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都江堰
似水流年
我曾在都江堰呆过一年。
然而我从未用文字描绘过都江堰,不是因为都江堰在我心底留下的印迹不够深刻,而是这回忆太美,舍不得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只一次次在心里反复咀嚼回味。
而这回味,只适宜在草长莺飞的四月。
我认为我是了解都江堰的。
与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不同,他的都江堰,不是都江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属于我的都江堰,是都江堰的春夏秋冬,是都江堰的风雨云雪,是都江堰的景与人。
亦不能免俗,提到都江堰,怎能不说都江堰的水。
我一直认为,一座宜居城市,一定要有水才算好,才有灵气。而这“水”,江也好,湖亦可,若是临海,那就更妙了。都江堰,便得天独厚的倚了岷江。若岷江只是简单的绕城而过倒也罢了,偏是被李冰那么神奇的一指,便乖乖的改了航道,一分为二,外江自奔涌而去,内江经宝瓶口流到每一支灌溉农田的渠道,于是,才有了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在都江堰人眼里,李冰不是人,是神。
还不够,神只会听你虔诚的祈祷,而李冰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每一个天府人的愿望都得以成真。
据称都江堰是世界上年代最早、设计最合理、保存最完好且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份组成。
鱼嘴如一把尖刀,硬生生的站在岷江中间,将怒吼而至的岷江一劈为二,从此内外殊途。飞沙堰介于鱼嘴与宝瓶口工程之中段,水流到了此段己趋于平缓,于是择势而利,在内外两江之间铸一平坝,看似无奇,其实这平坝则起到了掌控内外水位的重要作用:飞洪来袭,多余水量经此平坝流向外江,内江水位始终如一;枯水季节,关上外江闸门,所有水流经平坝又倾入内江,最大限度的保证川西平原的浇灌用水。而宝瓶口,如其名,从川西地图上看,都江堰水利灌输工程如同由一条条渠道绘制而成的花瓶,宝瓶口,由此而得名。而另一种解释则是岷江水经此流入四川平原,天府之国才因此成了一方宝地,宝瓶口,宝瓶口,这名儿取得实在妙。
都江堰水利工程再奇妙,也比不上水利工程里流淌的水。
岷江由雪山水一路奔涌而来,怒吼着,咆哮着,即使是离得远远的,也听得见那由雪域高原一路唱来的劲歌。那架势,如同勇猛的康巴汉子,挥马扬鞭,以勇士的名号命令着你远远的回避。而这雪域王族的迅猛架势却被鱼嘴硬生生的给劈开,猝不及防的,这不可抵挡之势便被削了几分,余下七成顺着外江继续唱着吼着去了,拦下了这三分,如同困兽,叫嚣着,撒起野来,更象康巴汉子,而且是拔刀出销的康巴汉子,挥舞着钢刀劈向迎面拦截的玉垒山。一头撞上。玉垒山是坚硬的。看那嶙峋的怪石,刚毅得如同老人脸上满脸的皱纹,经历着这千百年来的冲撞,接受着江水年复一年的挑畔。岷江愤怒着一头撞上,玉垒巍然,江水四溅。雪域勇士飞卷三尺,又高高的落下。前头的败了,被后面的浪花推着,再次冲上前去。只有翻卷,绝无驯服。
直到宝瓶口,水才逐渐变得平缓,这时候的岷江水,又象康巴汉子对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桀骜不驯的通天怒吼转眼成了喁喁细语。
在宝瓶口一侧,有公园取名“离堆”。传说离堆公园是修筑都江堰所起河底之泥沙堆砌而成。隔着内江,与玉垒山静默以对。站在离堆公园临江亭楼内,看江水飞涌,品玉垒巍峨,别有一番趣味。
其实在都江堰,比玉垒山更有名的,多的是。譬如二王庙,譬如青城山。
然而我独独钟意玉垒山。
我说不出玉垒山的好,我写不出玉垒山的美。或许玉垒山太过平常,比之于山,少了奇峰兀立,缺了峻岭峭壁。玉垒山的美,美在秀,美在静,美在山峦叠翠。
