉没有面子。倒不是说必需要吃什么海鲜鲍鱼,也不稀奇去高档酒楼,倒是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吃,外地人还真不好找,所以成都人无论是走路的,骑自行车的,骑电动车还是开宝马的,都要七拐八拐地找到这些地道的小吃,摊子可以小到只有一辆车,价格便宜得只需要三五块,味道好才是最重要的。像开宝马排队买蛋烘糕的事,恐怕也只有成都才能见得到 。好吃的东西让成都人迈不动腿,也挡不住他们的车轱辘。
4.提个名包吃路边串串
很多成都女人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讲究的衣服,拎着名牌皮包,穿得这么讲究不是去CBD逛街也不是去赴约,而是去吃路边摊。在成都每天有无数人在高档餐厅吃饭,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在下班路上,约会途中吃个路边摊。在别人看来,穿成这样吃路边摊,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不过这当事人却吃得不亦乐乎。管它今天穿的是什么,更不管别人整么讲,再来十串小牛肉吃了再说,呵呵,这就是成都人的真性情,小情调!
文/编:独上高楼 摄影:独上高楼
文章评论
面对面
喜欢这个名字背后的生活态度。
沉默
品读老师的这篇日志,仿佛我也置身于成都的街头,或者是坐在咖啡厅里边听音乐边喝咖啡,然后无聊地看着街道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这时候感觉成都的闲真好。在这篇日志里,老师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用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在世界杯期间,成都人用他那包容而散漫的闲情过着他们精致而浪漫的生活。老师从四点再配以照片来详细地解读了成都人生活的小情调,读后,我犹如吃了成都的名小吃,到现在依然还感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呢[em]e113[/em][em]e142[/em][em]e160[/em]
红
我一直都喜欢成都那种闲散的生活的,喜欢啃鸭脖子,喜欢看世界杯,喜欢找个很有老成都味道的茶馆,三五好友边喝茶边神聊,或者是在哪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里找到一家只有成都人才会去吃的特色小店叫上几样小吃,前几个月还差一点约了几个朋友来成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