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表达技巧】

个人日记




图片 

 
 
——行文结构和古典诗词浓与淡的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之行文结构: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如宋代王禹偁(chēng同“称”。)《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如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如徐兰出关①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问: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如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7、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9、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如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如:李约《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图片

 
图片
 


铃歌编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