即便隔着这么多年,一提到都江堰,一说到玉垒山,首先我脑海里显现的便是那满山的嫩绿,似乎那一年的春天,那一年春天里的玉垒山,永远在我脑海里定了格。
走在玉垒山湿漉漉的石块辅就的山道上,你只听得见林间小鸟的清唱,听得见花草丛中的虫鸣,你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与呼吸。随着台阶一级级的石梯往上爬,才下了雨,是那种润物无声的细雨,石阶是湿的,但并不积水,你看得见雨,看得见花瓣上那细小的水滴,也许那根本就不是雨,而是露珠。无论是雨,还是露滴,都是清新的,随着初春的气息,沁人心脾。花很少,很小。少到觅不见踪影,小到寻不着芳迹,香味却是有的,似有似无的围绕着你,淡淡的,淡到让你疑惑这究竟是不是花香。也许玉垒山的美,本身就充满着问号。穿行在玉垒山林间,你只会嫌这路程太短,太短。
我是偏爱玉垒山的。
这并不表示我嫌弃二王庙。
我只是觉着二王庙太吵,这座供奉着李冰父子像的庙宇,香火甚旺。中外游客,游览都江堰,便一准不会放过二王庙。甚至连《西游记》,都曾在此取景。凡是人声鼎沸之所,皆是我远避之地。没法,性格死穴,敬请原谅。然而即使是如此喧嚣的二王庙,也曾留给我惊艳一瞥。忘了是怎样寻到那处处所所在了,仿佛是隐在庙宇之静深处,也是信步而至,以为不过是被游客忽略的一处僻所,转个弯,却是被自己的眼睛给惊呆了。
一大片银杏林。深秋的金灿灿的银杏林。
说不出的美。
简直美到能与林校校园内的银杏相璧美了。
林校的银杏叶,是整齐的,高大的,如同欧式油画里一样的对称美。而二王庙的银杏是随性的,自由自在的,散漫的美。这儿的银杏树,有粗有细,有高有低,落在地上的树叶辅了厚厚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会让人以为自己踩在雪地上,踩在雪地上会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而这里的软与雪地上的不同,你一路走过去,回头看看,那厚厚的银杏叶,那金色的地毯,什么都没变,踩过的银杏叶依旧在那里平辅着,简直让人怀疑自己是否曾由这里经过。而旁边细小的树枝时不时又将你的衣襟或是帽子拉一下,象有人的性情似的,小姑娘式的调皮。二王庙的银杏林,几乎要把林校的银杏给比下去了。
林校的美,不能因为有一个二王庙的银杏林在前,便全给抹煞了。
林校有个植物园,很大,大到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准确的说,林校的植物园里有几座山。而我这里所说的林校植物园,只是指山脚下围墙围起来的那一块儿。
植物园里有很多花和草,很多,很多。多到自诩对植物学科还算了解一二的我,对大部份的花和草都叫不上来名儿。即使是有林学专业的人不厌其烦的今儿个给教认了,明儿个便又忘了。谁叫植物园那么大,谁叫植物园里的花儿那么多。
想来林校的植物园有些年头了。因为,植物园里面的紫藤根粗大到可以让我坐在上面荡秋千,因为,植物园里的草本迎春花,已经高大到象一座由绿叶和黄花盖就的茅庐,一走进去,便隔开了阳光和风。这植物园比我见过的任何一座公园都要漂亮。公园的美是有限的,而植物园的花和草是无数的。因为有专业的园丁管理,植物园并不因为人少而显得寂寞,反而是在幽静当中,带了一些欣欣向荣,反正花就那样自得的开着,反正草就那样自得的绿着,反正树就那样自得的舒张着。偶尔会碰见一群学生走过,那是到花房去上专业课呢。不要以为闯进来这么多学生就扰了你清梦,植物园太大,那一群学生转个弯,便被花草树丛隔开了,在百十条幽径中,不知走向了何方。或许在你读完了一本书起身,都不会再遇见。
植物园里那么多的花,红的紫的白的,知名儿的不知名儿的。植物园里又有那么多树遮着挡着,偷偷的摘一两束,拿回去用瓶清水养着,觉得把植物园里的春天也给摘回来了。偷偷摘过几回,隐隐有些心虚的内疚,下次再去,穿过许多条小径,专程找到那片被我摘过的花垅,却怎么也寻不见采摘的痕迹。花儿太多,多到你摘不完;开得又太盛太美,盛到你的眼睛又被新的面孔吸引,哪里还能定下心来觅寻?反而是那五颜六色的花儿让你困惑了:今天我要选些什么颜色的带回去呢?
