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
个人日志
七(1)班 李佳韵
在我拜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要诚实地说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并不大。那些雷同的名字,反复出现的怪事情几乎把我绕晕了。只读了一半,便放下了。可是书中人物和那些离奇的事在我那脑海并未走开。在那几天的思考,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只是书面上的简单,甚至“乏味”。读书,似乎就是让你不得不思考,让你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去应对我们所遇到的困难。
在我拜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要诚实地说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并不大。那些雷同的名字,反复出现的怪事情几乎把我绕晕了。只读了一半,便放下了。可是书中人物和那些离奇的事在我那脑海并未走开。在那几天的思考,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只是书面上的简单,甚至“乏味”。读书,似乎就是让你不得不思考,让你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去应对我们所遇到的困难。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地亚家族呢?漫长的几代人之中,有手艺灵巧的、有求知旺盛的、有聪明机灵的、有勇敢坚强的、有吃苦耐劳的、有光彩照人的……他们有坚毅的眼光,不轻易言败的性格,无论是旅途劳顿的南征北战,还是通宵达旦的欢娱,他们都可以用他们特有的魅力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我无法看出这个家族有什么弱点,但他们最终也不过才经历了短短百余年,然后狂风袭来,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后代和关于他们的记忆,很快就那么无影无踪。但却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惋惜后悔的地方。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
孤独是自闭的。《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人的心中如果没有爱,就会像小说中布恩蒂亚家族中所有的主人公那样感到孤独,自己的国家也终会像马孔多那样消亡。
百年孤独反映的是拉美百年的文化与社会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以及感情上的孤立所带来的孤独。孤独的人们希望与黑暗和安静为伍,可是人们需要面对阳光,否则将会在黑暗里被吞噬。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方感觉孤独就需要去安慰,那样的善意反而会触碰他的痛楚,因为你无法感同身受,不能理解他的痛苦。孤独是生命的一部分无法抵抗无法遗忘,它与愉悦忙碌痛苦各种感情和事一起填满我们的灵魂,既然我们不能完全摆脱他,那就好好的享受它带给我们一时的深邃的反省、思考。
文章评论
RainForest
好看嘛[em]e328525[/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