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失眠,是因为你不懂这个理儿

个人日记

    常有网友问失眠,这里来讲讲今天的故事有点长……

小时候的我喜欢爬山,老家屋后有一个很大的山洞,老人们都称之为“鸡蛋洞”,我不理解便问太爷,为什么叫做“鸡蛋洞”?

太爷这样解释:前些年,每逢夏天天气炎热,镇上收购的鸡蛋过不了几天就变质,无法保存。后来不知是谁发现尽管是夏天但山洞里却很冷,于是就修了一条山路,直通山洞,在洞内放了很多大缸,专门为鸡蛋过夏天准备,于是大家都称它为“鸡蛋洞”。

太爷的话让我似信非信,为了验证其真伪,每逢夏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到山洞里玩,看看洞内是否很冷。

情况的确如太爷所说,夏天虽然洞外天气炎热,但只要进入山洞,立即感到凉飕飕的。洞很深,站在洞中回头望,可以看到洞口的丝丝缕缕雾气。洞顶水汽凝结成水珠,不时向下滴,嘀嗒嘀嗒的,地面显得非常潮湿。

又为了再观察到冬天洞内的情形,春节的时候,我和弟弟不顾下着大雪爬上屋后高高的山头,去感受鸡蛋洞里是否依旧很冷。情况正好相反,冬天的山洞却很暖和,我们在里面呆一会儿,就感到热燥,地面以及洞顶都很干燥。

太爷说的没错,山洞果真是冬暖夏凉!

图片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


学医之后看了《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一直有些纳闷,春夏天气暖和,为什么还需要养阳?秋冬天气寒冷,却要养阴?难道春夏养阳不担心上火,秋冬养阴不担心体内湿邪加重?

某日,突然间想起小时候游玩山洞时的情形,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才明晰、深刻起来。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体和地球就是一样的。

就拿这个山洞来说,夏天虽然洞外天气炎热,但山洞内很冷,也潮湿;冬天虽然洞外大雪纷纷,但山洞内很热燥。我们的身体和山洞一样,夏天人体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阳气缺乏,也会很潮湿、很阴冷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蒸腾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


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看看夏天的山洞,再想想夏天时我们的五脏,养阳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看看冬天的山洞,再想想冬天时节我们的五脏,他们也是处于温燥当中,养阴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冬天吃火锅,补阴又补阳


我们说秋冬养阴,并不能错误的以为要每天吃上几个雪梨,喝冷饮,凉的酸奶,这样的错误做法,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寒湿体质。因为阴分得不到阳气的推动和运化,成了一潭死水,反过来伤人。

每到冬季,各种火锅便在全国各地红火起来,大家都爱在那份酣畅淋漓中寻找着快乐。但火锅中多含有辛辣温燥之物,为什么吃完后,人还感到很暖和,很舒服呢?这与“秋冬养阴”知否违背呢?

真相是这样子的!冬季空气干燥,下几场雨、几场雪,空气并不会就此变得湿润呢?因为还取决于太阳。如果一场雨后阳光很好,空气中湿度就会增加;如果只是下雨下雪,气温不升高,空气依然干燥。所以说秋冬养阴的时候,别忘了适当的补充阳气,这样人体阴分才能得到阳气的蒸腾,才能濡养周身,才会泉源不竭。

明白了这些,再来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吃火锅后人很暖和,皮肤也很湿润,就很清楚了。因为吃火锅的时候会喝热汤,既补充了人体的阴分,也补充了人体的阳气,阴液在阳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化为气,濡养周身。这也就是“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的道理。

但天天吃重口味的辛辣味火锅也是绝对不行的,吃火锅能够补阳,目的是促进补阴,如果天天吃火锅,反而会伤阴,就适得其反,导致人体阴虚加重。

所以,这阴阳的关系要辨证地看,才不会盲目的养阴与养阳。冬季寒冷,养阴的同时,还要防止受寒;夏季天气炎热,养阳的同时,还要防止中暑。


究竟养阴还是阳,需参考体质和地域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些人体内阳虚阴盛,在夏季时容易感到四肢酸楚,沉重乏力,这时养阳显得非常重要;但到了冬季,即使空气干燥,但这些人体内阴分并不亏虚,他们不需要过分的养阴,养阴反而会加重体内湿邪。有些人形体瘦弱,火邪偏重,夏天时反而需要养阴,防止中暑,养阳就显得不是很重要;到了秋冬季节,需要养阴时,养阴就尤为重要,不然这类病人就会感到特别干燥。