我最爱伸手的是绣球花。我从未见过长得那么茂盛的绣球花,己经生长到有五六米的高度,那哪里还算得上一棵花,明明是棵大树了。只是这棵树到了春天,便会被满身的拳头大的花朵覆盖。芙蓉有三变之娇,绣球也有此同色之美。绣球花是由一朵朵细小如茉莉的小花朵拼组而成,有些像苏杭一带的琼花。初开是粉白色,被初春的阳光晒上三五日,偏带了些紫色,而一枝绣球,那些小花朵又有紫有白,不会完全统一而显得单调,这才仿佛是真正的春天,各有各的热闹。折上三五枝,养在玻璃瓶放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都带了些娇媚。
说到花,怎能不提窗前的那棵玉兰,我住五楼,那棵玉兰已经长到了三楼的高度。一到春天,满树粉白的花朵,象争着邀功似的,努力把每一朵花伸到我的眼前。恰巧玉兰花后是一排整齐的松柏,或许那就是松柏吧,其实我也不能确定。松柏是四季常青的,而这些像松柏的卫士是掉叶而每年春天发芽的。新长出的嫩绿的细小的叶芽儿,嫩得象一包水,又被前一夜的细雨淋湿,那样可人儿怜的站在玉兰身后,两相映衬,愈发显得绿的更绿,白的更粉。美极了。就是因为太美,使得我这么多年都不敢再看玉兰花开,仿佛不忍心见没了松柏嫩绿帮衬下的玉兰美得是多么的单调而苍白。
有关都江堰回忆中的每一个画面,仿佛都定格在春天。谁让都江堰那么美,谁叫都江堰的春天那么美。
都江堰的春天不只是和熙的温暖的阳光,都江堰的天气很特别,都江堰的春天每晚都会有一场细雨。而这场细雨只会在深夜来袭,悄悄的轻轻的,无声无息的。你甚至在每一个清晨醒来的时候都不敢相信昨夜洒过一场春雨,但花瓣上的水珠石阶上的雨迹都象是在考验你的每一处知觉。春雨会伴着日出而隐退,却又送上一阵清风,这风不疾,不缓,力度拿捏得恰好,会将你晾晒在阳台的衣服随风乱舞,会让窗前的树叶蔌蔌有声,这些声息听在耳里不会给心思添乱,反而会带来一阵莫名的沉静,仿佛就该那么着似,仿佛每一个春日的艳阳天是得要经过这些程序才合理似的。
都江堰的雨,就是这么奇特。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奇特的雨,才有了青城山奇特的幽。
我去过青城山四五次,每次去,明明途中是没下雨的,到了青城山门口,凭空洒起了银针。真是怪了。到最后,去青城山,只暗暗祈祷今天千万别不下雨。雨也成了青城山景观的一部份了。
蜀中早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传。青城山是我国的道教发源地之一,堪称国内名山。山中林木葱郁,诸峰环绕,各类名贵古木遮天蔽日,宫观亭阁隐于林翠深绿之中,通幽小径曲折伸延,清幽异常。道观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称之为仙境毫不为过。而空中轻洒的雨——不知称之谓雨准确与否,或许那只是浓重的露气,看得见它在空中飘飘洒洒的落下,但不湿衣,它会落在你的头发上,眉毛上,你看得见它,但却感受不到。仿佛它不是为淋湿什么,只是为给这天地间罩上薄纱而来。
青城前山与后山,一个幽静一个俊秀,好些什么,各自取之。反正我是喜欢前山更多一些。
都江堰是那么的美,美到每个人不爱都不行。
而都江堰人,热情,善良,勤劳,也一样美到与都江堰的景致不相上下。
在都江堰,不用担心抗蒙拐骗,有这儿,每一个真正的都江堰人都是业余协警。
倘若你要问路,如果那人给你指得不太明确,你千万别再接着问,否则,他会丢下手里的活儿带你走上几百米的街道。即使这与他原定的前进方向相反。
这是真的,我经历过,若干次。
所以我学会了脑袋里装满问号却仍然笑着对每一个手指前方嘴里念着“抵拢倒拐”的都江堰人说“谢谢”,然后,走到那人看不见的距离外,再问另外一个都江堰人。
在都江堰出行,我喜欢选择人力三轮车,在这个街道边有高大的法国梧桐遮荫的城市,我舍不得坐在出租车里与这个城市间飘荡的水气花香隔离,哪怕只是几分钟时间。我爱这座城,我要与这个城市,时时刻刻融在一起。
南桥。
幸福路。
红庙巷。
... ...
