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
个人日记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出自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明末陈继儒之语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原来,我从小就一直认为这是封建社会欺压妇女的一种道具,是怕妇女们读书之后,会接触一些新鲜事物而不好管治。后来长大了,开始对这些人们所说的封建思想,有一定的辨证认知,对有些话,就有了更深的理悟,或者朋友说我死玩颓废,或者说我宣扬封建遗毒,但我却不得不对这句话的正确性,给予翻案一评。假如一句古话,没有一定的社会哲理,是不可能流传几百年的,也不可能说到现在。
作为封建社会所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自然有他长期的封建根基的思想。以当前的社会背景,别说女子,就是男子也极少有机会读上书。中国传统女性的贞操观念,对当今的社会现象,虽然是一种深刻的批判。当她们做到夫死不嫁的时候 ,这种做法虽然是太过分了,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然而,作为一种共同的道德贞操,不管男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人性规则要遵守。
因此,古时提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表面上看来是在压迫妇女,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是一种保证社会稳定,道德平衡的基石。光从字义上理解“女子无才是德”,你会觉得那是不让女人读书,不让女人出类拔萃。然而事实上,它的目的是希望女性同胞们尽可能保持低调生活。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男人们之间的争斗,历来不让女性插手,所以也就有“长舌妇”,“枕边风”之说。故而中国一些女强权,比如吕后、慈禧、甚至武则天,都得不到传统思想的好评。
虽然,在中国的皇宫后院出过不少的名后、名妃,但这些人都是以传统和贤德著称。在她们执政期间,都是以尊重男权为先基的。并不具备很大的野心。而不管是从世界的角度还是中国的角度来讲,在古时,以男性为基础的社会里,古代的男人们似乎比现代的男人们,对女性更有一种责任感!试想,在当时“小脚社会”的旧制度下,一个女人除了做些家务和针织之外,中国男人不到外面打拼,这可能吗?至少我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古代,没有让老婆养的男人。因此我们就不能说中国古代的男人对女性不尊重。
反观当今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独立,男人们负担女性的责任反而更少了。如果我们今天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那随时都会受到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的打击。说那是封建,说那是旧思想。可是,当我们抛开单纯的字义之后,抛开封建残余反观这句话,似乎在今天,依然是一句很好的金玉良言。因为我要提倡的,不是让女子回到旧封建制度中,而是让一些所谓的女强人,真正理解一下男女之间的和谐生活。
先说一个人,她是英国首相撒切而夫人。做为一国之主,人们称她为“铁娘子”!可是他的丈夫却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男”,留守在家里照顾她的生活。做为“铁娘子”,她相当尊重和理解他的丈夫,因为她个人的事业,丈夫为她放弃了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的生活。这让她感动和尊重!她们经常一起出入各种宴会和公众场合,但不管在哪里,撒切尔夫人都对丈夫无比尊重。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女子无才”,在“铁娘子”的身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无才”,并不是指没有才能,没有事业,而是指没能给予丈夫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三毛有句名言说:“在这世界上,男人们总喜欢比自己笨点的女人,女人们总喜欢比自己聪明点的男人!”这确实是句真心话。因此,中国老祖宗提出的“女子无才”,事实上是一种对人性和心理的理解,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并没有欺压妇女的意思。平时中国人喜欢作表面文章,因此在字义上理解这“无才”二字,确实是有点肤浅了!在不断进步的社会里,很多女士体现出比男人强的生存能力,但在婚姻上,却经常惨遭失败。就这点,很有可能在“女子无才”这几个字上,做得不够圆满。
我常听一些女子说,“我从不靠那些臭男人过日子”。此话不假,可是当一个人想拥有她幸福家庭的时候,就得给臭男人一点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一个很优秀的女子,在外是个“铁女子”,然而只要和丈夫出门,却能表现得应有的温驯和谦尊。这不但能给足自己风光,也能给足丈夫的风光。这样的好女子,我觉得那才真正能够理解,“女子无才”的含义。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红颜薄命”。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有才华又秀气的人物比比皆是,可却为什么有很多女士,孤独地走完她们的人生?这和不懂得“女子无才”,所造成的结局有很大的关系!
素材/网络 编辑/欣然
文章评论
上官楊柳
[em]e179[/em][em]e7150[/em][em]e6104[/em]
守候记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