不同的地域环境,其气候状况也有所不同,距离赤道近的地方,四季都很暖和,这时要注重养阴;相反,距离赤道远的地方,四季寒冷,就需要养阳,来抵抗寒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大自然的整体规律,我们人类顺应这种规律的同时,也应当根据个人实际状况,有所偏重即可。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养生长寿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再来谈养生,谈治病,才能活学活用,有的放矢。

阴是死物,阳是动力,是能量,只有阳气的推动和温化,阴液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阴得阳生”才能泉源不竭,这不仅仅是养生和保健,是一种艺术,是道!

人活在天地之间,人体内气机循环与天地是相通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界,向自然界学习,对养生才会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总失眠,因为阴阳错了位


人可以只喝水,不吃饭,活上一个星期,而且感觉还不是很坏,但让一个人整天整夜不睡觉,过不了两三天,人就会崩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白天动而生阳,人体阳气输布于外,维持这种状态需要消耗体内的阴份,阳以阴为基础,阴以阳为表现形式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消耗阴分。长时间的耗阴,就会阴分枯绝,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

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看看长期失眠的患者,为什么满脸皱纹,为什么手掌纹路很乱,这都是阴分亏虚的表现。这是患者在向我们展示,由于长期失眠,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体内五脏六腑阴液不足。

图片 

那么失眠该如何治疗呢?

很简单,引阳入阴,就能治好失眠!

如何引阳入阴呢?就需要分析患者为什么阳不入阴了。


有些患者经常心情烦躁,是因为体内气机郁滞,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这样的病人只需要用清热的药物配上解郁的药物,就会有很好的疗效。栀子淡豆豉汤配四逆散,就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些病人体内寒湿较重,阳气入体后,无法推动大量的寒湿之邪,人就会感到很累,睡觉也累,就连做梦也是做很累人的梦;有的患者甚至描述,做梦时感觉双腿走路非常沉重,早上起来,好像一夜没有睡觉一样。这样的患者,需要温补阳气,促进阳气推动阴液的运行,只要阳气足了,推动有力了,睡觉就感到轻松了。附子理中丸就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些患者属于阳气入阴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由阳入阴,是由表入里的过程,即由太阳至少阳,由少阳至阳明,由阳明至太阴,由太阴至少阴,由少阴至厥阴,人卧气血归于厥阴肝,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由阳明到太阴的过程,这是由阳转阴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障碍,阳气自然无法入阴,人也就失眠了。


阳明指的是什么呢?阳明指的是胃。

太阴指的是什么呢?太阴指的是脾。

《素问·逆调论》中写道:“胃不和则卧不安”!为什么胃不和会出现卧不安呢?

因为阳气不能经过阳明胃,进入到太阴脾,阳不入阴,所以卧不安了!


且看《内经》中的半夏汤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方药并不多,仅有十方,而在《灵枢》里就有个半夏汤,专为不寐(即失眠)而设。


组成:秫米一升,半夏五合

用法: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功效: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半夏汤确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效显著。


这里面的关键药材为半夏。半夏者,夏季一半,夏季到秋季,是大自然由阳转阴的过程,半夏生长于夏季之半,大自然阳气正浓之时,正所谓“阳极生阴”,半夏归于胃经,禀赋有阳极生阴之气,是引阳入阴最好的药材


如果患者肝火较重,阳气是无法进入厥阴肝的,因为肝火排斥阳气所致,即使用半夏引阳入阴,也只能使阳气处于少阴、太阴的境地,患者能入睡,但比较浅,只有清泻肝火之后,人体才能深入熟睡。


还有一味药材叫夏枯草,此药于夏季暑气正浓之时,长夏季节成熟而枯萎,万物只有入秋之后才枯黄,而此药独禀天地之气,提前枯黄,意喻能将金秋肃杀之气提前,此物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作用,肝火得清,则能吸引阳气入阴,所以对于阳不入阴、肝火亢盛的病人,半夏配夏枯草,疗效特佳。
 
                      

谢老向天果(三高克星)

 向天果学名Fructus Swietenia Macrophylla),是属于楝科植物,盛产於南太平洋最洁净,受污染最少的所罗门群岛与斐济岛,属坚木类能调整身体代谢功能,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

文章评论

[em]e179[/em][em]e179[/em][em]e163[/em]