夜幕降临,最爱游走在这座城市的霓虹灯下,到南桥延岸的小食摊去吃一只炸鹌鹑,到幸福路去逛逛夜市,哪怕什么也不买,看那一张张写满希望的脸在灯光下闪烁着异彩,生活,就是这么充实并快乐着。
每年四月,是都江堰的放水节,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一年一度的盛会,似乎从头年末便被盼上了。其实对生活在都江堰的每一个人来讲,哪一天,不当是在过节呢?
我只盼望,有那样一天,能再回都江堰,再到‘大炮台’影院看一场电影,再游一趟玉垒山,再到南桥吃一只鹌鹑,再逛一次幸福路夜市......
再回忆一次,我的都江堰。
灯火隔夜凉
草长莺飞的四月
文章评论
心中有鬼
[ft=,2,]半夜起来看了幅画,顺带还捡了个沙发.[/ft]
念佛要紧
我对都江堰的印象有两个,一是我上小学时课本里的,二就是你写的这篇都江堰。
浅凉飞扬
万古人间四月天
清兰悦心
都江堰有个能懂它的人,真幸福!而你能让我们分享到它的美景,我们也是幸福的!
雏菊恋
[ft=,2,]去年去过都江堰,印象深的是那摇得我两腿打颤的木桥和贵的要命的麻辣胡豆![/ft]
清水山风
[ft=,2,]盼望着,盼望着,你的都江堰终于随着四月的烟雨浮飘出来了。想来这就是你心中的都江堰了,我只是看了一遍,便深深地印进了心底,而你领悟了一年,那是怎样的想往呢?欢迎你早日故地重游,届时一定别忘了再续一篇美文,在此,我算是先预定了。此篇我要收藏的,不准不准许。呵呵,谢过![em]e160[/em][/ft]
左撇子
[ft=,2,]说到青城山就想骂人。那年上青城山,真想和那帮设套诈骗游客钱财的无良无道无耻的道士们打一架。如今,佛门无净地,道观也诈钱。那些伪和尚假道士和我一比,我才是真正修得道、积得善的没有出家的出家之人。[/ft]
松指
[ft=,2,]羡慕灯妹之心境,赞赏灯妹之妙笔.旅途匆匆,何惧些许风尘,羡慕中,向往之...[/ft]
千里
[ft=,,]灯的文章总是隐隐地有股男人豪情,洒脱自然,耐读,一会就勾勒出了一幅江山多娇的恢弘气势,爱![/ft]
千里
[ft=,,仿宋_gb2312]“凡是人声[/ft][ft=,,]鼎沸之所,皆是我远避之地。”我也是这样,从不赶热闹,但是我会远远看着赶热闹的人笑,因为我是俗人,喜欢俗世的灯火,内心并不孤寂,那些热闹或许与我有关呢,是什么时候呢?小时候。四月有古会,手上拎点可买的东西,是一捆不穿的鞋还是几个鸡蛋,涉江而过,卖了换得几角钱,坐小摊上吃一碗飘着葱花辣椒沫的黑褐色叶子凉粉,或是买二两山里人竹篮里红红的新鲜樱桃,不洗就往嘴巴塞,很甜不感觉脏,边吃边走,穿行在人来人往的小街上,那份欢喜新奇永远难忘。[/ft]
冷冷右心房
[ft=,2,]走。。都江堰春游[/ft]
知
[ft=,2,]巴山蜀水,还有你的文字,。。。[/ft]
云淡风轻
喜欢你的美文竟不知如何言语。 最爱笔下的那所林校。[em]e160[/em]
双
[ft=,2,]大家风范,文亦是,人亦是![/ft]
霍煮泉
兜里的银子快捂不住了,这样的旅游广告,严禁广泛传播!防止伤人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