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修辞手法】(二)
个人日记
修辞是个文学概念。说简单点就是修理句子,对语言进行修饰整饬,以使得语言达意,表达效果好。 怎么叫表达效果好呢?也就是指它要准确、可以理解、有感染力,重要的是,它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是修辞的一般概念。往大点说呢,修辞可以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而我们学习的近体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高端形式,它对文字表达性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写文酌字,离不开修辞,写诗更是需要修辞,写近体诗,说句白话,那玩的就是修辞。 修辞的手法分为很多很多的种类,据说,有六十三个大类,七十八个小类。那是玩《修辞学》的人所研究的课题,我们多数人没时间也没必要去搞的那么复杂。 我们只须关注下面这几个: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夸张、双关、对偶、反复、引用、借代、反语……。其中最常见的也就是以比喻、夸张、拟人等为主了。 你若想采用“比喻”,那就发挥你的巧妙想象,比出个新,喻出个巧,不因循老调,道人所未道。巧妙的比喻,会使人豁然生趣,诗味倍增。如果你想采用“夸张”的手法,那就做好前后的铺垫。, 注意‘铺垫’二字。夸在“情理之中”,张在“意料之外”。令人一惊,使人一悟,给人一趣。诗词的修辞还讲究一个‘赋比兴’,‘用典’,也是修辞概念,我们以后在写作方法中会讲到的,手段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思维模式。修辞修辞,修的其实不仅仅是词儿,修的是思路,修炼的是一种底蕴和修养。上一次我们讲了诗词修辞的"对偶"、"比喻"、"拟人"、"借代"、“设问”、"夸张"、 今天继续讲诗词修辞的“排比"、“兴起”、"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虚实结合”、“用典”等等。 【一】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风瘦马” 这首诗纯用名词组合,一连用了九个名词,构成典型环境,这就是运用排比。 例如: 李白的‘将进酒’,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这种表现方法,在古诗中叫‘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如: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前面的大家一般很熟悉,后面使用一串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几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深化主题情感。 还有: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个是敦皇词里的菩萨蛮。 下面例举一首: 【行香子】:‘秋晨’ 沉月西窗,鸡唱东庄。 趁晨步,踏露横塘。 曲池残叶,鹭点秋光。 正桂园香,松园翠,菊园黄。 浮云高卷,归雁匆忙。 忆当年,流水桥旁。 几多往事,年少迷茫: 那草桥风, 廊桥月,断桥霜。 这首词里俺也用了二次排比: 上片‘正桂园香,松园翠,菊园黄’。用了排比方式,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下片‘那草桥风, 廊桥月,断桥霜’。这里用排比方式,抒发的是对昔日、对故人的怀念。 【二】兴起:(也称‘起兴’)兴的解释,历来众说纷坛。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例如: (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兴起,顾名思义是心中怀想引出题意。 关于兴起,我想前面第一课中已经讲到过的。 【三】反复:反复句是有意重复某个意思,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一唱三叹,感染力强,充满语言美。音韵美,一唱三叹,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议论说理,强调强化。 例如: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